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可以决生死、治百病
经络可以决生死、治百病。《黄帝内经》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推崇备至,认为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的医魂,其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系统的记载: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决生死
首先看“决生死”。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经络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于经脉纵横交错,出入表里,贯通上下,内接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若没有经络的这种沟通和联系,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又要靠什么濡养呢?人体气血,贵乎流通,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倘若气血不流通,脏腑之间的各种联系就会发生障碍,疾病即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经络处百病
其次看“处百病”。这里是说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
大医学家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上述原文都高度概括地说明了疾病的治疗、病体的康复,都必须从经络入手。
众所周知,疼痛是人们患病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究其原因,中医认为是“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只有经脉畅通,才能运行气血;只有气血周流,病人才能得到治疗,以至康复。
◎经络调虚实
最后谈“调虚实”,调是调整,虚实是指症候,不是虚症,就是实症,人们患病后常常用虚实来概括说明症候的性质。
中医学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症,即是病邪盛而正气未虚,正邪斗争激烈所表现的症候;虚症,即是正气虚衰,机能减退,抵抗力低下所表现的症候。
《灵枢·刺节真邪篇》里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有余是指实症,不足是指虚症。对实症要用泻法,如胃痉挛的患者,针刺病人足三里穴,可使胃弛缓;对虚症要用补法,如胃弛缓的患者,针刺病人足三里穴,可使其收缩加强。当然,由于虚实症不同,尽管都针刺足三里穴,但采用的手法不一样,一个用泻法,而另一个用补法。这个例子说明,经络有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的作用不仅是治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治“未病”,也就是养生保健。在你身体将要发病或者刚刚发病,还没有引起你注意时,往往可以从穴位和经脉上反映出来一些初期症状。
此时刺激经络,身体的各种自我调整系统就能够被激发,激活后就能自我恢复平衡。总之,保持经络的畅通是非常必要的,是一条重要的养生原则,要时时刻刻使自己的经络之气畅通。
§2.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所以它们之间的病理现象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具体来说,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心经属于心脏,络于小肠;肝经属于肝脏,络于胆;肺经属于肺脏,络于大肠;肾经属于肾脏,络于膀胱;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胃经属于胃,络于脾;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胆经属于胆,络于肝;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阴经和阳经就这样交通相连,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络。
如果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出现问题,相对应的经络也会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当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就会出现堵塞,不通则痛,就会导致身体产生压痛点“阿是穴”无规律地出现。
例如,肝经太旺的人平时喜欢生气,因为肝经主怒,女性就容易患乳腺增生,因为肝经循行经过乳房,这样的话就可以敲肝经来平息怒气和防止乳腺增生的发生。
这也体现了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所谓牵一痛而动全身。中医讲究整体,通过按摩经络,对身体内的脏腑进行调节疏通,补其不足,减其过剩。这种自我调节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伟大功能,只不过需要我们通过刺激、点拨经络来唤醒罢了。
另外,经络和五官七窍也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例如,肺经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响鼻子的功能,这时就要敲肺经;肝经通眼睛,容易影响视力,近视者,可以常敲肝经,就是敲小腿内侧。
由此可见,经络与脏腑、五官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脏腑器官或五官有病,整条经络都会出现异常。
§3.察颜观色,预测疾病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也是疾病转变的途径。人体在生病时,许多症状可以反映在经络的走形上,古代中医的“察颜观色”就是利用经络这种特点当做看病的最好见证。
人体的各个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运行变化,一旦发生疾病就会通过种种症状在经络的行走路线上,给我们发出报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经络,重视这些信号,就能够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减少疾病对我们生命的威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人可以通过经络感能现象获得疾病信息。因为经络是联系人体脏腑的桥梁。
经络感能现象是内脏有病,可以在相通的经络沿线上反映出来,具体是出现酸、麻、胀、痛或热感、冷感,或者是出现红线、白线、痘疹带、汗带或其他感觉异常现象,如过敏线、湿疹、痣等。
