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4544300000085

第85章 民主运动方兴未艾(8)

陈开、李文茂率军转入广西后,在肇庆会合了广西天地会梁培友、伍百吉、吴超等部的起义军,乘船沿西江西进,一路攻梧州,过藤县,并进攻浔州府。经过三个月的“环攻”,起义军终于攻克了浔州府城,革命的力量又恢复壮大起来。

起义军攻占浔州府城后,便建立起革命的政权,国号“大成”,并改浔州为“秀京”。起义领袖陈开自称镇南王,李文茂称平靖王。又设官分职,蓄发易服,颁布了一些保护人民利益的政策、法令,初步地组成了“大成国”的革命政权。从1856年到1857年(咸丰六年到七年)间,“大成国”起义军以浔州为中心,分路出征,向四周扩展:李文茂亲率大军北伐,攻占了柳州、罗城、融县与庆远等地,接着,又“掠清流,袭思管,屯太坪,柳、庆二府,蔓延殆遍”,使起义势力得到迅速的发展;陈开也亲率大军东征,攻占了梧州;另有一军西征,先后攻占了横州、永淳、南宁等地;与此同时,早在1853年(咸丰三年)起义的壮族领袖黄鼎凤,率领壮汉人民已攻占了上林、宾州等地,并接受了“大成国”隆国公的封号,率领部众加入“大成国”,因而使起义势力更加壮大。这时“大成国”的势力范围,已控制了东到梧州、西至南宁、南至容岑、北抵柳州的广大地区,一时形成了广西人民革命的高潮。

“大成国”起义的胜利发展,是同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分不开的。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后,于广西各地转战,曾消灭了不少的清军,太平军离开广西后,又吸住了大批的清军。这就给起义军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推动下,广西壮汉人民又不断掀起革命的浪潮。当时在广西,除了“大成国”起义势力外,在广西东北部有朱洪英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以灌阳为根据地,建立了“升平天国”;在广西的南部有陈金刚率领的广东起义军;在广西的西部有壮族领袖吴凌云、吴亚终父子领导的壮、汉人民起义军,以新宁、太平为根据地,建立起“延陵国”的起义政权。这些起义势力无一不有力地打击着反动势力。特别是1859年(咸丰九年)石达开部太平军返回广西后,使广西各地的起义军更加活跃起来。这种高涨的革命形势,也给“大成国”起义的胜利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大成国”和其他各支起义军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十分有利的革命形势,协同作战,共同对敌,而是“各自为部,不相援应”。太平军石达开部返回广西后,“大成国”也未能同太平军很好地合作。就连“大成国”内部,也不够团结,一些领袖,往往因个人利益的冲突而产生分裂。如和陈开在广东共同起义的陈显良,因“未得封王”,“有不服之心”,后来竞脱离“大成国”返回广东;再如,1858年(咸丰八年)定北王梁昌与平西王区润不和,梁昌被逐,逃回广东合浦,结果被当地团练逮捕杀害,区润后来也因内部不和被其部下所杀。起义军内部的这种不团结严重地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量。

1858年后,起义军在清军与团练的猛攻下,柳州等重要根据地相继失守,李文茂率军一度转入贵州黎平府地区,但由于当地反革命势力猖獗,又退返广西。不久李文茂便败死于怀远山中。1861年(咸丰十一年),“大成国”多年经营的根据地浔州,被清军攻陷,陈开逃出浔州不久,也被地主团练所杀害。至此“大成国”的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终于失败了。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云南的

少数民族的反清起义

贵州、云南都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贵州和云南的各族人民在清朝封建统治下,受着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纷纷起来响应,先后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运动。

1854年,贵州独山布依族杨元保首先揭开贵州各族人民起义的序幕。接着,贵州各地的苗、汉、回、布依族人民相继发动了反清起义。在贵州各族人民起义中,以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的势力为最大。

张秀眉,贵州台拱厅(今台江)人。出身于苗族的贫苦农民家庭。1856年(咸丰五年)领导当地苗族人民发动了反清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凯里、施秉、都匀、黄平等城市,起义势力迅速发展。在起义军控制的范围内,苗族人民把清政府在苗族地区建立的用以镇压苗民的堡垒,全部平毁,并且夺回了过去被苗、汉地主阶级霸占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起义军还和汉族白莲教系统的“号军”联合,共同抵抗清军。1860年(咸丰十年)太平军石达开部从湖南进入贵州,苗民起义军也配合作战,围攻贵阳,有力地打击清军,使革命形势得到空前的发展。

