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14071500000005

第5章 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哈佛的一位教授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那些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并不是一开始便居于高位,也不是有一步登天的本领,而是他们懂得控制住浮躁情绪,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一年前,小张跟几个老乡一起来到了县城上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小张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大城市闯荡一番,所以,从进入修理厂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总是不断地抱怨:“这个工作真是脏,每天都弄一身油。”“这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活……”

小张的工作每天都伴随着抱怨声,他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奴隶社会,每天靠出卖苦力维持生活,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煎熬。因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他时刻都窥视着师傅的一举一动,只要稍有机会,他就会偷懒,应付工作。

很快一年就过去了,与小张一同进厂的几个老乡手艺都长进了不少,还有一个老乡被送进夜大进行深造。只有小张,还整天沉溺在怨声载道中。终于,他因为心不在焉对客户的车维修不到位,致使修理厂蒙受了巨大损失,被老板解雇了,而他的那几位老乡因为修理厂扩大规模,成为了厂里的精英,薪水翻了一倍。

面对工作,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就会不断地“吐苦水”,就像小张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却无法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而且还把当前的工作搞得一团糟,结果他越抱怨,对于解决问题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还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等负面情绪,渐渐地湮灭了他内心仅剩的一点点快乐与活力。

分析小张的经历,我们能够发现,他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整天对工作抱怨不休,对环境心生疑虑,对同事心存鄙夷,总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从来没有想过放低姿态,更不会进行自我反省。同样的不如意,小张的老乡们却能在其中找到出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不能踏实地做人做事,就无法改变“倒霉”的现状并从中逃离,他们最想摆脱现状,却总是更深地陷入在泥沼里。那么他们身上欠缺了什么?让我们看下面的故事:

李蕴从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职位是秘书,主要的任务就是做些芝麻大的小事。李蕴心里很明白,自己是新人,没有工作经验,多吃点苦理所当然。所以,他在工作之余常常勤快地打扫办公室,给主编端茶倒水,也给其他编辑做些额外的工作。可是大半年过去了,社里还没有让他做编辑的意思。

面对这种情况,李蕴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了。他想,自己是从名牌大学出来的,难道就只能做这些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琐事?他开始在私下里跟朋友抱怨,打算等合同期满后马上走人。此后,他在工作中明显浮躁了很多,表现得非常不认真,主编吩咐他做的事情,他也只是敷衍了事。

一次,李蕴遇到同学小韩。小韩也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可如今人家已是一名策划编辑,主编对他很是器重。

当李蕴又开始抱怨时,小韩对他说:“刚开始我跟你一样,做的是秘书工作,其实也是一名打杂工,但我从不抱怨,相信努力工作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我觉得你目前最主要的是把这份工作做好,总有一天你会受到重用的。”

小韩的话,让李蕴记在了心里。他开始试着去停止抱怨。每当想要发牢骚时,他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渐渐地,李蕴感到浮躁的心态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工作的喜悦。他这才意识到,其实渺小的工作,一样可以学到东西!

心态的转变,让李蕴有了明显的进步。结果没过多久,主编就让他尝试做编辑的工作,结果李蕴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主编就让他正式成为了一名编辑。

李蕴从一名打杂工晋升为编辑,主要是他能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李蕴的同学小韩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脚踏实地的人有三种品质:第一,耐心;第二,不抱怨;第三,吃苦耐劳。人生总是充满挫折和痛苦的,如果你不能脚踏实地来面对,则会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看到他们的惨状,周围的人不会产生同情,只奇怪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踏实呢。

有人也许会问,只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成功者呢?其实,成功者大多是从最底层工作开始做起的,有的摆过小摊,有的推销过产品,还有的进过工厂车间。但是他们的一大共性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能脚踏实地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也就是说,你要想离成功更近的话,那么你最好摒弃心浮气躁,脚踏实地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世外桃源”,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就等于等待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作为一个有责任、有理想的人,踏踏实实地去做,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奉献你的一生,让生命不存在遗憾

一个人跑到禅师面前哭诉:“我一点都不快乐,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学会奉献。”

“可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还是可以奉献给别人一样东西,那就是你的爱心。爱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给别人一个微笑;给失意的人一些鼓励、安慰的话;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用你的行动去帮助别人等等。如果你给予了爱心,并养成习惯,快乐和好运就会随之而来。”

爱心是不分贵贱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爱心。只要你有一颗帮助别人和回馈社会的爱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够了。虽然一件小小的善举,对你来说,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却能让受到你恩惠的人,感受到像阳光一样温暖。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心,学会散播自己的快乐,就可以将这个世界的太阳点亮,让它温暖那些伤心、贫穷、苦难的人群。

