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三国
13621700000022

第22章 谋士之才——善谋算,不好功(6)

尽管陈文龙已经工作多年,但是却依然不懂得怎样和上司相处。每次见到上司,他都感到紧张,当上司找他谈工作时,他也总是紧张和担心,不能从容应对,总是在上司面前结结巴巴。他在单位兢兢业业地做了那么多年,眼看着比他晚来的人都升职加薪了,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对此他也很苦恼,但是却改不了自己的性格。

面对上司如果不能放松心情,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紧张。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接受自己,首先要树立自信心,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如果你自己都这样看自己了,那上司还敢对你委以重任吗?把自己的优点最大化,这样你就会拥有自信,从而肯定自己,在上司面前也才有底气,而不至于被上司压得喘不过气,不知所措。

刘备兵败徐州,后投奔袁绍。而关羽为了救刘备的二位夫人从而被曹操留下。曹操素来爱才,为拉拢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袁绍攻打曹操,颜良、文丑二人骁勇善战,曹操将士不可敌,关羽听说后,为报曹操礼遇之恩而决定代曹出战,结果颜良、文丑皆死于关羽手下。这时关羽并不知道刘备在袁绍军中。袁绍听说自己最器重的大将是被刘备的兄弟关羽所杀,于是便要杀刘备以泄其愤。刘备欲辩之,袁绍的左右大臣知道只要刘备一开口,一流泪就可能逃脱死刑,于是都建议不让刘备辩解把其拖下去斩了。情急之下,刘备并没有慌张,他知道往常自己用哭来躲过劫难,这次要再哭袁绍肯定不理,于是他在被士兵拉下去时便大笑。这一笑使袁绍疑惑不已,于是便让士兵把他拉上来问:“你都要死了,为何要笑啊?”他这一问,正中刘备下怀,便知道自己不会死了。刘备好像刚才被拉去处斩的不是他一样,从容不迫地说:“颜良、文丑虽勇但是已死,你杀我也没用。如果你不杀我,待我给二弟关羽、三弟张飞写封书信让他们来投靠您,您便可得两员比颜良、文丑更厉害的大将。”于是袁绍放过了刘备。

刘备面对危难正是能够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才得以逃过危机,如果当袁绍要杀他时,他吓得只知道求饶,那么袁绍更不可能放过他了。

在办公室中做事,难免会遭同事或上司怀疑不信任,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时,你越是不承认,可能大家越是不会相信你,认为你是在辩解,不如不卑不亢,拿出事实,让事实帮你说话,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坦然面对别人对你的误解,你的真诚反而更能换取别人的信任。

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在战场上,所谓兵不厌诈,可以于虚虚实实之间,把握攻击的主动权。虚虚实实,它不单单是无中生有,也不能说是虚张声势,但是却又不能说毫无关系。在职场中如果能够用好这一计谋,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拥戴。职场上的新人也可以借此让别人认为你是有资历的人,从而都愿意仰仗你;没有后台的你可以让人以为你也是很有来头的,从而让人不敢责难你。

虚张声势,以震敌军

职场中难免尔虞我诈,面对真真假假的话和笑容,很多人便很容易被对方制造的假象所迷惑。所以,善于运用计谋,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对手,从而让他相信你。

曹操消灭北方群雄后,率几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前往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便带不愿投降的兵将退往江陵,在长坂坡被曹军追击,刘备在张飞保护下逃走,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兵。而赵云、糜竺、简雍等均不知下落,正悲伤之际,忽见糜芳身带数箭,踉跄而来,并告诉刘备说:“赵云投降了曹操。”刘备不信,张飞说:“他见我们势力穷尽,所以投降曹操,以便图取富贵。我现在就去找他,如果撞见,就一枪刺死他。”说完不顾刘备劝阻,飞身上马率20名骑兵回到长坂坡桥边。他见桥东有一大片树林,心生一计,教那20名骑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奔驰,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赵云经过一天的浴血血战,先后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和阿斗等人,待到长坂坡桥边时,已经是人困马乏。他见张飞立于桥上便大呼求援,张飞接到简雍的报信,得知赵云并未背叛,便让赵云他们先回营地自己来抵挡追兵。赵云率众人纵马过桥,曹军追来,见张飞纵马立于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便不敢向前,并报与曹操。曹操闻讯赶到。张飞见曹军到来,便大喝道自己是张飞张翼德,谁敢前来决一死战?张飞的声如响雷,使得曹军心有余悸。

