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六卷)
14468100000016

第16章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人。高宗绍兴间历任监户部曲院、枢密院编修官、出知兴国军。其自称“少时酷喜小晏词”,故词风清丽婉曲、自然酣畅。著作今存《太仓稊米集》《竹坡词话》《竹坡词》。

鹧鸪天

一点残釭欲尽时①,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②,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①釭(gāng):灯。②金猊(ní):香炉。镀金的狻(suān)猊,(狮子)形香炉,香燃于腹中,烟自口出。相传狻猊好烟火,故用之。

“译文”油灯将要燃尽残余的一点光焰,骤然间秋气寒凉充满画屏和帷帘。夜半三更的秋雨打着梧桐叶滴滴点点,一叶叶一声声全是别离的嗟叹。她弹奏锦瑟调弄琴弦,我为她拨动着香炉中的炉炭。那时节她与我将那《鹧鸪词》唱得情意绵绵。如今在风雨交加的西楼夜晚,纵然听不见她凄清的歌声也会垂泪涟涟。

“赏析”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手法,写秋夜听雨怀人的别情。上片写秋夜听雨。首两句从视觉、感觉写秋夜的寂寞凄清。“梧桐”二句从听觉上写凄清,末了点明“别离”,离愁别恨全融合于景物之中,不见一点痕迹。下片写追忆当年与情人欢聚的幸福与欢乐,抒发离别的悲情。开头三句是从上片秋夜不眠引出。调、拨、唱三个细节动作,写尽了无限甜蜜与温馨,与秋夜听雨的寂寞凄凉适成鲜明对比。结末两句再拽回思绪,又回到风雨凄凄的现实。昔与今,乐与哀反差强烈,便见情意深切。“不听”句呼应上片末句,更见抒情的婉曲与缠绵。

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译文”离情撩乱似漫空飘浮的游丝,离人飘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它,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小令。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开头两个比喻,把人与物、情与景合写。“游丝”写神思恍惚,心绪不定,离情缠绵;“飞絮”写旅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别恨悠长。“泪珠”一句描绘离别情状,“空”字见情,包含了许多无奈和怅惘。“一溪”又回到景物,出奇的是不落俗套折柳赠别,而想借柳丝系住情人离去的兰舟,一丝幻想终被“无因”的现实击得粉碎,于是留下的仍是愁苦。下片写别后相思,仍承上片“一溪”景色,但时序更替,已到秋天了。景色的迷茫正是心绪的迷茫,“烟”笼罩着是情人归去处的沙渚,也笼罩在自己的心头,情与景自然融合,情渲染了景,景烘托了情,用笔精妙。最后明朝今宵的设想,是虚笔写实,反复催动离情。在“愁无数”的境况中,还能想些什么?但明朝的事可以不想,今宵呢?感情层层推进如波澜起伏,真挚而婉曲。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符中为武康令。工画,尝得米芾称许。词存《乐府雅词》中。

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①。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②,共携赏、凤城寒食③。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④,试重寻消息。

“注释”①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南陌,南面的道路。②拾翠:指拾翠鸟羽毛装饰,后用来指妇女春日嬉游的景象。③凤城:指京都。④鳞鸿:即鱼雁,相传鱼雁可以传书。

“译文”春草长满了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濛濛,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暝。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赏析”这首词写暮春时节对远在天涯情人的思念。“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由此引起相思也是自然。“春愁无力”连“暖絮落红”也知道,可见愁之深。“忆”字带入回忆,与“到今天”形成反差。写出离愁。下片具体写相思痴情。“旋”、“还”变化中可见主人公在竭力克制自己,但终究摆脱不了相思的缠缭。“泪暗拭”了,“又偷滴”,痴情太绝,情网太厚,无法挣脱,写得十分形象。虽文字浅显,但表现强烈。继而再从时间的推移,伫立的频换角度,和久久眺望的情态上渲染相思的愁苦。“遍”“尽”写盼望之热切,“只”一转,又顿时隐入深重的失望。是大起大落之笔法,写曲曲折折的回肠。“拚则”而“忘则”二句,是全词点睛之笔,是一切怨恨愁苦、矛盾波折的抒情基础。有人说这两句“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泮游龙《古今诗余醉》)最后“又”字二句又烘托渲染“怎生便忘得”的相思。情意绵绵无穷。一位痴情的男子栩栩如在眼前。

李重元生平事迹不详。《唐宋诸贤绝妙词》卷七收其《忆王孙》词四首。

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①。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①杜宇:即杜鹃。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让位后归隐化为杜鹃,啼声哀切。

“译文”茂密的青草呵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鸟儿一声声啼叫,那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到了黄昏,暮雨打得梨花零落,深深闭紧闺门。

“赏析”李重元《忆王孙》原有“春词”、“夏词”、“秋词”、“冬词”四首,都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不同季节的色彩和相应的情感。这是首《春词》,是伤春离别的“闺情”小令。它借景抒景,抒写了闺中少妇触景生情思念远去情人的伤感情怀。首句由“萋萋芳草”交代惜春怀人的特定季节,暗用了西汉刘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次句交代少妇怀人的地方,“楼高”独居,楼外是成荫的绿柳,是特别惹人思念远方亲友的“情物”。“空”既是孤寂的伤感,更是失望的哀叹,可见她已望了又望,从初春及到暮春,该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般的怨恨吧。“杜宇”句既加深了气氛的悲凉,更表现了盼归未归、欲归难归的“杜鹃啼血”的悲哀。这三句是写楼外暮春景色。最后两句移入楼内,思妇听窗外雨打梨花,黄昏独守空房更为凄苦。全词用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的伤感,十分深切动人。有“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