很多人认为哈佛人属于“社会精英”,那“社会精英”与一般的人才区别在哪里呢?哈佛人告诉你“社会精英”比一般人更重视奉献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比尔·盖茨的总资产有560亿美元,而且连续11年被排为世界首富。在一般人看来,如此富有的人生活肯定阔绰,应该不会把小钱看在眼里。但事实上,正好相反。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乘车前往希尔顿,由于去迟了,找不到普通停车处。如果停放在贵宾停车位上要多花12美元。

“这可不是个好价钱。”比尔·盖茨不同意停在贵宾停车位上。

“我来付。”他的朋友说。但由于比尔·盖茨的固执,汽车最后仍然没有停放在贵宾停车位上。

是什么原因使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放在贵宾停车位上呢?原因很简单,比尔·盖茨作为一位天才商人深深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但是如此“小气”的人对社会的慷慨大方却无人能及。20世纪结束前,盖茨一次捐献了20亿美元,更新了美国所有中学图书馆的电脑。

2004年前,美国《商业周刊》评选50位最慷慨的美国现代慈善家,盖茨以累计捐款256亿美金而名列第一,这些捐款已占了他个人财富的60%,他还多次表示,在他的有生之年,要把自己价值400多亿美金的全部财富都捐献给社会。

比尔·盖茨在哈佛念到大二还没有结束就出去打拼天下了。由于这些年,他成立了儿童基金会、妇女基金会等,在各种场合捐款。为此,哈佛董事会认为,比尔·盖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一个懂得用道德和良知面向世界,知道用自己的智慧和财富回报社会的人,这符合哈佛的“为增长知识和智慧走进来,为服务国家和同胞走出去”的理念,因此,哈佛大学于2008年授给他一个“荣誉学位”。

哈佛大学只是一家私立学校,但它要求学生对公共事务要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教育学生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全人类。哈佛的教授经常这样对学生说,你们的未来是美国的、社会的,也是世界的向导,哈佛人就应该比别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奉献精神!

哈佛大学曾拒绝过许多高分申请者,原因在于这些人没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从未参加任何志愿活动。哈佛要培养的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知道向社会贡献,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人。

哈佛的校训是“为增长知识和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哈佛始终坚持一贯的原则,它所培养的人必须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因此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哈佛学生的必修功课。所以,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绝大部分都坚持对社会的义务服务,到附近的老人院去照顾老人、帮助料理生活,有的人则去中小学辅导功课,或到医院做看护,也有的给新移民辅导移民法……在哈佛,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也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

张乐是一位哈佛学生,进入哈佛后在第一学期选了4门课,经济学、计算机、英文写作和一门叫“时间”的理论物理课。4门功课已经占去了她的大部分时间,她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她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也就5个小时左右。

哈佛的新生除了骄傲和新鲜外,还有一股紧张劲,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学习,谁也不愿意刚进校门就因为学习成绩被人看不起。尽管如此,在繁忙的学习中,哈佛大多数学生还会挤出一点时间去做义工。

张乐也不例外,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教华人和华侨们学英语。除此以外,她还担任一家公益杂志的编辑,要收集一些好人好事,然后编辑,设计、排版和校对,发行。这些都得她跟其他几名义工独立完成,杂志社不会为她们提供任何报酬,她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却干得津津有味。

哈佛的学生无论学习压力有多大,有多忙,都会积极地参加到各种志愿者行列,这不仅是哈佛大学考查学生成绩的一个方面,也是哈佛大学对其所培养的人才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哈佛认为鼓励学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且对他们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你在事业上获得了多大的成功,赚取了多少金钱,而是在你的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你奉献出自己多少东西,有多少人怀念你。生意人的账簿,记录收入与支出,两数相减,便是盈利。人生的账簿,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成就。所以,作为一个人,不要给自己人生留下遗憾,一定要时时刻刻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

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开端

尊重是一种行动,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个人修养的展示。一个微笑是尊重,一句客气的话语是尊重,一声友好的问候,也是尊重!

如果哈佛大学的学生只有优秀的学业成绩,耀眼的名校毕业证,骄人的事业成就,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被人所称道。除了上述那些之外,哈佛人还拥有一个为人处世的法宝:尊重他人。无论是对自己的老师、学生还是对于那些不相干的人,哈佛人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也正是这份尊重使他们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

哈佛人说过:“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开端。”每一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欲望,但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相互尊重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博得对方的信任。

1987年9月22日的一个早晨,哈佛大学的雷万恩教授正在给所有一年级的博士生上人类与心理发展研讨课。

开始上课后,雷万恩教授对大家说:“同学们,非常欢迎你来哈佛求学,今天是大家第一天上课。在给大家上课之前,我希望大家在哈佛的学生生涯中不仅要学会做学生,学会做学问,还要学会做人。”说到这里,雷万恩教授刻意停顿了一下,此时已是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