据报道,甲状腺癌在手术之前,经络感能可到颈部甲状腺区,手术后开始消失。用经络测定仪是可以发现肿瘤的。
经络感能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兴奋的病如高血压、甲亢、过敏性疾病及躁狂症会增强敏感性;反之,抑制性疾病就会降低敏感度,如低血压、甲减、肾减、抑郁症等。
另外,清晨刚睡醒状态下可以加强对经络感能的敏感度,所以如果清晨发现上述经络感能信息,应就医进行检查。
通过脸色看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经络预测疾病的很好证明。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面部血脉丰盛,人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就是说,面部的色泽是血气通过经络注于面而表现出来的,气血的盛衰及运行情况必定会从面色上反映出来。中国人健康的面色通常是微黄,显红润而有光泽。如果红润而无光泽,说明身体血足,但缺乏运动;脸上有光泽但没有血色,说明身体气足,但睡眠不足。
脸色苍白是贫血、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征兆;脸色发黄是脾虚的表现,如果突然出现脸色变黄,则很可能是肝胆“罢工”的迹象,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会发出上述“黄色警报”;脸色发黑是肾虚的表现,应适当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位45岁的肝癌患者诉说自己的发病情况:“几个月前,我天天有应酬,天天要喝很多酒,有好几次因为喝酒太多而不省人事,后来我的脸色就开始发黄,白眼球也发黄,家里人都劝我去医院查一下,但是我没有理会,可后来我发现脸色一天比一天黄,于是去医院检查,没想到患了肝癌。”
可见,脸色可以预测疾病,当我们的脸色与往常或跟别人比起来有些异常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4.认识你身上的经络地图
有人说:我们也知道经络的生理作用很重要,也很想利用经络养生,但是我们不是医学专业人员,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钻研,即使我们想学习,也是有心无力,那些生涩的医学词汇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往往半途而废。还有人说,经络在身体内部,看不见,也只有华佗那样的名医才能摸得到,我们又如何感知自身的经络呢?
下面我们尽可能以诙谐的口吻为大家解说经络这张“人体活地图”,力争做到通俗易懂。
◎经脉——谨防身体旱涝灾害
经脉是经络的主体,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么奇经八脉就像个蓄水池。平时十二正经的气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也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一旦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蓄水池中的水就会补充到江河中;如果十二正经气血过多,过于汹涌,水池也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起来,只有这样,人体正常的功能才会平衡。
(1)十二经脉
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系统,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径,故称奇经。其功能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蓄积渗灌等。
(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络脉——警惕气血交通堵塞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起着人体气血输布的作用。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作用。
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是细小的络脉,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1)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其具有沟通表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率浮络、孙络,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的作用。
(2)浮络
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3)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这样一分析,人体经络运行图仿佛一张城市道路交通图一样呈现在你眼前,清晰明了,你就不再觉得经络是多么复杂让人皱眉头的事情了。
§5.按摩经络时一定要“因时之序”
人体有很多经络,而每条经络都有它当令的时间,也就是值班时间,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点,那么对保健与治病是很有帮助的。
◎胆经——子时当令
胆经是体内循行线路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直到达脚的小趾和小趾旁的第二个脚趾(次趾),几乎贯穿全身。
敲胆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子时,也就是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因为这个时辰是胆经当令。
经常熬夜的人会有体会,到夜里23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饿,这就是胆经当令,胆主生发,阳气在这时候开始生发了。
但是大家一定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而是最好在夜里23点之前入睡,这样才能把阳气养起来。
每天敲胆经300下,胆经顺畅了,人所有的忧虑、恐惧、犹豫不决等不良情绪就都随着胆经的通畅而排解出去了,该谋虑时谋虑,该决断时决断。
◎肝经——丑时当令
肝经起于脚大拇指内侧的指甲缘,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内侧向上,在肾经和脾经中间,绕过生殖器,最后到达肋骨边缘止。
肝经在凌晨1~3点的时候值班,这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阴气下降,阳气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
