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根源,就是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那一套魔幻记忆行动,因为创造力也是在寻找新连结的过程中诞生。许多人认为创造力和我们的日常行动,是不相干的两回事。这项误解,起因于人们普遍相信创造力是一桩值得大肆渲染的事件,或是一件既新奇又广受赞美的杰作。那些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现或艺术品的天才——例如爱因斯坦与毕加索,确实煽动了这样的信仰。然而,创造力其实是我们心智活动的连续体。
虽然这些天才的创意构想,落在光谱的最极端,但是他们的创造过程,和人们平时的作为并无性质上的不同。创造力可大可小,可平凡也可独特。每个人一生中,每天都会出现一些创意表现。我们的构想之所以称得上“有创意”,是因为它们对我们而言是独特而有用的。
造成创造力被视为脱离于平常人生活外的另一项原因,是因为艺术界的大声疾呼,而人们多半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生意人和科学家很少宣称自己具有创意;“创意会计”这种说法隐含有责难之意,甚至被视为偷鸡摸狗的不法行为。但不论是艺术表现或日常问题的解决,不论是商业问题或科学挑战,寻找新的连结,总会产生有创意的结果。
此外,艺术往往只有目标,而没有有待解决的特定问题。目标也许是让观赏者和艺术家本身思考生命的深度,也许是传达美的感受,或者要震撼我们的感官。也许,只是想办法让我们欢笑罢了。不论目标为何,艺术品迫使接触它的人,在脑中产生新的连结。艺术的特殊必须倚重魔幻记忆。
创造的第一步
不论创造力是表达于艺术、商业还是科学中,基本元素是两项构想之间的连结,或一项新的构想,或两者兼备。你的心智创造了一个新的元素,在平常格格不入的元素之间找到共同点。连结纵身跃入新的领域,找到着地之处。跳得最远、最不寻常的,就属创意连结了。魔幻记忆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新连结,不论是不自觉的,还是在记忆处理管理员的敦促和指导下完成。那些将长距离的意念串联起来的连结,就产生了创意思维。
迈向创造力的第一步,是寻找心智起跑的最佳地点。从魔幻记忆既有的原料着手,同时运用其他任何有帮助的踏脚石。也许得多费一点时间、多承受一点压力,你的魔幻记忆才能找到正确组合。过程可能时断时续。
然后,连结诞生了,你能感受它的发生。这时,整个连结网络突然间齐备了,圆圈的缺口补足了。也许花了好几个月或好几年的时间才一片片拼起来,但当最后一片落居其位时,思绪瞬间随着新诞生的连结而涌入,感觉就像大河奔腾一般。艾伦·莱特曼(Alan Lightman)——一位具有高度创意的物理学家兼小说家,在两个领域都曾体验创造力迸发的瞬间,他发现“在两种专业领域里,‘创造力迸发的瞬间’是一样的感受……当想法、洞察或非正统的领悟瞬间明朗化时,那是甘甜愉悦的一刻。”
笔记带来的灵感
漫画家杰克·齐格勒(Jack Ziegler)描述了他的创作过程:
当面对空白纸张,我会拿起当日的《纽约时报》,浏览每一叠的第一页,并且做笔记。如果我至少记下了一点……几乎总能从其中得到一个构想。我就继续这么游手好闲,这儿那儿地到处涂鸦,直到某项概念开始成型。有时候这些……引入的方向,跟我一开始写下的文字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我就这么画着,感觉还挺好的。
有时候,我把自己钻入牛角尖里,必须找出一条生路,而我一直想着,天啊,真希望把这图像变成可以运用的东西。
如果《纽约时报》有负使命,我的笔记本上还空无一物时,我就不得不诉诸“做白日梦”这种费劲的办法;神游往往一无所获,但偶尔会挖掘出一两颗宝石。我持续画着,自由联想,让一件事引到另一件事。
有时候挖到宝,创意开始涌现。偶然出现一个念头,而这念头又引向另一个念头。然而就好像肾上腺素激增那样,过了一会儿,灵感会渐渐枯竭,当我明白灵感已完全榨干,我就把这些粗略的涂鸦搜集整理,储存起来。
拥有多个构想
著名的科幻与奇幻小说作家史蒂芬·唐诺森(Stephen R. Donaldson)描述他的工作方式:
我最出色的故事当中,有许多不是源于一个构想,而是两个。在这些状况中,一个构想首先萌芽,它对我的刺激,足以让我念念不忘;然而尽管它拥有(对我而言)显而易见的潜力……但它只是坐在我的脑海中——往往一坐数年——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看看我哪,你这白痴。你要是肯看看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汤玛斯·考佛南特传》(Chronicles of Thomas Covenant)明明白白地建立在两个构想之上:无信仰与麻疯。撰写一个关于无信仰者——全盘否定想像的人的奇幻故事,这个念头最早在1969年年底萌生。但这颗种子像是睡着一般:不论我怎么绞尽脑汁,就是无法让它发芽。一直到1972年5月,我才明白,我的无信仰者是一名麻疯病患。这两个构想一旦搭在一起,我的大脑便燃起大火。接下来3个月,我狂热地做笔记、画地图、勾勒角色人物、研究无信仰与麻疯的意义。然后,我开始写作。
寻求创意连结
