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14071500000008

第8章 永远不能磨灭的力量(2)

大约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都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这个时候,艾德琳站了起来,说:“同学们,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她把自己的纸投入了纸鞋盒,接着学生们也纷纷地将写好的纸投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了一棵大树下,用一把铁锹,挖了一个大坑,把鞋盒放了进去,又用泥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1米深的泥土下面。

艾德琳对着周围31个10多岁的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朋友们,很荣幸邀请大家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艾德琳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我不能’先生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他都豪不怯场。

但是,他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现在,我们把他安葬掉,希望他能安息。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艾德琳为“我不能”做了一个纸墓碑。

艾德琳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她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进而去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我们常常说“言出必行”。语言的确有促使自己行动的力量。如果你常常说:“我不行”,“我办不到”,“不可能”……久而久之,你就可能真的什么事情都办不到了。

但是,如果你常常说:“我相信自己”,“我喜欢自己”,“我最有力量”……久而久之,你就能够办到一些原本办不成的事情。因为你的语言在左右你的行动,正面的语言增加你行动的力量,否定的语言则会削弱甚至磨灭你行动的力量。

哈佛大学企管硕士、美国著名领导学权威斯蒂芬·柯维指出:“人们都希望获得成功,都在探索成功的奥秘,其实,这也许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因为,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奥林匹克的运动员、商业界总经理、宇航员、政府领导等人和其他人们中间有着一条明显的界线。我称其为成功者的边缘。这个边缘并非特殊环境或具有高智商的结果,也不是优等教育或超人天赋的产物,更不是靠时来运转。成功者的关键,我认为是态度。”态度,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信心。

那么面对麻烦和烦恼的时候,我们最好做些什么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为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强与积极的人交流

每个人都有一套对付烦恼和困难的办法,特别是积极快乐的人,总能让自己活得快乐。所以,当麻烦和烦恼来临的时候,我们最好跟他们交流一下,让你们一起来寻找办法解决麻烦和烦恼。

2.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消除烦恼

一位作家在论述如何用快乐的方式和烦恼做各种各样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加泰然了。

比如,刚出门天就下雨了,我们就说:“下雨了。”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雨的事实。当然,我们说:“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对雨发生任何改变。可是,如果我们把这种话说给人听,情况就大不一样!因为你把快乐的情绪传递给别人,即使下雨了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倒霉的事儿,但听到你的话后,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

3.消除内心的抱怨

通常烦恼者只看得到自己的烦恼,于是,怨天尤人,抱怨命运,认为全世界最倒霉的就是他自己。可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变换角度,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遗憾的是,心态不好的人,却从来不去尝试用宽容的态度理解事由,来挽救自己低落的情绪。

总之,说的这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当麻烦和烦恼来临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对待,不要让“我不能”的思想进入我们的大脑。当阻止了“我不能”的思想后,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麻烦和烦恼,找回自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采取得体的行动,打破消极的念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说:“不管你期待着好运或坏运,你都必须采取行动,否则最终的结果都会相当糟糕,但如果你采取了得体的行动,即使糟糕透顶的事也很有可能会变成好事。”也就是说,如果你不采取行动的话,即使是好运也会变成坏运,但如果你采取了正确的行动,坏事也很有可能会变成好事。丹尼尔·吉尔伯特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消极的念头出现了,采取正确的行动消灭它,那么正面临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在生活中,一些麻烦和恐惧、悲观的事情总会使我们忧心如焚,伴随而来的就是焦急、无法面对的感觉。即使我们还没有遇到失败,可我们仿佛已经真的失败了一样。我们使自己看到了失败,不是模模糊糊或大而化之地看一下,而是活生生地想出来的。

我们的大脑一直随着环境及周围情况而发生适应作用。例如,如果我们对失败念念不忘,并且不断地把失败的景象灌输给我们的大脑,我们就会信以为真,则我们就会有失败的感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消极的念头。

查尔斯是饭店经理,他总能感觉快乐。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都回答:“我感觉非常快乐!”

如果哪位朋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查尔斯,今天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也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心情糟糕的人。我选择快乐。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要活得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有一天,快乐无比的查尔斯回到家后,发现自己家的窗户竟然打开着。他想,肯定是屋子里进了小偷了。他先报了警,然后悄悄地打开房门。他看到了三个持枪的歹徒。

歹徒们看到了查尔斯后,准备逃跑。查尔斯拦住了他们,歹徒朝他开了枪,查尔斯中枪倒在了地上。幸运的是,警察马上就到了。查尔斯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

6个月后,一位朋友到他家来看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问他当时想了些什么。

查尔斯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必须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查尔斯说:“我大声地告诉护士,我对子弹有点过敏,请帮我马上从我身体里拿出来。”在护士们的笑声中,我对她们说“必须把我当成活人来医。”

查尔斯就这样活下来了。

查尔斯一直活得快乐,并且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用自己的积极心态让自己转危为安。这主要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行动,打破了消极的念头。

高尔夫球手米德克夫·加尔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我打高尔夫球赛争取冠军的真正秘密是我挥出第一杆的前四天,我有一种我一定会赢的感觉。我觉得我挥杆击球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肌肉活动也使我称心如意,挥击自如。在将球打入洞时,我也一样有那种美妙的感觉。我明知我握杆的姿势,及两脚的位置仍和往常一样。但在我心中一有那种感觉之后,我只要随意一挥转,自然就稳操胜券了。”成功和快乐的奥秘就在于采取了正确的行动,让你拥有了自信。当你有了自信便会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得以灵活地面对各种环境。

