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重构文学场
14246700000005

第5章 网络媒介及其文化阐释(1)

§§§第一节网络媒介及网络文化的内涵

电话、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的思维和行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大卫·莱昂在〈后现代性〉一书第二版前言中,有这么一段开头:即使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后现代气息,但现实终归还是现实。此时,我们蜷缩在一块原木前头,借着烛光写这篇前言。这倒不是出于浪漫。一场反常的冰雹风暴摧垮了安大略湖东部和魁北克一带的树木和电线杆,给现代便利设备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没有电,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收音机或者电视,因为地方台、有线网络和转播站也都被吹倒了。然后,吊诡的是,我们这儿的境遇在其他地方早就是一个新闻事件了。那是一种后现代的扭曲:自己周边发生了什么,别人比我们更清楚。

大卫·莱昂记录了他遭遇到的一场冰雹风暴,他描述的这种感觉,就是后现代社会人的在场感。显然这是电子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媒介给予人的深刻感觉,它告诉我们,在一个科学技术和网络空间的世界里,并没有安全感,也没有确定性。

网络媒介是继电影、电视之后影响力最大的电子媒介,也是最能够体现后现代社会“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丧失,网络像一个幽灵一样到处飘忽,它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好地认识大千世界的契机,另一方面它愈来愈强化了技术对于人类的控制。正如加里·查理曼说的:“生活中的任何束缚似乎都可以通过娱乐界的媒体以各种形式得以解脱,生活闪动着工业技术与技术特征的重重魅影。”的确,这是一个人类逐渐沦为机器的奴隶的社会,不说奴隶们对机器的内在功能一无所知,也可以说其中技术霸权对我们的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社会上渐露端倪。大众普遍存有一种忧虑,实施社会工程与推行改革政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似乎也医治不了人们的这种忧虑症。大卫·莱昂描述的没有安全感和没有确定性,也是这种优虑症的一个典型例子。

张法认为:“电脑的出现,改变了以电视为主潮的美学观,它把后现代的拼贴深人为一种全球化的播散,产生了从后现代哲学与美学向全球化哲学和美学整合的转变。”他还认为,互联网使一个后现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动起来。这是一个难以有序管理的“无”的流动:它与电视、电影、报纸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构成一种无结构。一种最彻底的“民主”在互联网中被改变了。从书籍、报纸到电影、电视,都是一种有序的线型结构,由一个整体所控制,仍然可以组成一个中心性思维;互联网则成了一个无中心、无边界的互缠大网,彻底地抹去了边缘与中心的界线。张法的这一些观点,实际上也告诉我们,网络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一个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多元化主义时代的来临,也就是说,网络媒介的兴起推动了电子媒介社会的文化更加具有后现代的不确定性和游移性。

网络文化是通过网络传播和展现的,和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因为网络的快捷,网络文化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全球性关注的课题。20世纪下半叶,从有“超文本之父”美称的美国人西奥多·霍尔姆·纳尔逊开发“Xanadu”商业出版系统,到万维网(worldwideweb)的诞生,再到今天因特网(Internet)的风靡全球,科技在迅猛发展,技术在飞速进步,人类进入了一个所谓的“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技术发挥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和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深深铭刻着技术进步的痕迹。对技术的反应显得迟缓和滞后些的文学领域也从写作到出版,从思维方法到文学形象,从文学的功能、目的到文学的价值等各个方面受到技术的冲击,从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近几年来文学理论批评界所热烈讨论的“赛伯空间与文学变革”与“数字化革命”。

我国是1994年获准加入互联网的。据信息产业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27日公布,当时我国上网计算机数650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01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549万台。上网用户人数1690万,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258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约为1176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256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他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59万。到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4580万人,上网计算机1613万台,CN域名12.6万,宽带用户为200万户。2006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5年12月底,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2004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34.8%和44%。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男性、未婚、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含无收人)网民的比例继续在网民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60.6%.、57.2%、51.7%、69.3%、80.6%,其中未婚、25岁以下网民的比例和半年前相比都有所下降,但男性网民、大专及以下、月收人在2000元及以下(含无收人)网民所占比例和半年前相比有所上升;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比例分别为32.4%、12.6%,其中学生网民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在行业方面,制造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批发和零售业是网民的主要分布行业,比例分别达到了14.6%、13.0%、11.9%、9.3%、7.7%。在网民的上网途径方面,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比例达67.9%;网民的上网设备主要是台式计算机,比例达95.3%,但同时采用其他上网设备的网民日趋增多;拨号上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但专线、宽带等其他上网方式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宽带(xDSL、CABLE、MODEM等)上网用户数达4280万,上网方式进一步多元化。网络的普及表明了中国基本上与世界发达国家一起进入了网络时代,于是网络开始和电视一样以强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与其他媒介相比,网络具有资源共享、速度快、容量大、信息多而且全面等特点,因此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由衷地欢迎。网络使人们的生活形式多样化,丰富了人们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带给文学新的变化,尤其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008年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査结果。从调查结果上看,我国国民报纸阅读率份额最高,达到73.8%;期刊阅读率为58.4%,位居第二,比2005年的47.9%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图书阅读率为48.8%,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比2005年的48.7%略有上升,排第三位;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个百分点,网络阅读率的继续快速提高,呈现出新媒体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次国民阅读调查也告诉我们,网络不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阅读文化,而且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教育,网络不但成为人们交往的一个平台,还是人们知识建构的主要渠道。

