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咏(生卒年不详),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北宋徽宗崇宁间以填词自娱。政和(1111-1117年)初充大晟乐府制撰。自编词集,分“应制”、“风月脂粉”等五类,周邦彦名曰《大声集》。
三台
清明应制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①,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②。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④。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④。饧香更、酒冷踏青路⑤,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蜡传宫炬,散翠烟、飞入槐府⑥。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⑦。
“注释”①内苑:宫内庭院。②凤阙:汉代宫阙名,后泛指宫殿、朝廷。③九陌:原汉代长安城有八街、九陌。后泛指都城大路。④斗草:古代五月五日,民间有斗草的游戏,即以草断草,断者即输。⑤饧(xíng):饴糖类食物名,用麦芽或谷芽熬成。⑥槐府:古时贵人宅前多植槐树,故称。⑦阊阖(chāng hé):宫的正门,泛指宫门。休务:停止办公。
“译文”看如雪的梨花刚刚缀上西斜的夜月,海棠花瓣已半含了清晨的雨露。内苑里春意盎然,青门撤了禁止游人随意出入,御沟里绿水漫涨,暗暗通向南浦。东风静静地吹,细细的柳丝金缕垂拂,遥望皇宫楼阙,朦胧缥缈,非烟非雾。这正是大好时代,朝野上下一片欢腾鼓舞,所有京都大道,奏响了太平箫鼓。骤然间黄莺儿百啭娇啼断断续续,燕子追逐着飞来飞去。靠近一池绿水,亭台水榭与秋千相映成趣。斗草的人儿聚在一起,是那成双结伴的游女。踏青路上,更有冷酒和糖饴。我会寻找辨识,那桃花美人居住的朱红门户。天色匆匆地很快昏晚,乘着雕鞍宝马归去。醉酒溅湿的衣襟,沾惹了凌乱的花片,飘飞的柳絮。正当轻寒微暖的长夜,雨后半阴半晴的昏暮。在禁火的寒食天,人们已开始试着穿起新妆春服,春季岁月降临,自有胜过严冬的三分佳处。清明节时你看,从皇宫传送出火炬蜡烛,弥漫着青烟,飞入槐树高耸的宅府。撤去兵卫,敞开京都宫殿大门,宫廷暂住传宣大臣,还停止了官府机关的公务。
“赏析”这首词题为“清明应制”,当然是受皇帝旨意而作,为谀圣而极尽铺张之能事,描写了帝京清明大好的景象和百姓欢乐的游赏。当然全是粉饰太平的假话。但也反映了当时的节令风光。第一片写春天的美景,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色彩清丽,倒不染宫廷富贵气息。春意由宫廷延向民间,既有野外春意的宁静,又见宫殿建筑的巍峨,不失为一幅“春望”图卷。最后四句纯是颂扬之词。第二片具体写几个游春画面:一、莺歌燕舞,既写景,又象征太平盛世;二、秋千,斗草,写姑娘们的嬉耍,给春增添不少美色;三、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可见也是恋爱的季节;四、五陵少年的狂饮醉归。一派欢乐景象。第三片又回写禁宫,先描写清明天气,暗示风调雨顺,令人舒畅。然后从庶民角度看宫廷的太平景象。综观全词,描写景物能抓住特点,注意面的渲染和点的描摹。虽为歌颂太平,但却不庸俗肉麻,笔法也明快,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可当作一幅“清明游乐图”观赏。
徐伸字干臣,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有《青山乐府》,不传。
二郎神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恩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①。雁足不来②,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注释”①酲(chéng):病酒。②雁足:送书信的人。
