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937~1253),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智兴。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4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地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本名誉,又名和誉,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原型。
大理国的后代
据民国时期云南通海县《段氏宗支家谱》记载,大理国开国皇帝为段思平.末代皇帝为段兴智,共有22个皇帝,大理国灭亡后,末代皇帝的弟弟的后代世袭大理城元帅,世称大理总管,共有12个大理总管.目前在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云南通海县城,云南通海杨广镇都分布有大理国皇帝的后代.
关于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祖籍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源于云南土著,另一种说法来源于甘肃武威。
诸本《南诏野史》称为云南土著。然而,有些学者研究后认为云南段氏来源于云南土著的说法不可能成立。极为普遍的说法是,段氏的先祖是甘肃武威人,为避难而南下,段氏后代在云南土生土长就变成了白族。另据《段氏世家》记载:“云南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段思平的先祖段俭魏是汉代武威太守段颖的后代”。而段颖的远祖是段氏的始祖共叔段。共叔段是周武王的第十四代子孙,也是黄帝的第三十三代子孙。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于公元937年2月举行起兵,起兵前在畇町王庙(亦称土主庙,位通海秀山公园三元宫后面)许愿,后来果然很灵验。顺利攻取大理城,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作为杰出的白族首领和政治家,他成功地领导了云南各族人民的起义,推翻了杨干贞的残暴统治,使云南的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度进入了封建制度,推动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宋淳佑四年(1244年)蒙古出兵临关,远征大理,大理国王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高禾在九河战死,大宋派使节到大理凭吊。段祥兴去世后,子段兴智继位。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派使者到大理劝降。大理相国高太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进军龙首关,直逼大理城,大理王段兴智、高太祥背城出战,惨遭大败。12月12日,大理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斩于五华楼下,临死长叹:“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段智兴出逃,次年春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元朝攻陷大理国后设大理城元帅府,封大理段氏后代为大理府元帅,历史上称为大理总管,段氏代代世袭总管,共有12总管。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军进攻云南,元朝宗室梁王战败投滇池自杀。三月,傅友德进军威楚。这时的大理总管段世还想效仿前朝,依旧划地而治。但明军不答应,傅友德、沐英攻克大理,抓获段世,段氏在大理的统治彻底结束。
明朝军队攻陷大理后,段氏被发配或逃难到不同的地区。其中有记载的有:大理总管段明之长子段苴仁到了陕西雁门,授雁门卫镇抚。次子段苴义到了武昌,授武昌卫镇抚。段明之弟段坚逃到了云南宜良。段明之弟段资的后之代迁云南晋宁,段世、段苴义之子段保迁云南云龙,并隐其大理国王室身份,后授段保云龙土知州。段顺迁居云南剑川,段仁迁居云南邓川,段拨迁居临安,段明迁居永昌腾越。通海段氏为云南云龙段保之子段景荣的一个分支。
此外,还有一个支系到了云南红河、一个支系到了云南峨山(现在峨山还有段思平像的天子庙),民国时期和近代,通海段氏还有一些支系迁到了昆明、广东和成都。
由于迁移,长期居住在汉族地区的段氏后代被汉化,很多变成了汉族。而白族地区的段氏后代,多数仍为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