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辩课:最大的成功是征服自己,最大的罪过是被自己打败
最难战胜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这是哈佛非辩课告诉我们的一个人生真理。的确,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客观因素,不是被竞争对手,也不是被所谓的命运打败,而是单纯的被自己的软弱打败。要想让自己便强大,那么就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勇敢承认,你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最难战胜的敌人,往往正是自己
哈佛大学的奥尔波特教授发现,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受到自卑感之害,数百万不能成功与幸福的人,都是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而只有5%的人敢于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成功了。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认为:最难战胜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自信是证明你自己的第一步,潜意识里有自卑感的人一定不会成功。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信念”、“自信”,那么他就会活在恐惧中,每天都可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别说成功了,也许连生命都无法维持。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自信永远是英雄主义的本质,没有自信的成就不了大事业。自信当然取决于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而决定你成功与否的是:你敢不敢正视自己,面对自己;明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树立足够强大的信心。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明”呢?其实就是切实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内心明了。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才能够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认不清自己,表面上看似谦虚,实际上可能是自卑的心理在作怪。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为美国培养八位总统,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有幸成为哈佛的一份子成为很多学子的梦想。
一位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女学生玛雅是幸运的,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得都快哭了。因为她是镇里唯一考上哈佛的人,在她准备启程到哈佛大学前,当地的人都去送她,还说为她而感到自豪,玛雅心里也特别高兴。
到哈佛不久,玛雅的兴奋劲还没过,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糟糕。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没别人好,做什么事都出错。上课听不懂,说话还带着一口乡音。很多大家都以为常识性的东西,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当她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时,别人总会哈哈大笑。她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来哈佛上学,为什么要在大家面前自取其辱。这样的生活,她觉得过得太辛苦了。她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那里从来没有人瞧不起她。
感到无比自卑的玛雅觉得自己好孤独,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性格变得也越来越孤僻。有时候总是爱缩在宿舍的一角,玛雅慢慢地陷入自我的世界,不愿意和外界交往。不久后,她就离开了哈佛。
玛雅的问题是自卑的心理在作怪。习惯于高中生活节奏的她还没有跟上大学生活的节奏,所以总感觉自己慢半拍。因为自己是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所以就认定周围的人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这种自卑心理,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她出生在美国的中南部地区,来东海岸的波士顿求学,她面临的不是个人思想意识的挑战,而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玛雅需要的是自信,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自信对于她来说不是自怨自艾,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得意忘形,更不是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玛雅的心理素质很不好,当然这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她自己。如果她能克服自己,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大学生活给她的挑战;如果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战胜自己,告别自卑;那么玛雅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哈佛也会因她而自豪。
米歇尔·福柯说:“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在奋斗的过程中败给了强劲的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去争取,不敢去拼搏的人,永远无法获得成功。”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理解你、欣赏你,“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辩证统一地看问题。自己给自己鼓掌,自己给自己加油,才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像阿基米德说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一次,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参加比赛,比赛的起点是卡得林那岛,终点是加利福尼亚海湾。已经在海水中渡过整整16小时的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在离终点只剩下1800多米时候,突然潜意识里出现“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
有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意识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困乏,再没动力往前游。因为没有信心,所以只好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
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其实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所俘虏。
在哪跌倒就要从哪儿爬起来,两个月之后,当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再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时,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她几乎迫不及待地想冲刺了,潜意识里发出“这一次,我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的信号。果然很见效,自信给了她无尽的激情,她浑身觉得特别来劲,于是,很顺利地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到达了目标。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敢于给自己下挑战书才是勇者所为。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认识自己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苦难和不幸,哈佛告诉我们:永远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征服自己,成功的字典里没有“我不能”,而是“我能”。
自己不敢站起来,更别指望别人会帮你
很多哈佛学生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有一名纽约的商人,路过街边看到一名衣衫褴褛的钢笔推销员,出于同情心,他随即把一美元丢进这位推销员的盒子里。刚想准备离开,他又想了一下,觉得自己做得有些不妥,于是又把他的一美元从盒子里拿出来了,并对推销员说:“你我都是商人,只不过是经营不同的商品。”
几个月之后,这位商人和推销员在一个社交场合相遇,穿着笔挺西装的推销员对商人这样说:“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但我永远记得你,因为是你让我重拾信心,不再当一个‘乞丐’”。
