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白芍(醋炒)、当归(酒洗)、白术(土炒)、麦冬(麸炒)各15克,炮穿山甲、熟地各10克,炙甘草、柴胡、远志、桔梗、白芷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若气血不足者去远志,诸药纱布包与猪蹄1只同煎,喝汤并食用猪蹄。
【功效】疏肝解郁,通乳。主治肝郁气
复方催乳饮
【配方】黄芪、当归各20克,川芎、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路路通各10克,柴胡、通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功效】补益气血,疏肝通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归芪通乳汤
【配方】黄芪40克,当归20克,王不留行、白芍各15克,炙穿山甲、川芎、桃仁、炮姜、焦枳实各10克,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通乳灵
【配方】黄芪4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桔梗10克,木通10克,炒王不留行10克,炮山甲6克,通草6克,皂角刺6克,漏芦6克,花粉6克。
【用法】①上药共研粗末,待用。猪蹄1对,煮烂后取出,去除浮油,以汤煎药,共煎500毫升左右,顿服。②上药研细末,每服30克,日2次,以猪蹄汤冲服。
【功效】补气血,通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方药解析】方中木通应该用毛茛科川木通,不能用马兜铃科关木通。
下乳方
【配方】党参15克,当归12克,茯苓、白术、桔梗、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木通6克,通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通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方药解析】方中木通应选用毛茛科川木通,而不能用马兜铃科关木通。
催乳散
【配方】穿山甲5克,维生素E200毫克。
【用法】穿山甲炮焦,研末。口服,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催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方药解析】使用中药配合维生素E治疗缺乳症,1990年有人也报道过,但处方和剂量不同,采用土鳖虫3克,维生素E100毫克作为1次口服量。土鳖虫研成细粉,用啤酒100毫升送服,每日3次。
产后恶露不绝
恶露是指产褥期中从阴道排出的余血浊液。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产后阴道排出瘀浊败血之物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引起本病主要是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恶露为血所化,而血源于脏腑,注于冲任。若脏腑受病,冲任不固,则可导致恶露不绝。其病因主要有三:一是平素体虚,加上产后气血虚损,致冲任不固,气虚不能摄血;二是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三是血热内郁,热扰冲任,迫血下行。气虚者临床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身倦,腰酸,腹部有下坠感,恶露清稀无臭气。
治疗以补气摄血为主。血瘀者面色紫暗,小腹疼痛,恶露色紫或夹有血块,治以活血化瘀止血;血热者证见面色潮红,口舌干燥,恶露色鲜红或深红,有臭秽气,治宜养阴清热止血。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红酱汤
【配方】大血藤、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贯众炭、蒲黄炭、谷芽各12克,丹皮、栀子、金银花炭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行瘀止血。主治子宫内膜炎所致产后恶露不绝。
【随症加减】兼气虚下陷者加党参、黄芪、升麻;肾虚者加狗脊、川断、桑寄生,瘀血明显者加益母草、当归、川芎;气滞明显者加制香附、广木香。
【方药解析】本方为浙江著名妇科专家裘笑梅之验方。方中重用君药红藤和败酱草,清热解毒又能活血化瘀,颇具特色。
银黄汤
【配方】金银花炭、益母草各15克,炒黄芩、炒丹皮、炒蒲黄、茜草、焦山楂、焦六曲各10克,党参12克,贯众炭30克,大黄炭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个疗程,最多服2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按浯】本方采用多种清热解毒和化瘀止血药物,重用贯众炭,配伍大黄,适用于官腔瘀热之证。若有明显发热表现,可加用大剂量连翘、蒲公英,重用金银花。
生化逐瘀止血汤
【配方】黄芪、当归各15克,党参、川芎、桃仁、生炒蒲黄、五灵脂各10克,炮姜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瘀生新,补气摄血。主治产后气血不足,恶露不绝。
【随症加减】瘀血停滞明显加益母草;气血不足明显加白术、阿胶、熟地、艾叶炭,瘀热内阻者加丹皮、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阴虚内热者去炮姜,加丹皮、玄参。
【方药解析】本方为《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加味而成。生化汤原方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组成,本方加黄芪、党参补气,加生炒蒲黄和五灵脂化瘀止痛,故适宜于产后气血不足,恶露不绝者。
缩宫逐瘀汤
【配方】川芎、当归、刘寄奴、桃仁各12克,重楼、枳壳各20克,益母草、焦山楂各30克,炮姜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10剂。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证属血瘀型。
【方药解析】产后瘀滞、恶露不绝者,都伴有明显腹痛,根据“通因通用”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惟恶血祛,新血才能生,腹痛始能止。方中益母草、焦山楂、枳壳是缩宫逐瘀的主要药物,用量须大,一般用20~40克,若用量过小,疗效不显。重楼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有缩宫逐瘀之功。本方对宫腔残留组织有黏连者疗效不佳,可配合清宫术处理。产后瘀滞可能引起恶露不下,也可能出现恶露不绝,两者临床都有腹痛表现,所以可以异病同治。
