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关爱下属的故事应该是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绝唱。父亲战死沙场,毫无悔意,义无反顾把儿子送到前线,两代人跟随吴起,无怨无悔,实在值得我们深思。领导者在管理中,尽管不需要去给部属吸吮浓液,但身为掌权者有没有一种关心的领导魅力观念,当下属有困难时,有没有领导者愿意伸出自己的手,表现一下仁德的心?
有一个公司在年后的时候召开全体营销大会,分公司的营销将士全部回总部开会,在结束大会的晚宴前,有员工问:“我们在哪里吃饭。”主管说:“只剩下一桌留给工作人员的。”可能是考虑到工作人员有十几个,一桌坐不了。主管便说:“如果不去一起吃你们就自己安排吧。”然后走了。因为这句话,所以几个要面子的员工当场便离开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哪怕一桌坐二十个人,领导者也是应该叫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的。紧张的团队工作结束了,一起聚餐,这是一种团队的氛围,不要少了任何一个。做主管的,即使有难处,但是心一定要到,我们常常把心挂在嘴边,如果连这份心都没有,那如何赢得下属的喜爱?
唐太宗贞观二年,京城长安一带久旱无雨,引发蝗灾。唐太宗李世民心急如焚,觉得呆在宫里不是一个办法,于是到地里巡视庄稼遭灾情况,慰问受灾百姓。
一天,李世民在巡察的时候,看见蝗虫,就捉了几只,祷告说:“人有粮食吃才能活命,可今天你吃庄稼,祸害老百姓。老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你要是有灵,就吃我的心,而不要祸害老百姓啊!”说完就要将蝗虫吞下肚里。
大臣们连忙劝阻说:“吃了蝗虫恐怕会致病,皇上千万不要吃。”
太宗回答:“我只希望把灾祸转到我一个人身上,哪还顾忌什么疾病呢?”于是断然吃下了蝗虫,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是个特殊的领导魅力案例,唐太宗是皇帝,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人民没有饭吃,他的这个国家也就受到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唐太宗心急如焚也是理所当然。但自古以来,不顾人民死活,搜刮民财,只图自己安逸享乐的皇帝和官员在历史的更替中何止几人?而且很多在历史上都留下千古骂名。
每个人的胸怀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大度,有的人喜欢计较。但胸怀是可以磨炼的,领导魅力如果注重“仁”的修炼,懂得关爱,那么成为一个仁厚大度的领导者就不远了。
老板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有一批人才为他踏踏实实地工作,有值得信赖和可以托付的人。下属和老板不在一条船上,是没有办法合作的,所以职业经理人就和老板分道扬镳。这种情况并不都是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有时可能是老板领导魅力的问题,太斤斤计较,有时是老板胸怀太小,有时是做老板的不懂得关怀下属,缺失爱心,一开始就没有把下属当自己人看,结果别人只好另觅东家。刘邦领导魅力的故事是我们永远也咀嚼不完的话题,而且越咀嚼越有味道。其中韩信因为念叨着刘邦对他的好而忠心的故事发人深思。
韩信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队伍实力越来越庞大,韩信偏楚,则汉亡,韩信护汉,则楚亡。韩信刚打下齐时,刘邦被项羽所困。武涉和蒯通来游说韩信弃汉投楚。韩信;:“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翻译过来是:“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
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刘邦可以把自己的食物给韩信吃,把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这对于一直过着饥饿贫困生活,而且受人欺凌的韩信来说,一定是无限感动,感激涕零。就凭刘邦领导魅力的这一关心部属的举动,当有人劝他背弃刘邦时,韩信能不想到吗?刘邦不识几个字,却能掌控能人,这其中根本的原因何在?刘邦的仁德造就了他,成就了他的领导魅力。
德仁者,得天下
仁者,凡事都能从“仁爱”这个角度去理解所遭遇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善的行动去回报别人的怨恨,用善的心态、善的念头,来作为处理事件的最高原则。他可能会因此一时吃亏,但他最终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大长今》中的长今终于可以参加严格的膳食考试了,考试通过的将会被晋升为更高级别的宫女要要“内人”,没通过的将被淘汰出宫。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长今自己用来竞赛做馒头的面粉被小宫女偷了。面对希望亲手做一碗馒头汤和母亲诀别的小宫女,长今放弃了追回面粉的初衷,和小宫女一起,为她的母亲精心准备了一碗非常珍贵的馒头汤。
这是一种“仁心”,也是一个能被众人追随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仁慈之心”。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不然,世界将变得冰冷可怕,残酷无情,人间也会变成地狱。
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事情必须要讲原则,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树立规矩,建立秩序。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不能干大事的人,一个没有原则的企业肯定也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但是,只讲“原则”而没有“仁心”的人,会变得冷酷无情,只有“原则”而没有“仁心”的企业,也最终会失去人心,失去追随者。
