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为什么会“闪婚闪离”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虽然任性了一些,但自认为对婚姻还是有自己的主见的。我觉得只要双方有感觉,就可以“闪婚”,婚后再慢慢了解,然而婚后才知道双方的性格是“冰火两重天”,于是果断“闪离”。难道我对待婚姻一点儿也不严肃吗?
生活情景再现
王心如和付军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给的零花钱比较多,两人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大学毕业以后,两个人都没有固定工作,工作不开心就辞职,没收入就回去“啃老”。刚结婚的时候,两个人用父母给的钱买了房子,日子过得还可以。可是两个人没事都喜欢跟朋友聚聚,每次聚会必定是他们请客。长期没有收入,开销大,父母的供应渐渐不足。为了钱的事情两个人开始吵架,后来只能以离婚收场。
张启明和静文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两个人一见面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确定恋爱关系后就发生了关系。不久,静文怀孕了,两个人领证结婚。婚后,贪玩儿的静文依然很晚才回家,常常跟朋友出去疯闹,完全不顾及自己已有了身孕。有一次,静文跟朋友一起跳舞时不小心摔倒了,孩子没了。张启明本来就对静文在婚后的表现不满,于是向静文提出了离婚。
心理学大揭秘
有些80后见面不到几天就闪电结婚,结婚没过几天又闪电离婚,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1.不能自立
一部分80后小夫妻,恋爱时如胶似漆,只重浪漫不重现实,一见钟情后很快就准备结婚。可是心理还不够成熟,独立养家的能力也没有具备,家庭收入不稳定,因而小夫妻之间往往能够共浪漫、共享乐却不能共患难。
2.“观念开放”
张启明和静文的例子在80后身上并不少见,一些80后年轻人的观念比较开放,爱了就在一起,不爱了就离婚,一点儿也不留恋。有些人即使是结婚了,也依然没能弄清楚自己的责任,玩心不收,和很多异性保持着暧昧关系。
3.缺少宽容
8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凡事都听任自己的想法,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乏忍让和宽容。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一个人想看电视剧,另一个人想看球赛;一个人想吃辣,另一个人却想吃甜……发生矛盾的时候,彼此谁也不肯让步。
一部分80后年轻人有很强的占有欲望,自己的电脑不想被别人碰,即使对方是丈夫或者妻子也不行。此外,自己的另一半不能跟别的异性过多交流,否则就会计较个没完。
而且,80后年轻人对婚姻的要求很高,稍微有点儿不满意,就萌生离婚的念头。
4.不会做家务
很多80后虽然结婚了,可是仍然不会做家务。他们当中有些在父母家里“蹭饭”,有些平时自己买着吃,等到了周末再去父母家,顺便把一周攒下来的脏衣物拿过去洗。可是,两个人过日子,难免会有一些外人帮不了的事情,自己动手能力不强,遇到一些小事就可能产生摩擦。
5.离婚手续简单
在80后的离婚案件中,很少会涉及子女的抚养和财产的纠纷等问题,这使他们的离婚变得轻松容易。“现在离婚也太简单了,咱们去吃个饭庆祝一下吧”,电视剧《奋斗》中杨晓芸这样对向南说,他们之间的磕磕绊绊是当前很多80后闪婚族和闪离族的真实写照。
闪婚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类的认知风格是存在差异的,当我们的认知风格属于“同时性群体”时,恋爱自然就不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慢热型了。这种认知风格的人,把各种事情都综合考虑后,一步到位就搞定!
有些80后的婚姻如同赶场,可是剩女待嫁,本身就想寻找安定的生活,如果还在婚姻中不断颠簸,那么势必会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有人说“离婚如断骨,再婚如植皮,复婚如接骨”,纵使医术再好,总会经历一番疼痛。
婚姻不能当儿戏,当两个人决定牵手时,就注定了两个人必须对彼此负责。
§02 我是不是把老公当成了保姆
遇见未知的自己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我老妈养了我二十多年,结了婚却成了别人家的人,而且生的娃还不跟自己的姓,简直亏大了。于是我觉得结婚后,老公就该补偿我,让他为我做什么都是应当的,这种想法是不是太过分了?