另外一个养肝气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经,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在凌晨1~3点的时候起来按摩肝经,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晚上19~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19~21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肺经——寅时当令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然后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到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它的支脉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很容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护肺经。
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凌晨3~5点,这个时辰是肺经经气最旺的时候,但这个时候也正是睡觉的时间,所以可以改在上午9~11点脾经旺时来按摩,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大肠经——卯时当令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
大肠经当令的时间是早上5~7点,这时候大肠经运行最旺盛,按摩效果也最好。大肠经很好找,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
◎胃经——辰时当令
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
胃经在辰时当令,就是早晨的7~9点,一般这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忙碌,大人赶着送孩子去上学,自己去上班,但是不管怎么忙,一定要吃早饭,而且一定要给孩子吃早饭。
因为这个时候,太阳一般都升起来了,天地之间的阳气占了主导地位,人体内也是一样,处于阳盛阴衰之时,所以,这个时候人就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些阴,而食物就属阴。
◎脾经——巳时当令
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当脾经不通时,人体还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等症状。
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上去治,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
◎心经——午时当令
按摩心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午时,即中午11~13点,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这时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的状态,不要干扰了阴阳的变化。中午吃完饭小睡一会儿,即使睡不着闭着眼睛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小肠经——未时当令
下午13~15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到脾脏。因此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有热的人,这时则会咳而排气。
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我们应在午时13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和分配。
◎膀胱经——申时当令
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下午15~17点为申时,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在申时,膀胱经很活跃,它又经过脑部,所以这个时候气血也很容易上输到脑部,因此这个时候应该是学习的最佳时段。
◎肾经——酉时当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的志气特别高,他们会憧憬着长大了当科学家、发明家,等等。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志向是因为其肾精充足。
而如果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就委靡不振,甘于平凡,那可能是肾经不通,父母要及时帮孩子按摩肾经。
肾经的具体循行路线是:由足小趾开始,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面、腹部,止于胸部。
孩子的肾经如果有问题,生理上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另外,还有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等症状。
每天的17~19点,也就是酉时,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有上述症状的人,可以考虑在肾经当令之时按摩肾经。
◎心包经——戌时当令
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到达腋下三寸处,然后沿着手臂阴面中间的一条线,止于中指。在心包经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这个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晚上的19~21点,即戌时,是心包经当令的时刻。如果在一些场合觉得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这时不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它可以帮助你找回从容自信的感觉。
◎三焦经——亥时当令
三焦经围着耳朵转了一圈,耳朵的疾病通常找它。此外,现在大多数胖人三焦经是阻塞的,而且这种阻塞的情况通常都在其没有真正肥胖的时候就出现了。
由于三焦经的阻塞,使得经络中的组织液流动出现了障碍,导致垃圾的堆积,长时间的垃圾堆积最终才形成了肥胖。
晚上21~23点(亥时),是三焦经当令。有耳部疾病的人,不妨在此时敲打三焦经。
§6.经络养生常用的三大方法
人类很多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身体里的有关经络失控了,堵塞了,而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如果我们能刺激经络上的相关穴位,把堵塞的地方疏通,气血就会在体内顺畅地流通起来,人的一切疾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那么该怎样刺激经络穴位呢?