IBM总裁汤姆窑沃森看到自己的一个员工迟到并在会上无精打采,一了解才知道这个员工太太当天生孩子。他就马上称赞道:“你今天还愿意来开会学习,真是优秀!”并马上带员工坐上自己的私人飞机,飞往医:的产房。
《大长今》中的长今不仅坚持原则,也更会变通。长今不忍心从小宫女手中夺回孝敬母亲的面粉,便用“多栽轩”得到的大白菜、朴瓜代替面粉,竟做出了风味独特、人人惊喜的馒头,这是她临危时的一种变通。可是长今违背了宫廷考试的原则,所以主持考试的尚宫们宣布她落选,但皇太后的眼光比尚宫们更胜一筹,因为她除了懂得坚守原则外,更懂得要怎样变通。
太后从长今违背原则的背后,看到了一颗更为珍贵的仁爱之心,这颗仁爱之心才是皇宫更为看重的品德,它比任何原则都更重要。于是,长今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并赢得了太后的赞赏,她的竞争对手要要今英第一次在比赛中输给了长今。
所以在生活中,人们不只在乎你的知识有多少,更在乎你对他人有多么的关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则是用哭来显示他的仁心。
人们常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在特殊条件下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情绪往往会收到比语言更好的功效。刘备就是一位很善于利用仁心而获得支持的典范。
刘备一哭,发生在摆脱曹操控制之后的借居新“期间。刘备欲取天下,但苦于没有人才。这时司马徽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于是打定主意,礼贤下士寻求贤才,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在听完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应采取的策略后,刘备极为佩服,殷切地希望诸葛亮出山相助。不料孔明坚辞不出,说:“亮久乐耕种,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听后大哭不止,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泪湿衣袍。这番情真意切,孔明为之动容,只好改变初衷,答应出山相助。刘备的这一哭,得到了一位助他争夺天下的旷世奇才。诸葛亮深感刘备的诚意,从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公与军师心心相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历史美谈。
刘备二哭,发生在被曹操追赶的逃亡途中。孔明出山之后,帮刘备定下了火烧新“之计,初获小胜。然而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刘备被曹操的士兵追得难以招架,只好率部将弃城而逃。在逃亡中,刘备站立船头,望着随他一起逃难的老百姓,不禁悲从心来。他大哭不止:“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将生哉!”哭罢想投江自尽,部将们慌忙劝阻。老百姓见此情景,无不痛哭失声。
这时他与百姓达到了心灵相通、情意融洽的地步,不仅使刘备得到了“仁君”
的美称,而且也使他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戴,这使他的军队成为战必胜、攻必克的威武之师。
刘备三哭,发生在刘表墓前。在逃难途中,刘备率部将路过刘表之墓,眼看着老百姓遭受的苦难,想着未来的前途,禁不住痛洒热泪。刘备跪于刘表墓前,哭告说:“辱弟备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面容悲切,其景感人。众部将和路过的人无不随着落泪。
这哭声坚定了众部将跟随主公誓夺天下,决不辜负刘表重托的决心,起到了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刘备四哭,发生在东吴派人讨还荆州的时候。荆州是东吴重镇,原是刘备向东吴所借,东吴曾派人数次来讨,都被刘备、诸葛亮以种种理由婉绝了。这时,东吴再次派鲁肃前来,刘备一时没了主意。诸葛亮说:“假如提起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果然,鲁肃前来讨还荆州,刘备掩面大哭。鲁肃忙问缘由,刘备以哭作答,直弄得鲁肃莫名其妙。这时,诸葛亮才出面解释说:“当初我主公借荆州之时,许下得西川就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主公的弟弟,都是刘姓,如果去取,害怕被人唾骂;如果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如果不还,于孙权将军面上也不好看,非常为难,故而泪出痛肠。”这时刘备更是捶胸顿足,大放悲声。诸葛亮乘机要求鲁肃先禀告吴侯,再宽容些时日。鲁肃是个忠厚的人,只得应允。这哭的确是刘备拖延返还荆州的谋略。
但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我们证明了“德仁者,得天下”。
赢得下属追随
如何与部下沟通,是一个领导者的难点。要了解下属,使用下属,首先要赢得下属的信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上下级之间友好相处的气氛,以及工作上配合默契就都无从谈起。一旦下属与领导者在心理上保持了距离,那么,他们就会对领导者产生戒备心理,上下级之间的气氛自然要紧张,轻则对领导者敬而远之,重则对领导者产生反感或敌意。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下属的追随呢?
