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13758600000076

第76章 公案侠义小说(3)

《彭公案》,二十四卷一百回,署贪梦道人撰。存光绪十七年刊本。但道光四年庆升平班戏目中有六出与《彭公案》有关的戏,可见它的故事在戏曲中流传更早,编成小说较晚。《彭公案》亦有《续彭公案》八十回,再续八十一回,以后不断续作,竟达十七集之多。1987年宝文堂书店把《彭公案》和它的续书一起整理出版,凡三百四十一回。

《施公案》以施世纶为原型。据《清史稿》卷二六〇、二七七“列传”所载,施世纶(小说为仕伦)是靖海侯施琅的儿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萌生”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历任扬州及江宁知府、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直至户部侍郎、漕运总督。清代文人笔记中多有记述,邓之诚《骨董三记》中绘其形状:“苏州施抚军世纶……貌甚奇,腿歪手瘗,足跋、口偏”,与小说所描写相同。《施案奇闻》的序中说他禀性:“峭直刚毅、不苟合、不苟取。一切故人亲党有谒者,俱已正色谢绝之……凡民有一害,必思有以除之,有一利,必思有以兴之。即至密至隐之情,未有不探迹索隐,曲得其实者。”民间广泛流传其为民伸冤、平反冤狱的故事。如陈康棋《郎潜纪闻》中说:“少时,闻父老言施世纶为清官。人都后,则闻院曲盲词有演唱其政绩者。盖由小说中刻有《施公案》一书,此公为宋之包孝肃、明之海忠介。故俗口流传,至今不泯也。”

《彭公案》里的彭朋,以彭鹏为原型,《清史稿》卷二七七有传。彭鹏,顺治十六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因此,耿精忠叛乱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后历任工部给事中、广西、广东巡抚等职,以清官著称。

《施公案》与《彭公案》为姐妹篇,两书情节和人物多有交叉衔接处。《彭公案》成书晚于《施公案》,但书中的故事却早于《施公案》。《彭公案》里黄天霸还是个刚开始闯荡江湖的少年,而《施公案》里却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了。

《施公案》、《彭公案》里的案件有三大类。一是民间刑事案件。如《施公案》里金铺老板逼占伙计女儿,杀死其夫;陶武生父子用高利贷逼迫贫民还债;地主郎如豹私造假契,吞并农民土地等等。《彭公案》里恶霸地主左青龙强夺平民张永德之女;鸡奸赵永珍之子,并把他打死;霸占刘四的田地五十亩等等。二是大案,就是一些与封建当权上层有牵连的恶霸土豪、皇粮庄头的大案件。如《施公案》里大地主关升纵容恶奴阎三片,夺田占房,州官徇情,互相勾结。施仕伦微服察访,也被吊打;皇粮庄头黄隆基,吞并千顷土地,网罗流氓爪牙,勾结官府,夺占民房。《彭公案》里武举人武文华,是索皇亲的义子,与皇粮左庄头勾结,为非作歹,竟到京城买通御史,参劾彭朋,将其免职。这两类案件,反映了当时恶霸官吏的横行不法,揭露了所谓“盛世”的黑暗与腐朽,应该说,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的。第三类是钦案,就是施仕伦、彭朋率领侠客镇压农民起义。如《施公案》里摩天岭余成龙,作品里也说他是“不劫往来客人,专劫富贵人家”的好汉,施仕伦、黄天霸却把他剿灭了。窦耳墩是绿林好汉,他盗“御马”向皇权挑战。可是黄天霸“三进连环套”,用残酷手段镇压窦耳墩,夺回了“御马”,从此飞黄腾达。作品还详尽描写了施、黄等人镇压于六、于七的起义。《彭公案》里的周应龙,也是一位绿林好汉,并没有干什么残害百姓的事。他把杨香武盗来的“九龙杯”夺到手,藏在避侠庄,不肯交出来,黄三太上门去要,周应龙冷笑一声:“黄三太,你不必拿着皇上来吓我。我周应龙是堂堂正正奇男子,轰轰烈烈大丈夫,你只管调官兵来,我也不怕。”最后,黄三太、杨香武为了向皇帝效忠,盗回“御杯”后,康熙下旨将周应龙“就地正法”,“勿容一名漏网”。这一部分案件的出现,标志着所谓“清官”已完全发生了质变,不仅是皇家的忠臣与奸臣作斗争,而且是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侠客虽然戏弄皇帝,盗走“御杯”,好像与《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侠客近似,但最后还是“效忠皇上”、与清官勾结,在清官率领下,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成为皇家的鹰犬。《施公案》与《彭公案》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利用“绿林好汉”镇压人民革命的样板,二书的反动性质是昭然若揭了。