◎针灸疗法
这是通过经络治病最直接的办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针灸比较专业,普通人做不了,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才能施行。
◎按摩法
针灸疗法比较难,但利用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按摩手法来保健养生和治疗常见病,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的,而且效果非常好。
最简单有效的按摩手法有三种:
(1)点揉穴位
用手指指肚按压穴位。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出一只手来就可以。
(2)推捋经络
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谓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做直线推动;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做螺旋形推动;而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
比如走路多了,双腿发沉,这时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推的就是脾经和胃经,脾主肌肉,推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3)敲揉经络
敲法即是借助保健捶等工具刺激经络的方法;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即为揉法。
这种方法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有人甚至提出敲揉比针灸效果还好。
◎灸法
就是利用艾草给皮肤热刺激的一种经络刺激法。此法是一种补法,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上。
在家中灸时,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并将它捻成细长状,然后将其尖端部分2~3厘米处摘下,制成大约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在实施灸法的时候,先用一点水把皮肤弄湿,在穴位上放上上面所说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来。然后点燃线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热时更换新的艾草。若没有特殊状况,一个穴道用上述的灸进行三“状”到五“状”的治疗(烧完一次艾草,称一“状”)。
除了直接燃烧艾草,最简单的灸疗法是线香灸。准备一根线香,点上火,将线香头靠近穴道,一感到热,便撤离。一个穴道反复5~10次。
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使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维修”,小病一扛就过去了,大病找医生就行了。我们要知道,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很发达,但我们也不能把医生24小时都带在身边,身体不舒服了,医生也不能马上就为你解决问题,况且如今医疗费用非常昂贵,一般的家庭承担起来很困难。所以我们要掌握一些重要穴位的知识来自我保健,这样也就等于有了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7.祛病养身的十大名穴
平时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舒服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也没有严重到非去看医生的地步。例如头疼,如果不去管它也许一两天便会好,但是这期间我们会很痛苦,并且会影响心情和工作效率。其实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类似于头疼这样的小病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缓解。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种穴位与治疗疾病之间的关系。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从下往上触摸小腿,在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个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循胃经直通胃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脾胃失调和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足阳明经从头一直走到脚,所以除了对消化系统有特效外,所有五脏六腑和从头到脚的病,如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唇溃疡、哮喘、心悸、高血压、腹胀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下肢和全身的关节痛等,也就是说,胃经所经过之处诸病,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都有用。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属心包经。按摩心包经的内关穴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心包经到心脏以前要经过肺脏,所以对于哮喘、咳嗽、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都有治疗效果,对于普通人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合谷穴
寻找合谷穴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处即是合谷穴。按摩合谷穴,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所以凡是颜面上的病,如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疾病等,按摩合谷穴都有疗效。
◎四白穴
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即是四白穴。按摩四白穴有预防皱纹、改善皮肤的功效,此外还能很好地预防眼病,比如近视、青光眼等。
◎支沟穴
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即是支沟穴。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等。配阳陵泉、外关治疗胸胁疼痛,配足三里、天枢治疗便秘,配阳池、八邪主治手指震颤。
◎尺泽穴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即是尺泽穴。刺激尺泽穴对肺精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迎香穴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1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当你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
