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个学生的迫切希望。
阅读要有方法
一、制定阅读计划
一个好的阅读者须制定好自己的阅读计划。
庄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漫无目标地学习,好像大海捞针,耗尽终生,难有收效。
须把阅读划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变无限为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去探索有限的知识。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情况,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认清将要从事的专业知识的具体结构,经过周密考虑,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明确的阅读计划能够使时间、精力和能力产生“聚焦”效应。
制定正确的阅读计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的学子可以在老师、家长或其他有经验者的帮助下,不断修正,逐步明确。开始时,不妨将阅读目标定得具体一些,主要为掌握各门功课而服务。随着知识的积累,读书目标可以考虑得长远些,不应把读书视为单纯地为学好课程服务,也不应为个人兴趣所左右,而应将阅读目标与人生目标联系起来。
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在中学时期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攻读战略方向。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阶段就决定献身数学。人们从他中学时期的借书卡上发现,他那时就开始研读大学的数学课本,准备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了。他明确的阅读目标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请记住别林斯基的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二、循序渐进
读书治学的一大关键就是要循序渐进。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中记载“杂施而不孙,外坏乱而不修”,意即“不循序渐进,就会混乱而无成效”。大学问家朱亮也有这样的体会:“读书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系统,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是治学的一条客观规律,阅读时必须严格加以遵循。
要做到循序渐进,就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一个概念,一段文章,很少是一下子就能深刻掌握的。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的结果必然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半途而废。
三、调动阅读情绪
阅读需要阅读者全神贯注地投入。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能很好地调动阅读者的内在潜力,促使阅读效率的提高。当阅读一本我们感兴趣的书时,我们往往能读很长的时间,吸收的内容也较多;而阅读一本我们觉得枯燥无味的书,我们很快就会产生厌倦感,而且经常心不在焉,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这就是阅读兴趣使然。
任何人都不能只凭兴趣阅读,尤其是对要学习众多学科的学生而言,虽然很难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但必须要学习那些自己不甚感兴趣的学科,必须要阅读一些自己不大感兴趣的书籍。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激发阅读兴趣,也要充分考虑意志的参与。对不感兴趣、枯燥难读却又必须要读的书,就应该强制自己去读。在这种阅读前,阅读者首先须制定阅读计划,并在意志的推动下实现此计划。意志引导获得的初步成功往往会引发阅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这样,阅读者的厌倦感会逐渐变成喜好,强制性的阅读也会变成兴趣性的阅读。如果畏难而止,读了几页就半途而废,就会越来越失去阅读的兴趣。拿起书就厌倦、犹豫,于是,这一类知识你就永远也掌握不好。所以,在阅读活动中,绝不能忽视意志努力的重要性。
精读绝招
一、测览全书
测览全书是精读的前奏,其目的在于大致了解阅读物的主要内容。测览范围包括封面信息、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后记。每本书都有其主题和重点,测览就是要抓住重点,弄清结构,以形成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精读奠定基础。
1.查行封面信息
拿到一本书,首先看的就是它的封面,封面上一般有三个方面的信息十分重要,分别是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1)书名
书籍的名称,往往可以较为具体地讲到这本书的内容。一般地说,书名有虚实两种。虚的,往往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暗示全书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如《红与黑》等;实的,常直接运用与书中内容有必然联系的事件、人物、地点等,如《包法利夫人》、《水讲传》等。不管是哪一种,作者在决定书名时,都是经过一番精心推敲,反复考虑的。所以,阅读者可以通过书籍的名称,了解作者的寓意,从而把握住书名所蕴含的意义。
(2)作者
孟子曾经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在对书的名称进行一番思索后,接下来应该了解作者的情况。如果阅读时所遇到的是熟悉的作者,从前读过他的作品,那么对其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就比较熟悉,现在又读他的作品犹如与老友相逢晤谈。如果是首次阅读他的作品,就像结识一位新朋友一样,应抱着认识的态度去了解。
(3)出版单位
读书首先应看出版单位。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一部书的内容与出版单位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回答是肯定的。好的阅读者应该能够根据出版单位来判定书籍内容所属的学科领域。一般来说,我们国内的出版单位都有出版的侧重点。如文学出版社、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单位所出版的书籍侧重于文学和艺术;教育出版社侧重于大、中、小学教育书籍的出版;古籍出版社则侧重于古代各种史料的出版;科学技术出版社则侧重于科技各领域书籍的出版等。所以,阅读者可以根据出版社初步判断书籍的内容。
2.查阅内容提要和目录
内容提要,即指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全书的主旨,指明全书的主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简洁文字。内容提要虽然从篇幅上说,往往只有三言两语,但可以帮助阅读者判断该书内容上的取舍。如果从提要上发现该书与自己关系不大或是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就可以不必阅读;如果认为只需要泛泛地了解,那就可以粗略浏览;如果认为其中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自己目前需要了解的,就要有针对性地重点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假如读完内容提要还不能判断该书的阅读价值,就需要阅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的纲目,比起内容提要来,更具体、更详尽,包含着更大的信息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学问是知识的储蓄,倒不如说是在书海中找到所需知识的本领,而目录正是寻求学问的“入门”之径。
阅读目录有三种好处。第一,目录是书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阅读目录能提纲挚领地了解全书的主旨和各部分内容。第二,阅读目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结构布局,清楚地了解全书与各章节以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体察作者写作该书的思想和行文脉络。第三,根据目录,可以从客观表达和主观需要两方面来判断该书的价值。从客观表达方面来说,书中介绍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重点部分,哪些是次要和粗略部分,都会在目录中得以体现;从主观需要来说,阅读者可以从目录中寻求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就可以更好地进行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和自己急需了解的章节上。
3.查阅序言和后记
一般的书籍都有序言,但不同的书籍往往有不同的说法,可称为序、序文、编者的话、出版说明等。序言有的是编者所作,有的是请知名人士代写,有的是出版单位代作。其作用是介绍该书适应的阅读对象、书籍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编写体例等。所以,在正式进入阅读过程之前,需要先阅读序言。
具体说来,阅读序言有这样几点作用:其一,了解该书的读者对象,判断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其二,了解作者写作的缘由、背景和目的,以理解全书的主旨;其三,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以抓住重点和难点;其四,部分序言(主要是指非该书作者所写的序言,如出版说明、译者的话等)往往包含着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评价,便于阅读者了解该书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