《施公案》与《彭公案》是从“院曲盲词”中来的,是说书体小说,因此有民间说唱文学的特色。

从清官破案方面说,它以“公案”勾连串套,形成特殊结构,前案未破,后案又起;数小案悬结于一大案,一大案分枝为诸小案。比起明代的公案小说,有了很大进步。但清官逐渐偶像化、公式化,成为傀儡,失去了它的光彩。而侠客形象却有血有肉,鲜明生动,黄三太、黄天霸、杨香武等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书体小说,最大的优点是“情节拿人”,故事的曲折惊险,使它吸引了许多读者。虽然,编书的人文学修养很差,正像鲁迅所说“几不成文”,但曲折生动的情节,却是较好的毛坯,为戏曲和曲艺艺术家的加工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施公案》、《彭公案》出现在花部戏曲鼎盛的时期,据小说改编的戏曲,如《恶虎村》、《连环套》、《九龙杯》、“八大拿”等戏目在艺术。

二、《三侠五义》及其续书

道光年间著名说唱艺人石玉昆是演说包公故事的专家。当时有人把他说唱的《龙图公案》记录下来,题作《龙图耳录》,一百廿回,存谢蓝斋抄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傅惜华、汪原放校点本。石玉昆本来是连说带唱的,《龙图耳录》只存讲说部分,没有唱词,这样就把它改成纯粹的散文话本了。后来,又有人把它改编成《三侠五义》。清同治十年0871)前,问竹主人第一次加以修订,成为一百二十回本的《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到了光绪元年(1875),人迷道人,即文琳,又把问竹主人修订的稿子作了第二次加工。光绪五年0879)出了活字印本。光绪十五年(巧幻俞樾改写了第一回,把书名改为《七侠五义》,重加刊印,成为民间最流行的本子。

《三侠五义》前面二十七回左右,主要写包公故事,后面七十多回,主要写侠义故事。写包公故事部分,包括包公出身、断乌盆案、断仁宗生母李妃案,它集中了元代以来戏曲、小说中包公故事的精华,并把它定型化,此后,小说戏曲中的包公故事就没有多少发展了。《三侠五义》里包公是沿着忠奸斗争的轨道发展的,包公忠臣的形象更加突出。这表现在:(丨)包公断李妃案演变得更完整,加人了刘后、郭槐勾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陈琳、寇珠、余忠为了救护太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寇珠撞阶而死,余忠冒名顶替代李妃而死,表现了他们对皇帝的赤胆忠心。另一方面,刘后、郭槐等人耍尽阴谋诡计,狸猫换太子,逼死寇珠,甚至要害死李妃,表现了奸诈毒辣的性格,成了典型的奸臣。李妃流落桑林镇,路遇包公,包公为这桩皇家冤案的审理立了大功,他对皇帝的忠心得到突出的表现。(2)《三侠五义》里的包公为民间百姓伸冤报仇的事少了,斗争的对象也不仅是“权豪势要”,而是有“造反”迹象的奸臣。例如,包公与马朝贤(太监)叔侄的斗争、与襄阳王的斗争都是因为这些人“常怀不轨之心”,“反迹甚明”,包公是为巩固皇权而斗争,与包公对立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中为非作歹的特权人物,而是一个以篡夺皇位为政治目的的叛乱集团。因此,《三侠五义》里的包公虽然依靠智慧和实地调查,侦破了一些民间刑事案件如“墨斗杀人案”等。

