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13531500000013

第13章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要居高临下(3)

有些父母以自己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忽视与孩子内心的情感沟通,为了弥补自己的疏漏,转而从物质上来弥补孩子,最后却发现孩子对自己越来越冷漠,离自己也越来越远。

因此,不管工作如何忙碌,作为父母都要偶尔停下自己的脚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分给他们一些时间,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孩子靠近自己。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就要了解孩子,同时要让孩子了解自己,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父母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自己在忙什么,忙碌中留出陪伴孩子的时间。

工作繁忙不是理由,好父母理应告诉孩子自己在忙什么,尽管孩子可能不懂,但是他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在意,感受到了父母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孩子也就会理解父母工作的忙碌。在空闲的时候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多陪陪孩子,带他出去旅游、去游乐场,或者呆在家里做双方都喜欢的事情,或只是简简单单地聊天。父母用心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

其次,父母可以偶尔带孩子进入到自己的工作环境。

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母总是如此的忙碌,善于观察的父母这时候就会将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场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这种忙碌的工作氛围,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也会更容易理解父母了。

最后,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

孩子慢慢长大,遇到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会迷惑、会困扰、会感到沮丧或者兴奋。父母要细心地观察到孩子的点滴变化,以平等且温和的方式和孩子谈心,不要用责备或者失望的语气,也不要用太多断定性的话语,要对孩子表示充分的理解,认真聆听,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教育孩子需要用心,不论多忙,作为父母,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在意。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不要因为忙碌而忽视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有必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帮助孩子排除心中的困扰,分享孩子的喜悦与成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被父母所重视。信任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里建立的,成功的父母明白如何处理这些细节。

5

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的领导

许多父母都急切地渴望孩子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将自己的这种渴望毫不掩饰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然而,为了实现这种渴望,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领导对下属的错误教育方式,他们总是喜欢用“你应该”、“你不应该”,或者是“你必须”、“你不能”等等带有命令色彩的词语来蛮横地干涉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向孩子传达自己意愿的过程中甚至还经常伴随有不同的肢体动作,比如面部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双手插在腰间,声音突然拔高大吼大叫等等,除此之外,长篇大论的说教方式也是父母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方式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孩子施以影响。他们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为孩子决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父母起着领导作用,用对待下属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刚进入初三的张涵是武汉六中的一名学生,新学期刚开始,妈妈就给她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满满的一张纸将张涵整个星期的时间都给占用了。除了学校每天的课程外,张涵放学后还得去辅导机构写作业,周六上午去补习英语,下午补习数学,星期天上午还有物理辅导,而剩下的周日下午还要去作文班。

看着妈妈手里的这份作息表,张涵表示坚决反对:“我知道自己进入初三了,再过一年就要中考,所以得加紧学习,但是你们也不能将我的休息时间全部排满吧,我是人,不是机器,需要有放松的时间。”

“妈妈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不加紧学习,怎么考重点中学啊?”妈妈虽在劝说张涵,但是语气坚决。

“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是你就不能给我留点时间让我自己安排吗?”张涵急了,向妈妈哀求道。

“你自己能做什么安排啊?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张涵妈妈不相信女儿自己能做出好的安排。

“可是你们就不能尊重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吗?我需要学习,但是我也想在周末的时候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学游泳,想和同学去打网球。”

“这就是你的安排吗?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玩。不行,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每个周末就按照妈妈给你计划的去做,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听了张涵的话,妈妈更加生气了,张涵的计划最终也没能得到妈妈的同意。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蛮横地干涉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必须听自己的话。他们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着想,可是这种自私的行为却让孩子受到了伤害,孩子有可能因此而变得越发依赖父母,不能独立成长,也有可能因此而越来越厌烦自己的父母,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孩子也是,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父母,理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和孩子之间以一种平等的关系相处,以一个朋友的角色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放手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相信他们,理解并支持他们,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赢得他们的尊重。

一生中大约创作了200部作品的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并不是出生于贵族家庭,父亲尼古拉·肖邦年轻时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农子弟,在一所寄宿中学教书,一生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挫折,因此,父亲希望儿子不要再像自己一样受苦受累。他对肖邦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从政,最好能升到部长甚至是更高。所以,尽管自己再贫穷,他也没有忽视对儿子的教育。

但是,令尼古拉·肖邦感到极度失望的是儿子对于从政没有丝毫的兴趣,反而深深地喜欢上了音乐。可是,在尼古拉的心目中,音乐家就是落魄、穷困的象征,这些人往往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因此,父亲尼古拉想尽办法让儿子将注意力转到从政上面来,让儿子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但是,音乐对于小肖邦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无论父亲怎么引导,他还是对从政没有丝毫兴趣,对音乐的兴趣反而愈加浓厚。看到儿子这样顽固,父亲尼古拉虽然感到极度失望,但也并没有再强求儿子从政。冷静下来之后的尼古拉发现儿子在音乐上确实很有天赋,于是也不再反对肖邦学音乐了,还给儿子请了当时著名的捷克音乐家阿达尔贝特·兹尤威尼来当肖邦的音乐老师。父亲的支持让小肖邦感到快乐,在老师的指导下,肖邦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更突出的显现。8岁的肖邦顶着压力,在人们不信任的眼神下在华沙首次公开演出,此时,肖邦的音乐才华不仅震惊了评委,更震惊了在场所有的听众。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他的父亲尼古拉,他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父亲的身份继续蛮横地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对孩子的选择从行动上表示了支持。从这以后,肖邦一举而成为了波兰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作为父母就应该像肖邦的父亲那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用领导对待下属的方式和态度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减少发号施令的次数,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享受自由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作为父母,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把孩子当朋友,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心底的渴求,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将孩子放到与父母同等的位置上,进行朋友般的沟通与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少替他们做决断,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多用“你觉得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妈妈这样认为,你看看怎么样?”类似这些商量的语气,在孩子和父母之间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信赖和尊重,成为孩子的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家里和工作场所。

在忙碌了一天后,父母在工作时可能受了很多气,但切忌将各种不好的情绪带回家,很多例子显示,父母经常会将在工作场所中受到的气撒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反感,甚至因此讨厌父母。

(2)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

孩子不是你的下属,也不是你的私有物,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注意将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长时间处于父母命令口吻下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继而无法让自己的孩子主动亲近自己,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多和孩子交谈,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之所以会以领导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欣赏孩子,没有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有些人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这样的人往往处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哪方面都比别人好,另一个极端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如别人,这就是不懂得真正欣赏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而且对于缺点不能一味地指责,要委婉地提出来,并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办法,对于孩子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4)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要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留一片自主的空间,多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各种兴趣爱好,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引导。好父母是孩子的朋友,他们深谙让孩子信赖自己而不是惧怕自己的教子心经。所以,作为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的领导。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不是你的下属,也不是你的玩偶,作为父母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不要蛮横地干涉孩子的未来。和孩子做朋友,从朋友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合理的意见,有分歧时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探讨,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