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玛利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
13253000000003

第3章 敏感期是发展孩子智力的最佳时期(2)

在儿童和他的环境之间的这种敏感的关系,正像乱绕在一起的神圣线团一样,我们可以解开这一神圣线团,儿童心理发展的奥秘就包容在这线团之中。

儿童奇妙的创造性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的冲动,当这些冲动跟环境相接触时,一个人的意识就产生了。这些意识最初是混乱而迷濛的,然后被梳理而达到一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境界。例如,儿童学习说话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

当不同的声音传进儿童的耳朵时,这些声音仿佛是某种富有魅力的东西而被儿童所接受,不像是一种未知的语言清晰地发出的声音。这时尚未有推理能力的心灵接触到一种音乐,这种音乐充溢了它的世界,牵动了他的神经纤维,牵动了那些一直潜伏着的只有在叫喊声中才震动的神经纤维。它们被激起并产生震动,只是在一种指令和命令下改变它们的震动方式。这标志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这是一种倾全力于现在的生活。它的前景如何仍是个未知数。

稍后儿童的耳朵似乎可以辨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因某种冲动而开始震动。之前,他的舌头的惟一功能是吮吸。现在这个儿童开始体验舌头的震动。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冲动驱使下,他的舌头伸缩着,并因之他感知到的喉咙、脸颊

和嘴唇。然而,这些震动除了得到某种好奇之外,并无任何目的。当他屈起四肢,攥紧拳头,抬起头,看说话的人,并把眼睛紧紧盯住说话人的嘴唇时,这个儿童的好奇已得到了满足。

只有周围的环境能充分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的。人们的好奇,例如,说话的技能是儿童所要掌握的东西中最有难度的一种,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期同样不被人注意,因为他被人们包围着,人们通过说话已经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因素。惟一可以觉察到儿童敏感期的东西就是微笑,这是他对人们简短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快乐。傍晚,当成人对着儿童唱一支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歌词时,我们就会看到儿童从狂喜变得安静下来。就是在这种快乐之中,他离开了意识世界,进入了睡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对儿童轻声细语地说话。我们希望儿童用充满活力的微笑来回答我们。这就是亘古至今,父母为什么一到晚上就要到渴望听到歌曲或故事的儿女身边去。

这就是儿童具有创造的敏感性的正面证据。此外还有其他反面更为明显的证据。当儿童受到障碍其创造性不能发挥时,这些反面证据就变得十分明显。儿童的敏感期就在他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绝望,人们通常称之为“发脾气”。事实上,“发脾气”表明了儿童内部失调或者需要未得到满足,因此,在其心理上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儿童心理上的紧张要求保护自身或提出疑义。发脾气本身可以表现在焦虑和无目的的活动上。它不像发高烧,一个儿童发高烧,虽然没有相应的病理上的原因。但通常儿童生点小病体温就会高得吓人,而这种病对成人来说实际上微不足道;儿童的发烧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与此相同,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焦虑不安,它基于儿童特殊的敏感性,却找不到任何相应的外部原因。这种反应一直为人们关注。事实上,瞎想或发脾气几乎从儿童出世就有表现,这可以看作人类反常心理的证据;如果把每一种功能性的失调都看作一种功能性疾病的话,我们也必须把所有的心理紊乱称作功能性疾病。儿童的第一次发脾气就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发病。

病理的状态比正常状态更明显,也更引人注意。它从来不会平静地提出问题并要求得到回答,它非但不是自然的规律,而且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因此,几乎无人会注意到伴随着生命的创造性工作,或在保护生命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那些难以察觉的外部征兆。

以工人所制造的产品为例。这些产品一旦制成就被包装好并呈送到购买者的面前,但是制造它们的工厂却不为公众所熟知。显然制造产品的工厂比产品本身更令人感兴趣。同样的,人体内各种器官的活动确实是奇妙的,但却没有一个人看到它们或注意到它们。甚至靠了这些器官的功能才能活着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它们惊人的复杂性,在不显露自身的情况下就发挥了作用。在各种力量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就称为“健康”或“正常状态”。

