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因人、因时、因事而有所区别。如每天不同时间问候客人:“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和“晚安!”与宾客见面时应主动说:“您好,欢迎您到来!……”“您好,欢迎光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等。与多位宾客会面时,可统一对其问候,不再一一具体到每个人,例如,可说:“大家好!”“各位早上好!”遇到生日、节日等喜庆日子,应说:“祝您生日快乐!……”“祝您节日快乐!”“新年好!”等。向客人道别或给宾客送行时,一般问候语:“祝您一路平安!”“谢谢光临,欢迎再来!”
2.讲究问候顺序
社交活动中会面问候的先后顺序是颇有讲究的:主人应先问候客人;职位低者先问候职位高者;晚辈先问候长辈;男士先问候女士。在向多人问候时,按惯例可以按“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的顺序依次进行,若对方首先向自己进行问候,应立刻回应。
3.注意问候态度
问候客人态度要热情、友好、真诚,做到“眼到”“口到”“意到”。问候时一定要正视对方的双眼,来表示自己全神贯注;声音要清晰响亮,表现内心真诚;面带微笑,显示衷心欢迎。
二、见面举止礼仪
1.致意礼仪
致意礼是用无声的动作语言相互表示友好的一种问候礼节。礼貌的致意,会给人一种友好友善的感觉,会让对方感到你很有修养、很有素质。
向对方致意应面对对方正面,相距以2~5米为宜。行致意礼时,一般应是晚辈先向长辈致意;男士先向女士致意,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致意。女士唯有遇到师长、上司、特别敬重之人或一群朋友时,才需首先向对方致意。别人向自己致意时,应马上用相同的方式向对方答礼。
致意礼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5种:
(1)举手致意
抬起手臂,向前方伸直轻轻小幅度摆摆手,可不作声。
(2)点头致意
点头打招呼时,点头者应面带微笑,正面看着对方,轻轻点头即可,行礼时不宜戴帽子。
(3)微笑致意
微笑致意常用于同陌生者初次会面之时,也可用于同一场合反复见面的老朋友打招呼上。
(4)欠身致意
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致意者在目视对方的同时,微微前倾身体,表示对对方的恭敬之意。
(5)脱帽致意
戴着礼帽或其他有檐帽的男士,在与尊者或女士会面时,应欠身摘下帽子,并将其置于与肩膀平行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以示致意,离开对方时方可把帽子戴上。
2.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它作为一种社交礼仪是有一定讲究的,主要应该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握手的时机
会面、道别皆握手,此时无声胜有声。但何时握手,却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它涉及双方的关系、现场的气氛和交往的发展。所以,交往中应该适时把握时机,热情握手。一般情况下,在下列场合应该与交往对象握手:
(a)迎送客人时。
(b)向他人表示祝贺时。
(c)向他人表示谢意时。
(d)他人在向自己表示恭喜和祝贺时。
(e)与友人久别重逢时。
(f)在你被介绍与人认识时。
(g)与客户交易成功时。
(h)公务应酬场合。
(i)例行公事的场合等。
但在下列一些不恰当的时机,应该不要握手:
(a)对方因各种文化、习俗无握手之习。
(b)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异性之间不握手。
(c)天天见面,不必要握手。
(d)对方携带重物或忙于其他事务。
(e)手部患有疾病或创伤等。
(2)握手的次序
握手的次序取决于不同的场合。一般来说,在公务场合握手的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在社交休闲场合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只有握手遵循先后顺序原则,才符合礼仪规范。一般情况下,交往双方伸手握手的次序如下:
(a)宾主之间。
主人应先伸手与客人相握,以示欢迎;而在客人告别时,则应由客人先伸手与主人相握,表示谢意并示意主人送别就此留步。
(b)长幼之间。
长辈应先伸手与晚辈相握,以示关怀。年幼者可用双手握住长者的手,以示尊敬。握手时年幼者若向长者微微鞠躬则更为礼貌。
(c)上下级之间。
职务低者要等职务高者先伸手再相握,以示尊重。
(d)男女之间。
男士要先等女士伸手后,才能伸手迎握,而且往往只能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位。如果女士不伸手,无握手之意,男士只能点头致意。不过如今,一位女士如果拒绝向她伸出手的男士握手,也是不礼貌的。
(e)已婚未婚之间。
已婚者应先向未婚者伸手相握。
(f)师生之间。
老师应先伸手与学生握手。
(g)两对夫妇相见时。
先是女士相互握手致意,然后是男士分别与对方的妻子握手致意,最后是男士互相握手致意。
(h)社交场合。
先到者应先伸手与后到者握手,以示欢迎。
(i)一人与多人之间。
当多人在职位、长幼、尊卑等方面没有较大差别时,可按其自然空间位置,按照“由近而远”的次序进行握手;若职位、长幼、尊卑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则应根据“自长而幼”的原则逐一进行握手。
(j)多人之间。
彼此应按尊者先伸手的次序进行,但忌同时交叉握手,也不要在别人正在握手时,又伸手相握。
行握手礼时,一般应与受礼者有一步之远,起身两脚立正,上身略微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内,手的高度大致与对方腰部上方持平,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专心致志,深情一握,微微上下摆动几下,以示真诚和热情,同时讲问候语和敬意语。
(3)握手时间和力度
握手力度要因人而异,把握分寸,既不能有气无力,也不可过分用力,以不轻不重、适度为好。通常,与亲朋故旧握手时,力度可稍大些。与初识、异性握手时,力度要稍小些,也不能握得太紧。若握得太轻,会使对方感到你傲慢或缺乏诚意;若握得太紧,用力过大,会使对方觉得你粗鲁、轻佻、不庄重。
