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扦的,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能盲目的乱撞,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稳打稳胜。
张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作者简介:
张闫龙,又名逸群,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现在北京大学社会系就读。
引子:
赵燕园的路上,思绪万千,来时的路不觉已是模糊一些,可是,那挑灯夜战的日子还是时时映射眼前。我已走过独木桥,为了让身后的4万学子有:“捷径”可走,我就在些不廉虚了。
语文:有规律可循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评介5种能力。这5种能力表现5个层级。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有5项。
1.语言知识应用。只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语音: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汉字: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标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变换和选用句式;修辞: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2.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学常识侧重于识记,文学鉴赏侧重于初步鉴赏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
3.文言文阅读。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4.现代文阅读。能够阅读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5.写作。会写记述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整篇作文: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单项能力: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应用文写作:符合格式行文习惯。
200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换、挪”四个字来概括。“增”,指在作文“基础等级要求”里新增了“感情真挚”;在“发展等级要求”里新增了“善于描写”。“减”,指“常见文言虚词”减少为20个;“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今年不作要求;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中删去了“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用词生动”。“换”,指原有某些考查项的提法有些改换,例如现代文阅读中的“科技类”改为“自然科学类”,原来的“社科类”改为“社会科学类”;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中的“细节生动”改换为“记叙生动”。“挪”,指原有的某些内容调整了语序,例如把作文“发展等级”里的“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的语序调整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语文是基础科目,但常常也是难以得高分的一科,做答语文试题不只是凭感觉,其实语文也是有科学规律的,关键看考生能否找出规律来。无论什么题型,都要舍得在审题上下功夫,做答前必须理解所给出的材料。下面介绍一些复习语文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学习高考试卷、试题首先,要系统地、动态地学习试卷、试题,即将近年来的试卷、试题看作一个整体,有比较、有分析地加以研究。诸如,试卷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标,设问的角度,干扰项的特点,解题的思路,都是必须予以注意的。再次,研究试卷、试题,旨在为我所用。在使用试卷中,我们提倡多种方式:
拆开法:即随着教学或复习的进程,将试题化整为零,每一阶段“只取一瓢”。事实证明,此方法效果明显,它结合学习和复习的内容,并且是“高考考过”,格外引起重视。
微变法:即根据试题的材料,将原来的试题加以变化,如将新闻记者的素材进行分段,了解结构;抓住重点语句,归纳中心;对语言、表达方面的分析……还可将选择题变为简答题,如文学鉴赏改为从某一角度加以评析;语病诊断的选择题变为修改病句题……
二、有效地使用课本
1、抓准训练点,淡化“基本篇”。抓住每课、每单元的训练点,集中训练某一方面,其余大胆舍弃。
课本本身对高考命题的取材并没有约束力,“基本课文”同样没有约束力。因此,不必过于着重此类课文;“非基本课文”必须有选择地练。
运用教材时,要注意迁移拓展,凡涉及到课文的延展的训练,务必落实。补充的课外练习不宜求多,要选择与课文关联紧密的进行重点练习。
2、力主自学。高考试题的作答,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学水平的检查——阅读一篇材料时,再没有老师讲解,靠的是自学、自求、自得,然后交出答卷,以供评定。
三、有效地使用练习
1、语言知识与能力宜分散。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往的训练有两个偏差:一是过于追求系统化,抠名词术语;二是集中一段时间反复训练。高考命题已跳出对静态语言的分析,将语法、修辞、逻辑的界限打开,强调语言的动态运用。因此,不必花更魇精力追求系统化;主要应入在理解与运用上。此类的训练宜长流水、不断线,既可防止枯燥乏味,又有利于在反复的训练中加强语言的感悟能力,有利于迁移。
2、重视分类训练,少搞综合训练。随复习的进行,应多搞些与复习内容同步的分类训练,有利于在比较中强化复习的内容。分类训练是实效性是最强的一种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如果是高质量的,一般具有覆盖面大、重在能力考查、题型全面、赋分合理等优点,其分数有可参照性。但是,如果以综合练习代替分类练习,一是避免不了无谓的重复练习;二是不利于分条、分块地掌握复习的重点。
3、练习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本题考的是什么,必须与《考试说明》紧相挂钩。
(2)立意与命题的角度,即通过什么,或从什么角度来考查的。例如,通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准确认识及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关联词的选择,理解句间的关系;通过语句的转换,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3)干扰项是如何干扰的。干扰项的作用是“诱答”,特点是似是而非,“似是”的情况又不尽相同。有的涵盖过大,有的函盖不全,有的局部偷换(如1996年第22题D项将辅助原料改为“主要原料”);有的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判断,但文中未及(如1996年第10题C项“三国英雄”刘、孙、曹是正确的,曲中却未涉及曹操);有的是文中谈此,而题中言彼,即“论题偷换”或违背“同一律”。
(4)解题的思路和依据。试卷中的选择,一般反映不出钥匙过程的正误、思路的优劣。通过思路和依据的分析,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作适当的拓展。一次、几次或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再补充些同类性质、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练习,不仅了解其“宗”、更了解其“变”,于“万变不离其宗”的训练中,把握试题的正确解答规律。
作文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高考年年考,但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因为答题时的一些小失误、小疏忽,而导致失分、丢分,甚至因此痛失“上榜”的机会。下面就高考作文在此谈一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在做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话题实质,紧扣主题
