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教能力
14040900000011

第11章 高效学习的能力(2)

一个事物都会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和深意,每一个问题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多角度地去看问题,也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不同观点,以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5年级的高南最近听老师一直教育他们不要沉迷于网络。这天,高南回家问爸爸:“老师网络上的游戏不适合青少年,同时网络上还有很多的不良信息。网络真有那么坏吗?”

爸爸想了想,问高南:“你觉得网络都能干什么呢?如果让你用,你又想干什么呢?”

“聊天、玩游戏,也可以浏览新闻、查资料。”高南数着手指头说,“爸爸还能用它写文章。要是我的话……除了查资料外,我也许会玩游戏吧。”

爸爸笑了:“你看,你也会想玩游戏,所以,老师才会这样总跟你们重申这个问题。他是在告诉你们,要合理利用网络,不能沉迷于其中,否则最后会丢掉学业。”

高南听了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爸爸趁势又继续问他:“那你认为,网络有它不利的方面,就该完全不理会它吗?”

“不应该吧?”高南皱了皱眉,“毕竟它还有有利的方面啊!很多信息与新闻都能通过网络来获得的。”

“可见,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让它多为我们的成长与进步多做贡献。你觉得呢?”

听了爸爸的话,高南点了点头。

有些问题就如网络的问题一样,利弊兼有。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多思考,充分了解事物的多面性。要指导孩子对于事物的各个方面,都尽量考虑周全。而且,父母也要让孩子把这类事物和其他类似事物进行充分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来思考其可取性与价值性。

父母要通过引导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使他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并且,要让他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得到相关的知识,并能让他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归纳,举一反三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时候只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对已经学过的东西却并不一定懂得重温。因此,父母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教导孩子,让他在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将以前所学的相关的知识梳理出来,然后进行归纳与总结。要让孩子尝试着在这些知识中找出规律,然后再让他用所学的知识去联想现实中相关的事物,以及对这个事物的道理或原理进行分析与再联想,做到举一反三。父母可以经常通过这样的活动,来锻炼孩子归纳与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经常思考,使他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建议五: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正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阶段,所以他就会提很多的问题。父母这时可以先不给出答案,要让他学会自己思考,启发他自己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使他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使他的独立能力得到发展。父母也可以向孩子给出提示或者指导,让他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找对问题的答案。

上小学4年级的杨乐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但每次她向爸爸提出的问题,爸爸给她的回答却都是“问号”。也就是说,杨乐的问题,全都被爸爸又转换成了新的问题被问了回来。

而爸爸这样的做法,不但没让杨乐感觉困惑,反而是激发了她更大的好奇心,她对爸爸的问题总是要反复思考,之后还要查阅书籍资料。而且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她又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提问与思考,她才能最终得到答案。尽管看上去这个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很是复杂,但这样一来,杨乐不仅最初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还经常会学到许多额外的知识。

正是因为爸爸引导杨乐自己思考问题,才使得杨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孩子掌握的知识越多,思维就越灵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父母应该通过启发引导,让他自己寻找答案,这样不仅锻炼了他动手动脑的能力,更有助于他思维的灵活运用。毕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知识,要远比被直接灌输的知识记得牢固得多。

金玉良言

古语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后人将这句话简言为成语“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脑筋的作用就是思维。而会思考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生活,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对于孩子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

善于想象:给孩子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美国)爱因斯坦

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法国)雨果

一个晚上,有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做家务,5岁的儿子独自在阳台玩耍,儿子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对着阳台吵吵嚷嚷。

妈妈感到意外,对儿子大声说:“儿子,你干吗呢?”儿子自豪地回答:“妈妈,我要飞到月球上去,我正在努力。”这位妈妈听到后,对儿子说:“好,不过记得一定要飞回来啊!”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男孩长大了,果然“飞”到了月球上,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他成功登上月球。