◎太阳穴
太阳穴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按摩太阳穴还能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部的背侧,大拇趾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按摩太冲穴有利于疏肝理气,缓解易生气、睡不好、压力大的烦恼心情。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落枕等常见疾病。
§8.十种常见疾病的经穴疗法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全身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与体表交会之处即是经穴所在。内脏若有疾病,在身体表面上的相关部位就会有所表现,呈现出异状。以手指触摸皮肤,找到感觉特别刺痛的经穴位置施以种种刺激来治疗病症,就是中医学所称的经穴疗法。
只要找到相应的穴位,按一按,压一压,揉一揉,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经络穴位那么多,哪些是要掌握的呢?全身主要经络12条,再加上奇经八脉,共有360多个穴位,听起来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能烂熟于心了。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治疗一般常见疾病时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
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寻找它: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足三里——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联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个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按摩要点: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便秘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正常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可按摩穴位:天枢、足三里。
寻找它: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颈肩不适
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还可自我按摩或通过家人来按摩,按摩穴位:风池。
寻找它:
在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与耳垂齐平。
◎眼部疲劳
眼部疲劳,看书或工作时间较长,为了缓解视力疲劳可选择按摩穴位: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
寻找它:
太阳穴——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睛明穴——在眼部内侧,内眼角凹陷处。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心慌、晕车
因为疲劳出现心慌,或者心脏不太好者,以及经常晕车者,可按摩穴位:内关。
寻找它:
内关——可改善心脏循环,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按摩要点:如果有心慌的症状,要按10分钟以上,手要持续用力,左右手可交替进行。如果是晕车,要按到不呕吐为止。
◎头痛头晕
头痛头晕者,可按摩穴位:太阳穴和风池穴。
◎痛经
女性治疗痛经、小腹疼痛可选择有利于活血的穴位:三阴交、太冲。
寻找它:
三阴交——是女性可常用到的一个穴位,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
太冲——位于足部的背侧,大拇趾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有利于疏肝理气,解决或缓解易生气、睡不好、压力大的烦恼。
◎失眠
经常失眠者或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可选择穴位:太冲、印堂、足三里、合谷、神门。
寻找它:
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
合谷——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
神门——在手腕的横纹上,手腕关节手掌侧下方与手腕横纹交界处的凹陷处。
◎肥胖
减肥,对于肥胖者,也可通过穴位按摩来促进脂肪的代谢。
(1)腹部胖者
可选择穴位: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寻找它:
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中脘——位于腹中线、脐上4寸处。
气海——位于人体腹部,肚脐下1寸半,也称丹田。
关元——肚脐直下3寸,四横指处。
(2)臀部胖者
可按摩穴位:环跳、殷门。
寻找它:
殷门——位于臀部下方和膝窝连线上,约靠近臀部的2/5处,洗澡的时候也多冲洗此穴位,可使腿部曲线优美。
◎过敏性鼻炎
对于免疫力差,经常感冒、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按摩穴位:迎香、足三里、合谷。
寻找它:
迎香——鼻翼旁约一厘米处,有两个穴位。
按摩要点:鼻炎发作时,按摩迎香穴,炎症可得到快速缓解。平时可常按足三里和合谷,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9.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涌泉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个“长寿穴”,“涌泉穴”就是其中之一。若经常“侍候”这个穴位,便可以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乃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以及各种妇科病和生殖疾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两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俯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10.人中:救治晕倒的英雄
古人认为人中和寿命有关,人中短的人命短,人中长的人寿命也长,传说彭祖的人中长八寸八,而他活了八百八。《相书》中也说,鼻下人中长一寸,年龄百岁。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人中关涉到两个重要的经脉,人体从前阴和后阴的中间叫会阴穴,从会阴穴的里面延伸出一条经脉,叫督脉。这是人体的一条大阳经,而且是最重要的阳经;从前胸正中线一直上来,到头部这里也有人体一条重要的阴经的脉,叫任脉。人中就是这两条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的交汇处,在古代这个穴位叫“寿宫”,就是说长寿与否看人中;还有叫“子停”,就是将来后代的发育情况如何也要看人中,也就是说,人中是阴经和阳经的沟渠,从它可以看出阴阳的交合能力如何。
人突然晕倒时,有个急救措施就是掐人中,很多时候,晕倒的人会苏醒,这是为什么呢?
