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是无法拥有幸福,而是根本无法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时候把握不好,让幸福偷偷地溜走了。意欲的不满足是人生的痛苦,意欲的满足亦是人生的痛苦,这样看来,“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是对幸福最好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许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多幸福的心灵和更长的幸福光阴。
幸福是一种心情,它是懂得珍惜,是一种内心的知足,是一种随遇而安,幸福是一颗感恩的心。清晨,一睁开眼,看到爱人在忙碌是一种幸福;夜晚,回家看到爱人的等候是一种幸福;在你起床时能喝上一杯热茶是幸福;生日时爱人送你礼物是一种幸福;酷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开水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能感受到什么。仔细聆听,幸福就在你左右,不会走远。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其实,幸福每时每刻都伴随我们左右,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它,理解它,感受它,创造它。
幸福就在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
一个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就去请教一位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能够解除我的丧子之痛吗?”
大师说:“有办法,但你得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没有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传授与你解除痛苦的秘诀。”
妇人听了很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可是,走遍茅舍华厦、乡村城市,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痛苦。
“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多人存在痛苦!”她感叹道。于是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有痛苦的家庭,不知不觉中反而忘了找水的事情。就这样,在她对别人付出热忱的过程中,丧子的哀伤悄悄离开了她的心,而那些得到过她的帮助的人也给予她很多感动,因此她感到自己很幸福……
人间是用“爱”组成的,这份爱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幸福与痛苦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你觉得是痛苦的事,然而与别人相比却还是幸运的。“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多人存在痛苦!”认识到这一点是人生境界的一个超越,对自己的任何痛苦也就泰然处之了。如果你能得到“关爱他人”这杯净水,那么幸福将永远伴随着你。
“关爱生命”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漠视自己的生命、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的人是可悲的,也是可恨的,因为他或他们带来的是悲伤、痛苦,甚至仇恨;对一切生命,我们都应怀有一颗“关爱”的心。我们不仅仅关爱我们的同类,也应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因为在独一无二的生物圈中它们的存在与我们息息相关,也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生活的星球更为多姿多彩;关爱生命,我们还要讲究方式,生命的成长有它的自然规律,不恰当的关爱是戕害生命;关爱生命,我们就要告别一切不良嗜好,远离那些会毒害我们生命的东西,如毒品;让自己健康地活着也是关爱生命的一种表现……
有一位老人,她的女儿在30岁那年因病去世,她眼睁睁地看着女儿离自己而去却无能为力,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撕心裂肺的悲伤吞噬着她绞痛的心。因此她变得神神癫癫,每天不吃饭也不睡觉,白天晚上都跑去趴在女儿的坟头哭。家里所有人对她的安慰都无济于事,即使别人把嘴皮子说破,她依然听不进去半句。后来,更可怕的是三天两头哭喊着:“我的女儿走了,我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要去找我的女儿……”全家人整天为老人的寻死觅活提心吊胆,本来一家人对失亲的伤痛已经够心力交瘁了,再加上老太太的歇斯底里,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乌烟瘴气。
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2年。一天,一位禅师来到她们村化缘,正好走到了她们家门口,看到老太太又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一家人都站在那里为难。这位禅师便走了进来问是何缘故,她的儿子将详情说了一番。
禅师说:“你们都去做自己的事吧,让我和你的母亲谈谈。”家里人都散开了,禅师便对老太太说:“女儿去了,为人父母的纵然难过,这是常情。但,女儿回不来了,这也是事实。你整日如此,折磨你自己,让你身边的这些人为你伤心,你知不知道这些人因为你现在的状况活得很累?你觉得你苦,他们比你更苦,因为,他们还要承受你带给他们的痛苦。如果泉下的女儿知道了你现在的情形她也会悲痛,你若想让她能早日超度,就为她多祈福吧!慢慢地打开自己的心结,重新振作起来,对你是一种解脱,也会让你身边的人轻松起来。”
