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北大成功学习法
14574500000018

第18章 考试:向满分进攻(1)

应试的人分四种:一是会学习不会考试的,二是不会学习会考试的,三是不会学习也不会考试的,四是会学习也会考试的。要做就做最好——既会学习,又会考试。那这又怎样才能做到呢?考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多背书有益处

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矫枉”太“过正”了,就出现问题。很多中学生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数理化公式和英文单词,那么多的唐诗宋词、绝妙好文章是不愿意去理睬的。这样怎么行呢?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积累,一提笔写文章就是满篇的空话,或者干脆咬一个钟头笔杆,“曳白”出场,这不仅在考场上要吃大亏,就是平时谈吐之中也会让人瞧不起的。

多背书是有很多益处的。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边就有很多文章值得终生铭记。比如《涉江》,这是选人中学课本的唯一一篇骚体诗(其实真应该多选一点),背起来真是有妙不可育的感受。这不仅是记往了许多精美的句子和传世的箴言,而且在精神上受到了陶冶,因为这诗篇之中,不仅有语言的美,还有音乐的美,更有人格的美!同样的,学英文也不仅仅去背单词,而应该多多的背句子、背文章,这对于把握语感,学习语法,写英文作文都会大有裨益的。

人的记忆能力当然有差别,有的同学记性好,过目不忘,有的则要笨一点,常常脑筋短路。后者记忆力较差,比如背《琵琶行》和《长恨歌》这样的长诗,就会感到吃不消。但只要自己肯老老实实的下苦工夫,一天念它十遍二十遍,那就功到自然成了。高中每天早晨有叩分钟左右的“早自修”的时间,这千万要抓住,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效果是最好的。这段时间不要拿来做题,要拿来背书。

还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很多同学不喜欢朗读,抱着书本埋着头默默的啃。其实早晨找个僻静的地方大声朗读,声音越大越好,感情越充沛越好,这样更有益于记忆。

“记性”二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广泛的涉猎,要向“博闻强识(读作“记”)努力。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现在的高考也要求我们知识面要广一些。比如中华书局的《中华活叶文选》(高中版或成人版)、河南的《中学生阅读》、山西的《读书报》都相当不错,水平高一点的同学还可以翻一翻《读书》、《文史知识》这样的有艺术品味的杂志。我们应该多读一点,多记一点。

你知道吗?出题是有规律的

一、掌握出题规律

掌握出题规律也是一种能力。猜题押题,有人反对,有人赞成,究竟对不对,要具体分析。那种心存侥幸,根据所猜题目或范围进行突击,估计要考的就背,不考的就不学,这种赌博押宝式的应考术当然是要不得的;但是分析考试动向和“战情”,摸索出题规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备考,这是科学的应考方法,也是你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每年三四月份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都会刊登当年高考的各科的考试范围和大纲,披露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细心的考生不难从中分析出高考的动向,这对自己的复习将会有所指导。根据有关考试信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全面熟悉所考范围的大纲教材内容,同时要抓重点,不可只练难题,更不必去钻偏题怪题。

2.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3.适应各种题型。

4.在训练智力、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另外,你还应该掌握重大考试的命题规律从真分析研读某项考试以往的考卷,这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仍以高考为例,分析近年的高考试卷,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即试卷组成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考记忆和理解水平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试题量约占50%左右。

(2)考分析和思考水平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约占30%左右。

(3)考应变能力和创造水平的,主要内容是综合灵活地运用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是拔高题,为了拉开考生距离,拔出尖子,约占20%左右。

熟悉各种题型、也是你参加重大考试的一个重要“武器”。题型就是题目的形式,题型见得少是许多同学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常见的题型有再生式、再认式和混合式等。再生式包括:填空题,考查掌握关键词汇、关键问题的能力;问答题,考查综合解答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名词解释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题,考查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证明题,考查逻辑推理和判断论证能力。再认式包括:选择题,考查理解和辨别能力;改错题,考查找出错误,填写正确内容的能力;判断题,考查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组合题和配列题,考查组合匹配排列能力。混合式包括全面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题等。此外,还有作图题和实验题,不仅考查知识水平,还考查识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验题,考查实验基本功等。考题还可以根据主观性和客观性分两类:主观性题目亦称自由回答型题目,反应方式不固定,难以客观评分,一般不适于标准化考试,但有利于考查学生独立组织材料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客观性题目称固定回答型题目,应答方式固定,作答简便省时,能客观计分,便于大规模施测。所有这些都是你应掌握的内容。

