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反省课:人生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错的没价值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丢掉了这镜子,浑身污垢的你就丧失了清洁自己的参照。对此,哈佛赫拉·哈采德教授还这样说:“有意义的人生在于时时审规自己,人在内省中常常发现什么是最珍贵的。所以,没有经过过自省检讨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就是在做无用功
哈佛的一位教授这样对学生说:“犯错了,就要勇敢地承担,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一味地隐藏错误或为自己错误找开脱的理由,只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降低你的行为质量。”对于犯错和责任,有一位公司老总在年终总结大会上这样说:“如果自己做错了,就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给自己找借口,不仅是无用功,还会让你损失惨重。”
是的,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不仅是做无用功,还会让你陷入困境。哈佛一位心理学教授说:“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辩解,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
逃避错误,逃避责任,这是人性的弱点,但是一个聪明人是完全可以战胜它的。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铭就是“永不向人讲‘因为’”。这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最高深的学问。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就会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并且说起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比如“交货迟延,这是企管部门的问题。”“质量不佳,这都要怪质检部门的疏忽,与我没有关系。”“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错不在我!”等等。
你也许认为找到了合适的借口为自己做辩护,就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问题发生了,损失出现了,老板可能会原谅你,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不好印象。你为自己辩护、开脱不仅不能改善现状,还会让错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恶化,这更不是老板所希望看到的,这也是老板无法原谅你的地方。
张鹏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工程师,有学识,有经验,但是他有一个毛病——犯错后总是自我辩解。对于这位“优秀”的工程师,起初厂长对他很信赖,事事让他放手去干。结果,却发生了多次失败,而且每次失败都是因为张鹏的失误。面对失败的时候,他还总能找到很多理由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厂长并不懂技术,常被工程师驳得无言以对,理屈词穷。
最后,厂长看到工程师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脱责任,心里很是恼火,张鹏在这工厂待了3个月后就被解雇了。
张鹏为什么在这家公司只待了3个月就被解雇了?难道领导不需要人才。当然不是,从厂长起初对他的信赖就可以看得出,厂长特别重视他。但是,一个人犯错的时候,总给自己找借口,这在领导看来,就是逃避责任。一个总是找借口为自己推卸责任的员工又怎么能留在工厂呢?这样的人就好像苍蝇一样,往往会因为他一个人会影响到其他的员工,所以,即使这样的人能力很强,依然没有人敢用他。
没有一点责任心的员工,即使你能力很强,谁敢要呢?谁也不愿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你一手给废掉。面对错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错了,却没有勇气承认,或把犯错的理由归结于别的因素。要明白,你不敢勇敢地承认错误,找了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意味的是逃脱责任。但是,如果你敢站出来,勇敢地向老板坦白:“这件事没成功,是我的错……”那么就会被认为,你意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有深刻的反省,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踏实,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很多人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推脱责任,就是担心被老板责罚;但是,当你选择了承认错误时,你真的只有得到惩罚吗?
霍华德是法国某公司的财务人员。一天,在发工资的时候,他不小心地给一个请了几天病假的员工发了全薪。事后霍华德发现了这个错误,找到了这名员工,并要求他把多给的钱退回来。
但是这名员工认为这不是他的错,拒绝了霍华德的要求。当霍华德告诉他,将把这件事告诉老板的时候。这名员工说,我现在手头紧,要不下个月,从工资里扣吧!再说,你对老板说这件事,你一定会挨批评的。但是霍华德觉得这么做的话,必须请示老板。
霍华德知道,老板知道这件事后,肯定会非常不高兴,也许会像这名员工说的那样,大骂他一顿。不过,这些在霍华德看来,都没什么,因为这混乱的局面都是自己造成的,他必须负起这个责任,去老板那儿认错。
当霍华德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告诉老板他犯的错误后,没想到老板竟然大发脾气地说这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霍华德再度强调这是他的错误。
老板又大声指责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当霍华德再次认错时,老板看着霍华德说:“好样的,我这样说,就是看看你承认错误的决心有多大。好了,这个问题我知道了,你把这个问题按照你的想法来解决吧。”事情终于解决了。从那以后,老板更加器重霍华德了。
问题发生了,老板最想听到的“这是我的错!”然后拿出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它,而不是寻找借口,所以犯了错误,最明智的选择——勇敢地承担,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
有些人认为承认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这其实就是想逃避责任和惩罚。但是,事实上,责任你是无法逃避的,因为错误因你而发生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如果你逃避了,只会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还不如勇于承认错误。其实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
总之,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弥补错误。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老板欣赏的是那些犯了错误,不找借口,并及时改正错误以补救的职员。成功就是来自于在错误中不断学习。因为只有从错误中学得经验和教训,才不会重蹈覆辙,才会取得成功。
错了,不要让自己一直错下去
过去的错误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一次的错误并不代表会错误终生。错了,就要努力地反省,不要自己继续错下去。只有放下昨天的错误的包袱,吸取错误的经验,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如同哈佛流传的一句名言:“要让错误成就你,而不是受它拖累。”
曾经犯过错误并不代表你从此便低人一等,永无抬头之日。只要自己不绝望,只要敢于卸下背上那个沉重的思想包袱,一切都为时不晚。
哈佛一位教授告诉学生: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常听人说:“人生没有回头路。”此言差矣,谁说曾经年少轻狂的你就不能老成持重?曾经放荡不羁的你就不能中规中矩?曾经犯过错误的你就不能改过自新?佛语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能回头、肯回头,自然能有一番造就,自然能走到成功之岸。
英国生理学家谢灵顿,曾经是一个街头恶少,人们称他“孬种”。当时,他并不在意,也无悔改之心,甚至觉得他就该这样。可是有一次,他向一个他深深爱慕的挤奶女工求婚,女工甩给他一句辛辣的回答:“我宁愿投河淹死,也决不嫁你这种人!”
