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龄的婴儿大多都可以独坐了,差一点的婴儿也能靠着坐了,因此,让婴儿坐在有东西支撑的地方来喂饭是件容易的事。问题是要让他每次喂饭靠坐的地方要一致,让他明白坐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准备吃饭的。一般常可选择在小推车上或婴儿专用餐椅上。这时候,婴儿对吃饭的兴趣是比较浓的,他们一到吃饭的时间,就好像饿得要命,饥不择食,哪里还在乎坐在什么地方,很乐意按你的摆布好好坐着吃的,坐在一处吃饭的习惯就容易培养起来。如果到了1岁再来培养这种习惯就不行了,1岁的孩子一方面身体的需要减少,另一方面他的兴趣日益广泛,再也不把大部分的兴趣都集中在进食上。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爬上爬下、玩扔东西,主见也多了,根本不会再听父母的任意摆布,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绝大多数也就会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因此,这个月龄是培养定点吃饭的好机会,父母千万不要贻误良机。
不宜喂婴儿的食品
快1岁的婴儿最惹人喜爱了,他已能够理解父母的一些话,模仿大人做一些事,会用手势加上发音来表示自己的要求,尤其是看到大人吃东西,会表现出迫切的需要,这时,父母就要分清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喂给孩子的。像零食瓜子、花生、糖果等小而滑、坚而硬的食品是不应该给孩子吃的,虽然婴儿已长牙,但它的咀嚼功能毕竟还未发育好,没有能力去食用。再者,粒状光滑的食品容易引起呛咳,婴儿的吞咽功能没有完善,不能像成人那样咽食物时吞咽软骨如盖子一样很好地把气管口盖住,因而容易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如果,父母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话就要冒一定的风险,从孩子的安全角度出发是不值得这样去做的。另外,像元宵、年糕、粽子等糯米制品比较粘,又不易消化,不宜让婴儿食用。一些刺激性食品如咖啡、浓茶、辣椒不利于婴儿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也是不适合婴儿食用的。太甜、太油腻的食物营养价值低,婴儿吃后影响正常进食,最好也不要食用。给婴儿选择的食品应该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口味不重的一些食品。
开始应用婴儿学步车
婴儿学会扶站后,开始学习迈步,学步车是让婴儿练习迈步,锻炼双下肢肌肉力量的比较好的工具。把婴儿放在学步车里后,婴儿能自由随意活动,视野及活动范围扩大了,可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步车使用很方便,上面的圆形框架正好使婴儿站立时双臂支在上面,起到成人扶着婴儿双腋学步的效果,可减轻成人不少负担。圆形框架上面还可悬挂一些玩具,让孩子自己玩耍。学步车下面要有几个活动自如的小轮子,中间用带子吊成的小座椅,婴儿跨在椅上,随时可坐下来休息,站立时也不妨碍迈步。
一般婴儿9个月左右会独坐及扶站后,就可使用学步车。最初坐学步车时间不宜长,以免引起孩子疲劳,以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随着婴儿练习的情况和进展,可逐渐延长每天练习的次数及时间。
为婴儿测量呼吸与脉搏的方法
(1)测量呼吸
①正常的呼吸次数:呼吸同脉搏一样,年龄不同,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也不同,一般是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儿每分钟40~44次,6~12个月每分钟30~35次,1~3岁每分钟25~30次,5岁以上每分钟25次左右。
②检测方法:在小儿安静时,数其胸脯和肚子起伏的次数,一呼一吸为1次,以1分钟为计算单位。检查呼吸应注意呼吸的速度(每分钟的次数)、呼吸的深浅、呼吸的节律、呼吸有无困难和呼吸的气味。
③注意事项:在给小儿检查呼吸时,最好不要让孩子发觉,以防止其精神紧张而影响呼吸次数。
(2)测量脉搏
①正常脉搏次数:由于年龄不同,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也各不相同。婴儿每分钟120~140次,2岁每分钟110~120次,5岁每分钟90~100次,10岁每分钟80~90次,14岁以上每分钟70~80次。一般情况下,体温每上升1℃,脉搏加快15~20次,睡眠时脉搏减少10~20次。
②测脉方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压在动脉上,其压力大小以摸到脉搏跳动为准。通常测量脉搏的部位在手腕外侧的桡动脉和头角部的源动脉,以1分钟为计算单位。在测量脉搏时,要注意脉率(每分钟跳动次数)、脉律(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和脉搏的强弱。
③注意事项:给孩子测量脉搏,一定要在他安静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发现脉搏不整齐时,要与心律作对照,以求得准确诊断;给孩子测脉搏,不要用拇指摸脉,因为拇指上的动脉容易和病儿的脉搏相混淆。
9个月婴儿的喂养指导
9个月婴儿的喂奶次数应逐渐从3次减到2次,每天500毫升左右鲜奶已足够了,而辅食要逐渐增加,为断奶做好准备。
