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曾经浪费了两次绝好的进攻机会。而且,蜀人亡国,末代蜀王似乎也难辞其咎。不过,这些显然不是蜀人亡国的根本原因。
蜀人自开明王朝以来,一直奉行奴隶制,以至在封建制萌芽的战国早期,蜀人仍然没有任何变动。商鞅、吴起的变法分别让秦、楚成为强国,加之战国时期锋利的铁器开始用于铸造兵器。因此,蜀与秦、楚之间,与其说是战争,还不如说是两种文明的对抗,经受了改革和竞争磨砺的中原文明占据了明显的上风。古蜀文明在成都平原上停滞不前,乃至衰落。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论述文明停滞和衰落的原因时说到:一些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受外来影响很小,人们能对比的只是过去,他们也只能看得到过去。在世界范围内,文明的停滞与衰落是普遍存在的:历史上的雅典人曾经陷于一种自我崇拜的怪圈中,他们对过去的辉煌恋恋不舍;罗马帝国对帝国专制情有独钟,他们并不能看到其它的制度并加以利用。显然,它们能为古蜀文明的衰落提供一些经验――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中,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受外来影响很小,更多的时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与对过去的模仿。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过去的文明和制度,在这个古老的制度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古蜀国也停滞不前,并最终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探秘三星堆
三星堆文化的古城到底是哪个古代国家的遗留呢?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经知道它是一座始建于夏代晚期,繁盛于商代早中期,废弃于商代晚期的四川盆地的中心都城。四川盆地在归入秦国版图前有巴、蜀两国,战国时期的巴国在东北部,蜀国在西南部,如果按照战国时期的政治地理向前推,位于川西平原上的三星堆古国,当然应当是古蜀王国。不过,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有学者就认为,蜀国历史上的鱼凫王族以及后来的开明王族都是由湖北地区西迁进入成都平原的巴人,古代的巴与蜀是二而一的概念,三星堆古国也可能是古巴王国而不一定是古蜀王国。事实上,根据《左传》等文献记载,古代的巴国在战国时期以前一直位于靠近河南的湖北的汉水流域,与邓国、庸国、楚国等为邻,直到春秋中期,楚、秦、巴国等合伙灭掉了庸国后,巴国分得了庸国位于巫山和大巴山一带的部分土地,才与四川盆地发生了关系。春秋晚期楚国崛起以后,因受到楚国的挤压,巴国的中心才从湖北转移到四川盆地东部。从巴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东周以前巴国的活动地域与四川完全无关,四川西部平原上的以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古国不可能是巴国的遗存。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可以与“蜀”发生联系的因素。首先,眼睛对古代蜀人有着特别的寓意,蜀国的“蜀”字就是突出表现某种动物的大眼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祖先也长着与常人不同的眼睛。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蜀先王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与眼睛有关的文物,如三具眼睛凸出的大铜人面、眼睛突出的铜人面鸟铜、硕大的铜眼形饰、铜眼泡等,这与古蜀国的国名和祖先传说相吻合。其次,蜀国历代都崇拜鸟,在蜀国古史传说的5个王朝中,至少有3个王朝名与鸟有关,并且演化出了“望帝春心化杜鹃”的传说故事。三星堆遗址的铜神像为人头鸟身,巫师铜像为身穿鸟形服装,另有许多铜鸟的存在,这与蜀国的鸟神崇拜正相吻合。其三,古蜀王国是一个以太阳作为自己宗教崇拜中心和国家别名的国度,“华阳国”、“开明王”、“安阳王”等就是这种崇拜的反映。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表示十个太阳栖息的大铜神树,出土了象征太阳的大铜日轮,这些也与古蜀国的精神世界完全一致。这些证据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的因素,认为三星堆古国是古蜀王国应当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位于古蜀国中心地区、时代相当于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年间的三星堆王国,究竟相当于古蜀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