阴道炎
根据不同病因阴道炎可以分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三种。
非特异性阴道炎一般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盆腔炎分泌物增多引起感染等因素导致,临床主症为白带增多,有时是脓液状,阴部灼热及坠感,常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滴虫性阴道炎由感染阴道毛滴虫所引起,临床以阴部瘙痒、白带增多、呈泡沫状、有臭味为主症,常伴有阴部灼热、疼痛等。真菌性阴道炎因感染白色念珠菌所引起,本病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妇女及绝经后曾用过大剂量雌激素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常见有白色豆渣状带下,且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疼痛等。
本病属中医“带下”、“阴痒”病的范畴,大多由脾虚生湿下注,或湿热下注,或湿郁蕴热生虫所致。治疗上大多采用健脾利湿,清热利湿,杀虫解毒等方法,内服或外治。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苦参蛇床子方
【配方】苦参、蛇床子各50克。
【用法】上药研细粉过筛,混匀备用。另将上药按上述剂量煎制成250毫升的阴道冲洗液,冷却后加10毫升食醋,混匀备用。用法为:每天上午用苦参蛇床子冲洗液浸泡大棉球后作阴道彻底冲洗,然后将2克粉剂均匀撒人阴道壁,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主治滴虫性阴道炎。
霉阴炎洗剂
【配方】黄精30克,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20克,黄柏、苍术、茜草各15克,龙胆草、乌梅各12克,花椒10克。花椒
【用法】上药分别加水2000毫升煎2次,去渣取汁,混匀后再加热,先熏洗阴部,待温后坐浴,并用消毒纱布浸药液深入阴道内洗出分泌物。每日3次,每剂可洗5~6次。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治真菌性外阴、阴道炎。
苦参四妙外洗方
【配方】苦参60克,蛇床子、黄柏各30克,苍术、薏苡仁各15克。
【用法】水煎取汁,趁热洗涤外阴及阴道,每日1剂,分2~3次洗,7天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主治湿热下注所致阴痒、妇女带下、真菌性、滴虫性、或非特异性阴道炎。
【方药解析】本方即为中成药洁尔阴洗液(泡腾片)的配方。
阴道炎外洗方
【配方】
①土茯苓12克,苦参12克,蛇床子12克,花椒6克,乌梅6克,苦楝皮6克,黄柏9克,雄黄9克,枯矾6克,地肤子9克。
②土茯苓12克,苦参12克,蛇床子12克,乌梅6克,苦楝皮6克,百部9克,黄柏9克,地肤子9克,土槿皮9克,儿茶9克。
【用法】上两方各共为粗末,每用40克,外水冲之,先熏后坐浴,洗后用阴道外塞药(蛇床子用纱布包裹成小枣状,扎紧高压消毒)塞入阴道,每日1次,6次1个疗程。
【功效】处方①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滴虫性阴道炎。处方②清热解毒,收湿止痒,主治真菌性阴道炎。
熏洗方
【配方】白花蛇舌草60克,紫花地丁30克,苦参、黄柏、蛇床子、白鲜皮、明矾各15克,花椒9克,冰片(烊化)3克。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取液,倒人盆内,纳人冰片溶化,先熏阴部,待水温适度后坐浴。每次30分钟,留药再用,每日2次,每剂药用2日,5剂药为1个疗程。若阴部有破损,可去花椒。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治阴道炎。
百蛇煎
【配方】百部、蛇床子、苦参、白鲜皮、鹤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柏各30克,川椒15克,枯矾10克。
【用法】将上药浓煎成500毫升药液,作阴道冲洗液,每日1次,每6次为1个疗程。如重度滴虫性阴道炎,可配合使用阴道塞人灭滴灵药片,效果更佳。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
盆腔炎
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卵巢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统称为盆腔炎。
急性期大多有发热,甚至高热伴有寒战,下腹疼痛,带下增多等临床表现;慢性期大多表现为带下增多,下腹隐痛,月经不规则等。本病属中医“带下”、“腹痛”、“发热”的范畴,部分盆腔结缔组织炎属中医“瘕瘕”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系由外感湿毒、热毒入侵,壅滞胞宫,气滞血瘀,冲任受损所致。外感湿毒、热毒,导致营卫不和则发热;湿热下注则带下增多;气滞血瘀则下腹疼痛,气血瘀滞,聚而成块,则成瘕瘕。治疗上常采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行瘀散结,利湿和止痛等法。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大血藤汤
【配方】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桃仁、赤芍各15克。
【用法】上药浓煎2次取汁400毫升,早晚分2次灌肠。每次灌肠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一般7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抗生素。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急性和慢性盆腔炎。
康宁汤
【配方】紫花地丁、蒲公英各50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苦参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100毫升后加防腐剂备用。每次取50毫升,加开水稀释到100毫升,药温在38%:左右,保留灌肠时肛管需插入15厘米左右,速度宜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主治盆腔炎。
加味三黄汤
【配方】黄芩、黄柏、黄连各15克,虎杖30克。