“译文”烦闷袭来便用弹丸打那喜鹊,又搅破了满帘幽静的花影。随意地试穿着春日的衣衫,又想起她纤嫩的玉手将春衣裁缝,熏暖的铜炉直到红炭化成灰烬冰冷。怎奈我动一动就牵惹纷乱的愁思,只怪我近来惆怅多病。哀叹我旧日便似沈约多病消瘦,而今更像潘岳斑白两鬓,不敢去临镜照影。一再追忆反省。离别时她滴滴泪迹,还在她罗衣上结凝。料想她为思念我萎靡似病,日头老高还懒得起床,总靠着春酒消愁竟酣醉不醒。鸿雁没有送来书信,马蹄便轻易地停驻不行,闭了门满院是春花美景。白白地伫立高楼,整天倚遍栏杆空等,只落得一个日长寂寞,夜深人静。
“赏析”本词牌为柳永始创。别本作《转调二郎神》,据说是徐伸自制。又据说是作者为一“色艺冠绝”的侍婢而作。该婢“前岁以亡室不容逐去”,并说词中“所叙多其(侍婢)书中语”。故事是几经曲折而团聚。上片写触景生情引出愁思和自己相思成病的苦况。开头从“举头闻鹊喜”句翻出。弹鹊驱闷原无风景,却见“一帘花影”被“搅碎”,近似歪打正着的用笔。“漫试”勾起对情人的怀念。“动是”试问,无法回答,又“但”、“嗟”一转一叹,感情层进,写因相思而伤神劳形。下片写想像中情人因思念自己的愁苦情状。“重省”,想起别时的难言。“料”设想今日的心灰意懒。“不来”、“难驻”写翘盼之切,“门掩”表失望之深。最后三句揣摹情人百无聊赖整日孤寂的情态。全词抒情婉曲。有人评本词“妙手偶得”,有人记叙“天下称之”,亦非溢美之词。
田为生卒年不详。字不伐,善琵琶,通音乐。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年)罢典乐,为乐令。有赵万里辑本《芊呕集》
江神子慢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①。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②,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③、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余香,惹鸳鸯结。
“注释”①金莲:指妇女纤小的足。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②金缕:金缕衣。饰以金丝缕的罗衣。③银蟾:月亮。
“译文”圆圆的玉镜台像挂着一轮秋月。淡淡的傅粉,修饰得容貌雅洁,额上点了梅花妆香粉白净似雪。风姿绰约冰清玉洁。一对金莲秀足,小小罗袜十分衬贴。一阵骤雨刚刚停歇。楼外渐飞渐远的离群孤雁,那遥远的山外,远行的游子也音信绝断。这愁恨对面诉说也难,更何况还要寄书信向他倾谈、实在难堪。刻骨相思教我形容憔悴像红花枯萎绿叶凋残,只觉得金缕衣变得松宽,全都是为轻易的离别所熬煎。太过凄切,令人伤神呵,是那黄昏的画角吹响的时节。角声呜咽如泣如嗟。庭院红花落尽春光消逝,遥远的明月冷漠无情,刚圆满又变成残缺。恨他不如残荷尚留余香,还能惹那鸳鸯结伴成双。
“赏析”这是首写闺怨的长调。上片写闺中女子孤楼独守的怨恨。首句创造了一个洁静素淡的背景,让这位女子处于其中。“铅素浅”和“传香雪”见其美在素雅的本色。再写姿态,步履。如一轴“月下仕女”写真。她凭栏伫立,不为赏月,而是眺望远山,神驰山外。“行人音信绝”,可见白天也在眺望。她打扮停当,以一个最美的姿容时时迎候突然归来的情人。“犹难”、“那堪”告诉读者,她期望是如此久长如此深切,心中的离愁别恨又有多少沉重的郁积。下片随时间的推移,继续抒发相思的苦闷。“教人”三句,是总写自己为此而花损玉消。“太情切”又自怨自艾。写黄昏画角为映衬离别的悲哀,落花春去,银蟾圆缺写盼归的怅恨。从时间的推移季节的交换中怨恨无时无刻不在折磨这位女子。最后以“恨”结束,“不似余香”故作痴语,以奇想排遣心中的愁闷。写得婉曲。全词风格婉丽,情真意切。
曹组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及第。官至阁门宣赞舍人,睿思殿应制。有《箕颍集》,今不传。
蓦山溪
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①。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②,试问花知否?
