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手枪与步枪传奇
14291600000070

第70章 St G44突击步枪

St 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44,定型投产时名称MP44),是现代步兵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先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的自动步枪。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静态消耗战,作战双方以阵地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所以这就造成强调步枪的远射程,而在50米内的阵地争夺战,导致了近距离速射武器冲锋枪的大量装备。

一战结束以后,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各国的军事战略战术理论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一战后的几次战斗中,如苏联国内战争,西班牙内战,出现了一战中没有出现的情况。

双方步兵的作战距离比起一战时期大大缩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斗都集中在400米的距离之内。在这个距离内,当时各国装备的步枪并不能胜任。不论德国的毛瑟步枪,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还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有效射程都超过600米,标尺射程都在1500米以上。如此强的杀伤力的,在400米内显然没有必要。

这个距离内,传统步枪的威力过大,远远超出实战的要求。同时,各国装备的手动添装子弹步枪的射速不高,优秀射手一分钟也不过只能发射10到12发。这个射速显然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各国步兵的另外一种装备冲锋枪,也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二战中的各国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均不超过150米,实战中还不到100米。虽然在100米内,冲锋枪有着不错的射速和火力压制。但是冲锋枪使用的弹药是手枪子弹,冲锋枪超过150米距离无法作有目的的射击。冲锋枪的150米,步枪的500米,中间有一个150米到400米的火力的空档。

各国步兵部队一般通过轻机枪来弥补,但是轻机枪在基层步兵中装备较少,而且其弹药威力也很大,在这个距离轻机枪弹药的威力仍然过剩。同时冲锋枪需要大量的手枪子弹,步枪轻机枪也需要大量的步枪弹药,基层步兵同时装备冲锋枪和步枪,这也就是说后勤人员必须同时准备二种弹药。

如果能够实现基层步兵武器弹药的统一化,对于各国的军工系统和后勤系统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出于这些目的,在30年代末期,各国就展开了对于突击武器的研究。

他们希望能够生产出一种把步枪和冲锋枪的特点合一,能够代替现有步枪,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的一种武器。但是,实验证明20世纪初的标准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自动步枪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较大不方便单兵携带。受当时枪械科技和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当然也有对于突击步枪理念上理解并不够的原因,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直到Stg44的出现。

研制历史

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军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18冲锋枪的作战种种缺陷,在一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德国都以各种形式参战,在实战中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点。

1938年,德国黑内尔公司受军方的要求,开始着手研制自动步枪的工作,开始研究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无法有效解决现有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在连续射击中的稳定问题。但是,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自动步枪的研制受到了德国军方的重视,研制速度明显加快。由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担任方案设计师,提出用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代替原有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划时代的观念。

德国早在1934年就已经开始威力小一些的减装药的短药筒弹药这方面的研究,使用短药筒弹药可以将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全自动步枪上,可保持步枪轻便以及连发射击容易控制的特点。1941年经过反复实验后德国研制成功一种7.9233毫米步枪短弹。它的长度比当时的德军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缩短了,弹头更轻,发射火药减少,装药量由47格令(约3克)减至24.6格令(约1.6克),弹头重由198格令(约12.8克)减至123格令(约8克)。

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这类短弹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这种子弹长度比原有毛瑟步枪弹缩短三分之一。使得枪的后坐力大大减小,解决了自动步枪无法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

随着弹药问题的解决,黑内尔公司1942年7月制造出了使用7.9233毫米步枪短弹的50支样枪。同年,军方另外一个制定研究的公司——卡尔-沃尔特公司也研制出50支样枪,这些武器经过德国军方枪械专家的严格测试。最终黑内尔公司的样枪MKb42(H)步枪由于综合性能的优越而中标。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

根据军方的要求,黑内尔公司在11月份生产了10000支试验枪,全部在1943年春交付给东线的德国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进行实战检验。在实战中,MKb42(H)步枪发挥了非常不错的战斗作用,增强的火力密度以及良好的可靠性受到好评,不过战斗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通通都报告到黑内尔公司。

黑内尔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对MKb42(H)式步枪进行了改进,为了绕过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下令停止该枪研制的干扰,顺利投入大批量生产,它借用了冲锋枪的命名方式,命名为MP43式。随即开始装备部队,其在之后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深受各级官兵的赞赏。

MP43进行了改进,选择单发射击时处于闭膛待机状态,可以达到精确射击,在外观上延伸到枪口附近的导气管的长度缩短了。在会战以后,MP43进行了改进,1944年该枪完成改进定名MP44。这种自动步枪具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连发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掌握,在400米射程上,射击精度比较好,威力接近普通步枪,而且重量较轻。

德国军方曾计划1944年开始用该枪取代步兵班的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但终究因为德军军事上的截截败退和最终的投降而中止。从1944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在德国饱受轰炸和原料缺乏的情况下,St G44一共生产了40多万支,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St G44没有普遍装备德军。