二、剖析高考试卷

考试是自古以来即有的选拔措施,它不仅成为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一环。现代人若不经过考试,就不会得到现代化的教育,就比古人先进不了多少;而社会若不通过考试选择人才,社会的发展就会混乱。就会迟缓。

既然考试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权宜之举,既然考试已成为一种惯常性的行为,则考试就必然遵循着某种规律,就必然体现着某种方法,因此,认识考试、理解考试就变得相当重要。

但是,作为考生自己,往往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大容易发现这些事实,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揭示一下考试的诸事实。

1.考试的问题是别人提出的

这是很清楚的事实,几乎没有特别挑出来声明的必要,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很多时候问题本身并非十分清楚,所以解决问题是困难的,而提出问题则常常更困难。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要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且让别人难以解答,行不行呢?在研究者的工作中,找出研究课题即是获得成功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

然而,参加考试就不用花费这种找问题的时间了,就这层意义来说,知识作业里最困难的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2.有正确答案

现实世界里的有些问题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而且到底有无答案都无从得知,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难题,到现在为止,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真的还是有反例,都无从得知。

然而,高考的试题一定都有答案,而且一般而言,都是单纯的形式,所以当你算出来的数学或物理答案很复杂时,最好就当成是自己算错了,再重新算一次,这是检验结果的最简单的方法。

3.出题范围固定,试题不会太难,也不能太易

出题者为免试题超出范围而遭受批评,因此出题时都十分小心,所以考生要准备的内容范围十分明确,不用担心试题超过自己的理解力之外。

此外,试题不会太难,因为太难了,大家都做不出来,就会失去选拔的意义。试题也不能太易,因为太易了,考生的差别也显示不出来,也同样会失去选拔的意义。实际上,入学考试的目的是在进行相对评价,亦即在考生之间评出差别,而不是判断考生是否达到某个绝对的水平。

当然,由于出题人是有个性的,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认识特点,因此不能完全排除试卷有偏题的可能,比如作文题目,既是大题,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接触过。思考过,写来顺手,就容易得高分,没有接触过、思考过,写来别扭,就难以得高分。

4.要在规定时间内答卷

如果上面讲的侧重于试卷的是容易的一面的话,则比较困难的一面,就是高考有时间限制,即是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完毕。这就牵涉到熟练与否的问题,这也是考试中必须克服的难点。因为有的人思维严密而动作缓慢,这种人考试未必能得高分,但在科学上很有发展前途,这样的人在高考中是处于不利的位置的。爱因斯坦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出色,而科学潜力却大得惊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5.出题规律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考试的范围、方法、题型总有一定的固定模式。

早期考试是很少有选择题的,现在的考题则常常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等等,美国的托福及GRE考试则绝大部分是选择题。选择题也叫客观题。大量客观题出现的原因是,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处理考卷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因为是选择题,且量又特别大,题库的题也是要用光的(虽然每年在增加着),因此有些考题往往要与过去的题相类似或相重复。

一般地,出题的倾向大概三年轮流一次。

从出题者的心理来说,会排斥去年曾有的考题,但如果是四五年前出过的考题,又显得太陈旧了,同时考虑不能出太冷僻的题目,所以大约每隔三年,出题的倾向就会轮流一次。

考场上要注意答题技巧

一、准考证上也有学问

这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然而有时候它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准考证上的相片要露出微笑

有些非常胆怯的学生,一想到考试的情形,就立刻心跳加快,全身都不舒服,等要报名时,就更紧张。这样的考生如何才能排除这种不安感呢?此刻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去拍一张面带微笑的准考证上的相片。当你坐在考场时,看见面带微笑的相片,一定能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地写好答卷。

这是因为面对着自己微笑的相片,其效果就和面对镜子微笑一样,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开朗,从而影响着整个考试的情绪,对考出好成绩有很大帮助。

2.准考证号码与姓名可以慢点写

据说,每一次高考中,平均有百分之一的考生会写错准考证号码,或忘了填写名字。一开始就表现得如此慌张,如何还能发挥实力呢?

