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13860300000022

第22章 保持理性,幸福更长久(1)

人最怕什么?最怕失去理智。一旦失去了理智,便丢掉了做事的分寸,什么极端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保持理性,才能安宁地享受生活。

忠告1 拥有理性,你就是神仙

人一旦失去理智,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夫妻猜疑、兄弟反目、违法犯罪,明明知道是不可为的行为、社会所不允许的行为、对自己有害的行为,却因为当时不够理性,被情绪左右,产生了片面的、歪曲的、感性的认识,以至于酿成祸患,一生都不会幸福。相反,那些理智生活的人,就能拥有一生的平安和幸福。

《塔木德》说:“理智是神和人之间的一个媒介。”

人最怕什么?最怕失去理智。一旦失去了理智,什么极端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比如,夫妻感情破裂,杀妻害子;官员贪污养情妇,身败名裂;上网没有钱,打骂、杀害父母……真是什么丑恶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了。

失去理智的人,仅仅专注于“那一刻”的感受,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欲望。以至深陷于“那一刻”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因此武断专横不计后果,或者无中生有放大痛苦,其结果往往是把并不严重的事情搞得追悔莫及。欲望,人人都有,当非分的欲望与放纵的态度结合在一起时,如果不能够及时疏导,必将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

二战末期,一个法国士兵得胜还乡。黄昏时分,士兵终于翻过最后一道山坡,那曾经洋溢着他欢笑的房舍呈现在他的眼前。

他兴奋地向那里狂奔,可是,他的脚步在房舍旁的草垛边骤然停住。因为他看到,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新婚不久就被迫和他洒泪分别的妻子从屋里走了出来,而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只见妻子将房前晾晒的衣服收起后,边回屋边训斥孩子:“妈妈可不能给你保密。你爸爸快回来了,等他回来他会好好教训你的!”士兵惊呆了。

怎么?她有孩子了?那么,孩子的爸爸是谁?喜悦和兴奋霎时被失望所吞噬,士兵感到头晕目眩。还未等他从晕眩中清醒过来,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一个健壮的年轻人拎着一篮蔬菜从远处匆匆走来,甚至连门也没有敲就进入屋内,随之屋里传出愉快的笑声。

士兵痛苦万状,愤怒和绝望撞击着他的胸膛。他断定,刚才进屋的年轻人就是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说,妻子抛弃了他!士兵踉踉跄跄爬上山坡,痛不欲生地躺到地上。

几年的血雨腥风,妻子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顽强生存和英勇杀敌的力量源泉。而如今,这根支柱轰然倒塌。他颤颤巍巍地掏出枪,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那么,事情真如那个士兵想象的那样吗?

事实上,妻子并没有抛弃他,她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他的归来;而那个孩子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只是他和妻子分别时并不知道妻子已经怀孕;至于那个年轻人,不过是他的妻子请来的帮工而已。

试想,假如那个士兵在他对自己臆想出来的打击做出回应之前使激愤的情绪暂停一下,问问自己是不是该去核实一下自己的判断,或者自己生存的意义是不是仅仅在于“她是我的妻子”,那么就有了一个认识事实真相的过程,结局会是平和而圆满的!

在受到刺激的时候,怎么做能够保持惯常的理智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做出判断,理智地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可以在手腕上带一个饰物,看到饰物就如同听到了自己对自己说:“要理智,不可任意妄为!”

其实,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依然有空间存在。这是一个选择的空间,尽管这个空间很狭小,但是装上一个按钮绰绰有余,这个按钮就是——暂停。停下来想一想,思考思考:事情是这样的吗?我这么做能解决问题吗?会不会于事无补或者把事情越搞越糟?有了这宝贵的暂停时间,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起作用,就能指导我们正常思维,避免做很多错事傻事。

当下,通货膨胀,很多人在是否买车上犹豫徘徊。有车能够显示一下身份,出行也方便。从小见到车挪不动腿的王先生,攒够了车款便迫不及待地开回来一辆家庭轿车。但是,开上车体验了几个月有车族的生活之后,王先生逐渐发现养车的开支还真不小,算上每个月的养路费、油费、保养费、过路费、停车费什么的,每个月支出陡增近一千元。王先生夫妻二人一个月收入在六千元左右,以前的很多嗜好不得不停下来了。妻子为了尽快存起养车的钱,连化妆品都不用了!赶上哪个月经济拮据,夫妻之间还会为车小吵一回!