一、极具影响力的网络文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这种科技产品的双面特征。网络文化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积极影响是可以看到的。网络的自由性、平等性催生了儿童的现代观念,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儿童的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儿童的交往面,网络还为儿童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黄色信息、危险的网恋、网络犯罪、网络游戏瘾等问题的出现,就让社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担忧。

如前所述,电子媒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仅在于提供了一种影像,在更深的意义上是提供了一种自我认同的途径。在照相机和电视出现的短短几十年内,人们的言谈举止已经变得越来越适合于上镜;同样在网络时代,人们正通过人机互动而习得新的生活风格:清晰明快,追求速度,崇尚计算。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概括电脑网络与传统媒介的区别,那就是“数字化”。数字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之深是难以尽述的,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将电脑网络称为“比特时代”。正如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比特是构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这使得当代世界在能指形式上获得了空间的统一性,世界由此被压缩到比特的空间阵列所构造的数据库之中。网络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文化,一种将世界进行抽象编码而又重新构造的文化。网络文化多种多样,但对青少年来说,最具影响力的是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网络文学(网络写作)等几种亚形态。青少年积极参与这些网络文化亚形式的生产,也积极参与这些网络文学亚形式的消费。如果说,网络文化是一座花园的话,那么青少年既是网络文化的设计师和网络文化的参观者,同时也可能是这座花园的迷路者和彷徨者。

1.网络歌曲。在网络文化的亚形式中,网络歌曲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网络歌曲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并得以流传的歌曲,其主要分为三大类:网友的原创、网友翻唱、网友改唱。近年来,网络音乐正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音乐新生力量。网络音乐之所以受众很多,容易流行,是因为音乐网站一般都打出“人人平等,个个免费”的招牌:想唱歌,在网上随便唱;想听歌,在网上随便听,没有人有权力约束你。所以这些音乐网站格外吸引网民,也更吸引投资商。据报道,网络音乐的大佬之一“MP3.comInc”一上市便募集了3.5亿美元,网络音乐专卖店"Music maker.comInc"拿到了7000万美元赞助。而日本2003年的音乐市场规模达8500亿日元,通过网络传播的部分占12%,约为1000亿日元。这几年国内网络音乐也非常流行,最流行的有三首:一首是2000年在网上十分盛行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其轻松幽默的“无厘头”式风格也被网络动画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用东北话唱的“翠花,上酸菜”成了新的流行语。这首歌是少见的网络流行歌曲,它一方面在街巷中传唱,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流行,其作者雪村曾就读于北大德语系,他创作的《梅》曾经非常流行。近年来,雪村为英达的情景喜剧《新72家房客》《_一手托两家》《心理诊所)〉《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写过大量电视音乐。另一首最受欢迎的网络歌曲是2004年的《老鼠爱大米》,它和《两只蝴蝶》等一批网络歌曲几乎同时广泛地传唱于青少年当中。由于《老鼠爱大米》的题目和内容非常有趣,2005年上榜55天就有200万人次的搜索量,超过刀郎和周杰伦的歌曲,其演唱者杨臣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因此摇身一变成为万人追捧的新偶像。第三首是无名歌手唐磊的《丁香花》,它在网上走红近一年,在百度网上的搜索量一直位于前十名。在网友心中的“十大网络歌曲”名单上,还有《老爸》《当我再爱你的时候》《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等。这些网络歌曲不靠公司包装、没有媒体宣传,几乎完全靠青少年的口耳相传就静悄悄地火爆起来。

网络歌曲之所以一夜就能走红,这与网络传播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而且在音乐网站下载歌曲又不用花钱。另外,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比之电视舞台和其他文化演出场所,网络相对来说更公平、公正。只要是非常好的东西,在网上就没法压制,自动就会流行起来。而流行音乐的市场的消费权掌握在青少年手中,当前的网民中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可以说抓住了青少年网民的心,也就等于抓住了流行音乐市场的脉搏,青少年是流行音乐最大消费群体。

2.网络游戏。在网络文化亚形式中,网络游戏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受到市场的青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调查,全国网民每月直接与网络游戏相关的支出大约为10多亿元,网络游戏市场以高于100%的速度膨胀着。IDC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在2001年仅为3.1亿元人民币,2002年已飙升至9.1亿元人民币,2003年网络游戏产生的实际销售收入是13.2亿,给相关产业创造150亿元的产值。但这只是网络游戏商直接从游戏中得到的收入,其背后还牵涉到整个网络和电信行业的利益。统计显示,近两年国内网络游戏市场高速增长。2005年网络游戏的销售收入达37.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52.6%,并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年,游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总体贡献已远远超过300亿元,被经济界很多人士看做“朝阳产业”。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我国网络游戏用户为2000多万,其中近90%为青少年,有260万是网络游戏成瘾少年,并且这个数字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这说明青少年成了“网游”的消费主体。而且据媒体报道:2001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0.6%,2002年增加到7%,2003年为13%,2004年达到了21%。网络游戏在中国带动了以数亿美元记的产业增长。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也增大了2000多万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增大了数百万的未成年人暴露在网游沉溺和网游暴力中的几率,更增大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隐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