9个月的婴儿应增加一些土豆、白薯等含糖较多的根茎类食物,增加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但要把粗的老的部分去掉。
9个月的小儿已经长牙,有咀嚼能力了,可以让他啃硬一点的东西。
(1)婴儿小食品制作
①煮白薯:把白薯洗干净去皮后切4个薄片,把苹果洗净去皮核后也切成薄片,然后把白薯和苹果的薄片先后放入锅内,加入小许水后用微水煮,煮好后放入蜂蜜。
②芝麻豆腐:豆腐1/6块用开水浸后控去水分,然后研碎再加入炒熟的芝麻、豆腐、豆酱、淀粉各1小匙混合均匀后做成饼状,再放入容器中用火蒸15分钟即可。此食品的特点是非常松软,易消化。
(2)1岁以内的孩子不宜喂的食物
①刺激性比较强的食品、可乐、茶水、咖啡、酒类等,这些食物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对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
②粘性和坚果类食物。如粽子、元宵、糯米团、花生米、瓜子、豆类等。因为小儿消化功能差,上述食品不易消化,而坚果类食品不但不易消化,而且还造成小儿气管异物。
③过甜、过咸、油腻、辛辣食物。如肥肉、巧克力等等,这些食品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代谢失衡。
④周岁内小儿尽量不要喂冷饮,因为冷饮中糖分高,还含有色素,易引起身体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正常营养食品的摄入。
10月婴儿日常护理
10月婴儿的优育要点
逐步将辅食变为主食;学会叫妈妈;学开步;读“布书”、认图片;学习准确抓物并有意放下的技巧;玩沙、玩水、玩娃娃;安排合适的生活制度;训练穿衣、盥洗配合动作。
婴儿的一般睡眠情况
10个月的孩子大约每天需睡眠12~16小时。白天睡两次,夜间睡10~12小时。家长应该了解,睡眠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小儿需要的睡眠比较多,有的小儿需要的睡眠就少一些。所以,有的小儿到了10个月,每天还要睡16小时,有的小儿只需12小时就足够了。只要孩子睡醒之后,表现非常愉快,精神很足,就不必勉强他多睡。
为婴儿选择合适餐具
小儿的餐具应选择色泽鲜艳、样式新颖的,这样会引起小儿的兴趣,以促进他的食欲。另外,还要注意给孩子选择的餐具必须耐煮、易消毒,因为餐具的清洁是很重要的。但还要注意安全,如勺子的边不要太锐利,勺把儿要较圆钝,还要不易打碎,以免误伤小儿。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耐高温的聚胺塑料制品是较理想的。
培养婴儿自己吃饭
这时婴儿总想自己动手,所以可以手把手地训练婴儿自己吃饭。即使吃得不顺利也不要紧,铺上一张塑料布,让婴儿练习练习。
吃饭前先将手洗干净,婴儿能拿的食品就让他自己拿着吃。喝水、牛奶、果汁时尽量用杯子,开始时可少放些。刚开始肯定会呛着或洒得到处都是,但只要多练习,逐渐会好的。要是总认为太脏而不让婴儿自己动手的话,那到了三四岁也许还不会自己动手吃。
这时正是边吃边玩,饮食时多时少的时候。所以,无论婴儿吃不吃,过了二三十分钟就不再喂他。
胖孩子不一定健康
有些人以胖瘦为标准来衡量婴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他们认为胖就是“长得好”,就是“健康”。因此,他们拼命要给孩子吃很多东西,只要孩子想吃,什么都可以给。长此下去,婴儿越来越胖。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坏并不是单纯以婴儿的胖瘦程度来判断的,而是要看小儿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般来说,胖瘦适中的孩子表示孩子营养正常,这些小儿生长发育大多也比较正常,从外表看小儿长得匀称、面色红润、头发黑密有光泽、皮肤细腻、皮下脂肪丰满、肌肉发达有力。而肥胖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胖乎乎的,浑身都是“肉”,但只要用手去摸摸,就会发现这不是肌肉,而是皮下脂肪。这样的孩子,肌肉松软无力,活动往往也少,体质并不一定好,而且动作发育比同月龄婴儿晚;同时,由于体态肥胖,也不便于锻炼。另外,很多婴儿时期肥胖者到了学生时代也是肥胖的,成年后也仍然肥胖,这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带来多种较严重的疾病。
因此,父母不要把肥胖当作婴儿健康的标志。如果婴儿出现肥胖倾向,就要到医院去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饮食,不吃过量的食品,不要偏食谷类、薯类和糖,以免导致体内脂肪过多地积蓄而发生肥胖。同时要适当增加婴儿的活动量,可通过做婴儿体操或到室外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并可增加体内多余能量的消耗,从而防止肥胖的发生。
婴儿爱咬人要注意
孩子到了10个月左右,长出乳牙时,便经常喜欢咬一些固体食物来磨牙,并且形成咬物或咬人的习惯。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做家长的应经常给孩子一些固体食物吃,以用来磨牙和锻炼咀嚼功能。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感逐渐发展,依恋家里的亲人,离不开母亲,而且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又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常常是行为表现特殊。比如,不论是高兴还是生气都有可能在妈妈胳膊上或肩上咬一口,越让他松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咬得妈妈特别疼。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咬人的习惯逐渐被手的动作取代,情绪趋向稳定。
