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31

第31章 总结教训,克服学校教育的误区(2)

这种真实的教育观察不仅让人心里发凉,这那里是在教育孩子啊,分明是把孩子当作发泄的工具,不是解惑,而是憎恨。

教育是一门科学,每一个教育任务的完成,除了老师的客观工作外,必然还离不开学生积极的配合。鉴于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处于正常水平这一事实,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肯定和重视。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他的潜能,而奖励(尤其是精神鼓励)则是教师运用激励机制使非智力因素运行的重要手段。罚抄百遍与激励原则背道而驰,学生被动敷衍,学习非但无主动进取而言,而且受罚愈甚,逆反心理愈深,学习兴趣愈淡,学习的情动力、内驱力、意志力逐渐丧失。“哀莫大于心死”,一旦学生因屡次受重罚,从心底里厌恶了这位教师,厌恶了这门学科,学习兴趣丧尽,发誓不学这门课时,他的心就被罚抄百遍的“屠刀”杀死了。

这无疑是教师的最大悲哀,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所以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为人师者,一定要懂得别再去伤害孩子那颗脆弱的心了。

3.对学生千万不能完全否认

尺有所短,寸才所长,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孩子同样如此,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其好的一面,所以,老师一定不能绝对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

人是万物的灵魂,宇宙的精华,可以衡量人的尺子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是能真正准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多用一些尺子。

从多方面去量,发现长处,增强自信,发展长处,带动全面,甚至可能形成专长。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在生理上、精神上还是在道德上,都是很有限地用了他们的潜力,与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相比,我们只是半睡半醒。

做老师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固然没错,但是也要能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不是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吗?说的是古时候有一所专门训练动物的学校,他的目的是要培养能爬、善跑、会飞和长于游泳的“全能”动物。凡不愿意接受这种训练,而喜欢发展自己天赋的动物,就要受到制裁。于是小鸭子停止游泳,天天去学跑;老鹰不再飞了,改学爬树……过了很久,小鸭子没有学会跑。却把游泳的本领丢掉了。因此,被迫退学。老鹰爬树也没及格,其他动物下场也不好。只有一只变态的鳗,勉强学会了爬、跑,也稍微能飞一下,于是他被推举到毕业典礼上答辩……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如果美好的实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排除,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地消失,因而不会产生任何病态现象。

我们先看一看上海市教科所张声远老师有关“成功教育”的认识。

张老师认为,一个人自我观念是个性的核心,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学习者和一个乐于学习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去学习,起码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自我观念是一个前提、根据和基础,由此引发出个人的全部行为和人格。积极的自我观念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是个人行为和挖掘自身潜能的工具,它在每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开发个性的一把钥匙。

孩子正处在意识成长完善时期,这个时候,老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领袖们》中谈到: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话的思想,不容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每一个儿童都在原有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青少年有巨大发展的可能性,挖掘他们的长处和潜力,使之得到表现,受到积极的强化,这样,发展的可能性会一步步变为现实。而受到社会(首先是教师)否定和拒绝的青少年,他们的向上性“受到压抑和摧残”,这不仅对社会是一种损失,对个人也意味着痛苦和不幸。我们应该具有这种认识:教师不是站在学生上面的上司,更不是站在对面的“敌手”,而应该是深入学生心灵的“助手”。要帮助学生用自身光明的一面去战胜黑暗的一面,引导学生分析自我,扩大光明,照亮黑暗,这是最节省教育“能源”的方法。

4.不要用分数圈住孩子

分数当然是评价孩子的有效标准,但却绝对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让分数成为孩子头上的“紧箍咒”限制孩子健康成长。

为人师者,对待孩子千万不能把分数当成唯一的标准。一个分数考得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取得比分数高的学生更大的成就,这已经过了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老师只偏面以分数评价学生,那不仅会严重损害一些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让另一些孩子把分数当成成长的唯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分数压的直喘不过气,老师和学校过分的注重分数,在心灵上给孩子的压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其实学生渴望和老师说说心里话,进行心理交流,这是正当的渴求和需要呀!而我们有的老师,却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根本不去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和学生说悄悄话,不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学生分数涨了几分,赞扬、鼓励一番;学生分数掉下来了,便“全盘否定”,甚至说些像刀子一样伤害孩子自尊心和上进心的话。

有这样一位老师,面对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了的学生,大叫一声:“站起来!”学生颤颤惊惊地站起来,老师接着要求:“抬起头来,看前边!”又问:“你看见了什么?”学生低声说:“黑板。”老师恶狠狠地吼道:“我看你的前途,就跟这黑板一样,漆黑一片,黯淡无光!”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教育?学生不听讲,当然不对,但作为教师是否也应反思一下自己讲课内容是否有些枯燥?学生是否有心事?就算该批评,我们也不应该这样疾风暴雨这样冷酷无情地“一棒子打死”。要知道,孩子的上进心是相当脆弱的,需要我们教师小心呵护才行啊!

我们再来看看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匿名信:苏老师:您好!

