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13758600000079

第79章 编后记(2)

在这个时期,出版了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虽然出版于解放前,但这时重新修订印行。在这些文学史著作中,古代小说占有相当大的分量。然而,专门小说史的撰写却比较冷落。一些学者力求用马列主义观点重新研究古代小说,撰写小说史感到没有把握;‘左’的思想的影响,大批古代小说被打人“冷宫”,撰写小说史难以下手,所以小说史的撰写只好暂时搁置了。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同学在集体编写了《中国文学史》之后,又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稿》。这部小说史反映了解放后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水平,大体上总结了几部名著的研究成果,在某些具体作品的评介上超过了《中国小说史略》的范围。如增加介绍了《绿野仙踪》等作品,加大了文言小说的分量。但是也反映了那个时候的局限,即‘左’的思想影响,整部小说史主要是几部名著的评论,次要作品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对某些小说或流派简单否定,不够实事求是。

“文革”十年,整个学科处于被取消的状态,虽然也有过“评《红楼梦》”和“评《水浒》”,但完全是从当时政治斗争需要出发,借题发挥,与古代小说研究根本不是一回事。

综观这个时期小说史研究,研究模式单一,具有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缺乏开阔的视野和多角度的研究,如宗教、神话、民俗等与小说史关系的研究;片面强调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作家世界观对创作的影响,强调评价作品“政治标准第一”,因而不少作品被打人“冷宫”;一些作品和流派成为研究的禁区,如《金瓶梅》、才子佳人小说;对小说的艺术形式、文体演进研究较少,无法全面反映中国小说史发展的全貌;与海外学术界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他们小说史研究的成果没有介绍进来,我们比较闭塞。

第三个时期0978—至今)。这个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多元化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尝试蔚然成风,小说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呈现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所谓多元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得到重新的认识和阐释,纠正庸俗社会学所导致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他各种学术观念和方法也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吸纳,使本学科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前后二十余年,1985年以前主要是“拨乱反正”,对几部名著重新研究,清除“左”的影响和“四人帮”制造的混乱;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方法大量被介绍进来,为多元化的学术研究作准备。1985年以后,出现了古代小说史学研究空前活跃的局面。

这个时期小说史学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多元化。研究者一方面从外部拓展古代小说的研究方法,大量引进西方现代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历史学等理论,倡导一种广义的文化批评,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另一方面,转向小说的内部研究,从叙事学、语言学或审美鉴赏角度研究古代小说,对小说文体特征、叙事方式、原型母题等都作了较为深人的探讨。这两方面交叉进行,互相渗透融合,因而在小说流派的演化、小说的文化蕴涵、小说的叙事特征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大大深人一步,涌现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专著和论文。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是研究古代小说叙事学的专著,较有新意。还有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论著都体现在几部名著的研究上,将在名著研究的条目中介绍,这里不赘述。

1打破禁区,扩大了古代小说研究的范围。对过去不太敢涉及的作品如《金瓶梅》掀起了研究热潮;对过去不敢涉及或忽视了的小说流派如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狭邪小说等都引起了重视;几乎出版了保留下来的全部古代小说,为小说史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相继介绍了海外学者的研究论著,如刘世德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夏自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韩南的《中国白话小说史》、柳存仁的《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等等。

3小说文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目录学方面:江苏社科院文学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袁行霈、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宁稼雨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这些目录学著作为小说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李剑国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宋代志怪传奇叙录》,把钩沉资料与条析源流、辨别真伪等结合起来,与单纯的目录学著作比较,有了新的发展。作品方面:有林辰主持编校、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研究资料方面:每一部小说名著都出版了多种研究资料集,出版了综合性的资料集,如朱一玄编的《明清小说资料汇编》、黄霖、韩同文编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丁锡根编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等等。还出版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作的汇评本。徐朔方、冯其庸、章培恒、袁世硕、程毅中、刘世德等继承前辈学者重资料、尚实证的治学态度,有力地推进了小说史的考证性研究。

4研究工作更有组织,更加系统。相继成立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金瓶梅》等学会,出版了《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辑刊》、《三国演义学刊》、《水浒争鸣》、《聊斋志异研究集刊》、《明清小说论丛》、《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学会和刊物成为团结和组织大批研究者,特别是中青年研究者的学术阵地。