但是,与襄阳王等武装叛乱集团的斗争仅仅靠智慧和“微服察访”是无法解决的,包公、颜査散要依靠一批侠客,靠他们的高超武艺和飞檐走壁的本领,才能搜集罪证,揭露阴谋,平定叛乱。(3)突出包公和全书的忠君思想,使包公的忠臣色彩大大加强。包公是反对图谋叛乱的忠臣,是保卫皇权的擎天柱。他率领的侠客,也被赋予忠臣义士的品格。例如,包公向皇帝引荐“五鼠”时,把“钻天鼠”(卢方)改称为“盘桅鼠”,把“翻江鼠”(蒋平)改为“混江鼠”,“恐说出‘钻天’‘翻江’,有犯圣忌,故此改了,这也是怜才的一番苦心”。这些侠客见了皇帝也是开口“罪民”,闭口“罪臣”他们以被封为“御猫”、作为皇帝的侍卫而感到无比光荣;他们以协助清官、铲除乱臣贼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已不是民间“除暴安良”的义侠,而是朝廷的侦探和保镖了。

包公形象虽然也有写得比较生动的一面,但总的说来,是偶像化、模式化了。但豪侠的形象却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这是《三侠五义》艺术上的最大成就,为中国小说史画廊增添了这一类型的人物形象,对后代武侠小说具有重大的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至于构设事端,颇伤稚弱,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而此遂以粗豪脱略见长,于说部中露头角也。

《三侠五义》是部说书体小说,“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保持了平话的特点,在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展示人物性格。北侠欧阳春与双侠丁兆兰在刺杀马刚时,性格就完全不同。丁兆兰年轻气盛,锋芒毕露,高声张扬,还嘲笑欧阳春胆小;欧阳春老成持重,考虑周密,不动声色,却在丁兆兰动手之前杀了马刚。通过对比,欧阳春胆识、武艺显高一筹,令人信服,两人的不同性格,泾渭分明,格外醒目。

《三侠五义》不但能在惊险曲折的故事中刻画人物,还能通过富有情趣的市井生活来塑造人物,使小说富有生活气息,真实可信。在“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试颜查散”这一回里,颜查散与化名金相公的白玉堂交上朋友,白玉堂每到一处,故意挥霍颜查散的银子,摆阔气,闹排场,考验颜查散。通过小书童雨墨的眼睛,极有风趣地把白玉堂的豪气、颜査散的质朴、雨墨的机灵都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三侠五义》这一类作品中的人物“大半粗豪”,容易写得性格雷同,而《三侠五义》人物虽有“行侠尚义”和“致君泽民”的共性,但又写得个性分明。白玉堂的心高气傲,锋芒毕露;蒋平心机深细,谨慎而又灵活;展昭谦逊平和,谨小慎微;欧阳春深沉老练,质朴豪放;艾虎则粗中有细,活泼可爱;沈中元忍辱负重,随机应变;丁氏双侠,富贵气象,风流倜傥。这中间最成功的要算白玉堂。作者把他的英雄豪气和心高气傲的个性统一在一起。白玉堂说:“我既到东京,何不到皇宫内走走。倘有机缘,略略施展施展,一来使当今知道我白玉堂,二来也显示我们陷空岛的人物,三来我做的事,圣上知道,必交开封府,既交开封府,再没有不叫南侠出头的。那时我再设个计策,将他讴人陷空岛奚落他一场。是猫儿捕了耗子,还是耗子咬了猫?纵然罪犯天条,斧钺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虚生一世。那怕从此顷身,也可以名传天下。”为此,他出人深官内院,杀人题诗;在相府里闯荡奔跃,盗走“三宝”;又把“御猫”展昭囚在通天窟内,尽情嘲讽,表现了他根本不把官府皇宫看在眼里的豪气,又表现他心胸狭窄的毛病。最后,因为“争强好胜不服气”,惨死在铜网阵里,“血溃淋漓,慢说面目,连四肢俱各不分了”。写英雄人物的缺点和悲惨下场,打破了“平话”小说描写英雄高大完美的模式,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感人。

