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说万事由来
13816800000056

第56章 艺术门类篇(1)

音乐指挥的由来

在记谱法尚未发明的时代,欧洲的音乐都是用口头传授的。在祭祀舞蹈进行中,领头的歌手成了最早的指挥,他为了向众歌手提示旋律的进行方向,便用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来。指挥的功能主要是给大家指出旋律的由低音到高音,或由高音到低音的进行。

希腊时代的指挥,有的人用脚,也有的人用头;有的人喜欢用单手指挥,也有的人惯用双手指挥;有人将手绢系在木棒上指挥,也有人在风琴旁边钉上一块铁板敲着指挥的。

专职的指挥大约出现在19世纪前,那时,指挥合唱队的人手里拿着一卷谱纸,依照歌曲的旋律而挥动。这卷谱纸当时被称为“梭法”。指挥乐队的人则大多数使用铁质手杖敲击地板。

1867年,法国一音乐家卢在利一次为法王路易十四的演奏中,由于他指挥时忘乎所以,竟误将铁杖击伤脚背,不治而死。于是,人们便淘汰了这种可怕的指挥方式。直到1894年,德国作曲家威柏首先创用了指挥棒,被音乐界大为赏识,逐步推广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后来,指挥超越了简单的“划拍子”的原始阶段而跨进了比较严谨和缜密的新阶段。

五线谱的由来

五线谱就是用五条横线来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法。它诞生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远在10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古多就用四条横线来记载音乐。

这个发明几乎震动了整个欧洲。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之后,立即将古多召到罗马,并命他把罗马教堂收藏的乐谱,一律改用他的记谱法。那时,古多式的记谱法还很不完善,如拍号、小节线条还都没有。

17世纪初,人们将四条横线改为五条横线,又增加了一个记谱符号,才正式形成体系,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数字简谱的由来

数字简谱产生在法国。17世纪,法国天主教“芳济各”教派的僧侣苏威地是最开始正式提出数字简谱的人。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教群众歌唱宗教赞美诗。

18世纪中叶,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深深感到五线谱记谱方法的复杂,造成了群众在音乐学习上的困难,便大声疾呼简化记谱方法。

1742年,他在法兰西科学院作了报告,提出了他的数字记谱制度;又在《论现代音乐》一文中,具体地阐述了这套数字记谱制的内容;1767年,又把它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中。但是,由于音乐界许多专业人士的反对,数字简谱未能见到实施。

后来,数学教师加兰把简谱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接着是他的一个信徒帕里斯,最后是谢维医生,他把整个制度加以系统地组织,编书成册,并通过大办群众合唱团,大力推广。

这个记谱制,在法国就被称做“加兰—帕里斯—谢维记谱制”,很受群众欢迎,并得到了官方正式的认可。

摇滚音乐的由来

摇滚音乐诞生于美国,是由一种称为“布鲁斯”的爵士乐演变而来的。摇滚乐又称摇摆舞音乐或摇摆乐、滚石乐等,是当今西方世界极其盛行的流行音乐。

1930至1950年,美国的一些黑人乐师在演奏仅流行于黑人地区的“布鲁斯”时,融会了黑人教堂音乐、西部乡土音乐及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综合而成了摇摆乐。

这种音乐是一种非常活跃的两拍节奏的音乐,节奏强烈、音响丰富。它以电子乐器取代了以往的器乐队,并把最早期的各种爵士乐风格的魅力同现代电子乐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强大吸引力的音乐风格。

由于它在创作过程中糅合了其他许多音乐的因素,所以,摇摆乐的种类相当多,如迷幻摇摆乐、乡村摇摆乐、民歌摇摆乐、拉加摇摆乐和爵士摇摆乐等。

美国的比尔·哈雷对摇摆乐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被美国人赞誉为摇摆舞音乐的“先驱”。

爵士音乐的由来

爵士音乐,是英文jazz的音译。它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舞曲性质的音乐。

爵士音乐起源于非洲黑人音乐。17世纪初,当大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沦为奴隶时,他们也把自己热爱的故乡音乐带到了美洲。爵士音乐是作为穷苦黑人的“娱乐音乐”发展起来的。

演奏这种乐曲,开始时只限于黑人聚居地区的小酒吧、小舞厅。随着爵士音乐的流行,许多白人乐队也开始模仿这种曲调,并发展出一种被称为“狄克斯兰”的舞曲,但仍以黑人音乐作为基础。

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曾被不少作曲家吸收采用,现代欧美等一些著名歌曲,即具有爵士音乐的特征。

据考证,“爵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人人皆知的一位黑人江湖音乐家的名字,他的全名叫爵士波·布朗。相传,他常在黑人居住区的咖啡馆里演奏,听众总是叫嚷道:“再来一个!爵士波!再来一个!爵士!”爵士音乐因而得名。