与王先生收入差不多的李女士就没有买车。平时上下班骑自行车,赶上急事就打车。一个月打车费也不过五百元左右。比起养车来,一年可省下一万元左右。相比消费水准下降的王先生,李女士一家过得就比较滋润了。

眼下的“养车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油价上涨、罚款增加、停车位少等诸多问题日益突显。养车需要绝对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除了车价、购置税等购车成本,每年的养车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爱车的朋友,买车之前千万不要失去理性,一定要先摸摸自己的钱袋子。

忠告2 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面对不服管教、不懂事的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早知道孩子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会被娇惯成这样,我就不出去打工了!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孩子的前途却要搭进去了!”

抚养子女本是自己的事情,却要别人来完成,结果一定是要吃苦头的。其实,世间的事情有很多是这样的,让别人去做总不如自己做好。

《塔木德》告诫人们说:“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

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都做了,不但锻炼了做事的能力,还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从此以后,遇到难事就不容易慌乱,能够积极地想办法,找出路。

只要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对将来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经验财富,对待小事的态度决定了做大事的成就。克里姆林宫的一位老清洁工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我俩都在做自己能做的事。”一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如此高认识的清洁工,他一定不是一位平凡的人物,他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快乐而有意义。

如果一个人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把心思用在其他地方,那就会酿成悲剧了。比如,李煜贵为皇帝,却迷恋风花雪月,爱好文学,结果成了亡国之君;宋徽宗迷恋书法、绘画,却不精通朝政,最后落得个被外族俘虏的下场。

这两位悲剧皇帝错就错在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却把职责以外的事情做得很好,本末倒置,把自己推上了不归路。如果两位皇帝有一定的责任感,说不定就成了乾隆那样既懂治理国家,也能诗善画,精于骑射的有福皇帝了。

做好自己的事,一是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样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要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

纪伯伦说:“如果你用不甘心去烤面包,那么你烤的面包是苦的;如果你用怨恨去酿造葡萄酒,那么你就在清冽香醇的酒中滴入了毒液。”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能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创造辉煌。李素丽,一名普普通通的售票员,在自己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一上班,就给每位乘客带来清晨的第一声祝福,临下班,又给乘客送去春天般的微笑;并使每个乘客脸上都漾起笑容。一位外国老人亲身感受了她那阳光般的爱后,专程到她的公司致谢,她只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她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事,被评为杰出青年,受益的不仅是自己,更影响了整个社会。

无独有偶,徐虎,也是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名字。他只是一位整天与下水道、水龙头、马桶打交道的管道修理工。也许有人认为这个岗位卑微,可正是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及时疏通家家户户堵塞的管道,及时地修好了每家每户的水龙头。正是他及时解决了家家户户的小事,做好了自己能做的事,才被选作劳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生命的境界就会提高一个层次,人活着就有了价值;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感受着成功的快乐,人活着就有了意义。

有些事,即便是自己分内的,可是不愿意做,怎么办呢?正确的态度是,尽全力、勇敢地去做。一个人能否安下心来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那些不喜欢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不喜欢。谁做了,自然被别人高看一眼。因为你其实是为大家解决了难题,你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领域,将来的发展空间更宽广。

有的时候不愿意做的事是自己觉得不擅长的事,所以心里发怵。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误区。这个时候要鼓励、命令他们去做,一旦做得成功,就会增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进步。所以,“硬着头皮、咬着牙”把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得漂亮,将会比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有更多的收获。

忠告3 过节制有度的生活

有一个爱玩麻将的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等我儿子娶了媳妇,我天天玩麻将!言外之意,就是我现在需要努力工作、赚钱,没有时间和心情玩麻将。这样的人,是能够管住自己的人。能管住自己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够抵御不良行为对自己的伤害。这一点,犹太人也是早早就意识到了。

《塔木德》说:“早晨的酒是石头,中午的酒是红铜,晚上的酒是白银,三天喝一次的酒则是黄金。”

这句话表明了犹太民族对酒的态度,体现了犹太民族适度享乐的分寸感,这样的自我约束体现的是犹太民族对欲望的节制。

2011年4月19日,乳腺癌晚期的海归博士、复旦大学教师于娟生命弥留之际在日记中写道:“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懂得的道理,其实早已被犹太智者们参透。在犹太人眼里,酒是一种基本的饮料,所以,他们并不排斥酒。如果在婚宴上没有酒助兴,他们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但是,他们又觉得无节制的酗酒是一种粗俗蓄意的行为。即便家里放着大量的葡萄酒,犹太人仍然能够做到喝过酒以后去看书或者听音乐,而不是大吐、大睡、大唱地耍酒疯。

