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时期青少年公民与公德读本
13271300000017

第17章 学会包容,积淀和谐公德素质(3)

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古人与人为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若胆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则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就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包容者不会计较他人的不足。包容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愤怒、绝望的丰碑,也是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及准则。如果一语龃龉,便遭打击;一事唐突,便种下祸根;一个坏印象,便一辈子倒霉,这就说不上宽容,就会被百姓称为母鸡胸怀。

真正的包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对才能超过己者,也不嫉 妒,唯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心举贤,甘做人梯,这种精神将为世人称道。

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曾做到。如果我们学会包容,懂得包容。那么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猜忌诽谤,恶语中伤也将消失无踪。

俗云: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才会高大;大海不拒细流,所以才更宽广。我们只有拥有宽容,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相互宽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和乐。

包容者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能容人,是一种气量,能容人的人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更是一种智慧。

伯乐相马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伯乐之所以能从很多马中挑出千里马,是因为他能忽略各种次要因素,而抓住最主要的因素。伯乐年纪大了以后,秦穆公对他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儿孙中有可以代你去找千里马的吗?

伯乐回答: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上去观察,但真正的千里马,恍恍惚惚,从外表上难以看清。我的子孙是才能低下的人,可以识别一般的好马,但不能识别千里马。

他向秦穆公举荐了一个一同挑过柴的朋友,叫九方皋,希望秦穆公能用此人。

秦穆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找千里马。两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千里马,就在沙丘那儿,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把马牵来,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见伯乐,说你举荐的人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怎么能识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他竟然达到这样的地步吗?这就是他胜我千万倍的关键啊!他观察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抓住了关键,而忽略了无关紧要的地方;看到内在,而忽略了外表。他只去看他所要看的,不看 他所不需要看的;只观察他所应观察的,不观察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方法,具有比相马更重要的价值呀!果然,九方皋所找到的是天下最好的千里马。

对马的观察是这样,对人的认识更是这样,只有抓住根本,看到本质,才能在小的方面不斤斤计较,才能真正与人相处好。那种以貌取人、纠缠于小节、纠缠于表面而不能看到别人真正价值的人,是很难找到有益的真朋友和发现真人才的。

人际关系大师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

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想吃掉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他,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

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乔丹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

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荡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在与人交往时,应多看别人的优点,切不可以己之长度人之短。把自己放在 很不实际的高度,其实是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墙,别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人而不愿与你接近。

我们不能要求所接触的人都有使自己满意的处世方法,有的人在待人接物时,可能会做出并非出自本意的失礼行为,有的人缺乏礼貌修养,有的人则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使其所表现出的言谈举止一时难以令人接受。

如果不宽容别人,就很难与人继续交往下去。不能宽容他人的人通常会得理不让人,对无理或是失礼者穷追不放,将其逼至窘境。这样反倒容易使对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但不会承认自己有错,反而产生对抗心理。而宽容往往会使失礼者反省自己,从而对宽容者产生惭愧、感激等心理反应,使彼此之间的交往更进一步。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生活在你周围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家人,或许都有或多或少的过错,但只要你宽容待人,多看看、多想想他们的优点,想必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放。人的快乐就是不要把他人的过错和自己的失败存放在心里,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去包容别人,用自己的心灵明灯去照亮他人,从中得到快乐。

包容者能减少与人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争吵声:拥挤的人群,有人因为被踩了一脚骂个喋喋不休;工作时,性急的同事意见不一;在家中,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而大动干戈……仔细想想,如果我们退一步,多包容对方一些,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争吵不就可以避免了吗?

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期的大学者孟敏上街,扁担上系的新瓦罐被人不小心打碎了,他不但没找那人索赔,连句责怪的话也没说。旁人问他为何不批评肇事者,他回答:瓦罐已破,说能解决问题吗?

