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乐的八大修炼
14292000000006

第6章 我~站在高岗上——交际挫折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在日常交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朋友的言语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会采取某种行为等等。有些可能因为个人的性格问题而被群体孤立,犹如天空中被抛弃的大雁,失落而无助。

……不要做“独行侠”

在学校或者日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无论是吃饭、学习还是回家,经常是独来独往的。他们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其他同学也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当其他同学在玩耍时,他们就自己找些事做,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等消磨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成了同学们眼中的“独行侠”。

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早已过去,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世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获得更多的朋友,并永远保持真挚的友谊。“独行侠”若不早日走出心灵的牢笼,那你最终就可能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长此以往,你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

青少年成为“独行侠”的原因

小雨是一个性格有点内向的孩子,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就生活在几乎一尘不染的环境中。父母跟他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的,他也养成了不能大声说话的习惯。到寄宿学校上学后,他也不能跟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他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往,平时干什么都独来独往的。当父母后来发现他的异常时,他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沉默的“独行侠”,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说。同学们对这个“异类”同学也颇为为难,不知道如何相处。小雨越来越感到自己很孤独,自己仿佛是被人间抛弃的孤魂……

在这个案例中,小雨就是一个典型的“独行侠”。在生活中,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像小雨一样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很难品尝到与同伴间相处的乐趣。其实有时候,这些“独行侠”们并不是不想加入到同学当中去,只是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顺利地交往。而当某一天,他们终于鼓起勇气想要融入同学群体中,才猛然发觉自己不知不觉已被同学们孤立了。这是“独行侠”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独行侠”的形成还与青春期这一人生的特殊时期有关。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迅速增强,同时,由于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性格品质逐渐确立,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映射出各种各样的气质、性格类型。比如,在与同伴相处时,有的同学表现得开朗大方、单刀直入;有的同学则矜持拘谨、小心谨慎。而有些青少年由于本身性格就偏于内向,平时不爱与人多交流,再加上青春期不稳定的心理及情绪,就容易被同伴或同学孤立于各个非正式群体之外,在班级中处于“孤家寡人”或“独行侠”的状态。

所以,一般来说,被孤立的同学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群体生活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封闭、害羞、自卑、自傲等。这些性格特征可能是由自身发展起来的,也可能是家庭或学校因素造成的。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过于孤立都会对青少年的下和社会化过程以及个性的完善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一个青少年在学习上缺乏和他人的交流,缺乏他人的帮助,往往难以启发和开拓思路,造成思维的局限。同时,青春期的青少年长期缺乏与同龄人交往,会使这一时期特有的闭锁现象加重,使一个人更加封闭自我,变得越来越难以与他人相处,将来更加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此外,长期自我封闭还会使青少年的压抑感、紧张感加重,心理压力加大,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因此,“独行侠”们对自己的状况一定不能等闲视之,要尽快调整自己,加强人际交往,让自己不再是“孤家寡人”。

成功交往,不再“独行”

1.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而这面镜子就是学校的老师、同学或较为密切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认识。同学们在一起接受着同样的教育,生活在相同的舆论气氛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更新和评价标准,当你的言行与“青少年青少年形象”大相径庭时,是不受同学们欢迎的。

2.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帮助,不仅是协助解决困难或物质上的支持,还包括感情上的支持、对痛苦的分担、观点上的赞同以及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如果你经常主动去关心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关心你,同学关系在这种彼此关心的基础上会愈加和谐。和谐产生友谊,友谊使人欣慰。青少年青少年阶段的友谊高尚、纯真、终生难忘,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巩固、发展这种友谊。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建立深厚友谊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因此,如果你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赢得真正的朋友和友谊。

3.与朋友真诚相待

诚是与人交往的基础,朋友间掏心窝子的话,这是以诚相待换得心与心的交流,宽宏大度能消除误会,得到信任。

4.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分寸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青少年,要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分寸。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智力上互偿,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酬。不仅要发展同学间的美好友谊,同时又要避免过分地亲昵随便,以造成不好的影响。

青春日记

青少年的学习阶段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有多少次,你鼓起勇气想表达对他人的友好,在站到别人面前时,你又退缩了。你只好安慰自己说:“朋友总可以找到的”。这种心理久而久之就会使你的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障碍。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孤立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主动一些,这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嫉妒正破坏着你的人际

妒嫉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同时它也是一种影响团结、损己害人的消极心理,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妒嫉心,从本质上说是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的目标与志向的人取得成功而产生的不适应感,是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具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这种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这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青少年为什么会有嫉妒心理

小恩和小慧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她们就这样一直到上高中。由于小恩长的比较漂亮,性格开朗,而且学习又棒,所以班里的许多男同学都愿意和她做朋友。而小慧长相、学习也不亚于小恩,只不过就是性格有点内向,所以在班里得不到和小恩同样的“待遇”。但处于这个年龄段,小慧喜欢拿自己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并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面对小恩,小慧感到委屈,心想:为什么她能得到那么多男孩的青睐而我却不能呢?心里越想就越生气。慢慢地,她便开始妒嫉起小恩来,而且开始疏远她。而小恩却不知道小慧为什么要疏远她。