想象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本源之一,在生活中,许多人常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小学3年级至初中2年级(8~14岁)这一年龄段想象力呈现明显的发展趋势,而在14岁之后,则呈现出停滞状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校密集型的考试外,和孩子经常看电视、经常玩电脑都有一定的关系。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人才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而是那些有求异思维、富有想象力的人。诺贝尔将获得者的共同特征就包括: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以及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所以,父母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那么,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激励孩子,为他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开阔孩子的眼界

丰富的想象力是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的,同时一切科学的创造、技术上的革新以及艺术上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而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取得成功的。可见,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多少,眼界的开阔程度,对于想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头脑中的信息储备越高,想象就越开阔、深刻,想象力就越强。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广泛阅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兴趣小组,也可以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启发孩子养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事物的好习惯。

如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儿童娱乐城或参加节日盛会时,引导他观察动物植物的不同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或节日盛会的场景布置、人们的服饰、表情等;带孩子走出户外,从大自然的绚丽景色中寻找创作的素材。这样,既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又能使孩子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他的信息储备。

建议二:引导孩子用发散的思维思考问题

教育孩子应该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孩子拓宽思维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适时引导孩子用发散的思维思考问题,而不在于说出问题的标准答案。

7岁的薄文在做作业的时候,被一道填词题难住了,于是请教妈妈:“妈妈,应该是什么的阳光啊?”妈妈想了想,指着外面的太阳说:“你看看,阳光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薄文看了看窗外,摇了摇头。妈妈继续说:“那阳光是什么颜色的?”这时,薄文睁大了眼睛说:“金色的。”妈妈继续鼓励道:“嗯,还有呢?照在身上会怎么样?”薄文回答:“暖暖的。”……就这样,在妈妈的引导下,薄文最终想出了好几个形容阳光的词。

有时候,孩子遇到问题喜欢向父母求助,其实这些时候正是父母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的好时机。尤其当面对孩子异想天开和充满灵气的回答时,父母需要放下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鼓励孩子展开想象。

建议三:鼓励孩子编故事、续讲故事

讲故事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续编故事不失是一个锻炼孩子想象力的好机会。

张晨今年8岁,每次她的作文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原来妈妈有一套训练她的特殊方法,那就是经常和她玩故事接龙的游戏。

开始时,妈妈会用一句简短的语言说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孩子会顺着这个开头编下去。如,妈妈说:“有只小只蚂蚁,路上遇到了大象伯伯。”张晨就会接过来:“大象伯伯哼着歌曲,站在河里洗澡。”妈妈继续说:“蚂蚁请求大象伯伯驮它过河。”……

渐渐地,妈妈在给她讲故事时,经常讲到一半,让她自己接着妈妈的故事去想、去编。就这样,张晨的表达和逻辑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有些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时候,不妨采用这种故事接龙法,和孩子编故事。像张晨妈妈那样,说一两句,让孩子接一两句,如此循环。不管故事编得好不好,编到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接上,逻辑上没有大错误就可以。渐渐地,父母还可以放一些宽度,提高难度,让孩子感觉到挑战性的同时,又不失乐趣。

建议四: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与简单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有时也是脆弱的。所以,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不嘲笑他。

一次,7岁的金然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只被抛弃的胡萝卜,上面长满了绿色的毛。金然瞪大了眼睛,指着长了绿毛的胡萝卜,惊奇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

妈妈大概听到“绿帽子”不是什么好词,望了望周围的人,然后瞪了孩子一眼:“别瞎说,什么绿帽子?以后不许说这句话了啊!”金然一下显露出失望的神情,再也不说话了。

其实,孩子就是这样,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当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他喜欢将它和已经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他对这些事物并没有好坏之分。而父母总喜欢带着成人的评价和感情色彩看待孩子的这一行为,这样无疑会让他失去一次甚至很多次表达机会。

