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30

第30章 总结教训,克服学校教育的误区(1)

传统教育固然有很多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但是其中的误区也并不少,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误区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毁掉了孩子的一生。而我们要能“蹲下身子”去教育孩子就要能摆脱这些误区。

1.“学校恐怖症”对孩子的心理危害

对上学产生恐惧,接受不了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无疑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最大败笔。

最近几年,由于我们在教育上偏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严重心理恐惧症。

1993年4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一所中学6名女生因受老师一点批评,又怕家长责备,集体出走上大连下广州。

1993年5月,沈阳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后从二楼窗户跳下摔成重伤。

东北三省42所中学60所小学3万余名学生检测:32%有心理疾患。不只是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学龄前独生子女的心理测试也不尽如人意。

报载:一位初一学生每到考试前,就会产生“末日来临”的感觉,即使到了考场,也会突然腹痛得死去活来。奇怪的是,只要一脱离学校的环境,就到处奔跑、看电影、打电子游戏,前后判若两人。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会装“病”得如此逼真?

另一些孩子身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发生。一位担任中队长的小学生,平时事事以身作则,学习成绩优秀。出于器重,老师对她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她也就更加努力,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差错,每天一次又一次验证作业、检查书包、反复练习明天的中队长讲话……渐渐地,她得了一种怪病,早上出门前一会想大便,一会想小便,可是去医院检查却没发现任何胃肠疾病。另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噩梦不断,见到老师就浑身发抖,这些孩子到底为什么如此恐惧学校和考试?专家指出,这些孩子是患上一种名为“学校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22个城市的数万名4—16岁少年儿童中,被诊断为轻度学校恐怖症患者占千分之一,此类患者的共同表现是害怕学校和考试,尤其害怕在学校当众出丑,其程度远超过一般学生临考时的紧张心情。

专家提醒: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学习;一些得不到理解、内心痛苦不堪的孩子甚至会采取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手段来逃避现实。对已经患上学校恐怖症的或有类似迹象的儿童,首先要劝告他们处事不要过分谨慎,让他们了解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有些不足之处是正常现象,同时应请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但是,我们却是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许多老师对孩子经常使用过激的语言,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丝毫都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承受能力。这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比如17岁的秦某是斜视患者,一次他在操场踢球时,将球踢到了一位女老师的腰上,女老师气愤之下,脱口说了一句“眼斜心不正”,使本就因为眼疾而自卑的秦某更有了一种劣等感,他恨自己、恨父母、恨给他起外号的同学,更恨那个女老师。他由恨到怕,最后发展到怕进学校大门,直到心理医生解开了他心里的疙瘩,他才恢复正常。

心理学家认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起初是完美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对外界人与事物的评价及完美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老师的言行与他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反差,就会使他难以接受,他对老师的认同感也就会逐步消失。所以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与学生特定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是分不开的。这种不认同感发展到极致,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导致这些原因很重要一点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注意到教育形势的变化,没有注意到孩子越来越强烈的个性特征,他们更多的受到了传统理的影响,偏面的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本性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的成员,国家合格的公民。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考高分,但有不少人却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偏离,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受害者,又是“社会隐患”,又如何能指望他们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事业呢?果真如此,我们的教育可就“功不抵过”了,事实上,单纯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代替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传统教育体系中破坏性和毁灭性最大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能有符合实际情况的最大发展,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千万不能去体罚孩子,惩罚把握住“度”

国家名令规定老师绝对不许体罚学生,但是由于具体的环境所限,很多地方,很多老师还是有对学生体罚的嗜好,即使不去体罚的,也以变相的惩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实在是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最大障碍。

2002年4月28日晚,王森和同学们到镇电影院观看由镇二中组织的法制教育影片。在换片期间,大约晚上9时,王步出电影院门口,看到同学陈仲亮,两人就在电影院外聊了起来,不久,陈被学校的老师叫到一边谈话,王就走过去拍拍陈的肩膀,叫陈跟他走。老师杨某问王:“干什么的?”王反问:“你是不是想打我?”杨某一下子就把王放倒在地,接着杨某就围上来用手电筒敲打王头部,用脚踢王森,并把王带回学校。在学校,杨某又再次放倒王,并乱踢一顿。王爬起来跑到学校办公室想打电话回家,但电话已锁上,杨某追王到大会议室,校警叫王坐在椅子上,关灯后用电棒击王的头、手、腹等部位。后来家属闻讯赶到麻中,才放了王,王在其堂兄扶送去医院途中还呕吐了一次。