生活情景再现
很多女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便以为到达了流浪漂泊的终点,便以为自己为了心中的那个他放弃了自由之身时的更多选择,便以为自己的爱情已经靠岸,便以为从此以后找到了坚强的依靠……于是,她们就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懒惰心理和蛮横心理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
王丽就是怀着这种思想的一个已婚妇女。结婚后,她对自己老公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因为她觉得婚姻是为爱情加了义务的保险杠,于是在生活中肆无忌惮起来。而她的朋友却在这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你认为结婚照上那个站在你身边的男人会从结婚那一刻开始就有义务一辈子爱你、疼你、照顾你、容忍你,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王丽不解,朋友解释道:“其实,婚姻只是两个人爱情旅途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就像是一篇让人回味的小说,它会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当然也有结局。而两个人的爱情到底可以走多远,就像这篇小说一样,它到底是长篇,还是短篇,是由两个人共同左右的。”
心理学大揭秘
那些认为结了婚,爱就成了义务的人的心理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作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要知道,爱你不是他天经地义的责任,即便你们已经结了婚,即便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陪你走一辈子的人,即便他曾信誓旦旦地说“爱你一万年”,但那份爱不是他的义务。
无论结婚与否,爱都需要双方共同去呵护、经营。真爱来之不易,但它却十分脆弱。如果曾经相爱的彼此突然在某一天为了某一件琐碎小事而说出了一些伤害对方的话,甚至做出了一些粗鲁的行为,即便是偶尔发生了一次,那么结果就像一个熟了的鸡蛋被砸了一下,不管那一下是轻还是重,那个原本光滑的鸡蛋总会出现一些裂痕,而这些破碎的地方,是你无法弥补的,不管你付出多少。
所以,记住,不要每天抬着头看着你们当年的结婚照片,然后就心安理得地等着接受来自对方的爱,却把你自己的爱封杀了。你需要做的是,在每一个明天,爱你的他(她)比今天更多一点点儿,不仅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她)的优秀,还要用包容和忍耐接受他(她)的缺陷。别以为结婚证可以牵绊住他(她)的心,绑不住他(她)的心,就别埋怨和责备他(她)的花心。结婚证只是一个证明,能让他(她)一直深爱你的是你对他(她)的爱!
§03 要不要刻意和老公互动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以前觉得个性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决不能改变,但现在我想要改变了,因为我的“坚持”使得婚姻出现了裂痕,是不是性格不同的双方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呢?
生活情景再现
马婷是个温文尔雅的女人,丈夫是个幽默开朗的男人。两人经人介绍认识后,相处了一年多,觉得彼此可以弥补对方性格上的空白,他们开心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激情减退,一些以前恋爱时不以为然的小问题成了问题,并且成为他们之间的分歧。丈夫喜欢热闹,爱运动;马婷喜欢安静,爱写作。他们之间似乎少了一些共同的爱好,而且越来越觉得在一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了。
这种情况使得马婷经常难过,丈夫也觉察出了她的不满,于是,他们决定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最终,他们达成一致,要好好地过下去,因为彼此都深爱着对方。
他们开始尊重彼此的爱好。尽管刚开始因彼此的爱好和涉足领域不同,感觉没有什么话题,两人在一起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感觉有点儿冷清。但渐渐的,他们有了共同话题。
久而久之,马婷发现,自己以前十分讨厌体育运动,但现在丈夫常给她讲一些体育明星的趣事,也会让她捧腹不已。而丈夫,不时听马婷讲述她新的创意和构思,也常常被那些情节吸引。
心理学大揭秘
现实生活中,像马婷与丈夫这样,既独立又互补的婚姻很常见。正如人们常说的:“该相似的地方相似,该互补的地方互补。”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拿“我挑水来你浇园”来比喻幸福婚姻生活的原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例如,独立性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人在一起,脾气急躁的人往往喜欢和脾气温和的人相处,从而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协调,各人的特点正好适合对方的需要,各得其所。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可以增进人际间的感情,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克霍夫等人研究了已确立恋爱关系的大学生,结果发现,对短期的伴侣来说,推动吸引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价值观念,而促使长期伴侣发展更密切关系的动力主要是需要的互补。由此,克克霍夫等提出择偶的过滤假说,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伴侣,必须经过几道过滤关卡:时空距离的接近;人身的因素,主要指当事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信仰等;态度与观念的相似;需要的互补。当然,并非所有婚姻的缔结都必须经过这样一系列过滤。
通常,互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者弥补某种短处,那么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另一种是因为他(她)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你的理想,从而增加了你对他(她)的喜欢程度。
因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些缺点,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在寻求生活伴侣的时候,往往注意寻找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从而实现所谓的“强强联合”。
§04 为什么会有监督老公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
谈恋爱的时候,我觉得两个人要互相信任,给对方空间和自由。但现在却不这么想了,尤其听了别人说“男人没有不偷腥的,如果暂时没有,那说明诱惑还不够大”,这让我更加不安,我到底该不该监督老公呢?
