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3613700000035

第35章 千 字 文(2)

“各位将士,今天我替天行道,消灭暴君,希望大家勇敢作战。”周武王历数了纣王的种种罪行,并宣布了严明的作战纪律,大大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随后,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向商都进发。

由于商军主力在外,临时拼凑的兵士多为囚犯、奴隶等罪人,这些人既无斗志又没经过训练,刚一交战,便溃不成军。不少士兵不堪忍受纣王的暴虐,临阵倒戈,致使商军全线溃败。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回朝歌,和妲己一起自焚于平日寻欢作乐的鹿台。

原文 坐朝问道①,垂拱平(pián)章②。爱育黎首③,臣伏戎羌。遐迩(xiáěr)一体④,率(shuài)滨归王⑤。

注释①道:治国方法。②垂拱:垂衣拱手,不做什么。形容古代帝王无为而治。平章:辨别彰明。出自《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即百官。意思是辨明百官功劳,论功行赏。③黎首:黎元,黎民百姓。④遐迩:远近。⑤率滨:“率土之滨”的省略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意思是四海之内。

译文英明圣君端坐朝堂,咨问贤臣治国良方。垂衣拱手,无为而治,考核百官,论功行赏。爱戴黎民,抚育百姓。戎羌臣服,俯首归降。无论远近,四域八方,江山一统,四海归王。

故事链接

1.卫鞅廷辩

战国时期,卫鞅喜好研究法律,可是他在魏国却得不到赏识。这时,刚即位的秦孝公在秦国积极推行改革,励精图治。一个偶然的机会,卫鞅看到了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真激动人心啊,我到了那里,一定能有一番作为!”于是卫鞅准备到秦国施展自己的才华。

不久,卫鞅拜见了秦孝公,二人谈得十分投机。听着卫鞅的强国之术,秦孝公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没有一点倦意。“说得在理,寡人决意变法,以强秦国。”秦孝公感到卫鞅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不过,变法是一件大事,我想再听听其他臣子的意见。”

第二天,卫鞅、甘龙、杜挚等人应诏进宫。孝公发话了:“寡人想变法,可是不知道天下人会怎样说。”

“做事最忌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超出常人的行为,往往被世俗之徒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常常被一般人嘲笑。想成就大业,不能跟见识浅薄的人商量。因此,真正有作为的君主,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卫鞅坚定地说。孝公说:“讲得好。”

坐在一旁的甘龙早听得不耐烦了,心想:照你卫鞅这么说,恐怕老夫的待遇还得降低呢。于是,他带着责备的口气说:“不是这样的。老子就主张无为而治。圣人是不会改变百姓的习惯做法而施以教化的。再说,沿用已有的规章制度,是费力最小的。”

杜挚赶紧附和道:“甘大夫说得有理。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不利用现成的礼制,那才是自找苦吃,十足的大傻瓜。”

“请问二位,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这难道不是事实?二位拘泥书本,安于现状,是被旧规约束,以至于举步不前呢,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创新者不应被责难,守旧者不应受赞美。”卫鞅鄙夷地瞟了他们一眼。

孝公拍手称道:“卫鞅有理有据,讲得好。变法的事就这么定了!”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当时最有实权的职务),开始变法。几年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终吞并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一个人、一个国家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勇于创新,不为旧框框所束缚。

2.千里送鹅毛

唐朝的时候,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声威远震,万国朝宗。对待少数民族,唐太宗更显宽容、开放,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王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它有着突兀的额头、颀长的脖颈、洁白的羽毛、红红的嘴巴,显得美丽优雅、高贵大方。

因为路途遥远,缅伯高非常担心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给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一点也不敢怠慢,亲自给天鹅喂水喂食,还不时地让它透透风。

这天中午,天气十分炎热,一行人来到了沔阳河边。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大家脱掉鞋,挽起裤腿,在水里美美地洗了个脚。

“好凉爽啊!”缅伯高洗完后又来看天鹅。只见笼子里的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宝贝啊,也让你乘乘凉吧。”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长颈一伸,翅膀一扇,“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坏了,天鹅飞走了。”大家吃惊地喊道。缅伯高急忙向前一扑,可是来不及了,他没抓到天鹅,只拔下几根鹅毛。

白天鹅灵巧地飞过小河,又飞过远处的山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呆呆地站在原地发愣:“怎么办?拿什么去见唐王呢?我对不起我们国王啊!”