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而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对于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内容的选择相对自由,但绝不是无边无际、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扣话题,不可偏离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要看到,话题作文对内容的限制只是一个松散的约束。因此,只要审题细心,看清限制条件,抓住话题材料的实质,不犯“想当然”的错误,考生完全可以避免偏离话题的“失误”。
二、用心设计标题和开头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同时也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少有命题作文,而多是自拟题目的作文。可是有些考生习惯作老师给的命题作文,竟不知道怎么给作文写题目。在一项对2000年高考作文近1000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未写题目的有30多份,题目不当的有50多份,只有近100份试卷因作文题目恰当、准确得到了加分,而前两者均不同程度地失了分或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考生在高考中怎样才能避免犯类似错误呢?首先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其次要掌握一项拟题的技巧。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题目的含义和风格都要与正文丝丝相扣。既要注意题目的简明、突出、醒目,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确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为达到这一目标,拟题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使用生动活泼的群众口语。如1992年高考的一些优秀作文题是这样拟写的:《小雨来得正是时候》、《破玻璃和污迹哪去了》、《对,就这么办!》,由于语言生动,褒贬分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如1992年高考作文中另外一项精彩命题:《心中的雨》、《呼唤晴朗的天空》、《走出乌云的太阳》、《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中国人失掉公德心了吗?》、《君子动口不动手》、《美的回归》等,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反诘等修辞手法,题目既准确、鲜明、生动,又表达出考生的褒贬之情,很惹人喜爱。
3.恰当引用成语、名言、歌词。如《如释重负》、《将心比心》、《良剑期乎断》、《姑娘你慢些走》,群众喜闻乐见,使人倍感亲切。
4.增加命题的隐含色彩。如《0+0=7+(-3)吗》,激起阅卷人急于探究内容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一定的魅力。
除标题要拟好之外,考场作文的开头也要写好。好的开头,内容要有新意,要有悬念,能揪住读者的心,语言要有文采,能吸引读者的眼睛。请看两个例子:
例一《我的家在群山万壑中》一文的开头:
没见过山的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因为我的家乡在群山万壑中,保管你看得入迷,看得沉醉,看得胸生豪气,看得壮志凌云。
这则开头开门见山,入笔即照应题目。又连用三个排比句式,富有气势。例二《青春》一文的开头: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这则开头,一连串排比句式,富有气势和激情;又是喻体恰当的博喻,更显形象生动。
三、有感而发,以真情唤共鸣
作文贵在情真,真挚的感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高考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即所谓“为情而造文”。感情真挚是抒情的生命,决不可无病呻吟,更不能杜撰父母双亡、自己双手截肢之类耸人听闻的“悲剧”,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
高考作文的思想感情必须健康向上,切不可消极颓废。例如,以“生活是老师”为话题作文,就应该从生活教我们探索求真、开拓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给我们谦虚诚实的品德、坦荡博大的胸怀、坚韧刚毅的性格等积极方面着笔,而不可写在生活中学会沉默冷漠、圆滑世故,甚至自私自利等消极内容。
四、书写规范、标点准确、谨慎修改
高考作文阅卷要求卷面整洁,字体美观,写字、标点、格式正确。文面文面,即文章的“脸面”。这个“脸面”明晰、美丽,就会使阅卷人“一见钟情”,自然会对你的文章产生“偏爱”。从1996年开始实行的分项评分标准将书写单独作为一项,占作文总分的10%,如果作文满分60分,则占6分。但从历年来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字体规范、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阅卷者往往会不惜把这些考生送入“天堂”,所给的何止是6分。反之,对于字迹潦草、卷面肮脏,令人难认的作文,最终所扣的分数又何止6分。
要使自己的高考作文以外部形体的魅力获得阅卷人的赏识,考生除了在考场上要做到落笔无误,笔随心至外,还须做到:书写规范,不能视潦草为潇洒,视信笔为率意,不写繁体字以及已经废止了的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标点运用要正确,避免“一逗到底”等错误;各种文体都有独特的款式结构,尤其是书信体和应用文,对款式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考场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行款正确、谨慎修改。修改固然可以使文章更完善,然而在考场上,过多的修改往往会影响卷面的整洁、行文的美观。为了兼顾到二者的关系,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养成列提纲,打草稿的习惯,宁可在草稿上“满纸涂鸦”,也不在卷面上随意涂划。尤其是那些无妨大局的细枝末节,更不可大肆砍伐。正像有人脸上长了个小疙瘩,本来谁也不会留意,而他非要涂上紫药水,贴上膏药,弄成个花脸。因此我们在高考写作时切不可因小失大。当然,对于那些改一字能使全文生辉,或非改不可的错别字,还是要改的,只不过要以不影响整体形式美为宜。
以为作者的一些经验之谈,仅供同学们参考,祝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数学:作个有心人
高考中,在文科的必考项目中只有数学是唯一的理科学科,同时也是许多文科考生的弱项,因此有人说文科高考实际上是在考数学,数学学得好在文科中是很有优势的,我想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文科的各项中,只有数学是纯理性思维的,在高考中,要想在语文、历史上拉开较大的差距是很困难的,也是要花大量的功夫的,只有数学是可以在短期内有突破性进展的,因此在数学上花一定的功夫,在高考中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充,知识点增多;难度加大,要求学生须具备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成为同学们感到很棘手的一门学科。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在数学考试中拿高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该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白自己是在干什么
数学学习的内容很广,外延很宽,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衡量数学学习的质量标准和时效标准大体上是说五个方面:即“双基”智能标准、情感标准、道德标准和时效标准。所谓学好,即是在这五个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顺利通过高考。要学好数学,在整个高中阶段都要主动地努力地在这几个方面争取达到超过标准。部分同学学数学耗时多却效果不佳,多半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他们在学习中常常表现为“不动脑、少动手、带双耳朵跟着走”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