古代小说研究的进展为小说史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专题史、断代史陆续出版,到九十年代各类小说史争奇斗艳,蜂拥而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撰写于六十年代、几经修改、在1980年出版的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上下册\是一本材料丰富、功力深厚的著作,实际上是一部古代短篇白话小说史或说书史。接着出版的是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方正耀的《明清人情小说研究》,都具有专题小说史的性质。其后小说通史也陆续撰写出版。齐裕焜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徐君慧的《中国小说史》、李悔吾的《中国小说史漫稿》、杨子坚的《新编中国小说史》相继出版。其中《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将类型学引人小说史研究,采取了分类编写的路子,梳理其发展脉络,显示“演变”的前因后果;所论列的各类小说涉及范围甚广,有许多是此前小说史和小说论著中从不提起的作品。这是一次有创造性的尝试,有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或之后,以题材为别的小说史大量出现,如黄岩柏的《中国公案小说史》、宁稼雨的《中国志人小说史》、齐裕焜、陈惠琴的《中国讽刺小说史》、陈文新的《中国传奇小说史》,罗立群、刘荫柏、王海林各出了一本《中国武侠小说史》,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徐斯年的《侠的萍踪》也类似武侠小说史。

以形式为别的小说史有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上下册)、吴志达的《中国文言小说史》、杜贵晨的《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史》、徐振贵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史》等。“五四”以后重视白话小说,对文言小说研究甚少,侯忠义、吴志达的文言小说史对文言小说进行了梳理,显示了文言小说的演进历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断代史方面,有侯忠义的《汉魏六朝小说史》、程毅中的《唐代小说史话》、《宋元小说研究》、陈大康的《明代小说史》等。特别是陈大康的《明代小说史》,不仅规模很大,内容丰富,而且建构了一个“明清小说在作者、书坊主、评论者、读者,以及统治者的文化政策五者共同作用下发展的研究模式”,力图改变目前小说史多是作家作品连缀的毛病。

为了突破现有的小说史编撰模式,有的着力从小说艺术形式演变和小说流派发展方面进行探讨,如张稔穰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刘上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陈文新的《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有的采取以点带面、史论结合的方法,对小说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如陈平原的《20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稿》、石昌渝的《中国小说源流论》;有的则古今贯通,力求探讨古代和现代小说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系列丛书》;欧阳健的《中国神话小说通史》、齐裕焜的《中国历史小说通史》、陈节的《中国人情小说通史》、游友基的《中国社会小说通史》、陈颖的《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中国小说史丛书》分为断代史、题材史、体裁史、通史四类十八种,已出版的有断代史六种:王枝忠的《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的《隋唐五代小说史》、萧相恺的《宋元小说史》、齐裕焜的《明代小说史》、张俊的《清代小说史》、欧阳健的《晚清小说晚》;体裁史三种:苗壮的《笔记小说史》、薛洪勤的《传奇小说史》、陈美林的《章回小说史》;题材史三种:林辰的《神怪小说史》、向楷的《世情小说史》、曹亦冰的《侠义公案小说史》。尚有六种待出。由安平秋、侯忠义主编的《古代小说评介丛书》80册,既有小说简史,也有重要作家作品的评介,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普及古代小说史知识,起了良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还编写了小说学术史的著作,如郭豫适的《红楼研究小史稿》、《续稿》,之后有韩进廉的《红学史稿》、白盾的《红楼梦研究史论》、刘梦溪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等。与小说史密切相关的小说理论批评史也取得丰硕的成果,除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外,专门研究小说理论史的有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黄霖的《古小说论概观》、王先霈、周伟民的《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陈谦豫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方正耀的《中国小说批评史略》、陈洪的《中国小说理论史》、刘良明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等。

总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小说史学取得重大进展、成绩辉煌的时期。

我们充分肯定20世纪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小说史学研究的成绩,但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小说史的著作主要还是量的扩张,即著作数量的增加和著作规模的“膨胀”,而没有从量变引起质的变化。至今我们小说史著作大多还只是作家作品的评介,还只是对小说发展外在表象的孤立断续的描述,虽然在局部问题上有过比较深人的探讨,然而还没有达到对整个小说史内在逻辑的完整的把握,还没有对小说史发展规律予以科学的总结,还缺少具有理论形态的中国小说史著作,说实在还没有一部小说史能全面超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像它那样给后代学人以巨大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一些作品包括一些名著的作家、版本和成书过程还没搞清楚;一些流散的古代小说还正在不断发现之中,如近年发现的《型世言》、《姑妄言》等等;许多小说文献还有待整理、考订、辨析,扎实严谨的基础性工作还有待加强,否则更高质量的小说史著作难以产生;更新观念和方法,对小说史研究中的疑案、难点还要进行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小说史外部研究,即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如小说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心理学、宗教学、语言学等等的互相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人;小说与其他文体,如与诗歌、散文、说唱、戏曲之间的关系;小说内部的内容与形式、虚与实、雅与俗;小说文本的叙事方式、美学风格、小说的民族形式等等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小说史如何写法也有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问题,目前小说史大多数还是教科书式的写法,应该提倡更有理论性的个性化的小说史著作。

20世纪的小说史学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艰苦努力,下世纪小说史学的更大成就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