关于饮酒,犹太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四十岁之前吃饭有益,四十岁之后饮酒有益。”

“少量有益的酒应在胃空的时候喝。小孩子要远离酒,因为酒会给他们的肉体和灵魂带来损坏。年龄大的人适度饮酒是有益处的,但是喝多了,就恰恰相反,它会让人得上多种疾病。”

“没有什么比酒给人类的悲哀更多了。”

“只要不沉溺酒杯,就不会犯罪。”

“酒进了头脑,辨别能力就被挤出来了;酒进了头脑,秘密就被挤出来了。”

“钱应该为买卖而用,不应该为酒精而用。”

“当魔鬼要造访某人而又抽不出空的时候,便会派酒来做代表。”

在饮酒方面犹太民族节制、冷静的态度彰显了犹太人的健康智慧。但是,他们的节制行为不光体现在饮酒上,在饮食上也有一套独特而理性的节制之法。

当下,很多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饮食无度有很大的关联。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血压高,却管不住自己的嘴,餐桌上顿顿都要有肉,一顿没肉便吃不下饭;有的人糖尿病,需要限糖的,但是偏偏喜欢吃高糖的食品,酸的、咸的吃不下。结果呢,身体能量都花在了消化这些事物上了,行动变得呆滞、迟缓,没有生机和活力。

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状况,饮食不科学、无节制最终导致的是身体提前垮掉,人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劫后重生的犹太民族太懂得这个道理了,他们深知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

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犹太人饮食非常有度:“吃(胃容量的)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除了食量保持节制外,就是食物内容的选择,他们也是以利于身体健康为标准,而不是什么好吃吃什么。犹太人把饮食的节制,作为健康体格的先决条件。另外,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平时,无论是出于贫穷还是出于节俭,犹太人通常都是吃最简朴的饭。《犹太法典》中提到“穷人”干完活回到家后吃的晚饭是“面包加盐”这种简朴的饭;然而,即使是吃得起佳肴美味的人,早餐也是“面包加盐,再加上一罐水”。足见,他们的节制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大多数犹太人以素食为主,而且特别推崇食用蔬菜。《塔木德》谈到素食主义时是这样讲的:“素食主义是《圣经》的理想,让人宰杀动物是上帝对人类弱点和欲望的一种退让。总有一天,狮子会吃草,就跟牛一样。”在犹太人眼里,上帝的意思是让人吃素,所以他们对蔬菜有一种特别的钟爱。

犹太人还十分讲究卫生,不仅讲究个人卫生,还十分注重保护环境卫生。他们认为,人应该居住在清洁的环境中,并且禁止任何人做任何会对城镇的卫生有害的事。《塔木德》规定:“禁止生活在一个没有一座绿色花园的城市里。”而且,还规定城市里不能有侵扰居民的尘埃、臭味等。他们非常爱惜大自然,觉得这是敬重上帝的体现。

犹太人也非常注重个人卫生。有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他们认为,如果吃面包不洗手就如同吃不干净的面包一样,简直就是一种犯罪。保持身体的洁净被认为是一种宗教责任,因为犹太人认为人体是上帝的作品,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作为上帝的作品,身体必须受到敬重。洗脸、洗手、洗澡都被认为是一件宗教义务。

不管是对待酒的态度,还是饮食、卫生的方式等,体现的都是对自己欲望的节制。那些正为高标准的物质生活而牺牲着健康的人们,该醒悟了,该明白“活着才是王道”,不要等到生命离你而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忠告4 放松的力量

能力志向与身体的关系,就像毛与皮的关系一样。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抱负,有多么强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就无法施展才华。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所以,英年早逝堪称世间最大的不幸了。

《塔木德》说:“一张弓如果一直绷着,即使是钢做的,也会失去弹力。”

犹太人热爱工作,喜欢赚钱。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不热爱生命或者说不懂得休息。很多犹太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懂得适可而止。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犹太商人如何处理工作和休息的关系。

一位美国商人去以色列参加一项很重要的商务谈判,他是乘专机飞过去的。到达的时间是星期六,这个对商人来讲算不上特别的日子,却让他开了眼界。美国商人很好奇街上汽车稀少、交通畅通无阻,就问犹太商人:“你们首都的车辆这么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