注意保护婴儿
(1)蹲坐的保护
这段时期的小儿,不但能不费劲地自己坐着玩,而且自己还能从卧位坐起来,使小儿身体的灵活性更加增加。
(2)站立的保护
大多数10个月~1岁的婴儿已能够自己拉着东西(如小床的栏杆、妈妈的手等)站起来了,发育快的小儿能什么也不扶地独自站立一会儿了。也有少数小儿到了这个月龄仍然不会站立,但其他方面发育都正常。这类婴儿有的是体态丰满,有些则可能是性格内向或胆子小的。
婴儿刚学会站立时,往往还不会从站立位坐下来,因而,常常使站着的婴儿陷入困境。婴儿在长时间站立后,常常因筋疲力尽而烦躁哭闹。但父母帮他从站立位坐下时,他立刻又会忘记所有的疲劳而再次费力地使自己站起来。但是,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不长,婴儿在学会站立后就会努力地学会坐下的动作。开始时,婴儿会非常小心地把屁股坐在双手能碰到的地面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婴儿就能独立地站立和坐下了。
(3)扶走的保护
大多数婴儿在学会站立后不久就能自己扶着床沿迈步或是由成人抓着一只手走路了。刚开始学习走路时,由于婴儿平衡功能还不完善,走起路来还东倒西歪,时而会摔跤、有的婴儿用脚尖走路或走路时两腿分得很开,这些都没什么关系,一旦婴儿走路熟练了就会好的。
每个婴儿开始扶着东西走路的时间差异很大,有的婴儿早在9个月时就能迈步扶走,而有的则要到平均12~13个月左右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迈步扶走。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婴儿本身的发育情况、遗传因素、动作训练的机会、疾病以及季节的影响等,也有的婴儿在刚刚学迈步时跌了一跤后产生了惧怕走路的心理而影响学步的进程。
婴儿从躺卧发展到直立并学会迈步,是动作发育的一大进步,对于婴儿体格发育和心理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要及时地教婴儿走路,并为婴儿学走路创造一些条件,如准备学步车、围栏、小推车、可推拉的玩具等,并可经常让婴儿扶着成人的手或竹竿学步。
(4)乱摸乱拿的保护
这个月龄的孩子手的动作更加灵巧自如,手眼协调也进一步完善;会使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小物品,喜欢用手摸各种物品,能玩弄各种玩具,能推开较轻的门,能拉开抽屉,能把杯子里的水倒出来,能两手拿着玩具玩,也能指着东西提出要求,还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如成人招手他也招手)。近1岁的小儿已能试着拿笔并在纸上乱涂,有的婴儿还学会了搭积木。这时期的小儿,由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好奇心逐渐加强,喜欢用手到处乱摸乱拿,如拔电源插头、扭煤气开关,甚至打开热水瓶瓶塞,这对他们是很危险的。因此,家长对他们的照顾要更加细心,丝毫不能粗心大意。家用电器的摆放应尽量远离婴儿经常活动的地方,活动插座就放在较高、隐蔽、安全的地方。插座最好选用加安全保险挡板的,并要经常检查,防止漏电。如果房间本身带的封闭式插座位置较低的,也应用适当的家具如桌子、书柜等加以遮盖,露在外表的电线要经常检查,如有破损,要及时更换。
注意婴儿成为左撇子
婴儿手的动作受大脑的支配。人的大脑由左至右有两半球组成,两半球的功能有所不同,各有各的分工,大脑左半球为语言和逻辑思维的神经中枢,右半球为感知觉和形象思维中枢;大脑左半球控制人的右侧肢体活动,而右半球则控制人的左侧肢体活动。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用右手操作,如右手握笔写字、右手拿筷子吃饭等,称为“右利手”或“右撇子”;但也有少数人习惯于用左手操作,如用左手握笔写字、用左手拿筷子吃饭等,称为“左利手”或“左撇子”。左利手或左撇子一般在婴儿时期就有相应表现,如左撇子婴儿习惯于用左手活动,他们玩积木、伸手拿母亲给的饼干或抓钥匙时总是先伸出左手。习惯于用右手还是用左手,这是由先天发育或后天练习所致的。如果发现这个月龄的婴儿经常使用左手就加以限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习惯使用左手并不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有人认为,不用右手就不能写字,因而力图把左撇子“矫正”为右撇子,由此可以想像到左撇子的人在小时候受到过何等莫名其妙的斥责。
世界上许多著名人物如乒乓球、羽毛球选手、雕刻家、画家等都能出色地使用左手。
婴儿时期是在生活中发挥手的重要作用的时候,是用手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创造性地使用手的时候。过分地限制婴儿使用左手就会束缚婴儿用手进行探索、进行创造。因此,不管婴儿用哪只手,听任他怎么方便就怎么使用,在这个月龄,最好不要考虑“矫正”。理想的方法是同时发展婴儿左右手的活动能力,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充分发展。
10个月婴儿的喂养指导
(1)10个月婴儿的喂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