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三国
13621700000021

第21章 谋士之才——善谋算,不好功(5)

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黄盖和周瑜为了打败曹操而联合上演了一场苦肉计,诈降曹操。纵观赤壁之战的胜利,东吴与刘备军的联合以及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都是制胜必不可少的,但毋庸置疑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黄盖率兵烧掉了曹操的战船,也就是其军营的驻扎之地,最终使得曹军被打得大败而逃,曹操本人更是丢盔卸甲狼狈不堪。黄盖“投降”曹军被周瑜的50脊杖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几乎所有的东吴文武官员都被这个假象骗了。这条计谋确实不错,但曹操本人也是老谋深算,再加上他背后还有众多的谋士贤臣,要识破此计是很简单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此计怎样能获得曹操的信任,除了周、黄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外,在实施这条计策的过程中,阚泽和庞统的作用也不能小视。曹操聪明、机敏、经验丰富,可不是好欺骗的。当阚泽向曹操献上诈降书后,聪慧狡诈的曹操反复看了十余遍,突然拍案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我也?”就让身边的部下把阚泽推出去斩了。但阚泽脸不变色心不跳,对诈降书中的所谓“漏洞”做出了令曹操满意的解释,曹操才初步相信了黄盖的投降。后来,曹操通过派入东吴卧底奸细的回报,才对黄盖的投降由怀疑到坚信。因为黄盖和阚泽来自敌方,曹操不得不防。相比之下,庞统就幸运得多了。庞统是世上高人,声震环宇,与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曹操对此话早有耳闻。因此,听说庞统来了,曹操亲自出帐迎接,执礼甚恭。但正是这位庞统庞先生,却有意给他出了个“连环计”的馊主意,曹操及手下众将还都不胜感激,并说:“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也?”当时,虽然有人提出,如果敌人采用火攻,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曹操自信地说:“方今隆冬之际,怎么会有东南风呢?”当黄盖带着满船干柴和火种驶来时,曹操还以为是来给他送粮草的呢!曹操就这样败在了苦肉计与连环计的巧妙配合中。

无疑,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非常成功。首先是执行苦肉计的人,必须要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是此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取得对方的充分信任,才能使之毫无防范之心。由于阚泽与庞统的表演极其逼真,使曹操对此深信不疑,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结果上了大当。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虽然精明,但太过自信也是其软肋。所以,在赤壁之战中屡中诸葛亮与周瑜之计也不全是偶然。

视死如归的勇者才能担当此计的重任,而且要足够机敏。黄盖为获得曹操的信任自己甘受皮肉之苦,而阚泽也敢于去冒被杀头之危险。他们编排的苦肉计还有一个制胜的关键就是保密工作做得好,难怪周瑜和黄盖在定计之初,很多高级将领还被蒙在鼓里,就连鲁肃也对此毫不知情。这样的险招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否则走漏风声很容易前功尽弃。战斗双方,最难防的就是间谍,敌我双方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高度警惕,不仅计谋会失败,说不定还会被敌人将计就计利用一番。其实,一直到现在,间谍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各国互派的间谍,也只有该国少数几个高级领导人才知道。熊向辉隐藏在胡宗南身边多年,胡的一举一动,共产党马上知道,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的情况也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少数几个人清楚,道理是一样的。间谍活动在苦肉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相当重要的,很多时候,当苦肉计上升到反间计,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有很大提高。

揭己所短,攻人之软

职场如战场,如今的职场上,因为人际、人脉等因素的加入,单靠努力工作已经不是能够平步青云的秘诀了。但是锋芒毕露,就很容易遭人忌妒被人暗算。如果不努力工作就无法在单位生存,如果表现得太卖力就会有献殷勤的嫌疑,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人们逐渐找到了一条微妙的生存、晋升法则,即一边让自己的才华出众得到上司的赏识,一边在适当的时机揭露自己的短处,暴露自己的不足并承认自己的“无能”,减少来自周围同事的忌妒甚至陷害。