【制剂应用】水煎成100毫升药液,温度调至38℃左右,保留灌肠。灌肠前令患者排空大小便,灌肠后令患者侧卧位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行经期间暂停。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炎。
红藤败酱汤
【配方】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各20克。
【用法】水煎2次去渣,浓缩至100毫升,药温保持30CI左右,保留灌肠3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月经期暂停。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盆腔炎。
琥升汤
【配方】琥珀、升麻、大青叶、生地、当归、茵陈、薏苡仁、连翘、香附(醋炒)各15克,赤芍、五灵脂、丹皮各10克,败酱草25克,甘草梢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中、晚饭前微温后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化瘀。主治输卵管炎。
【随症加减】小腹痛甚加乌药;白带多者加萆薢,月经量多、淋沥不断加地榆炭,三七(研末冲服),减去赤芍、丹皮。
盆腔炎方
【配方】
①连翘、金银花、黄柏、苦参、生薏苡仁、赤芍、白芍各15克,牛膝、当归、川芎各12克,栀子10克,木通9克,甘草6克。
②丹参、益母草、黄柏、金银花各20克,当归15克,牛膝、泽兰、川芎各12克,土鳖虫、醋炒香附、醋炒柴胡各10克,三棱、莪术、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与二风暖宫汤(大血藤、防风各20克,益母草30克,桂枝、白芷、高良姜各10克,小茴香、花椒各12克,艾叶、牛膝各15克)一同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煮沸10~15分钟。取袋挤净药汁,趁热敷于腹部病变处。每次15~20分钟,煎煮药液可保留,反复使用,2~3日更换,连用1周。
【功效】处方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盆腔炎,适用于热毒瘀滞型。处方②清热活血,散结止痛。主治盆腔炎,适用于瘀热互结,疼痛包块明显者。
加减逍遥散
【配方】炒柴胡10克,炒白芍、茯苓、炒橘核、炒荔枝核各15克,当归、白术、香附、延胡索各12克,丹参3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慢性附件炎及包块。
【随症加减】痛甚加炙乳没各6克;腰痛甚加桑寄生30克,续断12克,菟丝子15克;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桃仁、山甲珠各10克,红花6克,昆布、海藻各12克交替使用;有热者加丹皮、栀子各10克。
除瘕汤
【配方】丹参20克,丹皮、赤芍、桃仁、鳖甲、海藻、三棱、莪术、猫爪草各15克,桂枝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软坚。主治盆腔炎性包块。
【方药解析】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猫爪草的块根,有解毒、散结、消肿的功能,浙江、安徽民间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本方猫爪草配伍其他活血软坚药,旨在散结消肿。
败酱合剂
【配方】败酱草、夏枯草、薏苡仁各30克,丹参20克,赤芍、延胡索各12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得煎液5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连服15日为1个疗程,未愈者继续用药。
【功效】清热化瘀,行气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
【方药解析】方中败酱草配伍夏枯草、薏苡仁意在清热排脓。配伍丹参、赤芍清热化瘀,配伍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由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不规则变化,一般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前者简称“青春期功血”,后者简称“更年期功血”。
本病属中医“崩漏”范畴,致病原因或阴虚内热、迫血妄行,或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阻冲任所致,或脾虚不能统摄,或肾阳虚衰、封藏失司、中任不固。
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之法。暴崩之际,急以塞流止血以治标,出血减少后澄源以治本,血止后调理善后以复旧。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茅红汤
【配方】茅膏菜全草12.5克,红花4.5克。
【用法】上二味加水300毫升,煎2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30克,在月经来潮的第2天上午(经量增多时)服下,服药后视患者酒量大小,饮适量白酒,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其药渣加水200毫升煎汁,如法下午再服1次。每日1剂,连服3剂。
【功效】调经止血。主治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药解析】茅膏菜又名捕虫草(福建)、夏无踪(湖南)、黄金丝(江苏)、苍蝇草(云南),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的全草。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本品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故宜饭后服用。
温经汤
【配方】吴茱萸、桂枝、炙甘草各6克,炒白芍、丹皮各10克,制半夏、炮姜炭各6克,川芎5克,党参15~30克,麦冬15克,阿胶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经前3~5天及经期服用。
【功效】温经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冲任虚寒型。
调经汤
【配方】黄芪、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乌贼骨各15克,生地25克,茜草50克,柴胡、丹皮、甘草各10克,川芎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