生活情景再现
黄英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英俊潇洒,办事能力强,公司经常派他出差,这让她很担心,生怕帅气的老公在外被别的女人勾引走了。于是,她想出一个办法,每当丈夫要出差时,出差前总是主动示爱,想在出门前把丈夫“喂饱”,以防他万一心血来潮行为出轨。
丈夫出差回来后,黄英更是热情伺候,常常迫不及待地与丈夫缠绵,她觉得这样可以“检查”丈夫是否在外面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尽管这办法并不科学,但她仍乐此不疲。如果丈夫表现好,她便放心;如果丈夫表现不好,她就怀疑丈夫有了外遇。
这样的猜疑不但让黄英身心疲惫,还让她的丈夫心力交瘁。二人好几次因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干脆连话都不说了。
二人陷入了冷战,长时间冷眼相对,婚姻大厦也已岌岌可危。黄英不想失去这段婚姻,于是找到了一位心理医生,希望为她解除心魔。
心理医生发现黄英最大的问题是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于是就问黄英:“你没有真凭实据,怎么能断定你的丈夫有了外遇呢?”
“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对劲儿,女人的第六感是很灵验的。”黄英的话让心理医生哑然失笑。
“直觉比证据还重要,或许你的第六感也有失灵的时候,还是要相信你的丈夫,这样你们的婚姻才能持久啊。”心理医生劝道。
心理学大揭秘
从心理学角度讲,猜疑心理是常见的心理之一。疑心重的人思虑过度,凡事都往坏处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猜疑心理表现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何谓自我牵连太重?就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过分敏感、多疑。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从而对别人产生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
易于产生猜疑的人大致有以下几种:
1.性格敏感多疑的人
他们总是疑神疑鬼,见别人在说悄悄话,或别人无意朝他们多看了几眼,就以为别人在讲自己的坏话;看到别人的脸色冷漠,就疑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领导安排工作,自己不在其中,就会认定领导对自己有成见……这种人整天胡思乱想,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使周围的人对他们敬而远之。
2.在特殊境遇下的人
这类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如,有的人上过一次当以后会变得疑神疑鬼,会因怕再次上当受骗而不相信任何人。这种人在与人交往中,通常表现为比较冷漠、孤僻、怪异,如不及时改变自己的心态,会形成心理偏差和障碍。
3.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不高的人
这种人大多是私心较重者。有人说:“猜疑心与人的私欲成正比,私欲越大,猜疑心就越强。”如权欲重的人,总怀疑有人要赶他下台,抢班夺权;金钱欲大的人,总怀疑别人要抢他生意,分他的钱财。他们十分警惕,非常敏感,“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此外,有的猜疑心较重的人心术不正,他们总是以恶意去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他人一个善意的行动,也被他们认为是出于卑劣的动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不善与人交往的人
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很少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往往不愿把自己心里的疑惑说出来,而是藏在内心,冥思苦想,越想越疑,越疑越想,犹如作茧自缚,在猜疑的泥沼里愈陷愈深,无法解脱心中的疑团而自我烦恼。
§05 为什么我总爱“翻旧账”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不可理喻了,每次和老公吵架或闹别扭时我都爱把他以前犯的错翻出来,“你这是第N次了……”,只要他批评我,我就会反唇相讥,“你没资格说我……”,我为什么就不能就事论事呢?