小慧对于小恩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出于嫉妒心理。嫉妒是心灵的肿瘤,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利剑。有嫉妒心的人容易心理不平衡,容易对他人产生不满,从而也就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破坏人际关系的发展。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说,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概括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青春期心理

妒嫉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分析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随着人不断的成长,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青少年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青少年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如果教师、家长引导不力,他们就会误入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境地,人也会逐渐变得虚荣起来。这种唯我独尊、追求虚荣的心理很容易与尊重别人的心理产生冲突。

2.不适当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某,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人而不爱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妒嫉的心理。

3.自尊心过强

对于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会因为自己经常得到肯定而形成一种“惯性”,如果有一次没受到“重视”和“关注”,就容易产生妒嫉的心理。

培养健全心理,远离嫉妒

对于青少年来说,嫉妒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个人人际关系的发展。青少年应该培养健全的心理,远离嫉妒,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各方面的发展。

1.胸怀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俗话说得好:“公侯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讲做人要开阔如海,宽容大度,才会消除妒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对同学任何方面的成绩或进步都要抱欢迎的态度。这种良好的心态,是健康人格的一个反映。

2.加强修养,克服私心

嫉妒的发生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应有意识地多读一些情操高尚、内容丰富的书籍,多听格调高雅的音乐,加强思想修养,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懂得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道理,就会消除或减少嫉妒心理。

3.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4.学会自我宣泄

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另外,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等。

青春日记

一个人不服输是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却是不可能的。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想通这一点,你就会驱除嫉妒的困扰。此外,嫉妒的结果往往是损害别人,贻误自己。思想上深刻认识了,对其危害性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行动上也会与之决裂。由于嫉妒而伤害他人,何必做那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呢。

……心中的苦闷无人说

压抑是指个人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压制在心头,不愿说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短暂地压抑自己能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但若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就会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青少年会觉得没有人了解自己,心中异常苦闷,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

青少年产生自我压抑的原因

徐峥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很有画画的天分,功课在班里属于中上水平。他刚开始在一所普通中学读书,那时在那边有很多好朋友,可以一起画画,一起玩。后来爸爸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就把他转到离家比较近的中学。结果他整天都闷闷不乐。他想转回原来的学校,但父母说,这边的条件这么好,没必要转回去。还告诉他,你只管把自己的书读好就行了,不用管别人怎样怎样。不到半年,徐峥的成绩就一落千丈;人也变得十分厌学,整天打不起精神,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同学们整天都觉得他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但他又不肯说;渐渐的,他周围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了。

在这个案例中,徐峥后来由于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实现,心中的苦闷无人诉说,父母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渐渐处于自我压抑状态。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精神压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压力,可能导致个体人格畸变,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那么,一般来说,青少年心理压抑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性格原因

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转化为消极的情绪。

2.行为规范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就容易让孩子产生压抑的心理。

3.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

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如果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一定的成就感;若超出人的能力所不能承受的,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4.紧张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具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改变自己,走出苦闷境地

青少年若一直处于压抑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心理压抑的青少年应学会改变自己,走出心理苦闷的境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1.多交朋友

具有压抑心理的青少年可以说放弃了他们的爱好,很少和朋友在一起,这种做法只会使事情更糟。为了扭转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交一些朋友,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压抑,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比逃避朋友,或者把自己的压抑发泄在朋友身上,造成人际危急要好的多。

2.学会激发自己的兴趣

有压抑心理的青少年总是没精打采,对什么都引不起兴趣,精神空虚,情绪低沉。青少年应多发展几种兴趣与爱好,让自己有表现的机会。当你变得积极兴奋时,你就能战胜烦恼、抑郁等消极情绪。

青春日记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不如意,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了不顺心的事,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只要想得开一些,凡事不必太过苛求,用一颗真诚而温暖的心对待他人,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好的。

……天才注定是孤独的吗?

青少年的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这是在日常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冷落、寂寞和被遗弃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

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他们却没有几个朋友。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天才;然而,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难道,天才注定就是孤独的吗?不是的,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个人的性格跟此有很大关系。这些“天才”们其实内心也渴望真挚的友谊,如果能多注意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就能摆脱孤独的状况。

“天才”为什么会孤独

杨洁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成绩优异。在学校里,学校领导很重视她,班主任老师更是视为心腹骨干,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女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却不怎么好。她常常觉得同学们和她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新学期开始了,班里要重新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就征求她的意见。她不是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就是摇头撇嘴,意思十分露骨: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对她的强烈不满。虽然她在班主任的提议下当上了班干部,但是班里的人却没有几个喜欢她。杨洁也感觉到同学们都在渐渐地疏远自己,她还常常感叹道:难道天才注定就是孤独的吗?