人突然晕倒时掐人中就是通过刺激这个穴位,使其阴阳交合,从而苏醒。相面时,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人中在古代的相面学中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求长、宽、深。如果人中又平、又短、又浅,好好地休息几天就可以改善,人中的沟渠会慢慢变深。人中的深浅可以修,但是长短不能改变。古代相面时认为,人中特长的人会做官,而且长寿,后代的发育也会比较好。如果人中是歪的,就说明你的阴阳交合出了问题,会出现腿痛或者脊背痛的问题,这也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诊。
§11.百会穴: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它与脑联系密切,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可益智开慧,澄心明性,延年益寿,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百会穴的保健方法有以下四种:
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穴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穴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12.气海穴:人体性命之祖
喜欢读武侠小说、看武侠剧的朋友们对“丹田”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下丹田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
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会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因此也被称为“气海”。
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刺激丹田穴可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腹式呼吸达到保健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靠胸廓的起伏来达到呼吸的目的,即胸式呼吸,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
正确的腹式呼吸应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有奇效。
§13.不用季节的保健穴位
◎春季养肝
春季养肝有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每天按揉两侧太冲、鱼际和太溪三个穴位,不拘时间,每穴3分钟。
具体步骤是:早晨起床后先按揉肝经上的太冲穴、肺经上的鱼际穴和肾经上的太溪穴3分钟,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依次按揉鱼际、太冲和太溪穴,每次每穴3分钟,再加按肺经上的尺泽穴。
◎夏季养心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养护心脏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按揉阴陵泉、百会和印堂。其中,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3分钟,可以保持整个夏天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运转,还可以把多余的“湿”去掉,为秋天的健康打好基础;按揉百会可以大大提升人体的阳气,让人神清气爽;按揉印堂可以使大脑清醒,眼睛明亮,它处在两眉中间的位置,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往上拉100次,只要每天坚持就能达到养心的目的。
◎秋季养肺
在适合养肺的秋季多呵护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秋季的前半段,我们可以采用穴位按摩法,每天按揉鱼际、曲池和迎香穴。
鱼际可以不拘时地进行按压,每天最少3~5分钟,但要长期坚持。
曲池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当你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是曲池穴,每天中午1~3点按揉这个穴位最好,因为这段时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按揉此穴位可以使阳气降下来。
迎香穴就在鼻翼两侧,属手阳明大肠经。“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顾名思义,如果鼻子有毛病,例如因为感冒或鼻子过敏等引起鼻腔闭塞,以致不闻香臭,治本穴有直接效果。每天双手按在两侧迎香穴上,往上推或反复旋转按揉两分钟,鼻腔会明显湿润,通畅很多。
坚持按揉这三个穴位,就可以滋养肺气,有效预防鼻炎、咳嗽等难治愈的呼吸系统疾病。
在秋季的后半段,热气渐消,早晚天气都很凉了,于是“燥”又同“凉”遇到了一起,形成了凉燥。这时候我们就要用“温润”来保养我们的身体了。首选的穴位除了鱼际和迎香外,就是合谷了。
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穴位,每天早上出门前先按揉两侧迎香至鼻子内湿润,然后全天不定时地按揉两侧合谷和鱼际,每次每穴3分钟。这样就可以还肺一片清凉,将肺炎等秋季易发病统统挡在身外。
◎冬季养肾
冬季要注意对肾脏的保养,同样,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穴位的方法养护我们的肾脏,但是由于我国南北方的冬季在气候特点上有所不同,因而对肾脏的养护也要区别对待。
南方冬季寒湿之气较重,宜以温阳化湿为养生的原则,可每天坚持刺激阴陵泉、关元、肾腧这三个穴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晚上艾灸关元穴5分钟,然后喝一小杯温开水,然后在两侧肾腧上面拔罐5分钟,起罐之后按揉2分钟。肾腧穴不必天天使用,每周拔罐2~3次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就按揉;两侧阴陵泉还是用按揉的方法,每次每穴3分钟即可。
在饮食上,南方人在冬季要停掉所有的寒凉之物,多吃温热的东西,如羊肉、狗肉、辣椒等。
常按迎香穴不但可以远离鼻炎的困扰,而且还能预防感冒。
北方的冬季与南方的寒湿气候不同,往往在寒气里面夹杂着一点燥气,因此,宜以温阳滋阴为养生的原则,可每天坚持刺激关元、太溪、肾腧这三个穴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先泡脚1小时,然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5分钟,然后艾灸关元5分钟,再艾灸两侧肾腧5分钟。