曹操对左右的手下说:“听关羽说张飞算得上是百万大军的首将,所以不可以轻敌。”曹操的话还未说完,就又听见张飞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见张飞气概如此雄壮,随有退兵之心。张飞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就故意虚张声势地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谁知这时曹操身边的将领夏侯杰因害怕而突发疾病而跌倒在马下。曹操见此也心生恐惧,于是率众人往西退去。

张飞巧用虚张声势之计,骗过了曹操,让他误以为有伏兵,最终退兵。这是虚实造势的计谋。不管是在战场上、人际交往中或职场内都可以运用虚实之计,如果一个人过于实在就会吃亏。

虚实变换,无中生有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特别是在职场上办公室中,每一个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一些计谋。但是毕竟是同在一个屋檐下,有时候不能明刀明枪,于是更多的人是采用迂回战术。有的人处于弱势,自身不如别人,但是如果懂得计谋,便可以改变这种形势,使自己变为主动。

三国演义最为著名的空城计,便是一种无中生有、虚实结合的计谋,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将这一计谋发挥到了极致。当时因为马谡违军纪,以至于街亭失守,司马懿带大军直逼西城。此时西城只有老弱残兵不到三千人,诸葛亮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所以他怀疑是敌方设有埋伏就引兵退去。等到他得知是自己多虑而回头再战时,赵云已经回来援助并大胜司马懿。

战场中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如果一味地硬攻先不论输赢,且将士就要牺牲很多。但是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想使用此计就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兵行险棋,是因为他了解司马懿知道他向来谨慎,从来不会冒险而行,从而利用这一心理骗过了司马懿。所以说在利用计谋时一定要分析对手的心理,确定万无一失才可以实现其目的。

张俊和马随才是同时进入一家公司的职员,两个人的业绩和平时在公司的表现都令上司很满意。最近公司有一中层领导的职位空缺,他们的上司在选择谁去会更好这一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定。当然这对张俊和马随才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机会,他们都在猜测着上司的心思,但是却没有一点风声。其中马随才和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一些私人交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局面对马随才有利。这时张俊自知自己的弱势所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借用别人满足上司的心愿,他的上司最爱被记者采访,以显示自己的知名度。于是张俊就先以公司的名义请来了电视台的记者,然后又对上司说自己有一个朋友正好是某电视台的记者,平时对该上司很是崇拜,想采访一下他,其上司听见有人崇拜自己并且还是媒体,就自然很高兴地做了一番采访。张俊也就和上司拉近了距离,上司自然也提升了他。

张俊就是运用虚实结合、无中生有的计谋,他本来并不认识记者,但是他却告诉上司说是他的朋友,等于说是自己为上司安排的这一场采访。而记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被他利用了一下,从而迷惑了上司,使上司以为他真的认识记者,对自己和媒体的接触也会有很大的好处。就这样张俊不用自己费事便达到了目的。

帅才之功不可忽视——孙吴守江东

在办公室里工作,同事之间肯定要分个你高我低的现象。如何发现那些不善居功的员工呢?因为埋没那些不善居功的人才可算是公司的一大损失。可如今的社会想找一个有资深能力的员工,可以说是海底捞针,十分的困难。所以,要求我们不管在任何时候,那些业绩出众,出谋划策的员工,可不能轻易忽视。

注重人才,达到双赢

有的人向往人才,可却不是人才,而有的人是做人才的料子,却一直没有被发现。如果说这是一个公司需求的人才,那么不管这样的员工在哪里,都会被领导识别出来。什么样的员工才是真正的人才呢?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如何向这方面学习呢?

在公司里,人才是没有界线的,对于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于办公室里的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单一方面来讲,所谓的人才就是那些能够出谋划策的人才,在公司安排的事情上做得井井有条,显示出大有作为的人。

三国鼎立时期,孙权的父亲孙坚曾经是乌程侯、破虏将军,哥哥孙策也在曹操栽培下提升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小时候孙权便跟着父亲和哥哥到处打仗,见过世面,并且非常喜欢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后备力。孙权性格开朗,懂得容人,在父兄的军队中小有名气。在父亲战死后,时不时还给哥哥出出主意,孙策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惊人的谋略。孙策高兴之极,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还时不时地对他说:“以后文臣武将,都将会成为你的属下,辅佐你成就大业。”没过多久,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大业,文臣武将在张昭、周瑜同心协力的劝说下一起辅佐孙权。孙权很快稳定了江东,同时也稳固了他自己的地位。

