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有一个大臣崇侯虎,把周人聚集力量,准备反商的情况报告了商纣王。商纣王听了十分恼火,马上把周文王抓起来关在羑(yǒu有)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后来,周文王手下的那些能干的人想出了一条妙计:用美女、好马和大量财宝献给纣王,表示周国对商朝的“忠诚”。贪婪的商纣王果然中计,解除了对周文王的怀疑,而且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等仪仗,表示授与文王对一些小国有自行征伐之权。文王被放出后,更是恨透了商纣王,一心想早日报仇。他为了找到一个能辅佐他灭商的人才,费尽了心思,到处物色。
有一次文王借出去打猎的机会,去访求人才。在渭水的南岸,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他与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搭了话,愈谈愈投机。从那个老人滔滔不绝的议论和他对治国安邦这一套精辟的见解,认识到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周文王高兴地说:“像你这样有本领的人,我们的老太公盼望好久了!”从此,把这个老人叫做“太公望”。周文王马上把他请上了车子,与他一起回到王宫,封他为专管军事的太师。
这位老人姓姜,名尚,字牙,又叫姜子牙。他老家住在东方,祖先在舜时当过大官,曾与禹一起治水,立过大功,被封在吕,所以又姓吕。到了夏朝以后,吕姓子孙逐渐分化,有的成为穷人,吕尚时家里就已经很穷了。他年轻的时候,为了维持生活,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后来又到孟津开过酒铺。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在商朝怀才不遇。真是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但他还一心想找到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后来听说西方的周文王广求贤者,便成天在岐山西南渭水支流,有一条小河叫兹泉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着遇到周文王的机会。
吕尚钓鱼,也真有点时运不好。他钓了三天三夜,也不见鱼来上钩。气得他甩掉了帽子,脱下了衣服。正在他想不出钓上鱼的办法,十分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农夫对他说:“你再钓鱼时,把鱼线搞得细一点,鱼饵弄得香一点,下钩时轻一些,不要使鱼惊动!”吕尚按这个办法一试,果然钩钩不空。吕尚从钓鱼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和钓鱼一样,要想灭掉商朝,必须悄悄地做好准备,一切要从长计议,但不能打草惊蛇。
周文王自从找到了吕尚,事事与他商量,用各种计谋动摇商朝的统治基础。从此,周文王一面加强本国的治理,一面做团结周围各小国的工作。虞、芮等一些小国都归顺了周朝,周朝的力量一天天增强了。然后对西面的一些少数民族大举征伐,灭掉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东渡黄河,灭了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又占领了邘(今河南沁阳),从邘又回师灭掉了商西部重要同盟国崇,抓到了大批俘虏。由于不断的对外战争,周国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在沣水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从此以后,三分天下,周文王有其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大的超过了商王朝,一步步向商都朝歌进逼,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
周文王没有来得及完成灭商的夙愿,便得病死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武王。吕尚继续辅佐周武王聚集力量,准备时机,终于在牧野彻底打垮了商朝的主力军,约公元前1027年,商朝灭亡了。吕尚由于在伐商的战斗中为周朝立了大功,被封在齐(今山东中、南部),成为历史上齐国的始祖。
武王伐纣
在我国历史上,商朝的成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大国以后,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成汤到商纣王共延续了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六百年。
从第六代商王仲丁开始,王室内部就不断的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使商朝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一些原来臣服商朝的部落、方国也乘机向商王朝进攻。虽然在第七代的商王祖乙对,平服了外部的进攻,但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王位的斗争仍然没有解决。而且自成汤以后,就有五次迁徙国都,给人民带来不少的灾难,引起了人民不断的反抗。这就极大的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到了第十代商壬盘庚时,为了摆脱这种混乱的局面,巩固其统治。他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并采用了成汤时的手段,加强了对内控制。才稳定了商王朝的统治局面。