听了禅师的话,老太太似乎明白了很多,她渐渐地好起来了,也不想去死了,每天去佛堂诵经,为女儿祈福。慢慢地她忘了失女之痛,脸上浮出了久违的笑容,还帮着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人也不再为老太太的事愁眉苦脸,大家又可以听到他们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了。
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缺陷。当这位老太太因丧女之痛而悲痛欲绝时,殊不知她已经将这种痛苦弥漫开来,让一家人为此而失去了幸福。有时别人的幸福也是建立在我们身上的,当别人因为你而不快乐时,你已经成了一个罪人。所以,有时别人的幸福不是你为别人去做什么,而是学会爱自己。帮助他人也是一种超越自我、展现能力的方式。为他人的快乐而关爱自己,你就能感受到自身道德水准的提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主动帮助别人,并且不需要感恩和回报,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精神。人要充满爱心地活着,多做一些善事,多帮助别人。让我们以真诚、信任、善意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从而赢得他人的信任与诚意。
有这样一个哈佛学生,他出生在中国香港,15岁移民美国,后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毕业,曾是法国某银行副总裁,30岁出头就拥有百万年薪。如果是你,你愿意带着这样的个人背景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做义工吗?相信多数人会犹豫,但这位美籍华裔年轻人却做到了。他的名字叫杜聪。
2001年,杜聪辞去了跨国银行的高薪职业,脱下西装,背起布书包,走进了河南、安徽、山东、广东,走遍了60多个出现艾滋病疫情的村庄,资助了近4000名艾滋病孤儿,其中包括2000多名小学生,1000多名初中生,500多名高中生和100多名大学生。
从2001年开始,杜聪在艾滋病预防和艾滋病孤儿救助上,已经花费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钱有50%来自国际上一些慈善组织的援助,另外70%则来自中国香港一些企业和私人的赞助。
杜聪全力投身到艾滋病孤儿救助工作,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其间,他各处奔走,向人们宣扬一种理念:在关怀那些本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他们的孩子。
通过五年的努力,杜聪通过智行基金会共资助了4000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他们送这些孩子上学,进行职业培训,有的孩子还上了大学。不仅如此,他们更注重对艾滋病儿童的心理呵护。
人人都有一份爱心,献出爱心,不管多与少,哪怕是一分钱,一粒米,积少成多,也能拯救无数人。献出爱心,把爱带给别人的同时,你也让自己的心多了一分安宁,让自己的人生多了一分美好,得到了一份幸福。
做一个善良的人,让爱心温暖别人的时候也照亮自己的心;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让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尽自己的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幸福永远不会“大萧条”
在汶川地震中那些幸存的人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很多人甚至失去了至亲至爱。李西闽也是其中的一名,他在废墟中被困76小时后获救,躺在病床上用一只手创造了《幸存者》。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你是一个幸运的生命,你还活着,还可以吃饭,还可以喝水,还可以看到高远的天空和人间景象,还可以向别人伸出手和别人相握,感觉到人体的温暖和无声的爱……”
当他们在经历了这样的不幸时,依然还能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能以感激的心面对这个世界,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畅通无阻,但是,只要我们能以感激的心,面对生活赐给我们的一切,即使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每个人都是从磨炼中走过来的,但是有的人会深深陷入泥沼,一蹶不振,有的人会在逆境中奋起,努力面对生活,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苦痛。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当风雨来临之时,以一颗宽阔的胸襟面对这一切,就依然会感觉到幸福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脸上,洒在我们的心里。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嬉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她开始了独特的轮椅生活。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农村,给孩子们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了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外在不幸固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也使我们的精神受到打击。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能在逆境中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我们就依然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哈佛学者纳道说:“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若失去了感知幸福的心,你就一无所有了。”