长期以来,我们对疾病特别关注,却忽视了健康。一些疾病很早就被认识和治疗,但因其病因是过了很久才被发现的。通过考察古人遗骨得知,史前人已经知道如何施行外科手术。尽管埃及人和希腊人已开始行医,但对内部器官功能的了解却是近代的事。血液循环的发现只能追溯到17世纪。第一次人体解剖分析发生在1600年。之后,人们对病理学的兴趣渐长,对生理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下去。

今天,儿童的心理疾病已经受到重视,然而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不完全,这种情况很普遍。当我们考虑到心理功能是在神秘的隐藏处逐渐地完美的,那就更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了。

帮助而不是支配儿童的成长

如果不给儿童提供帮助,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环境,那他的精神生命的持续将处于危险之中。由于成人不知道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积极作用的那些力量,更意识不到发生的奇迹。儿童只能在自己的心理发展征途中孤军奋战,而战斗的结果很可能是失败。

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从儿童出生时起就帮助他们。这种帮助并不是要塑造儿童,而是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并为儿童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因为这个成长的过程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如果健康儿童的秘密确实存在于某些不为人知的能量之中,我们只能设想由于心理发展的缺陷而产生失调会导致残障或疾病。当我们还不知道婴儿健康的必要条件时,儿童死亡率是多么高呀,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活下来的人中,有许多人饱受失明、佝偻病、脚跛和瘫痪之苦。许多人易受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结核等疾病的传染。

同样地,在保障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我们也没有切实的计划。在我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障和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甚至那神秘的活动也被我们忽视了,殊不知正是这种神秘的活动激起了精神协调的愿望。失调导致一大堆问题的出现——失明、虚弱、发育迟缓、死亡,更不必说骄傲、野心、贪婪和发怒,所有这些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儿童心理状态的可怕的现实。早期的毫厘之差会导致日后生活中的谬以千里。一个人的身体可以在精神环境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长大成熟,但他不可能生活得快乐。

从观察中了解儿童

心理学家一直企图从儿童那里引发出运动反应;这种运动反应表明儿童对感官刺激存在心理反应。但这种实验并不能证明弱小婴儿存在精神生活。一种精神生活,即使它并不完美,也必然先于任何随意运动而存在。

我们知道,感官反应提供最初的刺激。就如莱文教授在电影中告诉我们的,一个儿童想要得到一件物体,他会探出整个身体去得到它。只有在以后随着动作的逐步发展和协调,他才能分离各种活动,只要伸出手就可以了。

在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可以看到另一个这样的例子。

该婴儿的眼睛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人的嘴唇,他自己的嘴唇也在运动,他的头呈现一种固定姿势,这一切表明这个儿童已经被这个人的声音吸引住了。到6个月时,儿童已能掌握一些独立的音节。但是在发音之前,他一直注意地听着。不知不觉中,他的发音器官也被激发起来。以上的事例便表明,婴儿具有触发动作的心理法则。然而,这种法则的存在只能从观察中得知,而不能通过实验获得。早期阶段的心理实验会消耗儿童过多的精力,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对儿童心理生活的观察,必须采用与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相类似的方法。当昆虫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忙碌地工作时,法布尔悄悄地躲起来,不去惊动它们。同样,当儿童的感官开始积累外部世界的印象时,我们才可开始观察他,因为只有到那时一个生命才自然地发展起来。

愿意帮助儿童的人不必求助于复杂的理论或幻想式的解释。只不过他必须掌握一些有关儿童的常识。

一些明显的例子表明,这种观察是十分简单的。由于儿童还不能站立,许多人以为他应该伸直身子躺着。这样,儿童从他的环境中得到了第一个感觉印象天与地。但是他不可能盯住天空看,所以他只能凝视着房间的天花板,通常这像床单一样洁白而单调,一点儿也不能滋润他饥渴的心灵。父母常常想到需要用某种东西把儿童从单调的环境中吸引开来。结果,他们把一个球或其他一些物品绑在一根绳子上,并把它吊在儿童头的上方,然后使之左右摆动,以努力吸收来自环境中的印象时,儿童只好用眼睛盯着摇摆的物品。这使得儿童处于一种不自然的姿势中。

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儿童放在稍稍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够看到他周围的整个环境。若是把儿童放在花园里就更好了,那样他就能看到鸟和花以及微微颤动的幼苗。

应该在不同时刻把儿童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就可以重复看到同样的东西,学会识别这些东西以及它们的相应位置,并学会区别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