填写准考证号码和姓名,是最简单的事情,可以使焦虑的心情稳定和放松。其实,考试时一般是在开始几分钟和最后的五分钟容易紧张。所以填写号码和姓名应该尽量心平气和,以克服开始分钟的紧张,如此才能发挥实力。能做到这样,可以说你已经取得部分的成功了。

二、遇到难题怎么办?

一般来说,整张考卷中的题目前面较易,后面的较难;一个大题中的题目前面的较易,后面的较难;但有时考卷中的题目(如选择题)按书上内容次序来出题的话,则有可能对应某章中前面的题目较难而后面的较易。

一般供阅读的文章(尤其是英语短文)不看到最后,不知道它到底在说些什么。如果能像报纸一样,以标题告诉我们事情的内容及结果之后,再详细去看内容则毫不费力了。然而,考题并不像报纸标题那样会清楚地告诉我们重点。

因此,有时候只马马虎虎看一下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部分,根本不能掌握问题的中心。要了解在文章的末尾往往会有重要的内容,只有把文章的最后部分仔细地看一看,才能掌握其整体的意思。

相反,如果只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便毫不犹豫地跟自己所想象的模式联结起来,则十有八九与文章的中心意思相距甚远,而且使心理学上“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改变。因此,一定要重点阅读文章的最后部分,那样才可以决定答案。

每个人的情绪都有周期性,当士气高昂时,注意力十分集中,做事也颇为顺畅。但是,当情绪低落时,犹如跌至谷底一般,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当天,若能以最佳的状态去应考,那自然理想。但实际上在考卷未发下来之前,很难了解自己当天的作答情形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你也许常有这样的体会,早上起床后,精神饱满,心情也不错,可在书桌前一坐,却什么也干不下去。于是,先看上十分钟左右的电视新闻,或者翻阅一下报纸来调剂心态。

然而在考场上则无法利用这些来调剂情绪,这时你不妨休息一下看看窗外、稍微让自己松弛一下。

观看排球比赛时大家都清楚,当一方处于劣势时常常会叫暂停,之后就会有高水准的表现。同样,在考场上也可以利用这种叫停的方式来调剂情绪。

叫停的标谁是:如果连续碰到三个难题,即休息一会儿之后再做。当然,答题一直很顺利,就不必暂停了。不过、有时为了避免因答题顺利而粗心大意,以致于做错题,也仍然要暂停休息一下。以避免吃“我有实力,就是太粗心了”这一“后悔药”。

三、力求一遍正确

在考试时,应力求一遍正确。考生绝不可怀着检查时再说的侥幸心理解题,因为高考题目是有相当难度的,高考时谁也没有把握可以提前几十分钟答完卷,所以一定要仔细研题,绝不能有一点疏忽。对于无把握的题目可先放过,回头有时间再做。若有时间检查,应先检查不确定、无把握及计算量大的题,这样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理科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计算,要用特殊值。图形(精确画图,测量出答案)、用排除法等等来解题。对于文科学生,要相信直觉与语感,不要反复修改,须当断则断。

答题时千万不可犯经验主义,否则会“大意失荆州”。曾有人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做过如下的实验:

让被实验者反复看几张年轻女性的图片,然后再让他看一张抽象的图形,问他看见的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年轻的女人”。

其实那张图片的图形可以看成是年轻女性,也可以看成是老太婆,但是被实验者却不会把它看成后者。

这表示了人反复进行一件事之后,所残留的印象结构会停留在脑子里,一旦遇到相似的事,就会产生将其看成同一结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