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
13208700000008

第8章 一路与你同行

民国初年,中国的局势一盘散沙,南北东西。政治风云瞬息万变,前一刻还白云悠悠,风和日丽,后一刻已乌云压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林长民被卷入其中,似一枚叶坠入漩涡,上下浮沉。他做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担任过事务长,在不少民间团体中担任过要职。

1919年4月,在欧洲进行国民外交活动的梁启超,得知北平政府已秘密与日本签订借款合同和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立即电告在国内的林长民。林长民非常震惊和愤慨,连夜赶写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登在5月2日的《晨报》、《国民公报》上。这篇仅300余字的文章,直接导致了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的爆发。林长民也因此遭排挤,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会员的身份,被派遣到国外考察。

林长民决定携女儿徽因同行。

终年在外奔波忙碌,他难得顾及到家,好在有徽因在,为他分担许多。但他不愿天才的女儿,就这么沦陷在家事里,像千万个普通人家的女儿一样,早早嫁作人妇,在俗世的庸常中,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他要带她出去,开拓她的视野,增长她的见识,让她活得大气一些。

他亦是存了私心的,世界之大,也只有这个女儿,能陪在身侧,帮他解忧一二。

于是,我们的小姑娘徽因,在十六岁的这年春天,收到了父亲的信。她像往常一样,拆开那封信,以为又是寻常的问候和叮嘱,她甚至都想好了回复的话,她要告诉父亲,最近又读两本新书了。英语可以会话了。弟妹们都很乖。二娘的病也没有再犯。然这次父亲却送她一个大大的惊喜,父亲说,要带她去远游:

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父亲为她规划的人生,大而广阔。小姑娘暂时还没能体会到这些,她正被巨大的幸福包裹着,为能够走出家门,远去欧洲而欢欣鼓舞。她把父亲的来信,反反复复地看,直到确信那不是做梦。她一步跳到院子里,对着天空扬起她秀气的小脸,想呼想叫,想雀跃。

北平的春天来得晚,风还是清凉涩冷的,望过去,树木花草,还是一副沉睡未醒的样子。但林家院子里的两棵栝树,分明已绿意攀爬。墙角的一株海棠,已欢欢喜喜举着一头的花苞苞。天空中浮游着几朵白,几朵蓝,纯净且欢快。

当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捧出大捧洁白的甜蜜。当南来的风,吹着五月的香软,林徽因和父亲一道,告别亲朋,从北平一路南下,进入印度洋,踏上了去欧洲的旅途。

万吨客轮一声长鸣,呜呜呜——他们渐渐远离了陆地。浪涛拍击着船舷,一波复一波,推着客轮,向着海洋深深处驶去。林徽因只记得,岸边的木棉树,火把一样的,映红了半个天空。

他们在海上一走就是两个多月。林徽因每天一睁开眼,看到的都是碧蓝的波浪,翻滚着向四面漫开去。那些波浪,一会儿像女人的裙摆,一会儿像万朵花开,无边无际。仰头望天,天空则是另一个海洋,一样的无边无际。周遭寂静、渺茫,但林徽因并不感到时光难耐,心里充盈的,是兴奋和欢喜。像碧波上,跳着的一串串阳光。有父亲在身侧,时光都是金色的。

父女二人的海上生活,丰富多彩。林长民说话幽默,旁征博引,一船的人都被他吸引。他还用好看的小楷写航海日记,写一段,就念给徽因听。带去的英文原版书籍,是他亲自帮徽因挑的,他们一起朗读,并用英语交流。

他们跟同船的旅客也很快熟稔。中有不少欧洲客,都被他们这对父女迷住了,一有空就围在他们身边。特别是对林徽因,他们更是着了迷,他们喜欢看这个小姑娘深深的梨涡,喜欢听她优雅的谈吐,和活泼的笑声。彼时,徽因穿白底子碎花斜襟衫,百褶裙,乌黑的长发,在脑后随意束起,明眸皓齿,清爽得像一朵水莲花。欧洲客们纷纷要求跟她合影,十六岁的林徽因,俨然成了客轮上的“明星”。

海阔天高。外面的世界,在这个少女跟前,正一扇一扇洞开,它们将在她的记忆里,烙下斑斓的痕。她人生的风景,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超越寻常。

欧洲最好的时光,在夏季。

这个时候,天光漫漫,鲜花处处。穿长裙的姑娘,在大街上随意溜达,花朵一样的,艳且明媚。天空是水洗过的洁净。林徽因睁大一双眼,欣喜地看着,她和父亲先后抵达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他们在巴黎街头徜徉。那真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画画的,拉小提琴的,随便一转身就能看到。街旁每一户人家,房前屋后,都攀爬着红的花白的花。林徽因直直看呆了,她不时雀跃着惊叹,好美!

他们在塞纳河畔游玩,柳枝轻拂,碧波荡漾,时光在这里拐了个弯,停下来,舍不得走了。他们去参观列满艺术珍品的卢浮宫,数百个大厅数也数不过来,每一个大厅都是富丽堂皇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郊外的凡尔赛宫,更是宏伟壮丽,美轮美奂。林徽因敏感纤细的心,被一种强大的艺术震撼了。原来,建筑也可以这么美!

在意大利,他们一头扑进这个欧洲民族和文化的摇篮里,感受古罗马的文明气息。在瑞士,他们漫步在那座花园般的国度,遥望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聆听远处松林里传来的风声。到了德国和比利时,清凉的风中,布满矢车菊的香。林长民还特地带徽因去参观了一些工厂和报馆,意在培养女儿的社会改良思想。可惜徽因对这些兴趣不大,倒是更喜欢那些欧式建筑和大捧大捧的矢车菊。

这段欧洲游历,成了林徽因一生的转折点,她的世界观发生了急骤的变化。艺术的影子,不知不觉,在她的人生里,描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