是“天才”没有错,但如果把“天才”当做一种资本,那就大错特错了。案例中的杨洁同学就是这样,她把“天才”当成了一种资本,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这就导致了同学们对她的疏远。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是所有孤独的“天才”们都是骄傲的,有的是因为性格过于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所以才导致了孤独。具体来说,导致他们孤独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1.过于自负。

这一类青少年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别人。自负者往往是抓住自己的优越方面,并用放大镜放大它,而对于自己的缺点,却采取忽视或者用缩小镜来看待。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很高的自我评价能力,通常他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而多数父母给予孩子的都是片面的溺爱、夸奖、表扬,而非全面的夸奖与批评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我是最棒的,别人都要听我的”。

2.过于独立。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青少年处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时,他们的社交和实践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各方面和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增长,不愿再盲目地依从父母。而是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观看世界,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需要依靠父母了,但残酷的现实又让他们觉得心惊胆战。为了摆脱这种困惑,大多数青少年积极和同龄人交往,做个彼此间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不屑于与同龄人交往,从而变得孤立起来。尤其是那些学习好的青少年,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了,也不需要依赖别人。

3.青春期特殊心理。

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如此,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又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这种现象,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主动沟通,让自己不再孤独

1.多与他人沟通。

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交往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以诚相待。如果你感到孤独或需要关心时,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关心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对待你的。这样不但扩大你的社交面,还融洽了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会消退了。要注意,和朋友的联系,不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所要做的事,你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也需要得到体会和友谊的温暖。

2.主动交友。

主动和被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交友态度,也会对青少年的朋友圈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生命刚开始的阶段,也许差距很小,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因为他们差距的发展路线是呈指数增长的路径,当时间一旦过了某个点之后,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如《系统思维》一书中池塘里的水藻的故事,在达到水池的一半之前你不会发觉它,但是一旦过了一半,便会在一夜之间覆盖整个池塘。青少年交友,必须具有主人翁意识,尤其是那些“天才”们,本身就与其他同学有差距,别人心里就容易与之产生隔阂,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再不主动一些,则会很容易陷入孤立的境地。

青春日记

一些学习好的青少年,自己从来不主动交友,时间一长,就发现自己好像不很合群似的,整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其实,这大多数都是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太过独立,喜欢独来独往了,以致于身边没有固定的朋友。试想,如果你不表示出想和别人聊天的愿望,又有谁会来冒昧打扰你呢?所以,大凡是青少年交友,就应该率先伸手,争取主动权,这样才能防止被“冷落”一旁,“无人问津”。

……多疑的人少朋友

青少年的多疑心态,往往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比如,多疑的青少年对于别人一个无意的行为就会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或是怀疑别人对自己进行欺骗、伤害、暗算、耍弄阴谋诡计等。更有甚者,会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青少年多疑是一种不良心态,它会筑起人际交往的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会使交往者反目成仇。

青少年多疑心理的成因

王刚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因患过敏性鼻炎,不能参加学校的自习,课间操,有时甚至体育课有时也上不了。由于长时间的不锻炼,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差,由于自己平时不喜欢和同学们交流,不只影响到了学习,还产生多疑的心理。他总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其实,老师和同学都没有这个想法。一次,他在自习时,因为争座位,与一个女同学争吵起来,最后还是那个女同学赢了“战争”。当时周围有许多同学围观。此后在班里只要听同学说谁在自习室出过丑,他都认为同学是在说他,总感觉那些同学看不起他,嘲笑他。他越来越讨厌班里的同学,一个都不想跟他们交往。

案例中的王刚就是性格偏向多疑,以致于后来人际关系越来越糟。其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但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纯粹是为了证明成见、偏见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多疑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有形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多疑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具有多疑心态的青少年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容易产生忿恨甚至报复心理,因而人们都不愿意与这类人交朋友。那么,青少年产生多疑心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认知的偏差

多疑首先是由于青少年的认知方式出现偏差而导致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的认知方式使得个体在认识周围事物时产生知觉、归因等偏差。具有这种认知方式的人一旦产生疑点,对信息的摄取范围就大大的缩小了,并且将所有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建立在自己设想的信息上,结果进一步验证和强化了原先的设想,自圆其说,造成疑心更重。

2.刺激心里的伤痛

多疑心理的产生还可能是挫折引起的一种心理防御。有些青少年由于以前轻信别人,轻视自己所面对的事物,结果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并长期保留着对挫折经历的深刻体验。使得自己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敢相信任何人和事。

3.长期自我心理封闭

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期的自我心理封闭,从不与外界接触、打交道,使得自己对外部世界感到更加陌生,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外界打交道时难免比常人有更多的疑虑、戒心和防备。

4.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总感觉不如别人,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正在说自己的坏话,如果平时有人开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也会认为别人是在挖苦自己。

走出多疑心理,打造成功人际

1.用理智战胜猜疑

当发现自己怀恨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怀疑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不要轻易提出为自己的怀疑服务的单方面依据。要认识到无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我们认识了多疑的危害,就要果断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只要我们心广大如天地,虚旷如日月。就不会为这些小事而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2.与别人坦诚相待

交换意见,坦率地、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你以诚相见,襟怀坦白,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当遇到陌生人,对陌生人产生怀疑是一种正常的防备心理,但也不要动辄疑神疑鬼,应当在交往中认真观察和了解他人,把握其性格、处世方法等,即努力去从本质上认识对方,了解对方,这样不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消除疑虑。

青春日记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别人的议论,因为必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也就不会轻易怀疑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