如果孙策没有及时地发现孙权这一人才,那么在后来的历史里也许就没有他们孙家的地位。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及时地发掘人才,对以后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无法改变和无可替代的,要知道代代都有人才出。任何时代都有人才辈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去发现他们,不能因为个人的感情夹杂在里面而让那些人才悄悄地从我们这个办公室里流走。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企业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说不定这会是一张很好的底牌。

办公室里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而在这么多人才里,总有能力突出的人才存在。这时候,作为领导就要善于用你那识金的慧眼来找了。留住人才,就是留住金。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些人才留下来,为自己的企业奉献他们的智慧。

如何才能让这些人才留在自己的公司里做事,也是简单而复杂的问题。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可以站在员工的位置上想一些问题,那么可能问题会解决得很快;而如果领导不愿放下自己的身份,这对于留住人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真的人才,是不会求取什么好的功名,他们只希望自己的知识能为社会所采取,能为这个社会作应有的贡献。同时,在关注人才的时候,也是在陪养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必不可缺少的能量。而在一些企业里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人才有的是,不用为这个担心。他们很是大度,相信这个社会里的人才有的是。但是,人才也是分高低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资源也是不行的,营养还是达不到指标。而如果在你的企业里有非同寻常的员工,那对这个企业来说,可是用之不尽的财源。

英雄不问出处,用人不拘一格

企业是人才的企业。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近几年,那些高级人才在不断地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以高价格挖走,让人才成为人们永远追求和议论的事实。这里提到了议论,为何会有议论这一说,这就要从人才的定义说起。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会被人们所接纳?在办公室里有这样的人存在吗?如今对于真正的人才已不再一味地追求他们的出身、学历、工作经历了。那些高学历的人才已不再是大家追求的对象,真正的人才是在社会的磨炼中提炼出来的。所以,不管在哪个位置或哪个行业都是有人才存在的,就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点什么吧。

1.执行力。他们善于把任务进行解剖,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防发生突发事件,同时他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在于怎么去控制事情的局面,从而可以保全大局。

2.管理水平。他们会合理地处理与上司的关系,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也可以不断地给企业创造更有利价值。

3.沟通能力。沟通对于一个有才的人来说,这是基本功,看人说话,可以和任何人打成一片,有超强的应变力和适应力。

4.性格。有内向的人没有的外向,有外向的人没有的内向。

5.理想。对于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最快、最强地做到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满意为止。

6.价值观。善于在团队中做一个有领导角色的人物,并且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7.亲和力。时刻保持着那平易近人的微笑。

8.学习力。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又懂得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很快取得成功。

这是在某一个方面对人才的要求,而在另一方面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要求了。人才是不拘一格的,何必要让这个社会一直停留在那种传统的观念里呢。以学历和职称去判定一个人是否符合标准,是合理的一种办法。毕竟学历和职称都是国家批准的一种资历,可以让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人才”的教育程度和专业水平。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今的社会,这样的标准是很难绝对化的,它有可能因为这样的一个事实,让诸多的人才失去了用武之地,对于企业来说也难免是一种损失。如果单从教育的文化程度来决定,往往会有很多的财源流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有教育水平的人,不一定会有全部的适应能力和真正的水平。人才是有针对性的,不同的领域会需要一些人发挥不同的才能,而这就是说企业要的是这样的人才,而不是那样的人才,所以说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以学历和职称来划分不免显得有些过于宽泛。也许那些难得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也难免会有些叹息。而对于这种状况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种弊端,它对没有一定的学历和职称而又有一种武艺的人才造成浪费,对一些用人单位来说更是望而生叹。

人才的认定是没有界线,而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倾向,仅以学历和职称这种只能反映人的片面能力的东西来划分,同时它对人才的认定是粗线条而不是细线条。他们所需要的是在部门要求的需要下而不是按实际的需要为主导。这样的选择,只会让这个社会的进步处于那种很困难的局面,同时对于那些找不到合适人才的企业来说也难免是一种无奈。

所以,作为创新世纪的人才,不应再把那些“一旦拥有、享用终身”的职称、学历当做自己寻求工作的主要衡量标准,而是要更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人才,你也许在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但也许下一个地点就是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