商朝后半期开始后不久,第十一代商王武丁,除了加强内部的控制外,主要对四周一些经常侵犯商王朝的部落、方国进行征服战争。于是商王朝的统治范围就进一步的扩大了。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使商朝这个奴隶制大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武丁死后,除了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以外,大多是些不知道庄稼是怎样种的,昏愦淫乱的短命国王。所以到了商朝末年逐渐强大起来了的,在汪淮流域的东南夷方又经常的威胁着商王朝。到了商纣王(帝辛)的父亲帝乙时,就开始集中力量征伐夷方。帝乙死后,纣王继位,对东南夷继续进行征服和开发战争。直到他的末年才基本上将东南夷平定。
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他对我国东南地区的最初开发和经营,起了一定的作用,为后来中原文化发展到东南地区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他是作过贡献的。但是他又是历史上的一个暴虐的国王。他很荒淫,喜欢酗酒玩乐。为了满足腐化生活,他在国都附近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修建了离宫别馆,又修建了一座高大的鹿台和一些林苑等娱乐场所。搜集一些狗马奇物,各种鸟兽养在里面,又作“酒池肉林”。日夜和他宠爱的妃子妲己以及一些贵族幸臣们,在这些娱乐场所饮酒取乐。为了他们经常打猎游玩,将耕地荒废,让鸟兽自由生长。还想出各种刑罚来处罚一些贵族、侯国首领和其他人民,榨取财物。还引诱别人的奴隶来供他们使用。因为对东南夷长期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人民的赋税又大大增加。于是促使本来已经很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已在加剧,一场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中。周武王正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机,领导了一些部落、方国,一举推翻了商朝。
周武王的祖先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古老部族,和羌族中的姜姓部落有过婚姻关系。传说周的始祖姓姬,叫弃,曾在夏朝大禹王时作过农官。因为相传弃是开始会种稷和麦的人,死后被人们尊称为“农神”,叫他后稷。他的子孙中一个叫公刘的才迁居到豳(bīn宾,今陕西旬邑县)。公刘的后代叫古公亶父,因为在豳居住时经常受到戎狄部族的侵扰,就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开始改变了戎狄的习俗,修建城郭房屋定居下来,初步形成一个小小的方国,并臣服于商朝,算是商朝的一个小侯国,从此才叫周。到了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时,周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与商王朝发生矛盾,于是商王文丁便把季历杀死。由季历的儿子昌继位,仍称西伯,昌在晚年自称文王。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作了许多灭商的准备,他与许多商朝的部落、方国结为同盟;调解了虞(今山西平陆县)、芮(今陕西大荔县)两个小国的矛盾,征服了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县)、黎(今山西省长治县),其势力达到了商朝中心地区的邘(今河南沁阳县),将都城新建于丰(今陕西长安西北)。于是商朝的许多部落、方国都纷纷投奔周文王。这就是史书上称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第二年,便在孟津大会诸侯,举行军事演习,同时派间谍入商观察情况。去的人回来说纣王生活腐化,坏人当权,人民怨恨。但武王认为虽然如此,时机还不够成熟,不可讨伐。又过二年,见到商王朝中的一些贵族、大臣都叛商奔周,武王认为时机成熟,便率领兵车三百辆、虎贲(近卫军)三千人,士卒四万五千人,联合了许多部落、方国东进伐商。
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幸臣们商议对策。但是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虏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一说七十万)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的故事)。纣王大败后连夜逃回朝歌。周武王率军追进朝歌的那天夜里,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己烧死。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027年。
周初分封诸侯
分封诸侯,是西周初期建立政权,巩固统治的一个重大措施。
牧野之战刚结束,当周武王还在商都城外接受许多方国部落首领们朝贺时,他就登上一个山阜,鸟瞰山川形胜,发出一声浩叹:“唉!殷纣不善承天意,失去天命,我一刻也不能忘记这可怕的事情!”从那里返回镐京,他一路上忧心忡忡,彻夜不寐。弟弟周公旦去安慰他,他讲了一通商朝灭亡的教训之后对周公说:“我现在苦苦思索的是,要按上天的意旨,建立一个新都城,把那些殷人大族安置在附近,向他们宣布命令,让他们遵守;监督他们,发现坏人,要像对付殷纣那样处罚他。”“我在殷都就留心观察,南边到伊水尽头,北面到太行山麓,只有伊洛一带,地段平坦,曾是夏族居住的地方,在那儿建造新都最合适。”
这段情节说明,西周统治者当时面临着一个难题;原来偏居西北一隅,作为商朝的一个属国的“小邦周”,现在如何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怎样处置刚刚失败、还心存复国的“大邑商”的旧贵族呢?
