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1380300000013

第13章 “天才”成长记 (3)

杰克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曲棍球,经常和同学到其他城市比赛。别的孩子出远门父母都要陪着,可杰克的母亲很早就把儿子当大人看待,她总是让儿子独自去参加比赛。

杰克中学毕业后,原本可以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能进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开始他感到非常沮丧,不想去上学,来年再考。但母亲却鼓励他就上马萨诸塞大学。杰克进入大学不久,原先的沮丧变成了庆幸。他说:“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因为入学成绩较差而被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事实证明,母亲让我进马萨诸塞大学是对的。”后来,杰克果然成了马萨诸塞大学最顶尖的学生。

空白的答卷

对于聪明人和有素养的人来说,求知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得愈加强烈的。

——西赛罗

在哈佛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即将毕业的机械系大四学生很快就要参加最后一门考试了,他们聚集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自信,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4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充分的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他们知道即将进行的考试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他们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喜形于色,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难以描述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忧郁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答完了4个?”

仍旧没有任何动静。

“3个?2个?”

学生们变得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料的结果。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4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全然不知。而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爱的教育

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因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的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

——弗洛姆

初涉人生,我们不仅需要母亲的慈爱,以哺育自己钟情生活的爱心,还需要老师的教导,以培养自己把握生活的能力——而格瑞萨德,则很荣幸地拥有一位当老师的母亲,所以,她对格瑞萨德的馈赠便是双重的了。

记得格瑞萨德在母亲任教的学校上二年级时,班里有两个人见人厌的学生,10岁的弗兰基和9岁的戴维。他们是兄弟俩,学习极差,也都留过级,而且每天都要弄出点恶作剧来,恃强凌弱,以欺侮同学、滋事捣乱为快。有一回,他们甚至搞来了一枚小型炸弹,偷偷地放在一个窗户架子上;待上课时,猛地一声巨响,吓得师生们魂不附体,好几个同学都尿了裤子(格瑞萨德也是其中之一)!

几年下来,班里几乎没有不被他们俩欺侮过的——被敲诈、被打骂,等等,可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五年级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格瑞萨德的头上。当时,格瑞萨德正顺着小路骑车回家,等格瑞萨德听到弗兰基大嚷大叫地从后边冲过来说:“快滚开,我来了!”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也无处躲避),被他狠狠地撞进路边的一条深沟里,自行车又重重地压在了格瑞萨德身上,格瑞萨德跌得鼻青脸肿,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弗兰基见大功告成,便幸灾乐祸地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格瑞萨德匆匆赶回家,尽量把泥污血迹洗干净,希望妈妈不会看出来。否则,她一定会告诉校长,惩处弗兰基,那样既对弗兰基无损(他巴不得弄得鸡犬不宁),又实在对自己有害(他必定要伺机做更恶毒的报复)。

可惜头上的大青包无论如何也按不平。晚上,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格瑞萨德掩饰不住,只好将自己受欺侮的事全盘托出。只是恳求妈妈不要报告校长。

妈妈看着格瑞萨德,想了想以后答应了:“那好,明天我自己找他谈一谈。”

第二天,格瑞萨德总是心神不宁,担心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他,放学时,还特地绕了远路回家,只怕再遇上弗兰基。而妈妈下班后,倒是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再也不会来欺侮你了。”

格瑞萨德想,妈妈一定是报告了警察局长,让他把这两个作恶多端的坏孩子捉进了监狱——这下可好了!

但是,妈妈告诉格瑞萨德的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先去翻阅了弗兰基兄弟俩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的父亲早就死了,母亲现在也不知踪迹,兄弟俩是靠一个姑姑养的,生活条件很差。而且,教过他的老师还告诉我,兄弟俩小时候常常遭到他们母亲的毒打。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自己没有得到过多少爱,所以也不懂得去爱别人。”

“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

“课后,我把弗兰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是否愿意当我的助手,每天替我准备教具,我会为此给他一些报酬。另外,如果工作得好,周末我还会让你和他们兄弟俩一道去看电影……”

“我?我跟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出于愤怒,更出于畏怯,格瑞萨德当即表示反对,“我不去!”

“不,你应该去,”妈妈劝他,“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只有爱才会教会他们去爱。”

到了周末,格瑞萨德十分勉强地随着妈妈到弗兰基的住处,接他们去看电影。妈妈对他们的姑姑说:“弗兰基这一星期在我这里工作得挺不错。我相信他弟弟戴维以后也能来帮忙的。”他们的姑姑听了连连道谢,她一定从未梦想过自己这两个臭名远扬的侄儿还真能做好事儿,还真能被人喜欢!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们彼此都很窘迫。格瑞萨德偷偷瞥了弗兰基兄弟俩一眼。嗬!竟是一副规规矩矩、颇有教养的神色——与平常完全不同。正疑惑时,弗兰基还很郑重地向格瑞萨德道歉:“实在对不起,那天我把你撞到了沟里。请你原谅!”态度极为诚恳,垂着眼睛,显得很羞愧。

他还向格瑞萨德保证:“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欺侮任何人了。”

这破天荒的奇迹倒把格瑞萨德弄得很不好意思,在母亲的催促下,才表示了谅解——虽然心里已不记恨他。

说来奇怪,从此以后弗兰基兄弟俩真如脱胎换骨一般,彻底改邪归正了,不仅不再惹是生非,而且学习也认真了——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固然都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格瑞萨德来说,也从中受益匪浅。

花与少年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泰戈尔

大卫——范斯的隔壁邻居——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大卫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痕迹已被夷为平地!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一大把时间费力地侍弄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了范斯,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重孰轻。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棒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父母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麻木,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几个礼拜以前,范斯买了一件运动外套,并和店主马克·麦克斯讨论为人父母的问题。店主告诉范斯,当他和他的妻子以及7岁大的女儿外出晚餐时,他的女儿打翻了水杯。这对父母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她抬头看着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他们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范斯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件发生了。他们5岁的儿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当他们开始责备他时,范斯也故意弄翻自己的杯子。当他开始解释自己在48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他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范斯的意思,不再生气。人们多么容易忘记自己仍然在学习啊!

最近范斯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取得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他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到厨房来,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呼、教训他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做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刻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人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镜子里的你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苏格拉底

爱因斯坦作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一些奇闻轶事在哈佛学子中广为流传。比如下面这个故事起先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授课时讲述的,而如今哈佛人无所不知:

“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我们的邻居约翰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约翰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时,你约翰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约翰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涂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约翰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约翰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约翰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完,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小鹌鹑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伊丽莎白·白朗宁

那年罗斯宾10岁,和父亲住在南俄罗斯的一个田庄里。那一带是草原,附近有一些河沟,长着小灌木,灌木底下流着清清的溪水。

他的父亲是个打猎迷,遇上好天气,便唤上名叫宝贝儿的老猎犬,出发去打沙鸡和鹌鹑,父亲常常把他也带去,这可是罗斯宾最高兴的时候了。宝贝儿只要发现灌木丛下面有猎物的踪影,就紧伏在地面上,抖动尾巴,做好扑咬的姿势。枪声一响,受伤的鸟有时会在草地上挣扎着,有时会在宝贝儿的牙缝里拍着翅膀流着血。罗斯宾总是兴高采烈地蹦跳个不停,又笑又叫,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怜悯心。他多么希望他也有一支猎枪,能亲手打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