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三国
13621700000015

第15章 大将风采——勇往直前,敢想敢做(3)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会出现一系列诸如人员调整、业务重组等工作上的难题和人心叵测、勾心斗角等人际关系难题,这些难题都是诡异多变的,我们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置身于风生水起的斗争之中。那么在我们学着如何去规避风险,稳中求进的情况下,也要学着如何更好地去面对人生的低谷与逆境,因为尽管这些不幸突如其来且会让我们陷入一阵慌乱与狼狈之中,但是如果能把它搞定,我们就有了重组一切的力量。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人生的那些低谷,让自己在逆境中生存壮大呢?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要冲动地耗尽自己的能量,保留一定的实力以便东山再起。

金蝉脱壳,保住你的青山

董卓废杀少帝,擅自拥立了汉献帝,并自己专制朝政,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各路英雄的共愤。不久之后,各地英雄推举袁绍为盟主一起联盟讨伐董卓,而长沙太守孙坚被任命为讨伐董卓联军的先锋。

孙坚率军在汜水一战旗开得胜,初战告捷的孙坚把部队屯扎在梁东,一边进行休息调整,一边派人向袁绍报捷并向联军的粮草官袁术处催粮,袁术志大才疏且忌妒贤能之人,见孙坚派人来催粮,了解袁术的部下就向袁术献策说:“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攻破洛阳,杀了董卓,犹如除狼而得虎。今不发粮草给他,其军必败。”这一建议正中袁术下怀,所以袁术为了让孙坚因粮草不足而战败,故意拖延时间不发粮草。而敌军探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决定夜袭孙坚的军营。

当敌军兵分两路杀入敌军后,孙坚的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孙坚与少数部将冲出重围,纵马而逃,而敌军的兵马则是穷追不舍。由于孙坚头戴醒目的红头巾,所以敌军能一眼确定孙坚的位置,情急之中孙坚的部将用自己的头盔和孙坚的红头巾互换,然后两人兵分两路逃走。

孙坚就是利用这种金蝉脱壳的方法摆脱了敌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是非不断的办公室里,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迷惑对方,用摆脱、转移或撤离的分身之术来保住自己的实力,先留住青山,烧柴的事以后从长计议。

你有几座“青山”可依

在当今风生水起,诡谲多变的职场上,无论我们多么的出色,多么的谨小慎微,都很难预料和抵御外界的各种环境变化,职场上的各类问题,甚至是好像跟自己毫无瓜葛的政治斗争或个人斗争都可能把我们卷入深不可测的旋涡。在遇到那种虽算不上是命运多舛,但是也说得上是多事之秋的坎坷经历之时,我们是否深知应该如何做到“留得青山在”?有人曾说看其是否是真英雄,不要看他有多么的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而要看他败走麦城、身陷绝境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正所谓“逆境中方显英雄本色”,看他是否留得住青山,看他究竟有几座“青山”可依?

谁都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内涵,更没有几个人能达到那种洒脱不羁的境界,甚至还会有人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他的青山。其实,所谓的青山并不一定就是你认识哪个把握大权的领导,也不是你有什么背景深厚的亲戚,更不是你有大把能使鬼推磨的金钱。真正的青山是你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暖心的人情和自身的能力,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的身外之物,看似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却未必就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倒是极有可能置你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却总能听到谁谁英年早逝的噩耗,生者唏嘘之余,警醒了几天后又开始我行我素地透支“革命”的本钱。如果此时你深陷“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人生低谷,不先保住东山再起的资本,怎么能够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地“革命”一场,怎么能等到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那一天?

当保住“革命”的本钱之后,“革命”的姿态则靠个人的心态来支持和拥护了,一个人的心态是良好还是恶劣直接影响到“革命”的效果。“革命”究竟是以兵荒马乱、军心不定的姿态展示,还是以千军万马、势不可当的姿态示人,就要看“革命者”有什么样的心态了。心态平和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一切变幻,尘埃落定后静看天高云淡,他们不是安于现状,只是静观其变。

人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温暖的人情就会成为你精神支撑的最大力量,除了真正关心你的亲情和友情之外,不要小看办公室里的人情,大多数的转机就来自这些旧日的人脉人情。不要忽视办公室里的任何一个人,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都有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拉你一把。

我们“革命”的武器就是能够让我们安身立命的自身能力,若想在社会上有自己的安身立足之地,自己就必须有点别人不及的能耐,这是“革命”的主力也是“革命”的根据地。办公室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每个人的背后都有隐形的光环,所以多留意你职场上的同事、同行甚至是敌人,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以上的几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日后拾柴烧的青山,所以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方面,只有保得住这些可以依赖的青山,才能打得赢翻身做主人的仗。

胜者为王,奸雄又何妨

有人说奸雄就是奸诈的英雄,尽管奸诈但也不失为英雄,其实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做事,尽管这可能会得罪天下人。而做奸雄的最高境界则是:别人明知为其做事难上加难,却依然不辞辛苦地为其效劳。殊不知谁高呼一声:不做英雄,奸雄有何妨,与天下人为敌,夫复何求!胜者为王,纵是奸雄你又奈我何?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小的时候任性放纵,不务正业,被史书上称为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但放荡的曹操却是一个有权术、有城府、有心计的人,是出了名的人精,但是他的人品一般,当时很多人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曹操不再是当年那样“不治行业”的放荡任侠了,他变成了“治天下”的魏武王。