所以,当孩子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愿望,或者不切实际的想法时,父母不要嘲笑他的幼稚,也不必禁止孩子再次说出同样的话。其实,仔细去品味,长毛的胡萝卜被比喻成“戴着绿颜色的帽子”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父母千万不要让嘲笑声、责斥声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建议五:帮助孩子结合现实的事物去想象

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面对一些抽象的东西,这时需要父母把抽象的事物简单化,帮助孩子理解。

14的兴云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妈妈希望她能重拾钢琴,成为一名艺术特长生,这样对考学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妈妈先是带兴云请教钢琴家:“什么样的钢琴乐曲才是好听的,动人的?”钢琴家对她说:“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了帮助孩子联想,妈妈亲自扯断自己的珍珠项链,然后把珠子洒在一个瓷盘子里,让女儿听这个声音,女儿渐渐有所领悟。

过一段时间,女儿问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让我们弹一首曲子,要我们弹出春天的感觉,春天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的?”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春天应该是活泼的,生机勃勃的。”说着,将手中的一根黄瓜掰断,说:“看到这根嫩绿的黄瓜了吗?上面还泛着晶莹的水珠,你的乐曲就应该是这样的,晶莹剔透的。”

就这样,妈妈一直通过形象的比喻方法让孩子领悟钢琴的弹法,兴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很大进步。4年后,兴云以钢琴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一所有名的音乐学院。同时,自己也是唯一一名从14岁开始学习的钢琴特长生。

现在有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学一门乐器、书法等,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可是,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拼命地让孩子反复练习、考级,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可是孩子长大后很少能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

其实,父母除了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外,还要善于帮助孩子联想,尤其是艺术特长,更是需要孩子通过看到现实的东西,去理解、内化。而循规蹈矩的训练方式,只会让孩子的艺术作品都缺乏一定的想象力。

建议六:鼓励孩子从小就画画

画画可以让孩子摆脱语言的局限性,在作品中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丰富的生活。所以,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从小画画。

父母可以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内容画出某一情节,也可以让孩子模仿现实画出一幅作品,但要注意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想象,比如给孩子出一个题目“飞向太空”、“20年后的地球”等,让孩子不受空间、时间限制,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发挥、自由想象。

除了让孩子单独画画外,父母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一幅作品,来增加亲子关系。此外,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积累想象与创造的材料。

金玉良言

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善于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当他不能浮想联翩时,要让他善于结合实际去联想。同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在阅读、画画、甚至生活中学会观察,多接触一些未知的领域,丰富他的知识和见识。此外,父母在孩子勇敢表达看法时,要真诚地鼓励他,增加他的自信心,切忌耻笑、否定甚至斥责他幼稚的行为。

细致观察:教孩子学会用眼睛捕捉信息

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中国)老舍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一位父亲喜好养鸽子,他11岁的儿子一有空就到鸽子棚看鸽子。有一天,他问儿子:“你这么喜欢看鸽子,看出什么来了?”

“没看出什么。”孩子腼腆地回答。

父亲想通过孩子对鸽子的喜好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于是,就根据儿子的年龄特征,特意编排了一份《养鸽子记录》。当儿子再次观察鸽子的时候,他对孩子说:“你这么喜欢鸽子,你愿不愿意帮助爸爸完成这个记录?”

男孩打开记录,上面有一些小问题,诸如:雌鸽子与雄鸽子在外表上有什么不同?雌鸽子每隔多少时间产一次卵?每次产几个卵等问题。男孩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3个月后,他把填写好的记录交给父亲,父亲随机挑了几个问题问男孩,男孩都一一准确回答了。看来的确是长期认真观察的结果。

当男孩进一步提出请父亲给他《养鸽子记录》时,父亲说:“你自己可以编排同样的记录,可以把你所有对鸽子习性的疑问,通过观察和记录方式解决,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可以帮助你!”

从此,男孩更加感兴趣地开始观察鸽子,并把这种敏锐地观察能力自然地应用在生活与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