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印度河流域文明失落之谜
14609500000019

第19章 圣牛的国度(1)

在濒危动物家族中,牛也是一个类群,当然不是指我们常见的家牛,而是家牛的祖先——~野牛。世界上有好多种野牛,美国的“比尔野牛”、欧洲的高加索野牛和波兰野牛、爱在泥水中跋涉的非洲野牛,以及种类丰富的亚洲野牛??可是,所有的牛都不如印度的牛“牛”。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国”,共有牛两亿多头,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有印度人口的二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印度每两个人中就有一头牛。而且,印度的牛还有“圣牛”之称,印度教徒是不会吃牛肉的。

为什么牛在印度文明中有着这么神圣的地位呢?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很大关系。

不光是牛,在众多的动物之中,与印度教有关的最多。印度教主张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把许许多多大山大河,动物植物都敬奉为神,或当做精神的寄托,形成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梵文化”,处处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印度人尊崇好多种动物,例如猿猴类就有称为「哈努曼」的猴神,被许多印度的村镇到处都供奉着。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翁罗摩王子在和恶魔罗婆那作战时,千钧一发之际得到猴军相助,因而取得最后胜利。从此以后,猴子就被纳入诸神当中,受到人们敬奉。此外,印度人宠养有许多的小松鼠和多得数不清的乌鸦,大象在印度则是象征幸福的神祗之一,印度钱币就上印有三种动物:虎、犀和大象,而国徽上则有四种动物: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不过,在所有动物中最“神圣”的就属牛了。而牛之所以被视为“圣牛”,成为宗教上崇拜的对象,有数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牛是湿婆神的骑乘,也是他的麾下,同时那头牛还是人称为’南蒂‘的生殖之神。”有的提出,“牛是以创造之神毗湿奴为本、与毗湿奴一起创造出来的神圣生物。”还有人说,“印度教众神中以湿婆与毗湿奴最具人气。毗湿奴不同于性格激烈的湿婆,脾气温和;而且在世间遭遇灾难时会化身成世间生物拯救生灵,据说化身有十种。他的第八个化身——~黑天神,具备神力擅吹笛,拥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时是个牧童,看牧的就是牛。”种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印度宗教上的影响。其实,就算不看宗教上的因素,牛对印度人的生活来说本就有难分难离的重要性。这种关系和价值观从古至今不曾有太大的变化。牛给印度人提供了奶食,并担负耕地、运输等工作。印度教徒把牛看作“神牛”、“圣牛”,牛受到特别的尊敬,可能有这个原因。

首先,牛不论在农耕或运输上,对人类帮助甚大,是极为重要的劳动力提供者,当然,这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再者,母牛提供牛乳,不仅可以直接饮用,还可以制成优酪乳或奶油。奶油在料理上又是不可欠缺的油品之一,并且在祭典上是“****”的重要燃油。再次,连牛排泄出来的粪便都有利用价值——~只要收集起来捏成饼状予以干燥,即可当作燃料使用。不仅农村以牛粪做燃料,对于住在都市里用不起瓦斯和电气的阶层而言,它也是生活中不可欠缺的必需品。

果真,牛在印度是名副其实的宗教上和生活上的“圣牛”。在印度供奉湿婆神的庙门口有牛的塑像,游人进庙,首先要脱下皮鞋,因皮鞋大多用牛皮制成。在城市街道上,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车辆要给它们让路;甚至许多大型卡车司机在驾驶室里供着牛像,以求神牛保佑出入平安。在市场上,牛可以随便吃市场上的食品,主人不但不加以驱逐,相反还要跪在牛的面前,双手捧着最好的食品供奉它的来临。当牛衰老后,就被送到“圣牛养老院”去供养。印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敬牛的节日活动,把花环和铜铃系在牛颈上,牛角涂上色彩,并在牛颈上挂上糕饼和椰果,僧侣击鼓诵经在街上护送牛游行。当牛把颈上的食物、果品摇掉时,旁边的人纷纷抢拾,认为这是神的恩赐。其实,牛皮是印度出口的重要财源,如果订定法令禁止杀牛的话,那不等于是掐住自己脖子?据说因为这样的事情,激进的教徒曾和其它势力结合进行抵制,后来他们嫌中央政府态度太过温吞,于是在1967年发起“反对屠杀圣牛运动”,包围国会抗议示威,并且和警察起了激烈冲突,结果造成数百人死伤。

既然是圣物,就不可侵犯,但也很容易在战场上被敌人用来致胜。有一段关于战场的文字这样写道:“假如对方是士兵,印度人可以直接射击;假如对方是装甲部队,印军好歹还可以拿个什么火箭筒或者炸药包上去跟他们拼了;可是,现在对方是一群牛??怎么办?拿刀上去捅?那还不如把自己一刀捅死算了??”

虽然印度人把牛当做神,但这个“神”也还是要为人干活。在印度广大的乡村,牛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生产工具,耕地、驮重物,充当交通工具什么的,中国牛该干的活,印度牛也都得干。所不同的是,印度人除了把牛当工具用外,也把它当心爱的宠物来打扮。主要是在牛头上有各种装饰,如在牛角上挂上系着红丝带的小铃铛,牛走动起来,便会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响;更多的是在牛角上涂抹红蓝、黄红、蓝黄等对比鲜明的色彩,远远地望去,就像戴了顶缤纷灿烂的帽子,让人感到十分温馨。印度的牛只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圣牛”地位,相较于其他动物,在态度上显得颇为“高傲”。常常不是大摇大摆坐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就是悠哉游哉地走进只有一公尺宽的小巷,害得人们必须退回原地等它通过后才能进入。走在路上的牛就像飞在天上的鸟那么自然,有的成群结队地在路边闲逛,有的旁若无人地在拥塞的交通道口自在地穿行,红绿灯、警察不能管束它们,好似一个“特权阶层”,真是“牛气十足”,有的安然地趴在道路中间狭长的隔离带上东张西望或闭目养神。总之,走在路上,你随时可以看到自由自在的牛的身影,它们就像是印度人中的一员,这真是印度的一大奇观呢!不知道几千年前的古印度是否也是这样的景象?

除了家养的牛外,大部分闲逛的牛都是居无定所的“流浪牛”。由于长期流浪,营养不良,它们的皮毛没有光泽,都是瘦肉型的,毛发上附着灰蒙蒙的尘土,显得历尽沧桑,孤独无援。据当地人说,这些流浪牛分为三类,一类是背上长有驼峰的,这是真正的神牛,是教徒们为了还愿,花钱买来然后放生的;一类是家牛,白天主人把它赶出家门,让它出去自食其力,到点它便会自动回家,让主人挤奶;还有一类是老了,不中用了,主人便放它回归大自然,让它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