推销员在没有遇到商人之前为什么会沦为“乞丐”呢?因为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个商人,他只是在做着机械化的交易。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乔洽·米勒教授发现,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拯救自己,只有自己认可自己,自己欣赏自己才会成功。
英国艺术评论家拉斯金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助是成功最好的方法。
哈佛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一段话:在困境中永远不要有等待他人援助的心理,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自己都不敢站起来,更别指望别人会帮你。依赖他人只会让你消极怠工,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你本想成为太阳,但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你想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而命运却只让你做一株平凡的小草;也许河流是你终生的梦想之地,但是你只能做山间的一泓小溪。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命运的不公,于是在面对失败时,你想到更多的是抱怨和借口。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能站着就别趴下,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会帮你。
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任其在井里拼命地挣扎嘶鸣,外面的人仍然听不到任何声音。它期待着主人赶快救它出去,当然主人也很着急,他赶快召集了街坊邻居为其出谋划策,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出好办法,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有人说,反正这头驴已经老了,也没什么用了,干脆就“人道毁灭”,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会填平。
人们都很赞同填平枯井,正好顺便也把驴埋了。于是,大家都拿起铲子行动起来,没想到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枯井里面的驴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又一铲土掉到枯井里,这下却没动静了。人们很好奇,探头向下面看,出乎人意料的是这头驴太聪明了。每当人们往里填一铲土后,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继续往枯井里填土,驴也不停地抖落背上的土使自己再提高一点。就这样,慢慢地,驴开始升到了枯井口,人们用惊奇的眼睛看着驴从容地从枯井口走出来,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每个人都有可能像这头驴一样有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处境,驴选择了自己拯救自己,它拼命地抖落背上的泥土是为了把自己垫高一点,把本来想置他于死地的泥土变为求生的泥土,在一定的条件下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最后,当人们看着驴从容地从枯井口走出来时,不禁感叹:原来走出困境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驴都能做到,而我们人却没有想到!
从哈佛大学走出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的著名残障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希望。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才是最快乐的,“求人不如求己”,面对困境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行动起来。
在海伦凯勒的《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尽管海伦从小失明,又聋又哑,但是她仍然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海伦说:“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海伦坚持自己的信念,她觉得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她靠用手触摸、用嘴尝味、用鼻嗅闻来熟悉周围黑暗沉寂的世界。
在精神上,海伦·凯勒从不屈服于这种冷清的生活。她从来不去诅咒和抱怨上帝,因为诅咒和抱怨是没有用的。虽然后来,她遇到了安妮·沙利文。安妮·沙利文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她帮助了海伦·凯勒战胜病魔走向光明,但是她知道一切都还要靠自己。
哈佛学子非常崇拜的人物之一美国旅馆业大王唐拉德·希尔顿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绝不是机遇,而是我们内心里的信念和实际的行动。海伦·凯勒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漫漫人生路,谁都难免陷入各种危机中,而人们往往下意识的反应大都会是求助。很多时候,人们大多都不相信自己能行,其实,外因最多也只是一个充分的条件,内因才是起主导作用的;与其求助于他人,不如自己帮助自己。自我救赎才是更高层次的生存技能。
在困境中,如果连自己都不敢站起来,在此后的人生中怎么才能昂首挺胸地走过人生之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是在绝境中生存下来的,他们依靠的力量只能来自自己。
正视自己的不足,等于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
“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一辈子最怕的是在同一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热情既使人疯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
沈从文先生在谈到如何自我认知、自我提升时,这样告诫年轻人。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想到,每个人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正所谓人无完人。而能否促进我们成长,乃至成功的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进而征服存在自己身上的弱点。当我们有了这份热情,那么我们就能更充分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完善自我。
哈佛大学十分推崇沈从文先生的观点,哈佛教授们每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这就等于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
我们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总统——富兰克林,他正是一位勇于认识自己不足的人。
富兰克林渐渐地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己正在不断地失去朋友。为此,他感觉大事不妙,于是开始分析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
经过认真的反思,富兰克林总结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争强好胜,处处都要占先导致的。因为自己的这种个性,使得别人很难和自己友好相处。
把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富兰克林开始有意识地作出改变。那天,当他把工作大致做好了之后,他坐下来列了一个清单,把自己在个性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全部都列在了上面,并且是从最致命的大缺点开始,一直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重新依次排列了一次。
对于所有列表上的“毛病”,富兰克林下了极大的决心要一一改掉自己的这些毛病。此后,每当他真的彻底改掉一个毛病时,他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毛病划掉,直到他最后全部划完为止。结果,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时下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个性塑造”的著作中,几乎都会引述富兰克林的例子,并且,他被公认为是个性自我改造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面对自己缺点的时候,往往有两种不同的观念和做法,有些人面对自己的缺点,总是想办法遮掩,害怕别人笑话;有的人则能够像富兰克林总统那样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寻找方法努力改正。
对于前一种人,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让人感到虚伪,不真实,我们也就没有人愿意与之交往。我们知道八戒是“丑”的代表,当镜子摔碎的那一刹那,碎片中映出它那无比丑陋的脸,不知它有没有明白:缺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正视它、弥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