§14.经穴疗法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使用经络穴位,是项技术活,也可以说是把双刃剑,找对了地方,手法适当,可以益寿延年,如果一窍不通或者一知半解胡乱摆弄,往往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们有必要将经穴疗法的注意事项向大家叮嘱一遍。
◎如何找准穴位
找穴位最重要的就是找对地方。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够使用的最简单的找穴道诀窍。
找反应。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
(2)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3)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很痒。
(4)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点。
(5)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方了。
另外还可以记分寸。大拇指的指间宽度是一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比如,“足三里”这个穴位,找的时候只要从外膝眼处往下四横指,然后再往外一横拇指就找到了。
◎学会利用身边的器物
把五六支牙签用橡皮条绑好,以尖端部分连续扎刺的方式刺激穴道。刺激过强时,则用圆头部分,此法可出现和针灸疗法相同的效果。
不喜欢针灸的朋友,可以用吹风机的暖风对准穴道吹,借以刺激穴道,这算是温灸的一种。
体质虚脱的孩子,肌肤容易过敏,再小的刺激往往也受不了,此时可利用旧牙刷以按摩的方式来刺激穴道。
以手指做按压的时候,想省劲一些的话,可以用圆珠笔替代,方法是用圆珠笔头压住穴道,此法压住穴道部分的面积广,刺激较缓和。
脊椎骨的两侧有许多重要的穴道,可惜的是,自己无法好好地刺激它们。如果用软式棒球,即可轻易地达成目的。仰卧,将球放在背部穴道的位置,借助身体的重量和软式棒球适度的弹性,使穴道获得充分的刺激。
使用穴位时要注意的事项:刺激穴位要在呼气时。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得更快更佳,效果更好。另外,最好不要吸烟,香烟中含有40~200种致癌物质,毒物不少。如果在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会影响疗效。
§15.保持胃肠清洁,让经络正常工作
随着生活越来越安逸,生活无规律、饮食无度,加之运动量太少,使得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胃肠不洁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坐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们,其患上胃肠疾病的概率更大,究其根源,就是胃肠不洁造成了经络的淤阻,经络不通,必然会生病。
要想保持胃肠清洁,首先要保证饮食的卫生,即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要干净。
很多人都知道严重的食物中毒会致人死亡,但却不知道饮食不卫生就等于慢性的食物中毒。经络畅通的人,吃完不干净的食物马上就会有反应,如腹痛、呕吐、拉肚子等。但如果经常吃不干净的食物,体内的经络对那些细菌就会习以为常,把它们误认为是身体的一部分,就不再对抗它们,于是,这些人即使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身体也不会有反应。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体内经络里的毒素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经络淤阻,体质下降,疾病也就产生了。因此,那些经常在外面吃饭,但又很久没拉肚子的人要注意,有可能你体内已经蓄积了不少毒素了。不过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坚持每天敲胃经,增强胃肠抵抗力,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保证经络的畅通。
其次,要清理宿便,保持肠道清洁。有数据显示,当代都市人与20年前相比,排便量减少了20%左右,肠道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身体里的毒素越来越多,淤积于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于是身体也就变成了酝酿疾病的沃土。
因此,如果有宿便,那就必须排出。清肠排毒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饮食排毒、运动排毒、断食排毒和精神排毒等。
饮食排毒:多喝水,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运动排毒:只要坚持运动,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断食排毒:断食并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禁食固态食物,以清水代之。
精神排毒:赶走抑郁、焦虑和压力,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只有胃肠清洁了,经络才能畅通,才会正常工作,疾病自然也就远离我们的身体了。
日常养生小百科
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按摩足三里穴时,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按摩中脘穴时,可用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正常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可按摩天枢、足三里穴。
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还可按摩风池穴。
眼部疲劳,看书或工作时间较长,为了缓解视力疲劳可按摩太阳穴、睛明穴和四白穴。
因为疲劳出现心慌,或者心脏不太好者,以及经常晕车者,可按摩内关穴。如果有心慌的症状,要按10分钟以上,手要持续用力,左右手可交替进行。如果是晕车,要按到不呕吐为止。
头痛头晕者,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
对于免疫力差,经常感冒、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按摩穴位:迎香、足三里、合谷。鼻炎发作时,按摩迎香穴,炎症可得到快速缓解。平时可常按足三里和合谷,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想保持胃肠清洁,首先要保证饮食的卫生,即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要干净。很多人都知道严重的食物中毒会致人死亡,但却不知道饮食不卫生就等于慢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