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百科大全
14113300000006

第6章 五官按摩(1)

眼部保健按摩

1.神清目爽的保健按摩

眼睛疲劳,很多人都不在意。其实,眼睛一旦过度疲劳,会引起头痛、肩痛、焦躁等一系列全身症状,称为目素疲劳综合征。此症会大大地影响正常的工作、情绪及生活。为了确保健康,绝不能忽视视疲劳症。眼部保健按摩可以防止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达到神清目爽的目的。

①用两拇指或中指分别同时按揉攒竹、四白穴,有轻微的酸胀感即可,每穴约半分钟。

②仰卧或正坐,用轻柔的“8”字揉法在其两眼眶操作约2分钟。

③仰卧,施术者坐其头顶上方,将两拇指并放在其前额正中,然后分别向两边推去推至两太阳穴为止,如此反复操作30次。力量宜重滞但不影响拇指的推动。

④仰卧,施术者坐其头顶上方,用两手的大鱼际分别贴在患者两侧太阳穴,然后做轻柔的揉动,时间约1分钟。

⑤坐位,施术者站立其后,用五指抓拿在头顶操作1分钟,动作宜快而连贯,抓拿时要有力。

⑥坐位,用五指抓拿风池颈顶、拿肩井法操作1分钟,力量适中,不宜太重。

2.眼眶周围的按摩

①揉睛明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右手食、中指指腹分别揉眼内角旁的睛明穴约5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眼睑颤动。

②揉瞳子?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揉眼外角旁的瞳子?穴约100次。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眼疾、视力疲劳。

③揉四白穴: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中指指腹分别按其目下1寸处的四白穴,有酸胀感时持续揉动50次。

功效:疏通经气。

主治:口眼歪斜、目赤痛痒。

④抹眼眶: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用两手指指腹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沿上眼眶抹至外眼角,再沿下眼眶从眼内角抹至眼外角,抹50次。要用力均匀,动作柔和,以防抹破皮肤。

功效:舒筋明目。

主治:视力疲劳。

3.眼睑下垂的按摩

眼睑下垂是指上眼皮下垂而不能主动上提,影响视力。眼睑下垂有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先天性眼睑下垂多为双侧,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后天性眼睑下垂多为单侧,由于提上睑肌受伤和局部病变所致。临床症状:由于提上睑肌的功能不全,以致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发生视力障碍。病人因眼裂变窄,常皱起前额皮肤,以提高眉部,用前额肌开大眼裂。双侧下垂者常把头仰起视物。

按摩时患者仰卧,施术者站于头侧:

①用拇指在前额部及眼眶周围部做揉法数次。

②用拇指、食指、中指在眉弓处做捏提法数次,可向上方用力。

4.睑腺炎的按摩

睑腺炎俗称长针眼,是指上眼睑或下眼睑出现一些如麦粒大小的硬结,局部皮肤稍红并有瘙痒或疼痛感,严重时疼痛剧烈如针刺,眼睑红肿明显。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用两中指分别按揉双侧眼部的睛明、鱼腰、四白穴,以酸胀为度,每穴1分钟。

②患者仰卧,施术者坐于患者头顶上方,两手拇指同时按揉患者两眼角的瞳子?(眼的外眼角处),力量应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度,用时1分钟。

③患者仰卧,施术者站或坐于患者侧面,用两手大鱼际按紧患者两外眼角皮肤,缓慢地垂直向下推动,使眼睑皮肤绷紧,反复操作20次左右。力量不要太重,以绷紧眼睑皮肤为度。

(2)注意事项

①在脓成之前不要挤捏局部肿块,防止热毒扩散。注意保持眼部卫生。

②发病初期每天可用湿毛巾热敷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③忌食葱、蒜、辣椒、姜、韭菜及鱼等辛辣和腥发食物。

5.近视眼的按摩

近视眼是一种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用眼不当所致的眼部疾病。长期学习、工作环境光线不足或读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目标太近以及用眼过度等都可造成近视眼。近视眼分为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假性近视属于用眼不当所致的暂时性的视力障碍,可以通过治疗及改正不良习惯来纠正;真性近视则是眼球已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如眼球曲度增大而变凸等)而较难恢复。假性近视若不及时治疗纠正,便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