通过武王和周公的这段对话,西周统治者就明确了“迁殷顽民”和“分封诸侯”这两大政治措施。
分封诸侯,就是把周王室的兄弟叔侄,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和元老重臣封往各地,建立一些侯国,去统治新占领的地区,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商朝也曾分封过一些侯伯,西周则是在原有基础上作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一整套的分封制度。
灭商之初,周王朝就分封了一些远古部落首领的后代,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北旧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又称铸,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市附近),封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又分封了文王兄弟辈的虢(guó国)仲、虢叔于西虢(今陕西宝鸡)、东虢(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以及封武王的弟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封叔振铎于曹(今山东定陶),封叔处于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封叔鲜于管(今河南郑州地区)等,还追封了江南的吴国。
为了控制商遗民,就把纣王儿子武庚(禄父)安置在商的旧都。在它周围分别调来蔡叔度、霍叔处、管叔鲜管辖,对武庚加以监督,叫“三监”。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辅政之初,发生了“三监”与武庚和徐、奄等方国的联合叛乱。周公花了三年时间才把叛乱平定下来。这时,西周统治者觉得需要进一步加强控制。一面按照武王生前意图,在洛阳营建新都“成周”,和西面的旧都丰、镐相望,成为镇慑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据点,把商的旧贵族迁居到这里,并在这里驻扎了八师军队,实行军事监督。一面进一步分封诸侯。他们又把原来“三监”封地,改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在徐、奄叛乱的地区,把今山东北部地区封给军师太公望建立齐国,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把山东南部地区封给周公长子伯禽建立鲁国,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县);又把商朝故都商丘地区封给已经降服的商王室贵族微子建立宋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在北方,封同姓贵族召公爽的长子建立燕国,国都蓟(今河北蓟县)。在今山西南部,封给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称晋国。在南方,除了吴国早封之外,还在今江苏丹徒地区封了一个宜侯。这样,就在四境建立了比较大的封国,成为捍卫王室的屏障。后人计算,周初共分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的四十国,武王兄弟辈的十五国,成王兄弟辈的十国。
武王、成王之后,周王朝还继续分封。康王封周公的儿子到邢地为侯;宣王封了韩侯、申伯;封兄弟桓公友建立郑国。直至平王东迁时,还把关中封给他的功臣建立秦国。……这样一来,大小邦国,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开创了以后春秋战国整个历史时期,群雄割据,互相攻伐,彼此兼并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根据与周王室的亲疏远近,封地大小,各封国又分为不同的爵位和服等。一般说来,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名和甸、侯、绥、要、荒等服名,爵定地位高低,服定贡赋轻重。但后来各侯国发展不平衡,强弱有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等级,所以这些爵服制度也就打乱了,有些名称也许不一定都那么严格而是后世整齐划一了的。
、周王分封诸侯,叫作“建国”。每分封一个侯国,周王要发给受封者文告,叫“册命”,说明封地的疆界,辖区内人民、土地的数量,以及所赐给的下属官吏、仆役、奴隶,还有礼器、兵器、车马、旗服等等,以表示给予受封者对封国的统治权力和权力等级。而诸侯在国内也按照同一方式分封卿、大夫,叫作“立家”。当然周王也直接分封一些卿、大夫的采邑。如西周后期的厉王还封善夫克大片地方和生产奴隶,宣王封召虎等。
受封者要对周王承担保卫王室、向王室贡纳、朝贺等等义务。周王对他们握有赏罚予夺的大权。国君的继位和废黜,甚至卿大夫的任免,周王也要过问。有些侯国国君同时兼任王室卿职。这样来加强王室和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分封进一步巩固与扩大了以姬姓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周王被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是姬姓的大宗,王的兄弟们分封为诸侯,对周王来说是小宗。诸侯国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在封国内为大宗,他的兄弟们又分封为卿、大夫,为小宗。卿、大夫的嫡长子在本宗族内对其他各分支又为大宗。异姓诸侯贵族也实行同样的宗法制度。而姬姓和异姓的诸侯贵族之间又利用婚姻关系联结起来。
这样,周王、诸侯、卿、大夫,逐级形成了一个宝塔式的等级结构。这样一来,既有纵的系统,又有横的联结,盘根错节,不仅巩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他们共同对奴隶、平民的阶级统治。
这种分封诸侯的措施,是和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商周之际。我国中原地区与四周方国部落联系不多,而方国多半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经济落后,交通阻隔,往往互相冲突。周初的分封,随着政治统辖范围的扩大,加强了与四周方国部落的联系。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西周前期,周王朝取得了相对稳定局面。成为我国奴隶制历史阶段的鼎盛时期。
昭王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