握手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双方的关系来定。初次见面者,握手时间一般控制在2~5秒以内,尤其与异性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是失礼的表现。
(4)握手禁忌
在社会交往中,握手礼有以下13条禁忌:
(a)不宜用左手与人握手。
(b)不宜交叉相握。
(c)不宜戴手套与别人握手。
(d)不宜用双手与异性相握。
(e)不宜戴着墨镜、太阳镜、帽子与别人握手。
(f)握手时不能把左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香烟等物。
(g)握手时不要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或夸夸其谈。
(h)与别人握手后不能立即用手帕等物擦拭自己的手。
(i)握手时不能目光游移,漫不经心。
(j)不能用力不当,敷衍、鲁莽。
(k)不能坐着与别人握手。
(l)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拒绝与他人握手。即使是女士,男士已伸出手来,也理应回应。女士若不愿握手,也应及时欠身鞠躬或点头微笑致敬,或用客气话来代替握手。
(m)不注意握手的先后顺序。
3.鞠躬礼仪
鞠躬的礼节源自中国,但现在作为日常见面礼节在中国已不多见,如今的鞠躬多出现在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或用在致谢、领奖、演讲结束、演员谢幕,以及婚礼、悼念等特殊场合。
行鞠躬礼时必须用右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双手垂放,双脚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在鞠躬时,双手应放在大腿两侧的裤线稍前的地方。女士则应将双手放在身前腹部处轻轻搭在一起,也可放在正前方。行鞠躬礼时,头和颈部要处于自然状态,以腰为轴上身前倾,视线随着鞠躬动作自然下移,行礼后起身迅速还原。另外,行礼时要表情严肃,忌手中拎东西;施礼后与对方交谈时,不必马上戴上帽子。
一般来说,行鞠躬礼时,下弯的幅度越大和次数越多,表示敬重的程度越大,但也要注意场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问候、打招呼时应施15°左右的鞠躬礼,迎客与送客时分别行30°与45°的鞠躬礼,喜庆场合行40°左右的鞠躬礼,这些场合一般只需要行礼一次。唯在追悼会上才采用较大幅度的三鞠躬礼。
当别人向你行鞠躬礼时,同辈之间无论男士、女士双方都应以鞠躬还礼,而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女士对男士,可以不鞠躬,而用欠身、点头、微笑示意等以示还礼。
行鞠躬礼时,最重要的是心诚,即由衷地敬重对方,这样行礼才能得体。鞠躬的要领是“礼三息”,即:第一,吸一口气后弯下上半身(或低头);第二,在吐气时间内完成鞠躬礼;第三,在吸气中抬起上半身和头,恢复行礼前的姿态。
4.脱帽礼仪
通常情况下,男士与人见面时,应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或问好;若与同一个人在同一场合多次相遇时则不必反复脱帽。在进入他人居所时,客人必须脱帽。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会面礼时必须脱帽。在升降国旗、演奏国歌等庄重、正规场合,应自觉脱帽。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
5.拥抱礼仪
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多用于官方或民间迎送宾客或表示慰问、祝贺、致谢等场合。在我国社交礼仪中尚不多用,不过在亲密朋友相互表示祝贺、慰问、道别时也有采用拥抱礼。
拥抱礼视场合和关系的不同,可分为热情拥抱和礼节性拥抱两种。但无论是哪种拥抱礼都要注意掌握规范的姿势:两人相距20厘米左右,正面对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先向对方左侧拥抱,再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向对方左侧拥抱,礼毕。拥抱时,还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左臂的右侧,以示亲热。
6.吻礼
吻礼多见于欧美和阿拉伯国家,是人们表达爱情、友情、亲情的一种见面礼。吻礼一般分亲吻礼和吻手礼两种。
(1)亲吻礼
行此礼时,往往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相结合。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吻脸,男女之间可贴面,晚辈对尊长可吻额,男子对尊贵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有趣的是,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亲吻酋长的脚或酋长走过的地方为荣;在古代罗马与古代波斯等国,同阶级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阶级的人只能吻面。
西方现代的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美国人尤其盛行此礼。法国人不仅在男女间,而且在男子间也多行此礼:法国男子亲吻时,常常行两次,即左右脸颊各吻一次。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遇到喜事或悲伤事时,一般也行亲吻礼,以示真诚祝贺或慰问。行贴面亲吻礼时,应先贴一次右侧,再贴一次左侧。
(2)吻手礼
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妇女。男士对尊贵的女士表示尊敬时,可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但手腕及其以上部位是行礼时的禁区。在行吻手礼时,男士应走到女士面前,立正垂手致意。女士若将右臂微微抬起,则暗示男士可行吻手礼,这时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捧起女士的右手,并俯身弯腰使自己的嘴唇象征性地去触及女士的手背或手指。行亲吻礼时一定要稳重、自然,落落大方,但不能发出吮的声音,吻后抬头微笑相视,再把手放下。如果女士没将右臂抬起,则不行此礼。行吻手礼时,若女士身份地位较高,男士要弯腰作半跪式,再抬手吻之。