“注释”①廉纤:细雨濛濛的样子。②东阳:梁代沈约曾为东阳(今浙江东阳县)令,他因病消瘦。
“译文”洗掉红妆一副真纯的仪态,不用脂粉涂饰增添容光。竹林外横斜着一枝梅花,让我想起天寒日暮倚着修竹的娇娘。小小的黄昏庭院,无处寄托她的清香,风儿细细地吹,雪花缓缓地落,更何况是在江头路旁。在明月边梅树撒下萧疏的花影,那正是我悲伤销魂的梦境。梅子将要黄熟时节,又该遇着纤纤细雨一片濛濛。她一生孤高芳洁,让知心有情人忧愁无穷,消瘦憔悴的沈东阳呵,请问梅花是否知情?
“赏析”这是首咏梅词。作者运用拟人化的笔法,描摹了梅花的孤芳自傲,寄托了自己沈约式的抑郁心志。上片写梅花品格的高洁。梅“真态”出世,“不作铅华御”,是写其清雅神态。“竹外一枝”不怕天寒日暮,写出超俗清高。“黄昏”四句,写其不怕孤寂,坚贞自守。从形态到秉性,显示了美的精神品格。下片写作者赏梅时的情怀。写月下梦中,写梅黄阴雨。让梅再处于阴晦之中,创造一种抑郁的气氛,使情景交融,“孤芳一世”是物我合一,“消瘦损,东阳也”,则是作者突然从梅中跳出,表白以梅自况的情怀。“试问花知否?”又两相依傍,表白了梅花般的人格。全词用清丽淡雅的笔墨,抒独赏清芳之情,表孤高自傲之志。词中化用了苏轼、杜甫等人诗意,极其熨贴。
李玉生卒年不详。词仅存一首。
贺新郎
篆缕消金鼎①,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②?惟有杨花糁径③。渐玉枕、腾腾春醒④,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⑤。云鬓乱,未忺整⑥。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⑦。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注释”①篆缕:指香烟袅袅上升,又如篆字。金影:香炉。②王孙:泛指男子。③糁(sǎn):泛指散粒状的东西。④腾腾:昏沉迷醉的样子。⑤殢(tì)酒:困于酒。⑥忺(xiān):高兴。⑦倩(qìng):请,央求。
“译文”铜鼎香炉的烟缕像篆书般缭绕升腾。醉意沉沉之中,见庭院树荫转了正午,那人在画堂里好寂静。芳草天涯不知王孙何处留踪影?只有暮春的杨花柳絮撒满小径。春光渐去将我从枕上朦朦惊醒。帘外是凋残的落红,春色已熟透,终日百无聊赖,总借酒消愁弄得倦怠如病。满头如云的鬓发乱纷纷,想梳理却无心修整。
江南旧事休再重新反省。踏遍天涯寻访他的消息,离群的孤雁难托请。靠着栏杆久久眺望,明月映满西楼,他的归期是否依旧不定?又恐怕像银瓶沉落金井。昏暗了银座的烛灯,也不见骏马嘶叫看归来,叫人枉然在月下伫立得消失了梧桐树影。还有谁陪伴我,对着鸾镜画眉描容?
“赏析”这首又题作“春情”,是首写思妇伤情的词。词中描写一位女子在暮春中午,寂静的画堂中懒散困倦,无聊消沉的情状,以及思念远方情人,盼归不得的复杂心情。上片开头三句暗写她孤身独后的寂寞。接一句设问,点明原因。“惟有”回写寂寞,交待了暮春不归的惆怅。“渐”字以下,景物与情绪交替合写,情寄于景,景蕴含情,“妙合无垠”。试想,不是因无聊失望,哪会殢酒?那会鬓乱?下片全是女主人自我抒发情怀。她一往深情非常专一,她竭力探问消息,她日夜凭栏凝望,那种瓶沉金井不安的预感袭上心头,但她仍不愿去想,依然期待着。结尾六字两顿,感情沉郁顿挫。她强忍无限愁恨,只幽幽诉说,不愠不怒,尽量保持心境的纯静。在我们面前如亭立着一位温柔敦厚、美丽善良的贤慧女子;但也能见她那掩饰不住的凄惶与无奈。在闺中相思的女子形象中,本词主人公是独树一帜的。难怪陈廷焯评曰:“情韵并盛,允推名作。”在李玉的词作中,也“风流蕴藉,尽此篇矣”。(黄升《花庵词选》)
廖世美生平事迹不详。今存词二首。
