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此它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儿童特有的本能所引导的,这种本能可以使儿童获得某种特殊密切相关的外部信息。
认识敏感期
不管是多么最幼小的婴儿,他的知觉也会在对它的外在表现进行探究之前激发心理的发展。这种发展尽管是潜移默化,但其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说儿童的生理机能中已经具备了一种说话的功能,那他的外部器官就不能适当地表现出来。获得语言的倾向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渴望,这种说法适用于他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本能,积极的潜力,这是一个婴儿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这种潜能可以帮助他依靠他的环境,构筑起精神世界。
就这一点来说,与生长现象紧密相联在一起的所谓“敏感期”的发现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说人的发展和生长,是指一个人的外在事实,是一种表面现象。那么生长的内部机制则是人的内在隐藏,它是通过跟身体的生长相关的腺体和内分泌以及所谓的“敏感期”获得的。前者由于它对儿童的健康极其重要,所以人们所普遍认识。而后者去是不为许多人所理解,因而导致人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
荷兰科学家德佛里斯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与别的动物相类似,儿童身上也存在这些敏感期。
敏感期与敏感性有关,这种敏感性是非常特殊的,它是生物在其早期个体仍在发育的过程中获得的。不过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这种品质或特征一旦获得,这种特殊的敏感也就不复存在。动物的每一种特殊品质都是借助于短暂的刺激或潜力的帮助而获得的。因此,怎样生长包括生长的进度不能单凭一种模糊的遗传来预定,而是主要决于周期性的或短暂的本能的引导。这些本能通过对某种确定的活动提供刺激以实现引导;这种活动可能跟同物种的成年动物的活动大相径庭。德佛里斯首先在昆虫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昆虫的各种变态较为明显地代表了敏感性发展的各个阶段。
德佛里斯以一个蝴蝶的幼虫为例来说明敏感期的问题。我们知道,幼虫生长很快,具有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食欲。德佛里斯经研究知道那种幼虫在诞生的最初几天里还不能吞噬大叶子,只能吃树枝尖端的那些嫩芽。
像好母亲一样,雌蝴蝶为了安全而隐蔽,本能地把卵产在树干跟树枝的交接处。那么当这些幼虫钻出卵壳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它们住所上面的树梢上就有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嫩芽呢?幼虫对光非常敏感,光吸引着幼虫朝最亮的地方爬去,那里正是发芽的树梢。
在那里,它找到了可以作为她食物的嫩芽,从而使其最初的食欲得以满足。惊人的事实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它对光不再敏感。这种本能消失贻尽。它不再被光线所吸引。这种敏感期的有效性至此终止,于是,幼虫就沿着其他的不同道路去寻找其他的生活手段。那并不是它变瞎了,而只是从此以后对光不再有兴趣了。同样的幼虫,过去具有如此贪婪的食欲,现在迅速改变而表现出对斋戒的苦行僧的敏感。在这严格的斋戒期内,它为自己造了一具石棺并葬身其中,似乎已经死了;事实上,它在里面紧张地忙碌着,配备了翅膀,它将作为一只真正的蝴蝶从坟墓中飞出,自然地展现自己迷人的光采。
这个阶段,是每一个蜜蜂幼虫也都必须经历的,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有成为蜂皇的可能性。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之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美食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雌幼虫的年岁较大,它成为一只蜂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她已经不会再有贪婪的食欲,其身体就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
从这些幼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因此它就有可能产生惊人的举动。如果不能充分适应和发挥这些冲动力,那将意味着软弱和无活力。家长对儿童的这些不同状态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的指令行事,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丧失了,而且是永久性的。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作出了惊人的征服,只是我们对这一奇迹习以为常罢了,儿童是怎样处理这一飞跃、怎样从一无所知到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呢?他们怎样辨别事物,并通过不可思议的手段,在没有教师而仅仅依靠生活的情况下,毫不疲惫和愉快地学会一门语言,并掌握了它的所有细节的呢?而一个成人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一门他感到沉闷乏味的新语言却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与多方面的帮助,并且永远也不可能像儿童掌握自己的母语那样轻松。
儿童在敏感期学东西很轻松
儿童学习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能力,都是在其敏感期完成的。
儿童的敏感期同样是因其敏感性决定的,它就像从内部射出来的一束光,此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极其强烈的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此期间,他们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每一个成就都表明他们的力量在增强。而且,在此期间他们毫不疲倦,以一种专心致志的姿态出现。
儿童心理的发展就像波浪前后相继,当一种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种激情又被激起。在一种稳定的节律中,儿童从一种征服到另一种征服,他的欢乐和幸福也就藉此而成。正是在这种纯洁心灵火焰无息无止地燃烧,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也随之渐趋完美。另一方面,当这个敏感期消失之后,经过思维的过程、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智力的成果表现出来了。对工作的厌倦产生了麻木迟钝,这就是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的不同之处。在儿童内心深处有一种特殊的成人所无法拥有的活力,使儿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地去征服其敏感对象;但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或受挫,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消极。目前人们不是很了解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在不知不觉中一手造成的。
今天,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发现,也就是说,应该承认这些特性的获得;而且,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儿童生气勃勃的活动遭到外界障碍的阻挠时,儿童的反应一般都非常强烈,表现出不乐观的情绪。由于对这种反应的原因没有科学的认识,这种反应就被命名为“瞎想”、“任性”或“发脾气”,如大人常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作任性。此外大人常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这就表明,存在着一种继续产生影响的原因,显然,对此我们是应该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童年的脾气可以在敏感期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但因为这些脾性交差的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并非儿童的所有脾气在这里都能搞得一清二楚,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对儿童错误认识恶化而导致的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脾性交差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会立刻销声匿迹的。“瞎想”不能使敏感期里所获得的那些倾向留下永久的印痕,但会产生一种阻挠儿童心理成熟的负面影响,使儿童心理不能走向成熟。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现象,是因为他们需要得到满足而未如愿以偿的外部表现,它表现了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感觉到有的事情处置不当。只有可能满足需要或消除危险,这种外部表现才会烟销云散。人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在经历了一种类似病态的躁动不安之后突然平静下来。因此,寻找隐藏在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应知而未知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之处,掌握儿童的心理轨迹,与儿童的思想行为息息相通,从而为我们理解儿童以及与儿童融洽相处提供前提基础。
儿童的意识源于创造性活动
经过对儿童“实体化”和敏感期的研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促进儿童生长的各种器官的功能。它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短暂的敏感性所决定的,不是偶然的产物,也不是外部刺激的产物,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受本能引导的。虽然这是在外部环境中发生的,但环境本身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原因,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场所;外部环境只是提供心理发展所必需的媒介,就如同物质环境为生物体的生长提供必要的食物和空气一样。
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就是儿童的内在敏感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东西非常敏感,对其他东西却无动于衷。当儿童的一种敏感被激起时,这种敏感就像一道光线照在这些物体上,而不照在别的物体上,而被照到的物体成为儿童的全部生活。这并不仅仅是对某些情境或某些事物具有强烈欲望的问题。儿童还具有一种如何运用这些事物发展自身的独特的潜力,因为正是在敏感期内他进行心理的调整,使他能适应环境或能够日益随心所欲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