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研究
14160900000008

第8章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研究(3)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政治生活的主体之一,作为政治社会的主角,它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要履行一定的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历史条件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特殊国情基础上的政党制度,由此决定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既有相同于一般政党制度的功能外,还有与一般政党制度不同的地方。用政治结构功能方法分析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我们首先看到,它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即执政的共产党和宣布接受共产党政治领导的八个民主党派。但这种组织系统还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使之维持自身发展的动力,这种共识就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即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江泽民把它总结为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立在一定政治基础之上所产生的组织系统就构成了多党合作的内部结构。这种结构再通过一系列多党合作的形式,如通过在多党合作组织形式人民政协中的运作,形成各党派之间的统一认识和意志,产生多党合作的内部控制功能。这种控制功能提供多党合作政治意志的协调机制,保证其内部诸因子的意志通过这种协调机制构成一种合力,从而实现各政党意志的不同程度的集中,使多党合作保持其质的规定性。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及其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一系列监督形式,以及保障各政党行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权利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定构成政党制度外部结构。在外部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外部控制功能主要是造成参加合作的各政党相互作用的一定格局、空间和控制相互作用的方式。外部结构功能解决的是各主体的政治意志相互作用和状况的问题。从多党合作制度所反映的政治关系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一对基本的政治关系,各政党与国家政权结成另几对政治关系。其中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政党制度中主要的和基本的政治关系。在这对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执政党领导,同执政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加执政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现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内容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参政议政的结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到政府任职等等。上述现实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就是我们今天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若干个不同层次或级别的主体所形成的综合性的结构。根据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本质联系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这种政治关系的形成,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客观性表现在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和要求。也就是说,政治关系的深层次决定因素并不在政治领域中,而是深藏于经济领域。经济关系是决定政党制度的根本因素。同时,政治关系反映了政治权力和利益的客观性。多党合作政治关系建立的实质是一种权力关系,而权力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利益关系。权力施加者的利益推动他们建立某种政治关系。而权力接受者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现实利益也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承认这种政治关系。于是,某种政治关系便在这种利益对立统一、复杂交错的作用下,形成并维持其相对的稳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关系是政治实体利益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代表着全体劳动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根本利益要求;中国各民主党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反帝爱国、要求民主的革命愿望,以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利益要求,两者政治利益上的一致与差异,形成两者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合作与斗争。在革命最终的转折关头,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与较量中,各民主党派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备民主党派之间形成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政权中的执政党,它代表着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利益要求;各民主党派则代表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利益要求,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两者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和具体利益上的差异,决定了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关系的形成。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若没有执政党对参政党的政治领导,没有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行为,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关系就没有实际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政治运作就无从谈起。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就是在这样的一系列条件和基础上建立的。而它一旦形成之后,就具有了不能为人们意志随意改变的客观内容。承认政治关系的客观实在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善于透过人们主观作用造成的复杂的偶然性。去揭示其中内在的必然性。也要求我们不把任何一种政治关系仅仅看做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即偶然性的产物,因而看成是可以任意加以改变的政治关系。联系社会上总有一些用西方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来看待和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或者说要照搬别国的政党制度模式的论调,从上述原理中我们也能找到其不能实现和不可能实现的原因。中国的政党制度呈现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格局,参与国家政权的各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政党之间是平等合作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这就说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结构不同于西方政党那种对垒式结构,这种结构功能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功能具体如下:

一是最大限度地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在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中的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参政党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的群众,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之中,因此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可以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最大的发扬。政党制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是具有较大的整合功能。我国政党制度的模式表现为宝塔型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向上的阶梯越高。规模越小能量越大,它体现了政治生活中某种集中化的倾向和要求,是政治意志集中的最直接体现形式,并且这种集中方式是自觉进行的,因此具有极高的效能,能够发挥其他模式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和效能。

三是具有协调党际关系和互相监督的功能。在我国政党制度下,执政的共产党和参政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它们之间不存在在朝在野之分,体现了政治决策机制主体诸元素的平等性。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序化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适合政治决策过程民主化、科学化及对政治决策结果完善化的要求。能够实现多党派在体制内的共同发展的作用,起到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多党合作实现的形式和方法,这些构成政党制度的外部结构。政党制度的外部结构可以转化为外部结构功能。使我国政党制度除了具有支持政治制度,协调社会矛盾,和解冲突的一般功能外,还有本身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即政党可以控制大众媒体,宣传和介绍政党的纲领主张、方针政策,宣传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教育全体公民,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素质。由于我国政党制度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它是高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党制度,并且它与政治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具有能够适应社会政治发展的最终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

五、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新创造,其特点在于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决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它植根于中国土壤,极具中国特色,又宫有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具有适应中国超大社会变迁所需的政治稳定功能、政治民主化功能、动员和组织功能以及社会整合功能,因而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机制的政治稳定功能。政治稳定是一个社会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作为后现代化的中国,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正如邓小平所言:“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国家要改革、要发展,“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①一般而言,政治稳定程度取决于公众期望与社会满足其期望之间的差距度,同时也取决于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程度。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在于有一个同现代化过程所产生的新兴社会势力的政党制度。”“这种制度将会使社会长洽久安。”②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符合中国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要求的,它在团结、吸纳新兴社会力量和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功能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发挥政治稳定功能时有很强的优势。首先,就政党闻的关系而言,中国的政党关系是一种新兴的政治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友党,各政党之间既不争权夺利,也不互相倾轧,而是按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秩序、通过不同形式的政治协商。解决各政党之间的利益差别和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这种关系既不会动摇执政党的地位,也不会损害各民主党派的利益,而是有利于各种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政治稳定。其次。就政党制度的结构而言,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一种体现了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一元性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多元性组织结构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这种结构的特点使它既能够发挥不断扩大政治参与的功能,融合各民族、地区、宗教、界别、阶层的不同利益,又利于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可以使政党制度产生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各党派政治目标的一致性。民主党派虽有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众,利益和主张也存在着差别,但以共产党为核心所形成的合力的指向则是一致的。这就避免了多党制由于各政党政治主张的差异有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这样一种组织结构便使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吸收和同化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政治的能力,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和途径,保证了各阶层、群体和政党参与政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了现代政治体系政策选择与决策的互动优势,使政策的输出反映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性。第三,任何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的发挥都必须满足于它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中国政党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作用主要在于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的一体化较强。它通过对各级国家机关的思想政治领导和监督,从而在较宽的层面直接地影响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稳定性较强,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它是通过制定大政方针,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掌管国家机关重要干部人选实现自己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基石——军队行使着领导权,这是保持政治稳定的关键之所在。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政党问关系上、内部结构上及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控制上都具有趋向于保证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

(二)中国政党制度具有适合中国超大社会变迁所需的社会整合功能。一个社会是否能够良性地运转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是否能够获得协调各种矛盾和利害冲突的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