如果你当众承认自己的不足,希望大家多帮助自己改正,就相当于让很多“敌人”的心理得到了一定的平衡,自己就可以暂时安享太平,一心为更好的成绩而奋斗了。当然,使用苦肉计揭发自己的短处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最好选择一些无关痛痒的短处,否则就会显得自己过于自卑,效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人们把“苦肉计”运用得如“周郎破曹操”一样。“苦肉计”的本质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让自己的痛苦被他人或大众感知,暗地里却另有目的。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人不自害”是人们习惯的心理定式,“苦肉计”就是运用这一心理定式造成受迫害的假象,以迷惑或欺骗对方或大众,实行分化瓦解。“苦肉计”之所以会成功,除了用计之人的智慧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当”的人有软肋,有可以攻击利用的空洞,而这个“缺陷”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三国中,刘备是个善于抓人软肋的典型人物,所以很多人都说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桃园三结义,他用眼泪收拢了两位忠肝义胆的好兄弟,事实也证明他们两人在刘备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几乎是无人能比的。当刘备无家可归的时候,到吕布那里故伎重施,两行热泪,成功换取了吕布的信任与同情,总算没有走到绝路上。刘备,堂堂男子汉,又是一个首领,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利用了对方最善良的那一面。

出其不意——甘宁百骑劫魏营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要想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就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无论在古代的战场上,还是在现代的职场、商场上,必须掌握特殊的法则才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突然地袭击中克敌制胜。

要做到兵法中所讲的“出其不意”关键要能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而不只是说空话。战略家和指挥家之所以能做出高明的决策,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出其不意——用兵的关键

当初,孙权应诸葛亮之约,进攻曹操薄弱的东部防线。守将张辽告急,于是曹操撤掉西部大军去增援东部防线。为了先打掉曹军的锐气,孙权决定趁曹操的大军远道而来又立足不稳时,出其不意地率先出击。部将凌统主动请缨,在得到批准之后就带着3000人马奔向曹营。凌统与曹军先锋大将张辽大战了50回合也未分胜负。孙权恐凌统有所闪失再败了大计,于是让吕蒙接应他归回本阵。这一仗虽没分胜负,但对曹军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吴将亦相当骁勇!

甘宁也向孙权主动请缨,希望自己可以带一百名战士夜袭曹营,并保证:“要是损失了一兵一卒,也不算成功!”孙权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甘宁作战前动员:“今天夜里,我们奉命偷袭曹营。请大家和我一起满饮一杯酒,然后努力向前!”那一百名士兵听到后,面面相觑。甘宁见状,拔剑怒喝:“我作为大将,还不惜生命,你们还有什么迟疑的?”士兵们见大将甘宁变了脸,都起身行礼:“愿出死力,跟您一起去。”饱食之后,夜半三更时分,甘宁让每个士兵头盔上插一根白鹅翎,作为吴兵记号,然后披甲上马,大喊一声,杀入曹营。曹兵惊慌之际,辨不出对方来了多少兵马,结果弄得十分狼狈。甘宁趁乱,率百名战士在曹营中纵横疾驰,见人就杀,迅速从南营门杀出来,也没遇到什么障碍。曹操怀疑对方是故意引诱自己追赶,为防中吴军埋伏,也就没敢追击。甘宁偷袭成功,百名战士无一受伤。回到吴军时,便命令这一百人击鼓奏乐。孙权亲自出门迎接,甘宁声名大振。

这就是三国中出其不意之计谋的一次应用,之所以能保证大捷,就是做出了让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想要成功就要打破俗套,一反常规,用新奇的想法和做法克胜敌人是军事家最重要的素质,在战场上是最有奇效的。

在工作中要有心计,但这也只是充分表现和保护自己的基本法则。在职业生涯中,要想脱颖而出,就要看准实际工作中影响人们的各种因素,消沉、庸俗、张扬等。善于用谋、精通心计、不露声色、善察识辨,为自己规避风险和困难,在与别人的较量中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从大局出发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职场、商场上的竞争与战场上的竞争哲理是相通的,其核心都在一个奇字上。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有的战争其实都是奇正变化。要善于利用竞争对手的思维弱势,捕捉其思想空隙,突破思维的常规和法则出奇制胜。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眼高一筹,通观全局。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世界是由一串串的偶然构成的,而贯穿其中则有一个必然的存在。”在纷杂的世界万事万物中,肯定普遍存在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存在一个整体方向性的东西,这就是统筹大局的眼光。