市井细民口语的熟练应用,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三十九回,写众人在猜测白玉堂为何要与展昭作对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展爷道:“……他若真个为此事而来,劣兄甘拜下风,从此后不称‘御猫’,也未为不可。”惟赵虎正在豪饮之间,听见展爷说出此话,他却有些不服气,拿着酒杯,立起身来道:“大哥,你老素昔胆量过人,今日何自馁如此?倘若那个甚么白糖咧,黑糖咧一他不来便罢。他若来时,我烧一壶开开的水把他冲着喝了,也去去我的滞气。”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刚说至此,只听拍的一声,从外面飞进一物,不偏不歪,正打在赵虎擎的那个酒杯上,只听铛啷一声,将酒杯打个粉碎。

情节之惊险,语言的风趣都表现出来了。

《三侠五义》的续书很多,比较有名的是《小五义》和《续小五义》。《小五义》,一百二十四回,光绪十六年(“兕)五月刊出。《续小五义》,一百二十四回,同年十月问世。这两部续书都题石玉昆撰,但是,正如鲁迅所说,“序虽云二书皆石玉昆旧本”,实际上“疑草创或出一人,润色则由众手”。

《小五义》从颜查散奉旨上任,得知襄阳王谋反开始,写众侠客为朝廷除害,竞相去探襄阳王所布铜网阵的故事。这时,白玉堂因探铜网阵已经牺牲,老一辈义侠大都衰老,而他们的子侄继承了他们的事业。卢方之子卢珍,韩彰义子韩天锦,徐庆儿子徐良,白玉堂侄子白芸生,欧阳春义子艾虎,合称“小五义”。他们在投奔颜查散途中,一路铲除地方豪强,扶弱济贫,最后集中武昌,同老一辈义侠一起,准备共破铜网阵。

《续小五义》,叙众英雄共破铜网阵,又会同官军围攻王府,襄阳王由暗道逃遁,后至宁夏国。诸破铜网阵之人,皆得封赏。一日,大内更衣殿天子冠袍带履被盗,留下印记粉漏的白菊花。于是众侠客又去捕捉白菊花晏飞。南阳府东方亮助襄阳王谋反,设机关密布之“藏珍楼”,将天子冠袍带履及至宝“鱼肠剑”藏于楼中。众侠巧破机关,活捉东方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方亮妹东方玉清武艺出众,为救其兄,夜闯开封府,刺杀包拯,不成,又盗走包公相印,逃往朝天岭。众侠客得君山寨主钟雄水军相助,攻陷朝天岭。正在高兴之际,忽报陷空岛为白菊花晏飞攻破,卢方身负重伤。群雄又赶赴陷空岛,杀死晏飞。此时,襄阳王发宁夏国兵攻潼关,群雄又急赴潼关,生擒襄阳王,“从此国家安定,军民乐业”。

《小五义》和《续小五义》保持了《三侠五义》的优点,情节曲折惊险,能吸引人,虽头绪纷纭,但主干清晰,枝叶扶疏。蒋平、艾虎、徐良等人亦颇生动。但二书文字都不如《三侠五义》,艺术水准是不高的。

(第四节)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是指以凭借武技、仗义行侠的英雄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它不同于公案侠义小说,因为此类书中基本没有清官断案或清官率领侠客破案,而是单纯的侠客“尚义行侠”。它是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其中一部分是由公案侠义小说中分化而来,由清官侠义型向武侠型转化。另一部分则由才子佳人小说演化而来。乾隆以后的才子佳人小说已与侠义、神魔小说融合,有的已演变为儿女英雄小说,有的则进一步淡化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突出“尚义行侠”的内容,演变为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的兴盛,除了我们在公案侠义小说一节里所说的原因外,还与中国武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清代武术达到鼎盛时期,这与前代武术的积累,与满清人关后将北方民族的技击引人有关,也与白莲教、天理教、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以“精武”号召群众有关。在群众性学习武术的热潮中,产生了武侠小说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