生活情景再现
吴女士最近感觉自己要崩溃了,这与她的丈夫胡先生有关。
几个月前,吴女士怀疑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于是就想方设法寻找证据。这时候,她找到了一个私家侦探调查胡先生。这一调查,吴女士才发现,在和自己结婚之前,胡先生还有个女朋友!他们感情很好,那会儿都快结婚了,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女人突然离开了胡先生。
吴女士猜想,一定是那个女人又回来找胡先生,他们旧情复燃了。吴女士很嫉妒,心里像针扎一样,于是逼问丈夫,但胡先生一直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说!那几天,吴女士跟疯了一样,不停地逼问胡先生在结婚前还认识什么女人。在胡先生那里得不到答案,于是就向胡先生的父母、同学打听,吴女士特别害怕失去自己的丈夫,但没想到,胡先生一天喝得大醉回来,向吴女士提出了离婚。
吴女士伤心不已,试图挽回自己的婚姻,可是胡先生并没有原谅她。没有办法,最后吴女士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后来吴女士才知道,胡先生的前女友几个月前出车祸死了,他一直不愿意提,但吴女士却一再地揭他的伤疤,他再也不想和吴女士在一起了。吴女士没有想到,自己因为嫉妒把以前的旧账翻了出来,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还会调查自己的丈夫吗?”吴女士在内心问自己,随即她惨然地笑了,“会的,因为自己不能容忍丈夫有自己不知道的情史。”
心理学大揭秘
许多心理学家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差距、实现原有关系平衡、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心理防御反应,是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所产生的企图减少乃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一种激烈情感活动。
人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心理上会产生焦虑,如果自我以合理方式未能成功消除焦虑,就会以非理性的方法达到这一目的。文中那位女士已经遭遇了婚姻危机,又得知丈夫还有个前女友,嫉妒的情绪便转化为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投射作用是自己内心的防御机制之一,可以把我们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而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运用这种防御机制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另一种防御机制是合理化作用,即歪曲事实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合理化不是“欺骗”,而是他本人相信这是真的,运用这一机制能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这位女士就是这样,她将自己的责任推到丈夫和丈夫的前女友身上,弄得家里鸡飞狗跳。
面对生活和事业上的巨大落差,或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人们难免会出现一时的心理失衡和嫉妒。这时,要是实在无法化解,可以适当宣泄一下。找一个知心好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发泄以后你可能就会觉得好受许多。
§06 离过婚还能有真爱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以前觉得离过婚的女人更懂得爱,但半年前与前夫离婚后我的观念彻底变了。自己更成熟了不假,可对方呢!而且我现在也不再相信男人了,是不是离过婚的人心里都有阴影?
生活情景再现
31岁的时候,张萍离婚了,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感情。离婚是她的丈夫提出来的,他只说了一句“我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就不再说什么了。张萍不愿意结束这段感情,觉得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以前,他出国留学,她一个人照顾着全家的生活,尽管没有孩子,可是他父母的身体一直不好,很让人费心费力。她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离婚,现在日子好过了,却要离婚了。她觉得他不过是一时贪玩,被其他女人吸引了,等到新鲜劲儿过了以后,他一定会后悔的。
道理说了一堆,但是他的态度非常坚定。说到最后,他开始恶语相向,以刻薄的言语刺激着张萍的自尊心。尽管不愿意,但张萍最终还是同意了离婚。
恢复单身以后,张萍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不要再想了。她也曾想过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是她已经不再信任男人了。“如果一直单身下去呢?”,“或者我可以不结婚”……这样的想法总是在张萍的脑海里浮现。
心理学大揭秘
像张萍这样受到过情伤的女人,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我怎么才能开始新的感情生活呢?不结婚是不是我最好的选择?这些对于“未来”的提问,不管怎么回答,都可能演变成一种谬论。在我们抱定了单身的想法的时候,总有一些好男人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幸福在招手。可是一旦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些适合我们的男人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让我们觉得曾经的幸福不过是一种假象,好男人也不过是海市蜃楼。
感情的世界很奇怪,明明是相敬如宾的两个人,却很快形同陌路;整日吵吵闹闹过日子的人,却能够白头偕老。被人们看好的爱情不一定长久,不被人们看好的或许能够走到最后。
感情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它与客观世界的东西不同。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变化,不断成熟,从而适应它的变化。二十几岁的女人,在爱情里往往扮演着享受和索取的角色,可是三十几岁的女人开始变得包容、忍让,变得乐于付出。身上的母性会逐渐显现出来,即使是对待爱人,也常常如同照顾孩子般给予呵护。可是,男人是容易被宠坏的,付出得越多的女人往往越得不到男人的珍视。然而,当包容、忍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最终选择,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份感情里,我们到底在执着什么?一份留不住的爱,我们到底还要攥在手里多久?这种死死抱住爱情的态度,是否还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受过伤的女人,会用过去的失败指导未来的爱情,所以即使是身边有合适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受过去的伤口影响而错过。害怕,让受过伤的女人不敢再投入到新的恋情中,可是生活总要继续,单身并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会越来越强!你坚信自己能战胜在恋爱中遇到的心魔,你就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心若在,爱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07 我会因为没房和老公离婚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
除非有一个好爹,否则现在多数的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我也觉得老公没房子不要紧,租房住也挺好的,可现实是租来的房子很不方便,住在里面心情很差,会莫明其妙地和老公吵架。难道居住环境也会影响心情吗?