铜鼓乐的由来

铜鼓是现代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声音洪亮激越,热情奔放。铜鼓乐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二战”结束的喜讯一传到位于拉丁美洲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们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他们敲打着所有带响的东西。

由于当地盛产石油,汽油桶特别多,于是体积庞大、发音洪亮的汽油桶就成了人们敲击的对象。后来,有人发觉,油桶的不同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略加改动便能击打出一些简单的旋律。这一发现奠定了铜鼓的地位。以后不断改进、完善,现在已可以按交响乐队的正规编制组成二管、三管、四管的大型乐队。

早期的铜鼓制作简单,外表粗陋,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铜鼓逐渐成为一种主要伴奏乐器。铜鼓乐很有力度,节奏感强,表演形式热情奔放,极富艺术感染力。它的音域宽广,音响丰富,能够演奏出类似于弦音、木管、铜管及管风琴等乐器的音乐效果。从黑人的民间祭祀歌谣到典雅庄重的交响乐,甚至复杂、对位严格的赋格曲、卡农曲等,均能够胜任。

所以,铜鼓在其发明的短短几十年间便由民间乐器而跨入音乐殿堂,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了。

《蓝色的多瑙河》的由来

《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利人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乐曲。他是奥地利古典音乐家,有“华尔兹圆舞曲之王”的称号。

这首曲子来源于施特劳斯的一段矛盾的感情。

施特劳斯的妻子非常善良,既聪明又漂亮。后来,他在维也纳认识了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两人经常在一起合作,渐渐地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他们打算离开维也纳乘船沿着多瑙河去外地演出。临走之前,他的妻子特意去拜访了这位女歌唱家,说她担心丈夫去外地生活起居不安定,委托女歌唱家照料好她的丈夫。女歌唱家被施特劳斯的妻子对丈夫拥有真诚的爱所打动,便劝施特劳斯打消去外地演出的念头,留在妻子身边。

两人长谈以后,施特劳斯望着心爱的人乘坐的小船慢慢地远去、消失。他独自坐在多瑙河岸边回忆,向往、兴奋、悲伤,于是有感而发,创作出一曲闻名世界的、经久不衰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月光奏鸣曲》的由来

《月光奏鸣曲》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取的,他当时给这个14号作品取的标题是《幻想风的奏鸣曲》,但是今天很少人知道这件事。

在19世纪,德国诗人兼批评家雷尔斯塔听了贝多芬的这首乐曲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热情称颂作品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苜蓿湖及那湖面上水波荡漾的月光。因为“月光”二字引起了听众普遍的共鸣,用“月光”来概括这首乐曲的音乐形象就迅速传播开来。

出版商为了赚钱,满足听众的心理爱好,在出版的乐谱上正式印上了《月光奏鸣曲》的标题。从那以后,这个名字便流传下来。

贝多芬对听众为自己的乐曲改名并不反对,更愿让听众按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想象。就这样,《月光奏鸣曲》的曲名得以流传至今,并因其不可磨灭的光辉而载入音乐史册。

《摇篮曲》的由来

舒伯特是19世纪著名的伟大作曲家,然而却常常衣食无着。有一天,他实在是饥饿难耐,走进了维也纳一家饭馆,但身上却没带一分钱。他的目光偶然落到桌子上的一份报纸上,那上面刊有一首小诗,他就配上乐曲,交给老板,换了一份土豆吃。

舒伯特死后30年,这乐曲的手稿以40000法郎的高价在巴黎被拍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摇篮曲》。

《黄河大合唱》的由来

《黄河大合唱》是抗日战争时期张光年和冼星海一起创作的。

1938年秋冬,张光年率领抗敌演剧三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西岸行军。一天,当他来到黄河壶口时,看见黄河之水咆哮着、摔打着,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黄河的宏伟气势使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酝酿着篇幅宏大的朗诵诗《黄河吟》。

1939年1月间,在一次慰问子弟兵归来的途中,张光年不幸从马上摔下来,并住进医院。冼星海立即赶到医院看望。他们谈诗歌,谈音乐。冼星海提出合作愿望。冼星海的一系列谈话和激励,使张光年觉得一首诗、一章乐曲难以表达黄河的伟大,应该写成一部包括合唱、独唱、齐唱、对唱、朗诵的大合唱。

后来,在延安的窑洞里,张光年由于手臂不能动,他口述,请演剧三队一位队员笔录,5天时间完成了400行的长诗《黄河大合唱》。随后,冼星海用了6天时间谱了曲。

1939年4月13日晚,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剧三队和鲁艺音乐系联合首演了《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表达了炎黄子孙挚热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情结。

生日歌的由来

这首歌曲是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的两姊妹米尔德丽德和帕蒂·希尔创作的。

她们俩一个是音乐教师,一个是幼儿园教师。这首歌起初名叫《祝你早上好》,写于1893年。1935年时,她们把歌词中的“早上好”改名“生日快乐”,歌名也由《祝你早上好》改为《祝你生日快乐》,立即使这首歌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曲。