在这个万变的时代,要做出精透准确的判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具有纵观大局的战略性眼光,能够看出整个大局的发展方向,并知道如何沿着这个方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微软公司的名字是由“微”和“软”组成的,按常人的理解,“微”就是微不足道,“软”就是软弱无能,无论怎样都不像大公司的名字。其实不然,“微”与“软”的真正含义表现出了比尔·盖茨所具有的鹤立鸡群的商业性眼光。“微”是微电脑的意思,而“软”是软件的意思,这正是微软公司经营的业务:给微电脑设计使用软件。比尔·盖茨当年就看到了这两者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号称“塑胶花王”的亿万富豪李嘉诚,在其塑料花生意处于顶峰之时,经过分析看到塑胶花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后必将被真花所取代。于是,李嘉诚毅然投资房地产,成功地避开了市场危机,建立了自己的“李氏王国”。

只要人们遵循一个普遍的方法,就能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偶然中看出其必然,并按这个规律和必然行事,从杂乱无章中找出大方向,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符合规律地照这个方向去做,就能常胜不败。

日军偷袭美军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出其不意”的战例。在偷袭珍珠港之前,还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做到从本土出发远程袭击成功的,可是日军却以美军万万没想到的行动,使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一举改变了双方在太平洋上的军力平衡。因此,只要敢于打破常规,善于统筹思考、逆向思维,在平时工作中知谋、识谋、用谋,就一定能在竞争中化劣为优,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

不卑不亢——关羽温酒斩华雄

职场中,面对上司的言教,你是否曾经低声下气,委屈于上司的权威之下?要么你是没真才实学,只能这样,要么就是你骨子里自卑。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如果你没有做错事上司却对你指东道西,说明他本身就不满你,对你有意见。这个时候你就算做得再好,也入不了他的眼,不如用自己的才华和胆识来使你的上司对你改变态度。只要你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犯错误,面对他时你大可以不卑不亢,不要恃才傲物,这样会更令他厌恶,也不必过分低声下气,他是上司,你可以尊敬,但不必巴结。

强权面前应不卑不亢

很多人面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就比较容易害怕,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你对其有所求,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就不免让自己变得卑微。其实你越是这样,反而让对方看不起;相反,你若面对强权不卑不亢,也许他会敬佩你的从容大气。

曹操当初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各路人马共讨董卓,当时的刘备、关羽、张飞并没有什么势力,而是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的大将华雄打败了联军的先锋孙坚,又杀了联军两员大将,所以有些得意忘形。各路诸侯都惊慌得有些束手无策,袁绍也感慨他的大将颜良和文丑不在,否则怎么会怕华雄这样的小人物。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人头。”袁绍看关羽只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并没有因为身份卑微而自羞,反而不卑不亢地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关羽的勇气,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子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将华雄的人头掷于地上。曹操见此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温的。

面对众人不屑的眼光,关羽并没有退缩,而是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所有诸侯。他能这样从容,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自信和本领所带来的底气。他当时只是一个马弓手,但是他没有因为身份卑微而不敢在众诸侯面前献技,而是毛遂自荐;斩下华雄人头他更没有狂傲自大,但是当他把华雄人头掷于地上,从容地接过曹操为其温的酒时,其大将风度便显露无遗。

在办公室中,免不了要在各个领导之间周旋,可能其中有器重你的,有刁难你的,有看你笑话的。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思,你还能做到从容淡定吗?其实这时候就算你再慌张还是要面对,不妨放下所有的杂念,以公为主,从容不迫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把工作做好,并且做得漂亮,大家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从容不迫化解危机

办公室中,肯定有这样一种人,从来不主动和上司说话,甚至刻意躲着上司,见上司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没有了平时和同事说话的从容。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权威恐惧症”,就是对具有管理权利和批评权利的人会产生恐惧,一般人对上司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都会有一些紧张心理,但是如果到了刻意躲避的地步,就不太正常了。如果你不和上司交往、接触,恐怕很难得到上司的信任,那么在职场中便也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一定要学会怎样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上司,对上司的责备或刁难做到随机应变,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