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是卫国人,名字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是由孔子亲自教育出来的商人,属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而且是有史以来名副其实的儒商。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
子贡不仅在道德、学识、能力具有超群的才华,能够做到富而不骄,富而好礼,而且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有孔门高徒的招牌,因而在商业竞争中,他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是一般商人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工商业开始兴起并逐步走上繁荣时期,此前那种宗族公社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模式,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状态已土崩瓦解。
具有丰富的学识,新颖的思想,出众的口才,谦虚的品格和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的子贡,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投身商海,大展身手。
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多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子贡虽然家累千金,但他不忘天下人。《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等典籍都记述了子贡自己掏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见,子贡是一个施于民而济于众的商人。
子贡投奔到孔子门下以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商人了。子贡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孔子曾经招了3000多学生,规模很大,加之周游列国,人在旅途,费用很高。而子贡作为一位成功的大商人,又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自然成了孔子教育事业的主要赞助者。可见子贡的重情重义。
子贡在经商发财以前,也是比较贫穷的。靠着经商,他脱贫致富了。子贡经历了穷和富两种人生体验,于是开始深入思考: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有钱了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子贡思考的结论是:“贫而不谄,富而无骄。”意思是说:贫穷的时候,没有自卑感,不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有钱的时候,没有自大感,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傲慢无礼。
子贡对于自己的想法非常得意,并且自信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就自己的想法向孔子请教。
孔子教导他,贫而不谄,富而无骄,当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就是说:贫穷,却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富有,却喜欢学习礼仪,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人的内在修养,是要靠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的。而如果缺乏内在的修养做基础,就有可能只是装样子给别人看。
因为,它不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反而会成为非常痛苦的,甚至是虚假的东西。听了老师的话,子贡豁然开朗,懂得了内在修养更加重要、更加根本,德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对于修养,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
孔子的教导对子贡后来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把学和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无不体现着儒家的思想,使精神上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不但有钱而且也有了心理上的幸福。
相传,孔子病危时,子贡未能赶回。他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3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3年,共守墓6年。
儒商的价值观所包括的是仁爱善良的道德观,强国富民的目的观,取财有道的价值观,以民为本的服务观,见义勇为的责任观,公正平等的权益观。一言以蔽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贡作为我国历史上正宗的儒商,具有特殊的贸易技巧和儒商的高水平。
子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把鲁国问题放到大背景之下来看。然后采用了商业竞争中经常使用的“借助外力”的策略,利用自己以外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子贡善于洞察时事。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所到之处,都是与各国的王公贵族打交道。而且他做的是珠宝生意,他的客户,也多数是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这使得子贡对于各国政治情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正是在洞察时事的前提下,他的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从而使贸易活动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子贡做买卖需要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可见子贡的富有和声望达到了什么程度。
子贡能抓住人的心理,诱之以利。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君都愿意相信子贡的意见呢?就是因为子贡对于人的利己本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天下所有人,都为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奔忙。
子贡作为成功的商人,要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这种利己本性。所以,他在进行贸易的时候,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自身利益出发,激发起他们的利己之心,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他们的利己之心,让他们觉得,按照子贡的意见办,就能够得到最大利益。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这个身份本身就非常有号召力。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很多诸侯国的君主不愿意采用孔子的主张,也不打算重用孔子,但他们对于孔子的道德文章还是很尊重的。因而也格外重视子贡这个名门高徒。
子贡跟随孔子学习多年,拥有很高的素质和修养,举止斯文,彬彬有礼,能言善辩,谈吐不凡。他的意见所产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因此,他的商业活动屡屡成功。
儒商子贡靠着他的良好修养,不仅在他的时代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重,而且也被后来历朝历代的商人奉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