作家描述起自己的创作过程,最显得头头是道,不过,摄影家、画家和其他艺术家用来寻找独特元素或创造绝妙连结的过程,和作家并无二致。理查·艾维敦(Richard Avedon)堪称最著名的摄影作品——《多薇玛与大象》(Dovima with Elephants, Cirque d’Hiver, Paris, France, 1955),是最常见的元素——时装模特儿跟大象——以独特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极端范例。
摄影家辛蒂·谢尔曼(Cindy Sherman)在日记中描述她的部分创作过程。和作家一样,这也是个断断续续、在错误中摸索、试着找到合适的起跳点与着陆点的过程:“我为了寻找切入的方向而备受煎熬,我想,我还没找到灵感吧。我用拍立得照了许多张闹着玩儿的相片,也许就是这样才害我无法定下心吧,不过,我喜欢拿它当作‘草图’的这个想法。”
抽象画家杰克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因他独特的技法和原料而名闻遐迩。正如《时代》杂志所述,他“将画布摊在地板上,在上头挥洒颜料、沙和碎玻璃,然后加以涂抹、刮擦……”波洛克试着在魔幻记忆中,寻找可以状力的新起点。他的创作过程曾被拍摄成影片及相片,我们可以看到他停顿、凝思,然后作画。可以看出,他的停顿是因为连结正在接受反刍,而他的心智正在寻找画布上最完美的一笔。这个过程适用于每一位艺术家和创意思考者,只是原料、方法和目标不同罢了。
建立创意连结的心得
如果期望魔幻记忆找到更富创意的构想,你必须牢记创意人士(如同上述那些经常且刻意寻找新连结的人)提供的几项心得。
创意连结天生就跟你脑中常用的连结截然不同,如果创意连结可以从我们脑中熟悉的元素和踩得烂熟的途径中诞生,那么它一定早就诞生了。所以说,创意法有赖于不寻常的元素和不受拘束的思路。
由于元素和连结都非比寻常,你很可能得创造它们;它们恐怕不会坐等着你的运用。你也许已经有一些原料,但你应该明白,你需要从外界储备更多原料。它们也许在你听新闻,或在你注视着画布上的碎玻璃图形时发生。
储备过程既费时也费力。虽然所费的力气也许是顺带发生的。不幸的是,在寻找创意构想的过程中,你无法事先知道应注意和记住些什么。创意思考者经常在他们的领域之外搜寻,试着得到新鲜的素材与洞悉。这也许令人望而生畏,但也让人精神振奋。悬疑小说作家达许·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鼓吹多方阅读,从宗教到制作玻璃到电浆物理学,无不涉猎。身兼喜剧表演者、演员、电影编剧、舞台剧作家和艺术品收藏家的史提夫·马丁(Steve Martin),明显从多项领域既深广的知识中,得到幽默与灵感的泉源。
看似完美的构想,却无法解决你的问题或激起观众一丝一毫的兴趣。几乎每一个创意思考者,都预备在找到一两个真正有价值的构想之前,得到上百或甚至上千个点子。虽然有计划、有目标,但也得不断在错误中摸索,如同这幅插画所表现的:
具备创意和懂得欣赏创意,都源自于优秀的魔幻记忆。两者运用同一条心智肌肉,只不过创造者的任务通常不确定性较高,因此运用程度较深。由于创造力有赖于开放式的连结,因此为创造力设计的练习,不同于其他章节的练习。
发挥创意训练
1、阅读这则漫画时,你的心智创造了哪些连结?什么概念遭到滥用?有什么好笑?
解答:每一个人无疑都希望将讨厌的约会尽可能往后延,但是拘于礼貌,我们必须给个特定日期。这则漫画中,明确约定日期(不过是在遥远的未来)的观念,受到“永不”——无限遥远的未来——这个时间词所扭曲滥用。
2、尝试完全超乎你正常作息范围之外的事。走一条不同的路;让收音机自动“扫描”,收听最奇怪的电台;看你通常会跳过的有线频道;聆听你从没听过或无法忍受的人主持的谈话。在各个状况中,试着理解音乐或意见所流露的观点。
3、怀着得到刺激与乐趣的期望浏览书籍。挑一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尤其是一本以激发构想为目标的书。目前市面上以此为目的的视觉艺术书籍,包括克劳斯(Jim Krause)的《创意索引》(Idea Index, North Light Books,2000年出版),以及麦克艾洪与史迈特(Mc Alhone· Smart)合著的《心中的微笑》(A Smile in the Mind: Witty Thinking in Graphic Design, Phaidon,1995年出版)。广告蕴藏了丰富的创意构想,普利根(Pricken)的《创意广告》(Creative Advertising: Ideas and Techniques from the World’s Best Campaigns, Thames & Hudson,2002年出版)是最近出版的一本不错的参考书籍。
4、无所事事——做白日梦。
5、带着目的做白日梦。给自己一个问题或一种状况去思考,但在着手解决之前,先花时间让思绪围绕着中心点神游打转。
6、许多有用的技巧指南可以用来激发创意思考。这些技巧如今已众所周知,例如尝试新的组合、开放式想像(open-ended imagining)以及脑力激荡。一本关于此类技巧的有趣的参考书籍,是佛斯特(Jack Foster)的《如何取得创意》(How to Get Ideas, Berrett-Koehler,199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