贵州苗民起义以后不久,1856年(咸丰六年)云南各地的回族人民也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其中以杜文秀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为最强大。他们以大理为中心,活动于云南西部。杜文秀在大理建立了元帅府,被推为兵马大元帅,设立了文武官职,成立了与清政府相对抗的起义政权。杜文秀在攻占大理后,立即宣布了起义军“不分汉回,一体保护”的改进回汉关系的民族政策。对其他民族,也实行“无分回汉夷,一以公平处之”的措施。大理政权在杜文秀领导下,还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和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如减轻赋税、取消地方苛派、严格吏治军纪、鼓励手工业和发展贸易等,因而博得滇西各族人民的支持。到1867年(同治六年)回民起义军大举东征昆明前,起义军已占领了五十余座城池,控制了云南大半个省份。

差不多和云南回民起义的同时,出身于彝族雇农的李文学,1856年5月(咸丰六年四月)在哀牢山区的天生营,率领彝、汉各族人民起义。起义军提出铲除赃官、杀绝庄主的口号,表现了哀牢山彝、汉各族农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决心。起义群众共推李文学为“彝家兵马大元帅”,在密滴村设立了帅府,作为领导起义的中心。起义军在李文学的领导下,同当地的封建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实行了“庶民原耕庄主之田,悉归庶民所有”的革命措施,改善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并有力地配合了云南回民起义军抗击清军,因而使革命势力不断扩大,到1868年(同治七年)起义军已控制了哀牢山北部的广大地区。

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国内革命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清政府在帝国主义进一步的援助下,调集了大批清军,镇压贵州与云南的少数民族起义运动。苗民起义军在清军的血腥镇压下,1872年(同治十一年)最后失败,张秀眉牺牲。云南回民起义军于1869年(同治八年)东征昆明失败后,一蹶不振。1871年,杜文秀部下刘道衡经缅甸去英国伦敦,以大理政权作为英国属国的条件,乞求英国的援助。刘道衡去英国求援的无耻出卖活动,虽然自作主张之处很多,但对起义领袖杜文秀来说,也不能毫无责任。1872年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击败。杜文秀服毒后去清营议和。清军将领岑毓英立斩杜文秀,至此云南回民起义完全失败。1872年李文学率领彝族起义军援救杜文秀,不幸兵败被俘,1874年遇害。同年,清军攻陷彝族起义中心——密滴村,哀牢山彝族起义也最后失败了。

贵州、云南的各族人民起义,虽然被清政府血腥地镇压下去,但它却有力地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表现出我国各族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精神。

西北回民起义

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人民,在太平军和捻军的影响与推动下,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运动。

陕西、甘肃是我国回族聚居较多的省份。回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在这里交错杂居。长期以来,经济上、文化上互相交流,生活上患难相助,他们之间已结成兄弟般的民族友谊。然而在清朝政府反动统治下,回、汉人民不仅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压榨,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在清朝统治者的挑拨下,常常引起回、汉人民之间的矛盾,制造民族纠纷。而清政府的官吏往往支持汉族封建地主阶级,欺压、歧视回族人民。在处理回、汉人民纠纷时,对回民“意存歧视,系回民一切从严,不辨是非曲直。”这样,就使得回族人民与清朝统治者、汉族地主阶级形成了极为尖锐的矛盾。

1862年春,太平军陈德才部率军西进,攻打西安。在清朝封建统治残酷压榨下的回族人民,在太平军的推动下,立即燃起反清起义的烈火。

回族人民在回民领袖任武、赫明堂、洪兴等人的领导下,在华州和渭河两岸举行了起义,同当地的汉族地主武装——团练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不到几天的时间,起义的回民就攻占了孝义镇、羌白镇等地,起义势力已控制了渭南、大荔两县的大部地区。

清朝反动当局忙派团练大臣张芾到临潼浊坊街,妄图“弹压息事”,压服回民。起义的回民,在领袖任武的主持下,处死了张芾,这就更加鼓舞了陕西各地回民斗争情绪,使起义进一步走向高潮。这时,起义军组成了十八大营,由赫明堂、任武等分别统率,并推洪兴、任武为元帅,统一指挥。起义军以渭南、大荔为根据地,分兵四出,随即攻克了临潼、华州、华阴、泾阳及三原等地,进而围攻风翔、西安两府,一时形成了“东西南北,云合响应”的顺利发展局势。