歌曲以其明快的曲调、简单的歌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后来,每当人们为亲友庆祝生日时,就会唱这首《祝你生日快乐歌》。

《马赛曲》的由来

《马赛曲》是法国国歌,它象征着自由、和平,但是它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他的作者是只是一个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少年士兵,名叫鲁日·德·李尔。

1793年,奥地利的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义勇军誓死保卫祖国。为了激励战士们的斗志,镇长想找人编一支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让战士们唱。恰好义勇军中有一个名叫鲁日·德·李尔的年轻工兵上尉,他既会作诗,又熟知音乐,便接受了命令。于是,一首激昂的爱国赞歌便诞生了,并取名为《莱茵军团战歌》。

雄壮的歌曲立刻风行。所有爱国俱乐部在集会的开始和结束时都唱这首歌。

后来,各地义勇军进军巴黎保卫革命政府和国会议会时,士兵们一直高唱这首歌,并把它带到巴黎。因为马赛是法国二次革命的根据地,巴黎人认为这首歌是从马赛带来的,故称其为《马赛曲》。

1792年12月,法国国民会议宣布《马赛曲》为“共和国之歌”,1795年正式定为法国国歌。第二帝国时这首歌一度被废弃,直到1830年7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后,才恢复名誉,再次被定为国歌。

中国《哀乐》的由来

《哀乐》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来源于陕北民乐。当时,在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可、时乐等人,一次到民间搜集民歌、民乐,在安塞地区收集到这支表示哀丧的音乐。

他们记了下来带回延安。后来,刘志丹同志牺牲了。在刘志丹同志的追悼会上,由安波同志以此曲填词,首次以哀乐的形式唱奏了这支歌。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将此作为挽歌使用过。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第一任团长兼指挥罗浪,把此曲配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钢琴的由来

钢琴有“乐器之王”之称。虽然产生较早,但现代钢琴的成形,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古代希腊有一种乐具,是供音乐家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用的。它是在一块木板上绷上几根丝弦,弦下边支有弦马,可以移动测量声音。这种乐具便是钢琴的祖先。

14世纪时,它发展成古钢琴,与我国扬琴很相似。同时发明的钢琴还有好几种,但此时的钢琴与现代钢琴还有天壤之别。

1709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地区,乐器制造家克斯托福里发明了更为先进的钢琴,第一次采用有击弦小槌的键盘装置,使钢琴产生了延续很久、强度不同的音响。这种钢琴就是现代钢琴的基础。

1821年,法国埃拉尔改进了打弦机的结构,使钢琴在演奏中可以迅速重复地击弦发音,从而可以演奏技巧复杂的作品。

后来,又经过许多乐器制造家和音乐家的努力,到1855年,钢琴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如采用毛毯代替鹿皮裹在木槌上,琴弦交叉排列等。百余年来,它的基本构造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

钢琴传入我国是在1850年。据孔德《外国音乐流传中国史》记载:“明万历八年,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献其国乐器……所为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钢炼之为弦,齐有柱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钢琴传入我国至今已400多年了。

小提琴的由来

小提琴有“乐器皇后”之称。关于小提琴的由来,说法不一。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说小提琴是根据意大利古提琴沿革而来的;二是说在古代的埃及,有个叫莫可里的人,发现在河边拾到的一个大贝壳里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于是就安上弦,制成了原始的小提琴;三是说最早的小提琴出现在可拉伯,琴的形状像个鸭梨,演奏时像现在拉大提琴似的,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四是说小提琴是由斯拉夫民间乐器吉格发展而来的。根据它的五变定音及四根弦以及指板上没有固定音阶的标志,许多学者认为,古典小提琴就是以波兰的吉格琴为原型,在意大利被改进的。

1528年,德意志人阿格利科拉在自己的著作中,称他自己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把小提琴为波兰的吉格琴。

吉他的由来

吉他,被人们称为“乐器王子”,英文为“guitar”,又称六弦琴,是一种很古老的弹拨乐器。对于它的起源,人们说法不一,但很多人认为,它原是阿拉伯的古代乐器,名叫乌德。

14世纪以前,摩尔人把它带到西班牙,后来由西班牙琴制作者改制成维忽埃拉琴,它被公认为是吉他的前身。16世纪,西班牙出现最早的五弦吉他,当时在西班牙和法国宫廷里风靡一时。由于它的外观华丽,演奏方便,很快在欧洲盛行起来。

18世纪,在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了六弦吉他,也就是现代通行的吉他,使吉他逐渐进入盛行时期。

19世纪,吉他传到亚、非、拉美各国,20世纪初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80年代,吉他备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又出现了新型吉他——电吉他,它以悠扬、圆润的乐音和丰富的表现力,赋予了吉他以新的生命力,成为“乐器王国”的骄子。

口琴的由来

说起口琴的由来,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逸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