据卫生院诊断:王森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大小可见伤痕有20多处。

校方当事人之一的政教处王主任说,事发前一晚,学校失窃3部抽水泵,疑是陈仲亮所为,4月28日晚上,有教师发现陈仲亮在镇电影院门口,经请示黄副校长后,4名纪律检查小组成员和四名教师及校保安员即去电影院找陈询问。在询问过程中,王森(因在校时表现不好,于近期被学校劝退)上前阻拦,欲拉陈离去。口角中,王突然用雨伞将一名老师右手挫伤,5名老师和校保安员只得抓住他,夺下雨伞。在场的黄副主任要拉王森到派出所,在王表示同意后,老师们松了手,不料王竟立即在地上摸起一块石头要打人,老师们一拥而上,然后将其带回学校会议室。王主任承认,除3名领导外,其他6人都动手打了王森。

县教育局4月30日作出决定,责成参与殴打学生的教师作出书面检讨,向伤者赔礼道歉并听候处理;伤者的医疗费、营养费及家属护理费用全部由麻布岗中学负责。

以上事例当然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极个别现象,但透过这样的事例,我们应该能够受到震撼,引起思考:我们的传统教育理论、方法需要“更新换代”,我们的教师自身素质仍有待提高!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科学。教育不能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但惩罚不等于体罚,批评要讲究艺术。我们有的教师是好心干了坏事,关键就在于没能真正了解教育对象。

由于师生关系固有的矛盾,一些老师不想办法去化解,却一味的用自身的“权利”去恶意的惩罚学生,这实在是做老师的悲哀。可怜我们那些单纯稚气的孩子,有的一入学就开始被“比皇帝还威风”的教师“修理”得话不敢说,事不敢做,连气都快不敢大声出了。老师成了大狸猫,学生一个个担惊害怕,像东躲西藏的小老鼠,在这种猫鼠对立的氛围中,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呀!

学生和老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看不透谁的心思。学生有学生的委屈,为什么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为什么老师批评起来一点儿也不留情面?老师也有老师的辛酸,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地倾心于教育,怎么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不理解,甚至是埋怨呢?

相当多的“好学生”毕业以后跟老师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有的人会看不起老师;相反倒是那些没少挨老师批评的“坏学生”时常会去看望老师,与老师之间有一种割不断的情谊。对此,也有老师解释说:“对一些后进生你常批评,和他进行的其实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也许当时他会有抵触情绪,但等日后他懂事了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感激之情。相反对于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师生间的交流仅限于学习上,而且当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放慢了讲课速度时,好学生感觉‘吃不饱”反而会觉得是老师没有水平,所以看不起老师。”这种说法您同意吗?师生之间的矛盾还有没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呢?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段的时期中,由于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发展变化,他们的心态往往难以保持平衡。

从生理发展来看,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他们无论是身高、体重、各部分器官还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均出现了突发式发展。仿佛一夜醒来,我们这些教师吃惊地发现,前些年还是小丫头、小小子的学生们已在不知不觉间长成了大姑娘、大小伙子。学校里每到出操时间,老师们望着比自己高出很多,粗壮很多的学生们,总不免感慨这几年的物质生活水平确有提高。孩子们迅速长高增重是事实,但这种“飞速发育”极不平衡更是事实:青少年骨骼的发展,四肢超过躯干,总显得“长手长脚”;循环系统的发展,心脏落后于血管,这种血液常“供不应求”;生殖系统的发展又快于其他系统,明显“后来居上”;神经系统的发展,兴奋大于抑制,所以他们容易激奋,但也容易消沉。

随着生理的急速发展,孩子的心理也会有极大的变化,仿佛盘古开了天地般,他们开始“睁开双眼”像一个成人般观察世界,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们开始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和程度不同的自我意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敢字当头,什么都想干,认为什么都能干。但同时这一时期青少年和自我认识又明显落后于独立性意向,客观认识差又急于行动,想一出是一出,心理和行为总是十分矛盾。另外,性教育落后于性生理的急剧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惑,这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疾患。

在这个特别关键时期,老师最应该做的是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很明显,体罚只能适得其反。而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教育课题。孩子和成人相比,理性自制力差,感性随意性强。尤其是后进学生,所以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更主要的作用。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被动学习的弱点就会随时暴露出来。而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对学习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就会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高远志向的树立,而高远志向又会产生巨大动力,推动人去克服困难,不畏艰难,在学习的阶梯上努力攀登。这种心理素质,不仅对今天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以后学生选择职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也是必不可缺的,这是一种有长效、受益终生的教育。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写错了字,老师罚他写50遍,他写完交给老师,老师说写得不认真,罚抄500遍,还说再不认真写就要罚抄5000遍,可怜才7岁的孩子在完成了当天的一大堆作业后再一笔一划完成这罚抄任务,一直写到晚上11点才写了250遍。奶奶心痛小孙孙,代写了后250遍。第二天交给老师,老师看后,表扬这个学生通过惩罚,学习态度大有进步,尤其后一半越写越好。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场面:中午放学一个几何定理不会背的学生在办公室遭训斥后罚抄100遍。1点多了,还没抄完,家长拿着两个面包在楼道里等着,孩子昨晚就不舒服,今天早饭也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