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
抓重点,首先要抓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地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正文已听过,就不用再听了。因此他们在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常常心不在焉,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我们只有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能眉目清楚,才能知道该做什么,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却常常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本课内容,掌握知识要领,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总之,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的,它们对听课具有启迪、点拨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听好。
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反复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学生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重点关注。
5.随时总结
会听课的学生在老师讲解的间隙(如板书、停顿),经常会迅速回忆一遍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及时消化、吸收。
6.注意和老师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单纯是老师将知识授给学生的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包括了非言语的交流(如目光交流)和言语交流(如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向老师提问题)。目光交流和提问在课堂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目光交流
当你和老师进行积极的目光交流时,一方面,你本人极容易维持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老师也极容易从你的目光中“读”出你对问题的困惑,以及你对问题的理解。因而,目光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你与老师的目光交流将有助于你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B.提问
在课堂中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发问。不少同学就是因为不敢问,才使本来很小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可见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有问的勇气。要认识到有疑问是正常的,可能你问的问题也是其他人想问的问题。再则,即使是个人的问题,也不要害怕丢人。因为即使是丢人,这种丢人也是暂时的,不懂装懂,结果只会害了自己。
其次,要讲究问的方法。尽管提问的方法很多,但对于学生向老师提问来说,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不能连自己也不清楚要问什么。
当然,听课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向老师提问时,必须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大的冲击的问题,所以,学生应该在充分预习、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而又谨慎地提问。
烂笔头胜过灵脑瓜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技巧。
①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给日后温习带来方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课后反复思考的科目,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
②这份永恒的记录,可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堂课下来,即使是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回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必要。
③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表面看来,作笔记会妨碍听课——一边聆听,一边又要写重点,似乎永远都是比讲话者落后,但只要能够处理得当,两者便可兼顾。比如,专心听讲,只写下适当的重要字眼,事后再重组课堂内容。事实也证明,会做摘录笔记的学生,成绩好过没有做摘录笔记的。在一次实验中,让一批学生听一堂课,数星期后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表明,那些课堂上做过摘录笔记的,平均得分是65%,而没有做过摘录笔记的,只得25%。
将论点写在笔记本上,是否真能帮助我们记下该要点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专家们作了一项实验:一班学生边听一段课文,边做笔记。一星期后,让他们尝试记述内容。结果发现,他们回忆笔记内容的能力,是回忆笔记以外资料能力的六倍。所以,如果你想记下一项资料,那就将它写在笔记本里吧!
那么,怎样做好课堂笔记呢?
1.备足笔记本
学期初便应准备10多本较大的活页笔记本,保证每一科目至少有一个笔记本。不同科目的笔记本,大小可略有不同,但须保证笔记本的纸张充足。
2.做提纲式笔记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
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这个问题很难作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寥寥数笔,提纲挚领。做笔记通常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对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三种做笔记的方式可供选择:尽可能完整记录;只作概略的提要,或者根本不做笔记;做提纲式笔记,在必要时,可以较为详细地记下一些定义、表格、图解等。一般都采用第三种方式。
特意把笔记记得很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和思考。但一贯把笔记做得特别详细并不好,其主要缺陷在于,太忙于记录,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去思考。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3.科学分配注意力
可采用三种方式分配听课时的注意力。
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做记录上。这时,记忆退居次要地位,听课几乎变成了听写,这样听课必然导致对很多问题缺乏理解。
②用50%的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用50%的注意力做记录。这样做,学生会理解并记住大部分内容。
③用90%的注意力集中听讲,并积极动脑思考,只用10%的注意力作简要的笔记。这种笔记不是对教师原话的记录,而是经过自己思考后的语言。这样做,学生不仅能全部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主张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记提纲式笔记。
4.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好的笔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一节课解决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就要求:记录内容一定要有条理,有层次,分段分条记录。不要将几个问题掺杂在一段文字中。
5.多留空间
不要吝啬纸张,每页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适当空间,以便温习时加上自己的心得、疑问或者其它补充资料。此外,绘图要大而清楚,论点之间要有充足的空位,以增强笔记的“视觉效果”,便于温习。
6.利用符号和缩写
笔记通常都是只给自己看的,因而可以随意使用任何符号或速记办法,大大加快记录速度。比较常见的通用符号和缩写有:
e.g.——例如;
Cf——比较(注意:仅在此处是这个意思);
n.b.——这一点是重要的;
∵——因为;
∴——所以;
>——大于;
<——小于;
=——等于或与……相同;
≠——不等于或与……不相同。
7.准确记是
知识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实验研究证明,一个学生在首次记录中发生错误,即使以后给他正确的信息,他也很难改正原来的错误。所以,作笔记时,资料一定要正确,比如抄板书时就要小心,不要错漏。此外,下课后要尽快翻阅笔记,将不明白或不肯定的部分加上记号,并请教老师,及时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