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用心体会,它便无处不在。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失败,一时的失意可以缓解疲劳的心,但长期的颓废会使人沉沦。只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在多苦的日子里,也会看到生活的阳光。
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狗的故事:
这只狗出生的时候就只有两条腿,因为不能走路,连狗妈妈也将它抛弃。第一个主人将它抱回家后发现,这只狗已经奄奄一息了,便又将它抛弃在了路边。
现在的主人,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它,并下决心要照顾它,于是将它带回家。她下定决心培育和训练这只小狗自己走路,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信仰”。
为了鼓励它开始行走,她用了各种方法,一开始她把信仰放在滑板上让它自己感觉移动的乐趣,后来为了鼓励它跳跃和站立,就把它最喜欢的花生酱涂在调羹上,训练它跳跃。
就这样,在短短6个月之后,信仰居然学会了用两条后腿平衡并跳跃前进。主人又加强了对它的训练,而后通过在雪地中的进一步培训之后,它可以像人类一样用两腿走路了。
信仰感人的事迹被媒体曝光,现在的它喜欢四处溜达,不管走到哪里,总能成为众人的焦点。信仰的主人现在已经放弃了她的教师职业,计划带它周游世界,传播“即使你没有一个完美的身体,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完美的灵魂”的信念。
一只被生活抛弃了的狗,在她善良的主人的关照下,坚强起来,并获得了自己的幸福。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幸福永远不会大萧条,即使你没有一个完美的身体,你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完美的幸福。
不要为了生活中一时的不幸,而丧失了面对生活的信心,磨灭了感知幸福的本能。当我们无法拥有完整的外表时,可以借助心灵来点缀这个世界,享受生活的美丽。
幸福是一朵娇艳的鲜花,拥有它的人脸上会呈现灿烂的笑容,心里会激起层层涟漪。幸福不是罕见的昙花,它是心中的一束灯光,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是夜晚的一轮明月。只要我们用心感知,任何时候它都会伴你左右。
从容生活,太过忙碌是幸福的威胁
从前有个渔夫,他早上打鱼,下午到海滩边晒太阳。一天,他突然觉得现在的生活太清苦了,想要过上富有的幸福生活。他开始不分昼夜地打鱼,将打到的鱼拉到集市上去卖。他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他还是不满足。他除了打鱼还帮一家耕地,一年后他拥有了更多的钱。他说:“我要挣更多的钱为自己盖一栋豪华的别墅。”他买了一艘大船,每天可以打到更多的鱼。一天,他想着:“今天我去远处打一次鱼就差不多可以盖别墅了。”
当他将打好的鱼,拉到集市上去卖的时候,途中车子出了故障,这人只好将鱼一筐一筐背去集市,但是太多了,当鱼还剩一半的时候,他就累死了……
其实“幸福的生活”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发掘幸福的眼睛已经被名利所蒙蔽。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在剧中我们扮演着或清贫或富有的角色,但幸福与贫富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一种感觉。富有的人可以更富有,贫穷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让生活好起来,但没有必要为此而牺牲太多。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完全是因为生活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诱惑,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太过疲于奔命,太过忙忙碌碌,就会威胁到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要有一个从容的生活态度。唯有从容,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体会到生活里面的点点滴滴,从而感受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爱琳·詹姆丝是商场上的女强人,她住着大房子,开着大型轿车,过着奢华的生活。只不过,这些并没有让她感到一丁点幸福和快乐,她没有时间去交朋友和逛街,没有时间购物和看电影,每天和商场那些人斗智斗勇。逐渐地,她开始厌倦现在这种步调纷乱的生活,她安排一个周末度假旅行,然后通过反省来改善生活品质,从那以后,她真的成功地简化了生活。
首先,她把自己那些根本穿不着的衣物,加以处理,方法有很多:送朋友,送到跳蚤市场卖掉,或交给收破烂的人。
然后,她换掉了现在的大房子,把家搬到较小的房子,因为这样就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打理大房子。
再来,她简化用餐的习惯,合并各项投资,检讨购物习惯,减少对物质及服务的需求……如今,在她先生全力配合下,他们分享努力后的成果,定居在加州,悠游自在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