清政府忙派胜保为钦差大臣来陕西镇压。但这支腐朽反动的清军。一进到陕西境内,就被回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清朝统治者见胜保军屡战屡败,赶忙下令,把胜保撤职,“解京治罪”,另派多隆阿为钦差大臣,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多隆阿来到陕西后,立即向回民军进攻,可是这支反革命军队,也被回民军屡次击败。多隆阿见军事上不能取胜,便施用分化起义军的卑鄙手段,派人去“招抚”。有些起义军的首领中计动摇,交了武器,接受了“招抚”。清军轻而易举地就进占了起义军的重要据点王阁村、羌白镇,给起义带来了不利。最后,起义军不得不退到陕西、甘肃边境的董志原,联合甘肃回民起义军,继续与清军战斗。从此,西北回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陕西回民军退到甘肃以前,甘肃、宁夏的回民已纷纷起义响应:马化龙起于金积堡,马占鳌起子河州,马文禄起子肃州,另外在青海西宁还有以马桂源为首的回民起义。1866年,西捻军又进入陕西,更加有力推动了陕甘回民起义的发展,一时使西北各地的人民起义出现了新的高潮。

1867年,清政府又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领大批清军从湖北进入陕西。左宗棠在进入陕西以前,根据当时西北各地革命形势,就制定了“先秦(陕西)后陇(甘肃)”、“先捻(捻军)后回(回民军)”的方针。所以当他把捻军镇压下去以后,便集中全力,进攻董志原的陕西回民军。在大批清军的进攻下,董志原的回民军向西撤退到金积堡一带与马化龙起义军联合,从此,清军便以全力进攻甘肃的回民军。

1869年,左宗棠进驻泾州,兵分三路进攻陕甘回民军。清军猛攻金积堡,回民义军英勇奋战,打死了左宗棠手下的大将刘松山。在长期围困下,金积堡的义军粮尽援绝。义军誓死抵抗,连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义军在“堡塞将破时,先刃其家属,或掷诸水火,乃解衣格斗,死而后已”。但是出身大地主,担任伊斯兰教教主的马化龙却向左宗棠求降。1871年10月,马化龙交出了武器,投降了清朝。左宗棠在受降后,对放下武器的回民军,纵兵大杀,不留一人。而马化龙也被“凌迟处死”。

金积堡起义军失败后,左宗棠又指挥其反革命军队进攻河州、西宁、肃州等地的回民军。回民起义军经过两年多的英勇抵抗。这时国内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太平军和捻军早已被镇压下去,因而使孤军苦斗于甘肃一隅的回民军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再加上左宗棠运用了“先抚后剿”的恶毒策略,有些起义领袖在斗争紧急关头,投降了清军。这样,到1872年,甘肃回民起义就先后失败了。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情形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投资开办工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那时,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所以,最早开办的企业,是从为这些经济侵略活动服务的船舶修造业开始的。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建立船坞。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黄埔的外国船坞船厂增加至五、六家。1863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成立。这个公司靠雄厚的资本,陆续吞并了五个船厂,独霸华南。在上海,由于当时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因此,外国侵略者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也在这里兴建了一些船舶修造厂,其中以1862年成立的上海祥生船厂、1865年成立的上海耶松船厂,规模最大。

此外,外国资本为便于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他们又在我国建立了不少原料加工工厂,像制茶、缫丝、制糖、蛋粉、樟脑等加工企业。以制茶为例,早在六十年代初,俄国人就在汉口附近产茶地区建立了几个砖茶厂,最初还只是手工制造,后来改为机器制茶,规模逐步扩大。机制砖茶质量好,成本低,便于运输,所以逐渐排挤了中国原来的手工制茶。俄国资产阶级由于对中国工人和农民的残酷剥削,大发横财,几乎垄断了汉口地区的制茶业。

外国资本为利用中国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把投资扩大到其他轻工业部门。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造纸、肥皂、纸烟、火柴、玻璃、印刷、制冰、木器、制药等行业中出现了许多外国人投资开办的企业。同时,英、法等国还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中,擅自设立了“自来火房”(煤气)、“自来水公司”、“电光(电灯)公司”等公用事业。甲午战争以前,外国在中国工业投资总额达到二千八百万元之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擅自投资设厂,是蔑视中国主权的非法行为。对于这种日益加深的经济侵略,当时的清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在一定程度上试图阻止外资的侵入,如在采煤、铁路、棉纺织业等企业部门曾经拒绝外资的侵入,但是,由于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无能,这种抗拒的力量极其脆弱。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列有外人可在华设厂的条款,从此,就像江河决口,外国资本进一步泛滥,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