生活情景再现
“老公,下午我妈打电话来,说我哥家里出事了,让我们赶紧回去看一看。”妻子在电话里焦急地对丈夫说道。
丈夫只得放下工作,开车带着妻子连夜赶往她老家。路上妻子才给丈夫讲出原委,原来妻子的哥哥结婚这么多年来,夫妻俩一直和孩子挤在一间15平方米大的小房子里。因为手头不宽裕,始终没有能力购买新房。
“我嫂子和我哥闹过好几回了,可我哥也没办法,我父母也帮不上忙。没想到昨天晚上,我哥突然跟我嫂子打起来了,我嫂子今天白天离家出走了,一天都没有回家。”妻子忧心忡忡地说。
到了目的地,丈夫和妻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去了她哥的住处,房子不但很小,而且闷热不通风。
学心理学的丈夫观察了一下环境后,心里大概有了底。妻子哥哥的突然反常行为应该和环境有关系,嘈杂、拥挤的环境会让人烦躁不安,极易发生急性综合性应激反应。丈夫知道,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且多发生在火车上。
1989年春节期间,重庆开往广州的临时客车上,挤满了南下的民工。整个车厢挤得水泄不通,臭气弥漫的车厢里在不足一平方米的地方上竟然挤了七八个人。一个小伙子挤在车厢里的桌边,站了一夜,疲惫不堪,一支接着一支地猛抽香烟,借此驱散心中的烦躁不安。
列车的呼啸声、车厢里的喧哗声,加上难闻的空气,终于使他无法控制自己恶劣的情绪。忽然,他抓起桌上其他乘客的杯子、饮料瓶、水果等东西疯狂地朝着周围乘客的头上砸去,随即挥舞一把水果刀刺伤了6人。
心理学大揭秘
现在许多夫妻因住房问题而产生了嫌隙,其实产生嫌隙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环境可以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产生的微妙作用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个“拥挤对人心理伤害”的实验,让一群小学生拥挤在狭小的教室中上课和活动。不到一个星期,连平时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学生也慢慢地变得粗野起来,在他们身上,攻击性行为急剧增加。实验证明,在拥挤的环境中相互干扰、碰撞摩擦会使人精神疲劳、急躁烦恼、焦虑不安。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就越发严重,直到精神崩溃、行为失控,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相反,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轻松,会暂时忘却烦恼,心理会呈现一种类似满足的状态。
良好的自然环境会通过刺激人的感官传达给大脑积极的信息,从而调适人的心理状态。而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头疼、眩晕、呼吸急促,导致人的心情烦躁不安、肾上腺素分泌量猛增,当分泌量超过一定的范围,人就极易发生急性综合性应激反应,做出疯狂的举动。
可见,没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大房子),许多夫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一些负面情绪,一旦时机成熟,就会集中爆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离婚。可以说,住房危机真是考验婚姻的一道坎。
§08 为什么小姑子和我处处作对
遇见未知的自己
以前觉得小姑子既然是丈夫的妹妹,那她对我也应该像亲姐妹一样,可是现实残酷,小姑子不但不喜欢我,还特别敌视我。我该如何消除小姑子的戒备心理呢?