1.尊重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得到下级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尊重自己的下级。但作为领导而言,必须摈弃敬上易、敬下难的心理,充分认识到虽然在领导体系中下级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但在真理面前和人格上,下级和上级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猪八戒刚离开了高老庄跟随唐僧,心中没底,所以总是抢着除妖,一心想要师父知道他的本事。在经过流沙河之时,勇于站在第一线。虽然八戒是徒弟,属于随从级别,但唐僧从未有不尊重他。
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
我们从此处可以看到,在猪八戒打完妖怪之后,不管结果怎样,唐僧先是欠身,然后说了一句“徒弟辛苦呀”,这句话的分量也许不大,但是却足以温暖人心,尤其对于刚刚加入取经队伍的猪八戒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尊重。唐僧没有把他当低人一等的手下,而是当做一样平等的人对待。他为了保护唐僧冒险抓妖似乎也变得不那么辛苦,反而得到了对方的感激,换做是谁都会继续拼死干下去的,所以猪八戒说了一句:“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这就是他内心无法言说的欢喜写照。潜台词就是,这些都是我应该的,我心甘情愿送你过河。
在职场交往中,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如同你站在镜子面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跟着笑;你皱眉时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对你大喊大叫。因此,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
在与同事相处中,“互相尊重”的原则也是我们所应坚持奉行的,它使我们能以自己之心去体悟别人的合理要求,不违背别人的合理情意,节制自己,不执著于自己的意愿与利益,学会并更好地为别人着想,君子的处世风度因此而得以成立。在此基础上,才可使人人都能生活在和为贵的环境中。学会以真诚的心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再小的成绩,也许在你看来微不足道,对他来说却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你也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的领导者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总是叹息人才的流失,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否我们自身存在某种缺陷呢?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收人才的素质,创建使他们满意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要从“尊重”开始,“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当然,这也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
对下级在政治上要支持,工作中要配合,生活上要关心,仁德广施让下级有安全感;对自己授权的工作,要敢于为下级负责,敢于为下级承担责任,当下级工作出现失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要勇于把责任揽过来,给下级改正的机会,让下级工作有依赖感。对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下级,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要鼓励下级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正视错误,勇敢纠正。
2.真诚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雇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无论是亲戚还是顾客,相互之间都应真诚相待。那么,我们该如何换来他人对我们的真诚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七个字,那就是:用真诚换取真诚。关于真诚领导力,鲁迅说得很深刻:“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师徒几人行到浮屠山下,八戒说这山里有一个修行的禅师,唐僧听后以真诚之礼数相待,以真诚换来了真诚。
八戒指道:“那不是乌巢禅师!”三藏纵马加鞭,直至树下。
却说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唐僧来到浮屠山见到禅师之后趾高气昂,眼中并放不下他人,那可否得到禅师的一句“圣僧请起,失迎,失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像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
在孙悟空成为唐僧的大弟子之后,第一天与唐僧共同生活,唐僧真诚相待,甚至将自己的衣服相赠,打动了孙悟空,也获得了孙悟空的侍奉,同时为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真诚换取真诚的定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下级与上级产生离心力机会最多的环节。这就要求上级在处理与下级关系时做到一视同仁,不搞“圈子”、“带子”,避免资历、关系、感情产生的负效应;赏罚公平,当赏则赏,当罚则罚,避免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使下级处于一种公平的工作竞争环境中。
3.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