美国潘尼百货公司的老板吉姆·潘尼曾经讲过,他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于从小父亲就不断地灌输给他,“吉姆,你一定会成大器的。”

所以,从小潘尼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他觉得自己会成功,而且是无论如何都会成功,即使自己并不聪明,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如今,潘尼那大大小小的连锁商店,竟是在不可能的环境及艰苦中成立起来的。每当他感到沮丧时,他就会想起父亲对他说的话,并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克服这些困难。

在他发财之后,他曾一度把所有的钱赔光,那时他年纪已经相当大了,有很多人在他那个年纪早已退休了。他发现自己已是一文不名,年岁又大,希望渺茫,不过他又再度记起他父亲的话;不久,他东山再起,几年之间,他的店铺开得比以前还要多。

如果你告诉自己“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今天就会感觉到非常快乐,工作就会更加有效率。那么,今天就是个好日子。同理,如果你告诉自己“今天倒霉透顶了”,那么今天你就会表现得非常糟糕。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打破消极的念头。

那么具体如何行动呢?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问题之中都藏着解决的方法,只要你真正拿出正确的行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就总有解决的时候。为了打破生活中的消极的念头,以下几条建议值得借鉴:

1.学会进行正确的归因

生活中我们难免偶尔要面对不圆满的结局,甚至要遭遇挫折和障碍。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消极情绪要学会正确地归因。比如,一个人总是不能获得成功,就会归于自己脑子笨,因而容易消极对待,自暴自弃。而积极正确的想法则应该是: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造成的,只要肯努力,下次一定能成功。

学会进行正确的归因,可以帮助自己很快打破消极的念头,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去避免生活中的不圆满。

2.培养自己自信

自己被消极念头控制,首先就是丧失了自信。所以,首先对自己要有信心,确信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要做到这一点,要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失败了,就告诉自己,下一次就会成功,如果下次依然失败,就再告诉自己,下一次你一定就会成功。因为培养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取得成功。

3.酝酿积极情绪,播种积极的想法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假装心情很好,就容易让心情真的好起来。因此,当情绪低落时,要努力对着自己微笑,深呼吸,并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主动去播种积极的想法,是战胜消极情绪的有力手段。你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或者表达你的感恩。每次你帮助别人或者你说“谢谢”的时候,就是积极的想法。当你越来越多地播种这些积极想法的时候,大脑里的消极想法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在每一天播种的积极想法越多,你的生活就会越轻松,越愉快。

总之,当我们大脑里出现消极的念头的时候,一定要想出具体的办法,采取正确的行动消灭它。也只有消灭了它,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自信,取得成功。

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情绪抛之脑后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师本一沙哈尔指出:如果你不能好好地控制住脑子里的反应,你就很难完成想完成的事。因为当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消极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沉溺在这种消极的氛围里的,最后变成它们的奴隶。

哈佛大学最杰出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自信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会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一个人是不是有自信心来源于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相信自己是能完成各种任务、应付各种生活事件、达到预定目标的人,必然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水平的看法取决于许多因素,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本人过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二是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一个人如果总是失败,那么他就会对所面临的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恐惧、悲观的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的人都对他失去了信心,那么他也许会感到愤怒或者屈辱,甚至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张晓波是一位销售员,工作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同事和上司向来都是和和气气,从来没有与别人红过脸,在公司里有很好的声誉。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在这家公司将有一个很好的前途。

然而,他因一次偶然的事件,没有完成规定的销售额,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公司的诸多领导面前大发雷霆,令周围的人惊讶不已。大家看到了他的坏脾气,从此他的声誉一落千丈。

在事后很快就公布的一个晋升名单里,他的名字被悄悄抹掉了。领导说,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控制的人,怎么能管得了别人呢?

平时和和气气的张晓波,竟然因为偶然事件在诸多领导面前大发雷霆。如此不注重形象、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领导看来,一次失败就如此,完全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人不适合做领导。张晓波因为一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

所以,当我们被情绪所影响的时候,我们最好先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失去了自信。有时,当我们遇到失败后,我们便会被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消极情绪给控制,对此心绪不稳定,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集中精力工作,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了畏惧,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我们只要把坏心情释放出来,找回自信,就能很好地、很快地完成工作任务。

哈佛大学的师生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故事: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凯文和他的女友朱蒂正在筹办婚礼。然而,凯文做梦都没想到,就在这一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

凯文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他知道,不久之后,自己就会在严酷的刑罚中死去,于是更加悲观了。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要活下去,只有如此,你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

凯文冷静下来,他下定决心,无论接下来的日子,多么艰难,也一定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碗汤。许多人在饥饿和严酷刑罚的双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凯文努力控制和调适着自己的情绪,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抛之脑后,虽然他的身体骨瘦如柴,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

5年后,集中营里的人数由原来的6000人减少到不足200人。在这人间炼狱中,凯文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不断地鼓舞自己,靠着坚忍的意志力,维持着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军攻克了集中营,解救了这些饱经苦难、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凯文活着离开了集中营,见到了她的未婚妻。而那位给他忠告的老人,却没有熬到这一天。若干年后,凯文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惧、悲伤、绝望的情绪在我的心间弥漫,很难想象,我还能活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