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14114200000020

第20章 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3)

学习是自己的事,所有困难都要自己来克服。如果不善于激励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强,是很难通过最后的考验的。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都能比昨天做得更好,只要父母适当引导,是完全可以应付激烈竞争的。

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件事。2001年5月,电脑老师生病,因为一时找不到代课老师,就推荐这个学生先代一个星期课。平时上电脑课时,电脑老师也经常让他回答一些其他同学答不出的疑难问题,所以认为,他是可以应付的。他还只是一个中学生,要一下代一个星期的课,这无疑是十分大的挑战。可是他却激励自己,老师既然相信我,那就说明我能行,无论如何也值得试一试。

第一和第二天上课,他把电脑老师布置的作业交给同学们做,都是一些关于编电脑程式指令的习作,或一些错误指令的修改。他在课堂上俨然像电脑老师一样,边巡视边回答同学的疑难问题。到第三天和第四天,对同学们的功课进行修改,针对每一个人的问题作了个别纠正。到了第五天,便是正式的总结和陈述,这与他平时做的演讲有点相似,因此他没有紧张,更何况那些内容都是他熟悉的,所以讲起来轻松自如。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也马上给他们准确无误的答复,同学们都十分满意。电脑老师回校上班后,还特地送给他50加元的购书券作为酬劳。他觉得好开心,并不仅仅是因为得到意外的购书券,更是因为自己在中学时代,尝试了做老师的滋味,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被承认。

我要镇他们一下

另一位在美国念中学的女生,遇到的事情更有意思。她是孤身一人在外留学,遇到难题就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的父母请教。

一次,她给父亲发了一封求援邮件,因为遇到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父亲叹为观止,也让他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说: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父亲感到了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他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也没见过。他甚至不能说出祖父的名字!连父亲也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父亲在全家开始了“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写“作业”。直到这时父亲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只有男性有姓名。而且,女性也没有生卒年份。幸亏孩子的爷爷健在,80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2000年对照历,找出了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其成。当父亲看到这份密密麻麻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父亲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女生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生这个乐呀!

在这个例子里,激励自己是为了赢得更高的荣誉。而孩子一旦把荣誉看得比睡觉还重要,那就一定不会让得到的荣誉轻易失去,一定会继续不断地激励自己,用更多的努力来保留住获得的荣誉。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为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榜样

想让孩子养成自我激励的习惯,父母先要做到这一点。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并且是怎样激励自己勇敢走下去的。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面对困难才需要激励。因此,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鼓励他凭自己的力量爬起来。当生活中养成了不怕困难的习惯,在学习中也会坚持到底。

3.通过总结回顾,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潜力

可以和孩子多交流,逐步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告诉孩子你的心里有颗世上独一无二的钻石,你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把心里的钻石打磨出来,让它放射出光彩!这可以成为孩子不断激励自己的动力。

4.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和孩子遇到的挫折

无论自己和孩子遇到什么挫折,作为父母都必须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相信自己和孩子都能最终闯过重重难关,迎来成功。这样能够让孩子有勇气面对任何挫折,始终相信自己。

5.在家中设立自我激励奖

可以适当采用奖励的形式,在孩子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后给予奖励。还可以为孩子做一张“天才奋斗图”,显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取得的一切成绩。这份图表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激励自己。

6.当孩子克服了困难,全家应隆重庆祝

当孩子激励自己克服了困难,全家可以隆重庆祝一次。父母的这种态度可以让孩子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父母的支持,为了克服困难付出全部的努力。如此,即使最终失败,他也没有遗憾,并且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下次做得更好。

习惯50.培养孩子善于抓住一节课重点的好习惯

一节课上,老师很少像记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大多数时候有铺垫,有引申,通过种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印象。对学生而言,一节课就像是跟着老师做一次旅行,头脑要不断思考新的问题,眼睛要不断注意新的景色。如果不能从老师的讲述中辨别出什么是重点,以及它和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听课可以说就是失败的,必然会渐渐遗忘。

1.重点在哪里?

学习的重点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是把知识装进自己的脑子里,运用是把脑子里的知识拿出来使用。而课堂上听到的是什么?仅仅是老师的话?就算你能把老师讲的话全背下来,也不代表你能独立把题目做对。区别在于,你需要用自己的脑子来主动思考,而不是像复印机一样复述。老师的话只是帮助你掌握知识的桥梁,桥本身只是工具,并不是目的。老师的授课水平有高有低,就像桥有好有坏一样,这点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惟一能够努力的地方在于,不管什么样的桥,我们都要走过去,成功地到达对岸,把知识装进自己的大脑。所以说课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老师讲什么、怎么讲,而在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掌握知识,意味着你必须在课堂学习中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激活,始终保持在一种活跃的状态。老师每讲出一个知识点,你就要把它归类,放进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库里。以便在你的知识结构网络中,找到它的位置。然后,你要把它和其他知识连起来,检查相互间的联系是否清晰、稳定,如果有疑问,你就必须举手向老师请教。这看起来十分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比较,先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类别,再从同一类知识里寻找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这样,我们在学到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也能了解它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从哪里发展演变而来,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也就是说,课堂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抓住知识点,而必须把新的知识点和旧知识连成片,形成网状结构。你得到的不该是一粒珍珠,而应该是一小片渔网。

2.有选择地听

一般而言,老师讲的都要听。但有时老师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讲不同层次的内容,这时学生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即抓住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内容。武汉三中饶翠同学说:“课堂教学进度一般以中等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顾及差生的能力所及。这样一来,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会产生‘吃不饱’之感。那么,听课方式大可不必‘专心致志’。主要听课内容为:规律性的知识以及老师给的教学方法、解题思路等,作为我们听课的核心内容。而对于那些常规的、纯属老师‘炒剩饭’的部分,则无须一板一眼地听,这时,可以看一些与课堂有关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当然,这需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切不可眼高手低,顾此失彼。”