目前可找到的资料显示在1944年秋天所编成的44年装甲旅中德军士兵第一次大量使用了该枪。给它的敌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枪主要装备东线和西线的德军精锐步兵,比如死守卡昂的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师就大量装备该武器。在柏林战役,死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士兵也是装备清一色的STG44。整个柏林战役中,大部分党卫军都装备了这款武器。

纳粹元首和St G44

德国军工企业的各项成果和计划,都必须向纳粹元首希特勒本人汇报和展示,Stg44的设计方案也不例外。St G44的设计方案最早送到希特勒手中的时候,纳粹元首对其并不认可。希特勒参加过一战,自认为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当时St G44的设计思路还是比较初步,比较明确的口号是代替轻机枪。

希特勒认为St G44的射程有限(500米内),不可能达到轻机枪的标准,所以将其否决了。后来相关将领重新解释了St G44的设计理念,不再提及轻机枪。但是希特勒以一个老兵和国家军事决策者的眼光认为,St G44虽然设计理念先进,但是必须使用新式弹药,无法利用原有的大量贮藏的毛瑟步枪子弹。

St G44还可以连发射击,实战中子弹消耗量并不亚于冲锋枪,消耗量非常惊人。一个国家在战争中重新准备一整套新式弹药系统,并且满足战斗需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德国当时已经陷入困境,大量的装备和人员都损失在东线的拉锯战中,能够弥补前线的损失已经非常不易。更不要说,重新增加新式装备和相关的新式后勤系统的额外负担。

所以希特勒将其否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种观点认为希特勒不能接受新事物,其实希特勒和传统的德国军人一样,为了等待新式的豹式和虎式坦克,希特勒甚至人为推迟了库尔斯克会战的时间。

但是军方的有识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 G44的实际意义,也不可能放弃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们仍然把St G44大量生产并且投入实战。出于不违背元首命令的考虑,他们以MP43/MP44的名称,通过了元首的批准。果然MP43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突出,不但压制了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士兵军官都对其赞不绝口,一致要求增加MP43的装备数量。

这些报告送到希特勒的手中,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加上他已经知道MP43所用的子弹仍然式7.92毫米口径,只是弹药长度缩短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子弹生产线就无需作较大的改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对弹药问题的担忧。元首在下令加大MP44的生产比率的基础上,亲自将其命名为Sturmgewehr44(简称St G44)。

结构特点

中间型威力枪弹

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弹药问题,就无法解决自动步枪连发射击时控制精度的根本问题。美军二战装备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最早也是作为突击武器来设计,希望能够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但是由于观点上的局限,仍然使用传统步枪弹药,这就造成了整枪设计的问题。

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宁自动步枪重量过大,步兵携带仍然不便,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改进成为“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实际上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

德国选取中间型威力枪弹,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St G44由于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子弹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枪和轻机枪。但是St G44在400米射程上,连发射击时比较容易控制,射击精度比较好,可以连续射击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St G44是步枪与冲锋枪性能特点的结合。

容量30发子弹弹匣

从冲锋枪的42发弹匣,71发弹鼓,到轻机枪的20发弹匣,75发弹鼓,德国设计师根据实战对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携带弹药的体力上限,还是持续作战的需要,终于选择了30发弧形弹匣。30发弹匣重量适中,单兵可以大量携带。同时30发弹药,能够很好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在实战中,三四个手持St G44的德军士兵,往往可以压制住一个班的手持M1的美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后来美国的M16以及苏联的AK仍然采用30发子弹弹匣,可见其成功之处。

影响

St G44是德军继MP40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以外,又一款划时代的经典之作。STG44中间型威力枪弹和突击步枪的概念对轻武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后,自动步枪开始使用短药筒弹药,并且开始取代普通步枪弹步枪。苏联很快就研制出了他们自己的使用了中间型威力枪弹的自动步枪——闻名世界的AK-47突击步枪。

有人认为AK47具体设计借鉴了St G44,其实两者结构完全不同——卡拉什尼科夫从St G44中得到的是突击步枪和中间型威力枪弹的概念的启示,随即推倒自己原先设计的AK步枪,转以突击步枪的方式进行设计。需要明白的是,最终的AK-47是一支纯种苏联血统的突击步枪。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苏联版St G44”。而M16自动步枪虽然和St G44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作为突击武器的整体思路,仍然是和其一致的。

St G44在二战中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二战结束以后,St G44由于自身性能的局限,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就St G44突击步枪本身而言,并没有随着德国的投降而消失,而是在一些国家军队中长期服役。

苏联在1945年前缴获的大量St G44,在冷战期间提供给它的友好国家。东德重新武装之初,装备的就是苏联红军缴获的德国St G44突击步枪。

在西德,当时的国防军军官甚至曾主张将St G44作为新的制式武器。在近代非洲很多的地区冲突中,仍然有人使用这款古董级的武器。在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法国营的德国籍雇佣军也有装备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