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埃勃拉
在亚洲西部的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与哈马之间,横着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沙漠区冬季雨量稀少,夏季酷暑难熬,据说盛夏午时地表沙土的高温能够烤熟鸡蛋和面饼。酷热的气候使得地表水的蒸发特别强烈,造成这里异常的干旱。令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气候干旱、鸟兽难栖、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古代叙利亚人竟然建立过繁荣富强的国家,创造出了堪称世界奇迹之一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人把它喻为“古代世界第八奇迹”,有人甚至认为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相比,埃勃拉古国之神奇还要胜出一筹。
沙漠古国的发掘
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盖为了探寻古文明,率先来到这里进行考察。他发现了一座巨塔和一些古建筑物遗迹,这些建筑物特点鲜明,墙壁较宽,殿堂较大,柱子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发掘工作被迫中止。此后近百年间,这里便不再有人踏足。1955年,一个居住在附近的农民偶然在沙漠里发现了一个石狮子和一个圣盆。石狮子是用灰色玄武岩雕刻成的,圣盆四周刻着行军的武士和举行宴会的情景。遗憾的是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
1962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尔博士率领罗马大学考古队来到叙利亚,他们发掘的目的地定于沙漠中的特尔·马尔狄赫荒丘,这里正是石狮子和圣盆的发现地。
1968年,人们终于发掘出一具由玄武石雕刻而成的无头男人像。据考证,这尊石像的制作年代是公元前2000年。这位石雕男子穿着考究,举止高雅。在他的袍子上人们发现了26段楔形文字铭文,其中写道“因为埃勃拉之王和伊斯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献给大神庙。”
后来,考古队发现了雄伟壮丽的特尔·马尔狄赫陵墓,接着又发掘出了整个埃勃拉古城遗址。遗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它的平面大致呈菱形,最宽处约1000米,4个门。城址中央的卫城近似圆形,直径约170米。
1973年,考古学家在卫城中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的王宫遗址。王宫里宫殿极多,排列整齐有序,结构复杂。这些建筑整体布局和谐,排列技巧精湛,堪称西亚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1974年,马蒂尔博士在王宫的一间小房子里发现了42通碑。这些碑上都刻有楔形文字,有些文字无法辨认,有些是苏美尔语。通过碑的内容确定,这里就是消亡已久的埃勃拉古王国首都埃勃拉城。
1975年9月30日,考古队在卫城共发现了30000多块泥版文书。先是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15000块,接着又在另外两间房里发现了16000块。这里简直就是一座藏书丰富的古老图书馆,多的令人难以想象的泥版文书。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埃勃拉古国遗址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尽管还有相当数量的“埃勃拉文书”尚未破译,但是根据已经解读的大量文书记载,学者们已初步勾勒出这个神秘国度的概况。
埃勃拉王国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大致说来,埃勃拉古国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是埃勃拉古国的奴隶制初期。那时国家的统治者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国王7年一选,允许连任。后来,国家开始实行世袭制。国王作为****君主,拥有无上的权力。
埃勃拉古国的农业相当发达,主要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当时,埃勃拉城附近是一片平原,水源丰富。畜牧业也有一定的规模,手工业和商业也非常发达。在泥版文书中提到的技术工人有陶工、雕刻工、金属工、面包师、木匠、纺织工、制香料者、磨坊工等。
后来,埃勃拉王国又先后受到阿摩利人、赫梯人的侵略和掠夺。屡经浩劫的埃勃拉自此日渐衰落。后来,埃勃拉居民突然之间全部“蒸发”,埃勃拉王国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