当初认为曹操有潜力“治天下”的人并不多,太尉乔玄则是一个,有一次乔太尉碰到曹操后对他说:“天下大乱,能安世者,其在君乎!”估计这几句话是曹操听到过的别人对自己的最高评价,所以曹操听到后激动不已,更何况这句话出自太尉之口。桥太尉还建议曹操多结识一些当时的名人,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而他向曹操推荐的名人则是许子将。

尽管乔玄独具慧眼,在曹操还是街头混混的时候就看出他是安世英才,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命清高的许子将鄙视曹操的为人,所以他是不屑于与曹操这样的人做朋友的。许子将是当时的一个文化名人,他喜欢和别人评品时事地评论“乡党人物”,而曹操就是他们经常评论的“乡党人物”之一,所以尽管他们从未有过实质性的交往,但那时许子将对于曹操的为人已了如指掌,他自言“鄙其为人”,所以自是不会与曹操做朋友的。

而还沉浸在“安世英才”兴奋里的曹操当然不知道许子将对他的态度,于是他每天在许子将的家门口或者是必经的桥头耐着性子等许子将出现,有一次终于等到了许子将,而许子将则不留情面地表示自己是不会与曹操做朋友的,没想到曹操一急居然用武力劫持了许子将,曹操质问许子将为什么不和自己做朋友,自己在他眼里究竟是什么人?而许子将则鄙视地对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听了这样的评价之后,曹操则大喜而去。

很多人不明白别人骂他是乱世奸雄之后,他却为何要大喜而去,其实这也是曹操的真性情的一面。很多人都有当奸雄的心理阴暗面,只是一般人不敢道破而已,更不会在别人揭穿了自己的阴暗心理之后还大喜,曹操之所以能够在听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还大喜,第一是因为他的坦荡,第二是因为他的能力得到了他认为重要之人的肯定。因为奸雄不是谁都当得起的,所以如果有人认为你有安天下的能力,当然是对你能力极大的肯定,至于究竟是忠还是奸,那又是再论的事了。如果能做一个像曹操那样既能乱世,也能治世的“奸雄”又何妨呢?

“奸雄”要当的有底气

纵观历史,奸雄、枭雄辈出,其中有些人本身就是乱世的罪魁祸首,有的喜欢在国家和百姓的伤口上撒点盐,要不然就杀个人、放点火,或者趁火打个劫,浑水摸个鱼什么的。总之,他们的横空出世就是为了把百姓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把大好的江山搞得支离破碎,这样的奸雄当然会招致万古的骂名。而像曹操那种既能乱世又能治世的奸雄,因为有治世的资本,所以奸雄当得也是底气十足,赢得世人的几分敬仰和爱戴当然不在话下。

可见,奸雄并不是那么好当的。胜者为王,做个奸雄又何妨?但是,奸雄要当的有安民于乱世的心胸,有指点江山的气魄,有让人既恨又爱的可爱之处,只有这样你才有底气面对江东父老。而在办公室这样的小天下里,如果你迫不得已做了奸雄,那么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心胸、有气魄、有可爱之处的“奸诈的英雄”;毕竟只会乱世而不会治世的奸雄也不是谁都当得起的,不仅底气不足,而且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你有底气地高呼一声“奸雄又何妨”的时候,是需要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说的,一个败者为寇的人没有资格也没有底气把这句话说出声情并茂、豪情四海的味道。而想做好一个办公室里的奸雄并不容易,因为无论是办公室的人情还是世故都有一定的空间性、局限性,所以,在办公室里做好奸诈容易,但做好奸诈的英雄却难。

正是因为做好办公室里奸诈的英雄不易,所以它更能锻炼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奸诈与圆滑,还需要有不羁的个性,有“恰同学少年”的轻狂,有天高任鸟飞的心胸,有指点江山的气魄。这样的奸雄才当得有味道、有底气、有让人爱恨交加的气场。

善于借用他人的智慧——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在现代职场里,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要学会如何用人,如何借用他人的智慧来成就自己的大事。借用他人的智慧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年刘皇叔三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借用诸葛亮的智慧去完成自己得天下的大事。

刘备的智慧

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无能之辈,只会没完没了地投靠别人,后来居然也能混个皇帝当当,实在是不可思议。其实,非也!刘备绝对算得上是三国年代里最具实力的三人之一,最具实力的另外两人估计大家都知道,也就是曹操和孙权。三人除了自身的优势之外,曹操占的是天时之势,孙权占的是地利之势,而刘备占的则是人和之势。何谓人和?也就是刘备的和人之道,他有能力让各具才华的人都心甘情愿地效劳于他得天下的大计,这就是他的能力,这就是他是智慧。

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虽为君臣关系,但是他们并不能排除相互利用的嫌疑。因为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成就帝王之业,而诸葛亮随刘备一起出山,则是因为他也希望自己成为留名千古有所作为的丞相。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是相互利用了对方的智慧来完成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