听后令我深思,假如我们生活中多有孟敏这种包容的精神,便可避免许多的矛盾冲突。

社会是个矛盾的世界。随着一个个矛盾的解决,社会便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需要通过斗争来解决,有时却需要让人一步即包容,在协商和谅解中使矛盾得以缓解。

大海只因为它容纳了百川才成就其大,人也只有具备宽容的精神才会使自己胸怀广博。宽容要求容纳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容忍他人的过失和缺点,不要为一些蜗角之名、蝇头之利、鸡毛蒜皮之事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包容绝非那种无原则的调和,它是在处理非原则问题上的大度,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遇事让人三分,便可化干戈为玉帛。实际上,在让别人的同时也就受到了别人的尊敬。由此可见,包容乃是利人利己的最好处事之道。

现实生活常常需要让步来创造和谐气氛,换取安宁环境,促进团结友谊。如果没有让步精神,现实生活中就会缺少人情与温馨。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上车人挤,被踩了一脚,不是包容,而是满脸怒气,乃至破口大骂;听到骂声的不是宽容,而是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似乎这样做,才能维护做人的尊严。然而在大家心目中,这类人是什么形象呢?

一定程度上讲,包容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缺乏道德修养水平的人言行粗俗、斤斤计较,难以做到包容;道德修养高的人,文雅大度、虚怀若谷,凡事能包容。

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暴力,我们的社会就将更加和谐温馨,我们的道德情操也就会受到感染和熏陶。

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其实,忍是理智的抉择,也是包容的表现。忍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眼光放得远;为长久打算,忍一时之痛。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乘务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

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那位乘务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乘务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乘务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 篓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乘务员喊了一声:“我服你了。”

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乘务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乘务员的确很有水平。她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做声,又显得太沉闷了。

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那位女乘务员,如果她不忍,与那位男青年吵起来,甚至对骂或动手,虽然她有理,可是结果对她有什么好处呢?对那个男青年有什么教育呢?即使处罚了那位男青年,她充其量表现出的也只是一个普通乘务员的素质;而忍了一时之辱,则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胜利,震动了那位男青年麻木的心灵。

某女士在家排行老大,那时家境艰难,父母忙于上班养家,照顾两个弟弟洗衣做饭等管家的事早早就落在她的头上。弟弟怕她,父母疼她,因此她养成了能吃苦受累不能忍气受气的个性。后来参军,在部队严格纪律的约束下,她积累了满腹牢骚,影响了进步。而她的真正成熟进步是从学习忍耐开始的。

她当的是通信兵,搞长途话务。记得刚上机时,负责培训的是一位连里比较厉害的老兵。有一次,用户要下面部队的一个分站,她拿着塞头不知往哪条线路上插,正犹豫着,那位老兵一把将她的手打下,说:“你别拿着我的塞头巡逻了。”

从小到大,哪里受过这个气,当时她脑袋轰的一热,血往脸上涌,泪水在眼窝里转,真想摘下话筒跑掉,可是一刹那间,她忍住了。想起平时领导常说三尺机台就是战场,要是跑掉不就等于在战场上开小差了吗?

所以她一边忍着气抹着泪,一边认真看老兵操作。下班后又帮着老兵整理话单,打扫机房,这时心情已经好多了;而老兵也觉得有些过火,主动过来手把手地教她。两人以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开始觉得自己肺都气炸了无法忍,可是忍过后才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忍一下对自己正好是个磨炼。生气发火,往往只是一怒之下,忍无可忍,这是因为人遇到愤怒的事情时,心情比较烦躁,只觉得头脑一热,就什么都不顾了。如果这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权衡利弊,沉住气,那结果就不一样子,我们的人生也会由此而不同。

与其伤了自己而获得昙花一现的东西,还不如处之坦然,付诸一笑,让时间和事实去作出评判。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何不敞开心扉,去包容尽可能包容的一切呢?

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争论。无谓的争论,对自己性情不但有损害,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尽可能对人谦让一点。

与其跟一只狗争路走,不如让狗先走一步。如果给狗咬了一口,你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伤口。

这是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一段话,当引为做人处事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