7.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通行于东南亚、南亚等信奉佛教的国家,在我国佛教信徒间也行合十礼。
行合十礼时,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拼合,五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齐高,手掌向外倾斜,双腿立定,笔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一般情况同辈之间手举齐胸,大恩大德的尊贵客人手举鼻颌之间,礼佛时手举可以超过额头。
行合十礼时,可以口诵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带微笑,但不可手舞足蹈,或反复点头。在交往中,当对方用合十礼行礼时,则应以合十礼还礼。
8.拱手礼
拱手礼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会面礼。目前主要在团拜、向长辈祝寿、亲朋好友喜庆祝贺、向他人表示衷心感谢、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表示久仰大名等场合采用此礼。
行拱手礼时应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双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左手包在右手之外),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9.点头礼
点头礼一般是同级或平辈间在以下一些场合运用:路遇熟人,又不便交谈时;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时;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时;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时。行点头礼时,要面带微笑轻轻点一下头即可。行礼时不应该戴帽子。点头礼虽然动作很简单,但无限深情尽在不言中,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介绍礼仪
一、他人介绍礼仪规范
介绍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最常见的礼节,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相互结识的最基本形式。介绍的作用在于: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人们的彼此了解;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在素不相识的人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
他人介绍中的引荐者通常应由具有下列身份的人承担:社交活动中具有一定身份的尊者;公务交往中的专职人员;熟悉被介绍双方情况者;被介绍一方或双方推荐的介绍人。
他人介绍的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学位、职务等公共信息为主,也可以强调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特殊关系。
作为引荐者在为双方介绍时,要注意以下礼节:
1.遵守“尊者优先知情”的规则,按顺序逐一介绍。
2.要讲究介绍的礼仪,为人们介绍时,最好先说明一下:“请允许我来介绍一下……”“很荣幸向大家介绍……”之类的介绍词,切勿上去开口就讲,让人感到突如其来,措手不及。
3.要根据社交的场合、目的的不同,采用恰当的介绍方法。比如,是简介式的还是复杂式的;是强调式的还是平叙式的;是引见式的还是推荐式的,不可千篇一律。
4.介绍的程度应是双方对称的,不可厚此薄彼,否则是失礼的。
5.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特别是涉及的职务、职称、头衔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
6.介绍别人时,仪表要端庄,表情应自然,手势动作要文雅,除拇指外四指合拢,伸出手掌用指尖所指的方向示意,而不能直接伸出食指,用一个指头进行指示,且眼神要随着手势转向被介绍人,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
7.介绍时不能背着任何一方,跟谁讲话,眼睛就要注视谁。
8.介绍他人时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也不要使用捉弄人的话语。
被介绍者也应注意应对的礼仪。被介绍者在他人介绍自己时,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注意聆听,点头示意。当介绍完毕后,除年长者和年纪偏大的女士外,一般都应起立,表示对介绍者和介绍的对方的尊重,并依照合乎礼节的方式相互握手,彼此问候对方。常用的问候语是:“您好!”“久仰大名!”“很高兴认识您!”“认识您,我非常荣幸!”等。两人相互认识后欲深交,还可以交换名片,以便日后联系。但在宴会桌、会谈桌边也可不起立,这时被介绍者只需略欠身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二、自我介绍的礼仪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正确地利用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自我介绍,即将本人介绍给他人。从礼仪上讲,作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下述问题:
1.自我介绍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