谢灵顿在这种打击下,决定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他发誓:将以辉煌的成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他怀抱发奋的志向,悄悄离开姑娘,彻底埋葬了从前,并刻苦攻读和钻研。
后来,他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任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牛津大学三所名牌学府的教授,1932年与阿德里安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很多伟人都有过一些不堪的过去,但这些过去,并不代表从此便低人一等,只要我们悔过,改掉自己的错误,一切都为时不晚。很多人不是没有认识到错误,而是无法扔掉错误带来的烦恼或者对犯错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其中有些人就跟当初的谢灵顿一样,认为自己就是“恶少”或者自己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所以,对于他们这样的人,犯错了也没什么奇怪的。这些人是相当的悲哀。因为最后,他们始终要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通常来说,能够吸取过去教训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并不是犯过错误的人就永远定格在坏人或无用之人的行列,只要能记住过去的惨痛教训,能勇敢乐观地告别过去,创造未来,那么,你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受人尊敬的人。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经常犯错,还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自省习惯,不晓得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转变,也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质;而一个不晓得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一个人如果能随时质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若是正确的,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眼光去面对这个世界;万一是错的,也可以立刻修正。如此,就可以帮助你以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有一位著名作家在随想录里回忆说,少年时代的他曾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总是企图用谎话推掉自己对于某件事的责任。可是,这种撒谎的行为常常使他产生浓重的内疚感,他意识到自己在做不好的事,但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使他处于非常矛盾的境地。
正是这样一种他并不很坚定的自省意识,使他逐渐抑制住了爱撒谎的不好苗头,消灭了一种消极品性滋长的可能性。后来,只要自己闲下来,他就会细细反省一下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将自己做过的亏心事细数了一遍。透过这些亏心事,他认识到了自身性格中的不少消极因素,诸如怯懦、“随风倒”等。认清了这些消极因素,他就通过自觉的努力去克服它,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朝着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
人们的失败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缺点所引起的,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善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处打转或再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人只有通过“自省”,时时检讨自己,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之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规定,如果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检查的内容,绝不轻易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才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著名的学者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反省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它涵盖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朋友们,我们每天最好抽出五分钟时间,反省一下自己:
与人交往中,我们有没有做过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事?在与某人的争执中,是否存在有我们不对的地方?对某人说的那句话是否得体?某人对我们不友善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处理是否恰当?是否有不妥之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有没有补救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时间有没有浪费?目标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处在于: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借修正言行来使自己进步。每日反省五分钟,能纠正你做人处世的方法,让你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面对自己的错误时,总是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的错”“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找借口、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
哈佛大学的学者经过多年对事业成功的人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成功分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才能,一部分是机遇,一部分是反省自己的错误。反省自己的错误,这一点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在漫长的一生道路上,期望自己永不犯错,一帆风顺地取得事业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在不断错误中前进的。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生活中,很多人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却不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一直无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学校,你可能会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为你犯过错误。因为犯错了,你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之后你还会深刻地记住这次教训,让自己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可以说,犯错后,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经验,而且包括智慧。
哈佛米勒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26岁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抓住了时机赚了一笔钱,把公司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仅仅存在了2年,就倒闭了,并且还欠了别人上百万的巨款。
事业的失败,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后来,他想要跳湖自杀。就在他向湖边走去的时候,他看到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本叫做“自信心”的书,不知道怎么的,他竟然向那人借阅了一下。没想到这本书带给了他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先生,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该怎么办?难道我只能去死吗?”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人,我想,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
刚说完这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