书城传记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
13208700000036

第36章 倾我一生一世念(1)

硝烟散去,再见晴好。

遭受重创的中华大地,终于迎来太平。

光阴消,人还在,虽伤痕累累,但胸腔的一口气尚热,九死一生。感激吧,上苍慈悲。

沉郁的一页翻过去,天也新,地也新,人也新。1949年3月,林徽因被清华大学正式聘为建筑系一级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5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林徽因被任命为委员会委员;8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国旗、国徽评选审查委员会委员;9月,林徽因接受了参与设计国徽的任务;9月30日,梁思成、林徽因被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这年,林徽因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代会代表等。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新观察》上开辟专栏——我们的首都,很快撰写出《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11篇文章,分期介绍北京的各个文物古迹的历史。

英雄终找到用武之地。

日子是新剥开的笋,清新、洁白、饱满,林徽因常常兴奋得夜不能寐。往事繁华也好,凄凉亦罢,都掩埋成冢。铅华洗尽,素颜对锦年,是欢喜不迭的。新社会提供的舞台那么大,她不再仅仅是梁太太的身份,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由幕后走到前台,舒袖揽天光。她的心,日日在雀跃,仿佛回到十六岁的年纪,颠着脚,朝着理想的彼岸奔去。

梁家的下午茶,多出了许多新面孔,年轻人居多,那是建筑界的后备力量。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探究着、筹划着,林徽因的视野,不再是狭小的文艺的圈子,而是广阔的,参与新社会建设的。四野青碧,天高云淡,只等着她去策马纵横。

这年,林徽因四十六岁。病魔常来敲门,她很多时候,只能半卧在床上。但精神的愉悦,有时可以发挥无穷的力量,她全身心投入到参与国徽的创作之中,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国外资料,以她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建筑家的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思,譬如国徽只用红、金两色,既喜庆又吉祥,富丽庄严,很具中国特色。她又把建筑的理念,引入到国徽的设计中,使图徽的构图更加开阔和稳定。

这段时期,去梁家拜访的人,无一例外的,首先见到的景象是,满屋铺天盖地的图纸。女主人林徽因半卧在床,吃劲地伏在一张特制的小几上,全神贯注地在画图。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召开,林徽因以设计小组代表的身份列席。当她亲眼见到全体代表起立,一致鼓掌通过了由梁思成领导、她参与设计的国徽图案时,她虚弱的身子,激动得颤栗不已,热泪夺眶而出。

风起尘落,她的才华,终于如花肆意怒放。

时光是一只蹑手蹑脚走过的猫,才一眨眼,它已翻过墙头去了。

林徽因清醒地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她像个贪心的孩子,面对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恨不得遍尝了去。

除了建筑外,她爱大自然,爱文学,爱音乐,爱戏剧,爱舞台设计……她对太多的事物,抱有浓厚兴趣,且都能很快融入进去。她听劳伦斯·奥列弗的莎剧台词唱片,能模仿这位英国名演员的语调,绘声绘色念出里面的台词。大冬天里,外面滴水成冰,她不顾梁思成的担忧和劝阻,坚持要外出,只因大礼堂里正在演歌剧,她要去观看。而那不过是一无名文工团的演出。

突然地,她就撞见了景泰蓝。

那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瓶,孔雀蓝的底色上,盘着赭色和金色的花纹,端庄艳丽,金碧辉煌。她的呼吸在瞬间变得急促,如在千万人之中,遇到对眼的那一个,四目相对的刹那,电光火石,她爱了。

她特地跑去制作景泰蓝的小作坊,看老工人们如何制胎、掐丝、点蓝、磨光、镀金,她觉得这项工艺充满了神奇。老工人们却忧伤地告诉她,这项工艺,已濒临停顿,快要失传了。

拯救景泰蓝!她发出这样的呼唤。这个时候,她的身体状况极为糟糕,肺部布满黑洞,结核菌已从肺到肾,到肠,她整日咳嗽气喘,一天吃不了二两饭,即便依靠安眠药,她的睡眠也极少。但为了景泰蓝,她到达忘我的地步,在思成的陪同下,一次又一次跑到景泰蓝的制作作坊去搞调研,她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景泰蓝传统产品的造型庸俗,色彩单一,图案繁琐。

她和思成商议决定,在清华建筑系成立一个美术组,专门设计景泰蓝的新图案。她以惊人的毅力,和美术组的同仁们一起设计。对我国历代图案,都进行了悉心研究,后来,敦煌壁画给了她启发,她立即着助手绘出以敦煌飞天为主题的景泰蓝图案。当成品呈现在众人跟前时,大家惊呼,太美了!

这款景泰蓝,很快派上了用场。其时,亚太地区和平会议正在北京召开,会议筹备组为各国代表准备的礼物,就是这款极具鲜明中国特色的景泰蓝。当礼物抵达和平代表们的手中时,他们发出一连声的惊叹,真是美极了!最开心的莫过于林徽因,她在《新观察》上撰文《和平礼物》,欣然写道:

我们选择它是因为解放以后,我们新图案设计的兴起,代表了我们新社会在艺术方面一股新生的力量。它在工艺方面正是剔除封建糟粕、恢复民族传统的一支文化生力军。这些似乎平凡的工艺品,每件都确是既代表我们的艺术传统,又代表我们蓬勃气象的创作。我们有很好的理由拿它们来送给为和平而奋斗的代表们。

林洙有幸得到林徽因亲自设计的景泰蓝作品,那是两只精美的小罐,下半部是素净的浅驼色,上半部是黑地嵌有铜丝及赭色图案的花纹,造型优美,图案典雅。林洙后来在回忆林徽因时,深情地写下这样的话:

景泰蓝现在已被认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而立于世界手工艺品之林。有朝一日人们也许会专为北京景泰蓝写一本书,但是人们会不会记得有一个被结核病苦苦折磨的弱女子,为它献出了自己最后的心血。

记得如何,不记得又如何?林徽因要的是一个搏击无悔的人生,挥动她思想的利剑,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锋芒。

“感谢生命的讽刺嘲弄着我,会唱的喉咙哑成了无言的歌”,林徽因写下这样的诗句时,是多么无奈,她对自己的生命,已无能为力了。但只要一息尚存,她就不甘心躺倒。

那几年,她为建筑系的研究生开设住宅设计和建筑史方面的专题讲座,家里常常学生满座,她就在床褥之间,开始她的演讲。其治学态度的严谨,令人动容。

一些年后,梁思成的学生在整理出的《梁思成文集》序言中,描述了当年场景:

每有学生来访,(她)总以振奋的心情尽情地为学生讲解,古往今来,对比中外,谑语雄谈,敏思遐想,使初学者思想顿感开扩。学生走后,常气力不支,卧床喘息而不能吐一言。

林徽因对美术方面的钻研,也极其专业,1953年前后,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编纂一本《中国建筑彩画图案》,请她审稿并作“序”。她看后,对其中的有些彩插效果很不满意,直言不讳地写信指出:

……原来的构图是以较黯的青绿为两端箍头藻头的主调,来衬托第一条梁中段以朱为地,以彩色“吉祥草”为纹样的枋心,和第二条梁靠近枋心的左右红地吉祥草的两段藻头。两层梁架上就只点出三块红色的主题,当中再隔开一块长而细的红色垫版,全梁青、绿和朱的对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