生活情景再现
我结婚一年多了,在结婚前和小姑子的关系就不是很好。而结婚后我和公婆住在一起,小姑子有身孕,说要搬到我们的新房去住,这样好方便我的公婆照顾她。
小姑子的预产期刚好是我们结婚的前一个星期,当时说等快生的时候再从新房里搬出去,我心里很不舒服。我知道她这么做是故意的,因为在我们装修房子的时候,小姑子就说等我和老公结婚后她还要搬回来和我们一起住。当时被我驳回了,为了这件事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双方的父母也被这件事弄得不舒服,因为这事差点儿连婚都没结成。
老公不理解我,认为我处处在针对她妹妹,所以我俩的关系一直很僵。在结婚前,要买一些结婚用的东西,小姑子就出谋划策,非要我们按照她结婚时的方式来办理。我们照婚纱照,她也要跟着去,说她照过比较有经验。我和她哥哥想做生意,她说她是会计,要负责管理财务。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她都要干涉,我想不通,她一个嫁出去的姑娘,她有她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为什么还总喜欢干涉我和她哥的事?小姑子的城府很深,她总喜欢挑起一些事让我发脾气,我的性格很直,有什么事全放在脸上,如此一来,搞得公婆对我很有意见,认为我不成熟。
现在小姑子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把户口上在了我们这边。现在小姑子经常带着她的孩子到我们家里来住,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的,好不容易遇上双休,大清早的小姑子就带着孩子在家里大吼大叫,要不就把我们房门打开,让孩子跑到我们房里来,我现在准备要怀宝宝了,我知道心情不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也跟她协商过,但是小姑子嘴巴上说知道了,但就是不见行动,郁闷啊。
心理学大揭秘
姑嫂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的因素。
首先,姑嫂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里成长、生活,致使她们在气质、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她们可能在性格上合不来。
其次,姑嫂各自都会有一种戒备心理。一是做嫂子的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小姑子视为外人,因为小姑子迟早要出嫁,要成为另一个家庭的成员;而做小姑子的会下意识地把嫂子视为外人,因为嫂子来自另一个家庭,她有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二是做嫂子的总感到婆家不如娘家好,他们一家子是骨肉至亲,而自己是外来人;而做小姑子的认为自己反正要出嫁,这个家迟早要被兄嫂“一统天下”。双方都存在着这种复杂的心理,于是姑嫂关系便趋于紧张了。嫂子同哥哥夫唱妇随,情意笃厚,小姑子就会看不惯,认为嫂子影响了他们家的骨肉亲情,于是,对嫂子的一切言行都看不顺眼;小姑子同婆婆关系很亲密,做嫂子的也会疑神疑鬼,认为小姑子和婆婆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有时,小姑子对家务事发表了较多的意见,嫂子则会不舒服,认为小姑子在“喧宾夺主”,抢夺了她应有的家庭权力……
除了不利因素,搞好姑嫂关系也存在着不少有利因素。
一是,姑嫂的年龄相仿,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因此,她们会有许多共同的想法,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比较接近;二是,有些姑娘家的秘密不便对父母说,只能同嫂子商量;三是,嫂子在婚姻上是过来人,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小姑子正好可以借鉴一番。
当然要搞好姑嫂关系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1.从嫂子方面来看,有以下相处方法可以参考
作为嫂子要尊重小姑子的人格,尊重她的自尊心,切不可为一点小事,就以长者自居,甚至挖苦她、贬低她。要理解她,正确对待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并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果这样做了,小姑子就会在心理上认同嫂子,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有些嫂子把小姑子看成一个包袱,把她当成争夺公婆财产的“眼中钉”,对她往往不冷不热。看到婆婆对小姑子好就心生不满,生怕婆婆将“私房钱”给了小姑子。媳妇应该明白,小姑子和婆婆本是母女,婆婆对女儿好在情理之中。
2.作为小姑子,可以参考以下方式来改善双方关系
小姑子自幼生长在这个家庭,对家庭的生活模式是适应的,她的性格和习惯一般都能为家庭的其他成员所理解。因此,相对于嫂子来说,小姑子是生活在一个熟悉、友善的家庭中;而嫂子不同,她是家庭中的新人,其他成员同她既没有血缘关系,又对她的性格和为人没有深入的了解,她自己也在短时期内无法适应婆家的生活模式。因此,相对于小姑子来说,嫂子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家庭。正因为如此,做小姑子的应该理解嫂子的处境和心境,不仅要以礼相待,还要对嫂子的缺点和过失抱以宽容的态度,并热心帮助嫂子熟悉、适应婆家的生活,并尽力让家中的其他成员了解嫂子,也让嫂子了解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小姑子应主动搭建友好婆媳关系的桥梁,在沟通、融洽婆媳关系中作出贡献。嫂子不了解婆婆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小姑子理应主动介绍;婆婆同嫂子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小姑子应该从中斡旋,尽量不要让不愉快的事在双方的心中留下阴影。平时,小姑子应该注意,在母亲面前尽量不要说嫂子的坏话,多提嫂子的优点。因为,对于母亲来说,女儿对嫂子的评价比儿子对媳妇的评价更具可取性。
§09 能不能像对待亲妈一样对待婆婆
遇见未知的自己
结婚前我信誓旦旦地对男朋友说:“我会像对待亲妈一样对待你妈的。”可结婚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因为不管我如何努力,婆婆始终觉得我是外来人,是侵略者,我到底该如何与她相处呢?