“对了,人们不是都说,唐王宽宏大量吗?我何不这样……”缅伯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他恭恭敬敬地献上贡品。唐太宗看到鹅毛觉得很奇怪,等读完那首诗后才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怪罪缅伯高,反而觉得这个使者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宽容大度是一种美德。具有这种美德的君主会赢得百姓的拥护。

原文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①,赖及万方②。

注释①被:遍及。②赖:惠,利。

译文凤凰在竹林间欢快地鸣唱,小白马驹悠然地觅食在草场。草木万物沐浴着太平盛世的雨露阳光,君王的仁德恩泽惠及天下万方。

原文 盖此身发①,四大五常②。恭惟鞠养③,岂敢毁伤。

注释①盖:发语词。②四大:道家以道、天、地、王(一说“王”应为“人”)为四大,佛教以土、水、火、风为四大,认为一切事物道理均来源产生于四大。五常:即五伦,五教。旧时礼教宣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五种关系,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道德伦理。③恭惟:恭敬不安地想。鞠养:抚养。

译文人们的身体发肤,关系到天地伦常。虔敬地想着父母的抚养,哪里敢随便将身体毁伤。

原文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①。

注释①能:才能,技艺。

译文女子应仰慕操守贞洁之妇,男子要仿效德才兼备之人。知道了过错必定要改正,不可荒废已有的技能。

故事链接

李白与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想必大家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玄宗年间,李白云游天下,到了安徽泾县一带。当地桃花潭有个叫汪伦的人,与李白素昧平生,但非常仰慕他的大名与诗才。得悉李白将来泾县,汪伦便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大诗人来自己家乡一趟呢?他知道李白好游、善饮,于是就写了一封邀请信,信上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此地倒也值得一游。”读完来信,李白便高高兴兴地去了。到了那里,他跟着汪伦转了半天,只看见几株桃树、一两家酒店,根本没有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有一万家酒店的盛况。

见李白很纳闷,汪伦就解释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酒店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哈哈。”李白听了,不禁大笑。对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他一点也不在意,还是住了下来。在后来的几天里,李白在汪伦的陪同下,四处游玩,喝酒聊天,十分惬意。

有一天清晨,李白悄悄坐船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传来一阵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只见人们手挽着手,边舞边唱。听着动听的歌声,欣赏着质朴的舞蹈,再回想连日来那甘甜的美酒、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真挚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呀。于是,李白拿起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赠汪伦》,给后人留下了“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佳话。

原文 罔(wǎnɡ)谈彼短①,靡(mǐ)恃(shì)己长②。信使可覆③,器欲难量④。墨悲丝染⑤,《诗》赞羔羊⑥。

注释①罔:不可,不要。②靡:不。恃:凭借。③信:诚信。覆:审查。④器:器量。量:计算,测量。⑤墨: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悲:感叹。丝染:《墨子·所染》记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并进而分析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⑥羔羊:《诗·召南·羔羊》以洁白的“羔羊之皮”来比喻君子品德高洁。

译文不要议论别人有多差,不要自负自己多强。诚信要使它经得起考验,器量要大到难以度量。墨子感叹白丝本质容易被色染,《诗经》赞美君子品德洁白如羔羊。

故事链接

1.齐顷公的“恶作剧”

人与人交往,应当以礼相待,不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嘲笑他人的短处。国与国之间亦应如此。否则,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春秋时期的齐顷公自恃齐国为中原第一霸,根本不把各诸侯国放在眼里。有一年,晋、鲁、卫等诸侯国的使者出使齐国。凑巧,那三位使臣各有生理缺陷:晋国大将郤克人很高大,但有点驼背;鲁人是个瘸子;卫人只有一只眼睛。

齐顷公得知情况后,告诉了母亲萧太后。这位老妇人也很好奇,非要亲自看看几位使臣。

“哈哈,好戏要上演了。”齐顷公立刻吩咐手下人找了一个瘸子、一个独眼龙、一个罗锅,充当接待人员,定于第二天在后花园会见客人。

当使臣和接待人员从门外进来的时候,台上的萧太后与嫔妃们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下边的文武大臣也不顾礼仪,指指点点,窃笑不已。齐顷公呢,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对自己导演的这场戏很满意。

几位使臣刚开始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当看到人们的目光都盯着他们时,才明白过来。

“那位老妇人是谁?”郤克问陪他的那个罗锅侍者。

“国母萧太后啊。”侍者低声说。台上嬉笑的人群中竟有国母!郤克不由地怒目圆睁,而鲁卫等小国的使者只是忍气吞声。

接待会不欢而散,各国使者气呼呼地离开了齐国。在路上,大家愤愤地议论着,都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快过黄河的时候,面对汹涌的河水,郤克咬牙切齿地发誓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请河伯作证!”