听课为什么要有选择?因为你需要时间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你听课是为了从老师的嘴里得到知识的线头,而老师讲课的节奏总是有张有弛,知识点不会太密集,总会多举些例子来解释、阐发。这时,你就可以拿出一张纸,试着画一下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只用三五分钟就够了,相当于把新旧知识一起温习了一遍。而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总是记得特别牢固,听课效率就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讲的时候似乎什么都听明白了,可到了做题的时候还是缺乏自信。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些知识不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和已有的旧知识联结得不够紧密,很容易脱环。这点老师帮不了你,你只能自己帮自己,从现在开始,借助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自学。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让孩子画知识结构图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画出一幅知识结构图,由此可以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自己来总结,就能让这幅图留在自己的大脑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回想起来。

2.让孩子自己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

家长可以让孩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并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来。这可以帮助孩子清晰地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而这些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则,总会记得格外清楚。

3.让孩子自己归纳每个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家长可以让孩子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标明它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这实际上就是在总结十分实用的规律,帮助自己轻松地应对考试,准确地识别出试题中的各种陷阱。

4.陪孩子自学新知识

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可以陪他自学新知识,抓住概念、相互关系和适用范围这几个点,让孩子自己归纳总结。孩子会发现学习十分容易,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极大地增加自信,相信单凭自己也能学好。

5.自己总结的才属于自己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清楚,跟着别人学知识,知识就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背别人的结论既辛苦,效果又不好。而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不用专门去背,也能记得很牢。

习惯51.培养孩子记笔记的好习惯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求眼、耳、口、心、手全体参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把要学的知识学到手,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记住一样新东西、新课文、新内容,阅读10遍,不如书写一遍。再差的笔,也比绝好的记性强。因为记笔记时,你是眼、心、手都在动,绝不分心,记忆中的印象自然深刻。学得深,记得住,不易忘。尤其是做课堂笔记,记的内容是老师的口语讲解或者板书的重点,而老师的口语讲解是即讲即消失,不会停留在空气中,但你若能抓住精彩处记在笔记上,则这精彩的重点之处就永远不会再跑掉,成了你自己的东西。板书也是一样,老师总是即写即擦,顶多也只能保留45分钟。要知道老师每节课的板书都是经过课前精心设计的,甚至是其毕生教学之精华,若讲完之后擦掉了,同学们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

王刚的父亲是个医界自学成才的内外科名医,而父亲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勤做笔记。在父亲的书房里,至今还整齐地排放着几十本学习笔记。在父亲的整个求学与行医过程中,那些笔记甚至强过了大部头的各种医书。因为那都是浩瀚书海中的重点与精华,且又都是经过了父亲的眼与心一笔一画精心整理并记录下来的。需要之时,便可随手取来,为其所用。在我过去的同学中,不少人也有如此的习惯。除了记课堂笔记,还做读书笔记,有的甚至抄书。例如抄写书中的警句格言、精彩句段、黑体公式、定义,还有的每天抄写两条成语或成语故事。当然,苦学不如巧学,我们不提倡用抄书的笨办法,但有时的“笨”却又正好是一种扎实。因为所谓聪明,就是勤用我们的眼耳口心手,加上一日日一月月的积累。长此以往,形成习惯,人人便可由笨变聪明,成为学有所成的真正人才了。

攀枝花市华山中学的一位同学名叫石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该校优等生中的佼佼者。石舸同学在回母校与同学们讨论其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时,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自己从小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并且,他还将自己从初中到高中6年来12个学期中所做的全部学习笔记赠送给母校,使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学习中必须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的启发。有位同学随手翻开了石舸同学一本语文课笔记本,正好是有关古代精典短文《陋室铭》的学习笔记。石舸同学的笔记是这样记的,也很精短:

今天,语文老师高度评价这一课,并讲解了他的两点感悟。

感语一:小而精深,千古不朽,全文81字。

感悟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精彩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老师对此文的精彩板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此语乃本文中点睛之笔,道出了作者崇简、崇德,不图虚名,不求豪奢,淡泊名利,注重德行的生活情趣和高尚人品。

这位同学看了这篇笔记深受启发,决心从此重视记笔记,并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石舸同学介绍,他后来将这篇笔记充实、发挥,写成一篇随笔,发表在了山东一家报纸的《文学鉴赏》专栏上。

记住,刀越磨越快,笔越写越灵。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定会让你终身受益。

他们是这样看笔记的

2002年高考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第一名徐鸿说:

记笔记是我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也从中得益不少。

2002年高考湖南理科第一名肖喆说:

我很重视记笔记,并且从小就养成了这一习惯。可以说,我平时的学习和高考前的复习很多都是借助于我丰富的笔记的。

2002年高考贵州理科“姐妹状元”双胞胎,姐姐张晓冬说:

“我的笔记常被班上同学借阅,我不仅重视记笔记,而且形成了习惯,所以我记得也十分认真。”

妹妹张晓楠说:“我的记性不如姐姐好,记笔记的习惯也是受到姐姐启发、影响形成的,但这个好习惯的确帮了我从初中到高中学习上的大忙。”

下面是指导家长之法:

1.让孩子勤用手中的笔

在贪玩的学生时期,想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家长的不必管得太严。但贪玩常常导致忘性大。作为家长,须随时提醒孩子,把重要的东西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也省得玩耍时老是牵挂着要做的事和怕被忘记的学习内容。

2.孩子好的方法应自觉使其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