这次期中考试,我考得非常、非常不理想。我的语文才得了48分,什么原因呢?作文27分,更是不好,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平时上课时,有时不认真听讲老走神,有时甚至哼起小曲来。您留的朝阳区那本练习册上的作业,组词、拼音一般我都写下来,其他的都照后面的答案抄。我知道这很不好,可我的一个毛病总是改不了,这就是——懒。我曾经有好多次想勤奋、刻苦,我也想在班里排得上前几名,我也想取得好成绩,可我为什么勤奋不起来,刻苦不起来呢?您知道吗?我为了让自己能够做到刻苦学习,常常读书到10点多,可坚持不了多久,又犯了老毛病——懒病。

星期一下午的补课我没有来,原因有两个:一、铜鼓队活动(次要原因)。二、怕丢脸。您看到这儿一定很生气,您一定会想,补课有什么丢脸不丢脸的。可您知道我当时想些什么?我在想:两个班中有20多个同学参加补课,这些同学大多数是学习吃力的同学,这20多个人中有我,我!让别的同学知道了怎么办?大家一定都会瞧不起我,冷落我。原来和我关系良好的同学,像袁梦、秦燕……她们都会看不起我,我在她们面前会抬木起头来,她们都比我强,都比我学得好,都比我分数高……想到这儿,我想哭。哭是女孩子的天性,但我不能哭,哭有什么用呢?

当我知道分数时,我呆了,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考得那么糟。我怎么对父母说?考前,父母对我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我能取得好成绩,可我……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很沉重,一路上想着怎么对爸妈说呀?难道我说:我考了70多分,不行!我不能让家长生气、着急。妈妈那么疼我,我不能用“分数箭”刺她那颗心,那颗疼我爱我的心,那颗对我抱有很大希望的心,不能!我不能告诉她。不知不觉地,到家了。上楼时,我的心像揣了只小兔子似地“咚、咚”直跳。平时觉得爬5层楼那么高,这次,我却觉得比2层楼还矮,一会就到了家门口。我敲了敲门,门开了,我强带笑容走了进来,生怕妈妈看出我有心事。进了门,不等妈妈问,我就赶紧说:“分数还没公布呢!”妈妈给我拿来包子,我却怎么也吃不下,只喝了一点儿白菜汤。在我给您写信的时候,妈妈问我在写什么,我赶紧说:“写作文。”妈妈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问:“写信还是写作文?”我委曲地说:“写作文,写作文!”我怕妈妈看到我写的分数,还把英语书盖在上面,生怕妈妈看见。

苏老师,我多想和您好好聊聊呀!我多想和您说说心里话呀!我想说的太多了!希望您有空!希望您不要让别的同学知道,希望您能原谅我,原谅我的过失!

祝您

健康快乐!

你的学生XXX

勤奋学习考得好成绩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职责,也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但绝对不能过度的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如果因为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以及别的方面的成长,那么,其造成的结果是很恶劣的。

其实,孩子能否取得成就并不在于其智力,也就是平常的考试成绩,而在于其是否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进取心,是否具有百折不挠,勇敢坚强的做人精神,所以,老师请一定不要让分数圈住孩子。

5.“启发式”教学比“满堂灌”更有效

我国现行的教育最主要的还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只侧重于让学生去接受老师所灌输的东西,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方面,国外却恰好相反,他们更侧重的是启发性教育,让孩子们自己去摸索,去学习,老师只是一个起着“向导”的作用,其效果也往往好于我们这种教学方式。

这是一堂新西兰中学的生物观摩课。课题是《植物的根》,教材是两课时,教师只讲了一句话:“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得非常热烈。孩子们从校园、植物室找到了材料,用一课时把问题弄明白了。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命在于根。

这位新西兰生物教师实在聪明:他以启发为目的,以课堂教学的少而活为手段,用巧妙的方式调动了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课上得潇洒而自如,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其实,大凡采用启发式的教师,都主张宁可不讲,不可不活。

多讲,往往容易把学生限制到某一点上,把知识讲外,听多少算多少,很难受到真正益于学生的成效。少讲,就意味着多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教材博采精选,教法精益求精,从而节省出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答辩,从中学到活的知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谈了“简”与“繁”的辩证法,这对我们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是很有启发的。

启发式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向学生摆出一个悬念,让他们与老师一起讨论和思考,共同动手,加以解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的高明手法。

我国赴美国学者到加州大学听伯克莱教授的西方文明史课,教师只讲25分钟,然后就放映有关古代艺术的幻灯片,放完后就让学生提问题,最后课堂讨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了这场讨论,并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常常是”满堂灌”,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时间并不多,或者干脆就没有。你在讲台上喋喋不休,我在台下能听多少算多少,不想听,我还可以干别的。照镜子、修钢笔、看小说、递条子,画漫画、打瞌睡……应有尽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教育质量如何提高?难怪有些学生给我们有些教师的讲课冠以电影名称:语文课是《老北京的传说》,数学课是《Rs之谜》,等等。可见学生对教师满堂灌的反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方式一无是处,至少它能完全的把老师的知识发挥了出来,真正达到“教”的作用,只要我们再加以“学”,多重视对学生的启发,两者相互配合,教学效果必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