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栏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译文”春天的云霭飘浮晴空,一座画楼俯临江州,森然地凌云高耸。杜牧曾登览此楼最动真情,赋写了绝妙诗章夸示才能。直到暮年惆怅,依然相思深情。记得当时倚着朱红栏杆密语的情景。而今大雁飞回关外再难问讯,两岸杨柳无尽无穷,离别的愁情似纷乱的柳絮漫空。岁月催促着年光流逝,旧日的流水不知流到何方?断肠人心儿凄凉,何必更有残阳添凄凉,极目远望,平野空旷令人感伤。晚来阵雨初晴,远去的波声带着雨声。悄然无人,几只小舟在荒野的渡口纵横。江面上浮着数点青翠的山峰,无边的天涯芳草青青,烟雾朦胧的树丛参差相映。
“赏析”这是首登临怀古借景抒情的词。安陆,在今湖北安陆。浮云楼,即浮云寺楼。杜牧曾登楼赋诗。作者仰慕杜牧,于是登楼赋诗也在情理之中。上片开头描写了寺楼的雄伟森严。然后直接引入并赞美杜牧的诗作,在发思古之幽情中,不无恃才自况的寄寓。然后在“惆怅”的失落感中,感情从仰慕古人移注到怀念今友。别愁“纷絮”不仅喻多,怕也有种种莫名的愁苦在。下片写登楼所思。开句的年光飞逝,暗承上片“纷絮”。“断肠”以下数句写残阳、平楚、晚霁、野渡等自然景色,旷远凄迷,寂寞荒凉,衬托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怅惘之情。才高命舛,国事家事,以及失意潦倒。全词情景妙合,语淡而情切。化用不少前人诗句而熨贴自然。有人说:“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诚然。
吕滨老一作渭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间以诗名。词风婉媚深窈。有《圣求词》。
薄幸
青楼春晚①,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哢②,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③,共醉青苔深院。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④。腰肢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注释”①青楼:泛指女子所居之楼。②哢(lòng):鸟鸣。③角枕:用兽角做装饰的枕头。贳(shì):酒,赊酒。④参差雁:筝柱排列如雁阵,故称。
“译文”暮春的翠楼上,白昼寂寞无聊,梳匀鬓发却懒得修饰红妆。突然听到乌鸦聒噪黄莺低唱,引起无限的新愁在胸中波荡。记得当年,偷偷地抛送一片春心,在花丛间,隔着薄雾与他遥相望。相爱日深便取了角枕题写诗章,摘下金钗赊酒酣饮,在青苔遍长的深院里共醉梦乡。怎能忘,并肩携手漫步在曲折的回廊,明月圆满的夜色花儿芳香。如今却只有迷濛的暮雨,蜜蜂蝴蝶仿佛也生了愁心恨肠,舒展的芭蕉叶寂寞地对着小窗。却是谁将我拘管关怀?尽日无言惆怅,闲来品味着古筝的怨伤,泪水洒湿了参差的弦柱雁行。相思煎熬得我腰肢渐渐瘦小,心儿跟着扬花柳絮飞向远方。
“赏析”这是首怀念情人的“闺怨”词,作者塑造了一位热烈大胆情爱忠贞的姑娘形象。上片写她在春日孤寂的楼上,回忆当年她与情人一见钟情的情景。开头二句写她的孤寂与无聊。“乍听得”是勾起离愁的感情触发剂。“记”引起回忆,前两句写相爱的热烈大胆。后二句写相聚的欢乐幸福。但脱却一般的庸俗,只是题诗、贳酒、共醉,有更多的纯真。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对他的思念。“怎想得”二句,上承上片相聚。“如今”三句对比,用蜂、蝶知愁恨、芭蕉能舒展作拟人映衬,抒发自己心中的愁苦。“却谁拘管”一问,是心中怅恨的自我渲泄。“尽无言”二句侧写孤寂。最后二句一实写一虚写。表现了女主人公无尽的思念。“心与杨花俱远”还有飘荡无定的凄凉。全词构思巧妙,结构完整。在平叙中运用倒叙、插叙,正面抒发与侧面烘托自然结合,抒情曲折缠绵,语言清丽。是公认的思妇词中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