(1)按摩方法

①患者仰卧,施术者站在患者头侧,用双拇指自印堂穴(眉心),向两侧做推法数次。再用双拇指自内眼角经下眼眶至外眼角,做分推法数次。

②取穴:睛明、攒竹、四白、太阳,这四个穴是眼区附近穴位。在按压眼的穴位时,以眼球有发胀的感觉为度。

③点揉攒竹、鱼腰、承泣、四白、睛明穴,各1分钟。

④分推额部:重点沿眼眶部分推,至太阳穴处揉捻,用时1~2分钟。

⑤拇、食指相对提捏眼眶周软组织,随捏随放,1~2分钟。

⑥闭眼后轻轻施压眼球,力量不要太大,约1分钟。

⑦闭眼后轻轻地以食、中指抚摩眼球,约1~2分钟。

⑧按揉合谷、风池穴,各1分钟。

(2)注意事项

①每日晨起时远眺10分钟,然后闭上双眼,将两手掌搓热轻轻捂盖在双眼上约1分钟。

②每晚临睡前做一遍眼球运动。两眼先平视前方,头部不动,然后眼球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运动各10次,再按左、上、右、下和右、左、下、上的顺序各转动10次。

③养成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条件下看书、写字,不躺卧看书,看书时眼睛与目标应有33厘米的距离。长时间用眼时要注意间断休息。

④在进行按摩时,施术者要注意手指不要直接触及眼球。

耳部保健按摩

1.耳廓表面的解剖

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耳穴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的解剖名称。

(1)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2)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其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而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凸沟,又称舟状窝。

(5)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9)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稍凹陷处。

(10)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11)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12)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13)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穹。

2.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很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在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3.耳针的选择

既然名为耳针,当然针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医学上常用的有毫针、耳毫针、揿针、颗粒式皮内针、环疗皮内针、三棱针六种,但这些都不是此章所要介绍的。确切地说,所谓的耳针,应叫做耳穴压迫法。它是用手指、绿豆、人丹、油菜子、高粱米、小麦粒、王不留行子等物,对耳穴进行持续压迫刺激,以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其简单易学,操作简便,针具又随处可觅,所以特别适合家庭应用。

4.耳部按摩的适宜病症

耳穴按摩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耳穴按摩的适宜病症举例如下:

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眼痛等;手术后遗痛及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②各种炎症性病症:如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

③一些功能紊乱病症:如眩晕症、心律失常、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④变态反应性病症:有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⑤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按摩耳穴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⑥一部分传染性病症:如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按摩耳穴能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⑦各种慢性病症:如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按摩耳穴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耳穴按摩除适用于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可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5.耳部按摩方法

在采取耳穴按摩时,首先要在耳部寻找刺激点,即疾病在耳部反应的压痛点。最常用、最简便的耳穴压痛点探查方法,即是用针灸针的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关的耳廓部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耐心寻找。当压迫痛点时,患者会有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等反应。另外也应告诉患者,在探查压痛点时要注意比较哪一点最敏感,要及时反应以便找准穴位再根据痛点(敏感点)所代表的脏腑学说及解剖生理的对应部位进行分析,如肺区出现压痛,可能是肺病、大肠病、皮肤病的表现。探查手法必须轻、慢、均匀。少数患者一时测不到压痛点,可用手指按摩一下该区域,然后再测。或者在对侧耳廓反应区探查,如仍无压痛点,可休息片刻再测;如反复探查无明显压痛,一般可按对症选穴治疗。

测查到痛点或选择好穴位后,即可进行耳穴按摩,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在耳穴压药子,然后揉压药子作用于耳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种是使用推拿手法进行自身耳穴保健推拿和患者耳穴治疗推拿按摩法。

(1)耳穴贴压药子法

此法又称耳压法,简便易行,安全,奏效迅速。通常选用的药物种子有王不留行子、绿豆、赤小豆、白芥子、莱菔子、六神丸等。另需准备胶布、剪刀、镊子等。将胶布剪成0.5厘米×0.5厘米的小方块,将药子贴附在胶布中央,逐块排列在玻璃培养皿中,供治疗时取用。

在耳廓上先寻找压痛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用75%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然后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镊子将粘有药子的胶布取下,对准穴位贴压。每次选3~5穴,贴压后,用手指轻压穴位1~2分钟,必要时取双耳穴进行贴压。3~5日换贴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周。

注意事项:因易出汗,贴压穴位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造成皮肤感染。个别患者可能对胶布过敏,当局部出现粟粒样丘疹、伴有痒感时,可以将胶布取下,休息3~5日再贴。必要时另贴肾上腺穴,或服扑尔敏。耳廓有炎症或冻疮者不宜用贴压治疗。