果不其然,三年后,鲁、卫联军首先向齐国发难。紧接着,郤克率领的晋国军队也攻入齐国国土。公元前589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齐晋鞌之战,齐军大败,连齐顷公也差点当了俘虏。

嘲讽别人,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2.六尺巷的由来

在安徽桐城市的西后街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小巷两边是青砖砌成的高墙,中间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人们将这条长约百米、宽两米的小巷道称为“六尺巷”。说起巷子的由来,还有一段流传甚广的佳话。

桐城人张英是康熙皇帝的重臣,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相当于宰相)。张英的老家府第与吴姓人家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占据了张家的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于是,双方告到了县衙。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大户,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结果,事情越闹越大。张家人便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宰相打招呼“摆平”吴家,给自家人撑腰。

张大人阅过来信,只是微微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写了一首诗。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把诗折好装入信封交给来人,命他速回老家。家里人收到回信后,喜不自禁,以为张英肯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打开一看,却是一首打油诗,觉得很没面子。

后来张家人思忖再三,觉得除了“让”也再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立即动手让出三尺地基。乡邻们交口称赞道:“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张家人的旷达态度,使邻居深感愧疚。于是也把围墙向后退了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从此,两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人称为“六尺巷”。

让一点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三尺加三尺不是简单数学运算的结果,而是中华民族谦让美德的体现。只有人人礼让,生活才会和谐幸福。

原文 景行维贤①,克念作圣②。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注释①景行:高尚的德行。语出《诗经·小雅·车舝(xi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仰慕圣贤高尚品德,与之看齐,站到一起。②念:私欲。

译文高尚的德行,唯有向圣贤看齐,克制私念,就能与他们站列一起。一旦道德树立,声名定会四起,形体端直,堂堂正正,外表自具威仪。

原文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①。祸因恶积,福缘善庆②。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注释①习听:重复听到。指有回声。②庆:吉庆,福。《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空旷山谷,可以很快传回声;空荡大屋,声音发出引共鸣。祸患皆因作恶多端而引起,福运则是积善行德的余庆。一尺长的璧玉并非真正是珍宝,一寸短的光阴不可虚度要力争。

故事链接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王为了及时调动各诸侯国的兵马,对付外敌的进犯,在都城附近的骊山脚下修建了多处烽火台(又称狼烟台),并安放大鼓数十架。一旦有敌情,烽火台便冒起直冲云霄的浓烟,响起咚咚的鼓声。这个时候,邻近的诸侯就会火速援救周王。在周王朝统治的数百年间,这种报警系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周幽王即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位昏庸的国君,因为迷恋美妾褒姒,每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尽管如此,这个美女却从来不笑一声。幽王想尽了办法,都不见效。

一天,周幽王问:“爱妃,你究竟喜欢什么呢?”

“妾觉得撕扯绸缎的声音好听!”褒姒随口答道。

于是,幽王就选了几名宫女,让她们专门撕扯华美的丝绸。整匹整匹的绸缎被撕成一缕一缕的,堆得满地都是,而褒姒连点笑影也没有。

“我非要让你开口不可。”幽王为此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有谁能让褒后一笑,赏赐千金。

一个爱阿谀奉承的臣子提议说:“如果大王和王后到骊山游玩,夜里燃起烽火,诸侯援兵一定急急赶到,他们慌忙中扑了个空,王后必笑无疑。”这简直是拿国家安危开玩笑!可是,幽王却说:“此计甚善。”

第二天,周幽王携褒姒游骊山。到了夜里,幽王传令点燃烽火。霎时间,狼烟四起,鼓声震天。临近的各路诸侯看到报警信号,大吃一惊,纷纷领兵点将,连夜奔至骊山。

“各位慌什么?朕不过是开了个玩笑。都回去吧!”幽王在楼阁里继续饮酒作乐,让人传出话来。

诸侯将领面带怨怒之色,转身撤兵。这时,凭栏而望的褒姒见诸侯们慌乱的样子,果然拍手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就重赏了那个奸臣。

过了不久,西戎兵进攻都城镐京,周幽王又下令点燃烽火,以待援兵。有了上次被戏弄的教训,这次各路诸侯没有一个率军来救援的。结果,镐京被攻破,周幽王成了刀下之鬼,褒姒被掳掠到荒蛮的西戎地区。

戏弄别人,也就是给自己制造灾难。

原文 资父事君①,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注释①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