生活情景再现
最近,袁女士正为一件事情烦恼。她婆婆心眼儿小,脾气大,动辄就爱训斥人。刚结婚时,她们经常吵架,有时一生气,她就收拾行李回娘家住,任凭老公催她回家,她也不回去。
现在生了宝宝,她觉得老跟婆婆这样“对抗”下去也不是办法,一家人不好好过日子,却因为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得。而且,宝宝慢慢长大,紧张的家庭气氛对宝宝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她现在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心理学大揭秘
也许是听了太多的因婆媳关系不好而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的故事,很多女性在结婚前都希望自己不会走上这条路,她们抱着对婆婆要像对待自己妈妈的想法走进婚姻殿堂。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如果你真的以母女关系去代替婆媳关系,收获的多半会是失望。
心理专家指出,人类习惯于从唯美的角度去描述、解释人类的关系和情感,这可能会妨碍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不能把婆媳关系与真正的母女关系相提并论。因为母亲和女儿间的血缘关系是切不断的,她们之间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就不行了,婆婆和媳妇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甚至潜意识中还存在着竞争关系。
婆婆也是女人,所以她同样有一般女人的心理。在她眼里,你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一个她辛苦养大的儿子现在却对你呵护备至。所以你这个“侵略者”要仔细体会婆婆内心的失落。
不跟婆婆撒娇,不跟婆婆发脾气,这自不必说,同样重要的是不要跟公公过于亲密。其实在婆婆和媳妇的世界里主角永远是丈夫,婆婆对媳妇好,也是为了她儿子。
婆婆需要教育,千万别以为这是大逆不道的想法,尽管婆婆是最不能得罪的人,但一味逆来顺受也绝非聪明女人的做法。当然,用行动教育永远比言语教育来得有效。婆婆是长辈,总不会听你小辈语重心长地“教导”,只有通过直接的行动让她认识到你的立场和原则,她才能公平地看待你们的关系。
说婆媳是天敌,并不是要你每天跟她“战斗”。而是恰恰相反,你要在每一个节日给她买礼物,包括你出差的时候,这是让她知道你一直惦记着她,把她放在眼里、放在心上。你必须让婆婆有被孝敬的感觉,即使你不喜欢你的婆婆。这与喜不喜欢没关系,甚至跟感情没关系,这就是一种教养和礼貌。无论你的丈夫怎么说不用买,婆婆怎么说不要乱花钱,这个钱是必须要花的。所谓“礼多人不怪”,这种润滑剂作用保证让你屡试不爽。
即使知道婆婆在背后说过你不少坏话,你必须佯装不知。要知道你对婆婆好并不是因为你想像爱亲妈一样爱她,而是为了你自己的婚姻,为了你和丈夫的感情。你不但要从来不说婆婆不是,还要给婆婆买礼物,这样丈夫心里会觉得你是多么的贤惠。
女人的心理实在太微妙、太复杂,不能指望男人把两边拿捏得好好的。婆婆和媳妇,是“敌人”又不是敌人,是母女又不是母女,所以女人别嫌累,要不厌其烦地学习与婆婆相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