(2)自身耳廓穴位推拿按摩

全耳廓按摩,分区和穴位点按摩。轻按压时,用鼻呼气,轻提起时,用鼻吸气。按摩时采取坐位或立位,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平宽。每日清晨1次,或早、晚各1次。

①耳珠前(外鼻穴、耳中穴)按摩:两手中、食指尖在两耳珠前轻轻揉按,顺时针揉按18次,逆时针揉按18次后,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感冒、鼻炎、咳喘。

②耳尖穴位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尖穴,做轻微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眼疾、感冒发热、惊厥、高血压。

③三角窝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轻微揉按三角窝处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妇科病症,并治疗肾虚阳痿。

④耳甲艇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耳甲艇区轻点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胃病、泄泻、胆石症等。

⑤耳甲腔区按摩:两手食指指尖,在耳甲腔区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胸痛、心悸、咳喘等。

⑥耳垂区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垂区,做轻微揉按9次,双手指放开,再按上法做3~9次,再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眼疾、面瘫、腮腺炎、小儿积滞。

⑦耳轮区按摩: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轮区,做轻微揉按18~27,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阳痿、癃闭、尿频、便秘、发热。

⑧耳背区(降压沟处)按摩:两手拇、食指捏拿耳背、耳腹处,做轻微揉按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眩晕、高血压等。

⑨耳孔区按摩:两手拇指或中指尖点按耳孔中,做揉按9次,手指离开耳孔处,连做3~9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耳鸣、耳聋、面瘫。

⑩耳根区按摩:两手食、中指点按耳根处,做轻微揉按,正转18次,反转18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失眠、头痛。

全耳背按摩: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做轻微揉按,正转18~27次,反转18~27次,做三按三呼吸。此法可防治经络、脏腑病症。

以上是自身按摩耳廓法,有疏通经脉、调理脏腑、健脾培中、补肾聪耳之功效。若有眼病可重点按摩眼区,再配体穴风池、睛明;咳嗽重点按摩心、肺区;肝胆重点按摩肝、胆区;胃痛、泄泻重点按摩胃、肠区;失眠重点按摩耳神门;妇科病症重点按摩子宫区;伤风感冒重点按摩外鼻,再配体穴迎香等。

(3)术者耳廓耳穴推拿按摩

施术者使用按、摩、揉、搓、捏、点、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耳廓耳穴上。一般常用3种方法: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

①揉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拇指掌面对准穴点,揉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宜。每日揉按1~3次,每日或隔日1次。对体弱者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手法要重。对幼儿揉按耳垂区的方法为:揉按8~9次,二指放开似摘果状,反复揉按5~6次。此法治疗眼疾、眩晕、面瘫、不寐、小儿遗尿等。

②点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食指或中指尖对准穴位,点按2~3分钟,指力由轻到重,以局部有胀痛感为宜。对体弱者,点按手法宜轻;对体壮者,点按手法要重。会气功者可结合气功点穴。每次点按1~3次,每日1~2次,5~10天为1个疗程。此法适宜治疗一切疼痛症状。

③掐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右手食指对耳廓腹部穴位点,进行掐按,由轻到重,用力要均匀。对体弱者掐按手法要轻,对体壮者掐按手法要重。每次掐按1~3次,每日2~3次,5~10天为1个疗程。此法治疗一切疼痛病症,并用于急救或晕针。

注意事项:耳廓有湿疹、破溃,不宜按摩。孕妇不宜用耳穴掐按法。按摩3~5次无效,可先用其他方法治疗。

6.耳针常用穴位

(1)耳舟部的穴位

①指

部位:在耳轮结节上方,耳舟的顶部。

主治:手指麻木疼痛等。

②腕

部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主治:腕部扭伤、肿痛等。

③肘

部位: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肘痹等。

④肩关节

部位:在肩与屏轮切迹连线之间。

主治:肩关节炎。

⑤锁骨

部位:在屏轮切迹水平线的耳舟部。

主治: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2)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的穴位

①趾

部位: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

主治:足趾麻木、疼痛。

②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主治:踝关节炎,踝扭伤等。

③膝

部位:在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主治:膝关节炎。

(3)对耳轮下脚部的穴位

①臀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外1/2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②坐骨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内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