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1464200000012

第12章 契丹情仇——后晋(1)

1、 徐知诰称帝

徐知诰本是徐州人,姓李,字正伦,小名彭奴。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战乱残酷地夺去了徐知诰父亲的生命,徐知诰只好跟着母亲和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非常不幸地去世了,他由此十分悲催地成了一个孤儿,整天窝在一个破庙里勉强过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军阀杨行密攻打濠州的时候,无意中遇见了这个孤儿。杨行密见徐知诰机灵乖巧,十分喜欢,就想收他为养子。

要说在古代,收养子可是一件十分流行的事,因为那时候收养子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手续,便宜实惠又好用,长成以后就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打手,功能强大,保质期还长。

遗憾的是,杨行密的几个儿子对老爸收养子比较排斥,认为这会分散父亲的精力,使自己拿不到足够的零花钱,就坚决反对这件事。很多年之后再看,杨行密的几个儿子还真是有误打误撞的先见之明,当然那是后话。

虽然杨行密自己收不成养子,但他并不死心,将徐知诰送给了自己的属将徐温。徐温倒是十分干脆地将徐知诰收为了养子。也就是从那时起,徐知诰改掉了以前的李姓,随了徐温姓徐。

后来,徐知诰逐渐长大,成了一表人才、气质出众的帅哥,不仅读书读得好,而且武艺骑射什么的也都非常棒。徐温因此非常赏识他,常常训斥自己的几个儿子,让他们多学学徐知诰。这让徐温的几个儿子很不爽,心想:一个养子居然爬到我们这些亲儿子头上耀武扬威,真是耗子在猫面前耍大牌——岂有此理!

这其中最看徐知诰不顺眼的就是是徐知训了。有一次,徐知训实在忍受不了被区别对待,于是恶向胆边生,假装请徐知诰喝酒,实际上埋伏了一众剑士打算干掉自己的这个便宜兄弟。好在徐知诰人缘不错,酒席当中,行酒吏刁彦能偷偷用手掐徐知诰,暗示他有诈。徐知诰多精的人啊,立马起身离开。

徐知训费尽心机布下了天罗地网,结果却让徐知诰这个猎物给跑了,自然是十分气恼,也没想是不是有内贼告密,又把剑交给刁彦能,让他追杀徐知诰。这真是让耗子抓耗子——找错了主儿,徐知诰又一次平安脱险。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徐知诰从此以后果然越发地显贵起来,加上他宽刑法、推恩信的高明手段,不多时就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徐温一死,徐知诰顺理成章地接了班,成为了吴国的实权人物。他继续推行利民政策,兴修水利、开拓荒田,使得吴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强大了,徐知诰的威望也愈发地高涨。当时的情形,几乎快到了人们只知吴国有个徐知诰,而不知还有吴主杨溥的地步。

931年,44岁的徐知诰抱上了孙子。这事让他高兴异常,对他而言,三代同堂的愿望算是实现了,人生似乎没有追求了。徐知诰为了给余下的日子加点儿味精,便开始谋划起篡夺帝位的事来。

篡位这种高难度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徐知诰不傻,他分了好几步,慢慢来。

首先,徐知诰选定了一个主场,那就是金陵城。金陵城比吴国原都城广陵城地理位置更好,徐知诰在这里大量招募民工,拨下巨款,加固城墙,改善交通,生生将金陵城变成了一个繁华之地。

然后,徐知诰又想逼迫吴主迁都到金陵城,好便于自己控制。谁知吴主杨溥也是有脾气的人,他心想:呆在广陵好好的,干吗跑去金陵受气啊?于是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阿龙记事贴

君不敢杀臣

杨吴政权到杨隆演时,徐温掌权。徐温的儿子徐知训经常羞辱杨隆演。一次,徐知训在酒楼喝酒,让杨隆演穿着破烂衣服坐到一边。徐知训喝得高兴,就大骂杨隆演,杨隆演只能低着头啜泣。后来朱瑾看不过去,杀了徐知训,把他的头献给杨隆演。杨隆演说:“快走开,这件事我不知道。”朱瑾惶恐起来,自杀了。

徐知诰碰了这么个钉子,心里倒也不急。反正不管怎么样,王位总是要篡的。就算你不顺着我的意思来,那也没关系,我还是按照我的计划来。

徐知诰有一天故意当着自己手下的面照着镜子,拔起了白发,他哀叹说:“我的人生已经功成名就了,可是我也老了,这真是光阴不饶人啊!”

徐知诰手下有个叫周宗的,脑筋转得很快,知道老大的话中有内涵,于是马上请求去江都,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吴主杨溥禅位。徐知诰自然大喜,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过,徐知诰手下的一个叫宋齐丘的人,因为和周宗对不上眼,觉得这周宗抢了自己的说客资格,就和周宗对着干,上书劝说徐知诰先不要篡位,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

宋齐丘自以为得计,其实他没想到的是,上司徐知诰早就等不及要篡位了。虽说宋齐丘是想和周宗过不去,可实际上却得罪了徐知诰,不久他的意见就被冷处理。

当然,徐知诰手下有野心的人还是不少的。没过多久,节度副使李兼勋、行军司马徐开始大肆吹嘘徐知诰的功业,并请求徐知诰顺民意,即位称帝。

手下这么配合,徐知诰自然十分高兴。不过高兴归高兴,也不能别人一劝就立马即位,还得做些准备。

935年,48岁的徐知诰进阶成为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齐王。种种荣耀加身,离帝位也是越来越近了。

937年,徐知诰在改名徐诰之后,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即南吴皇帝位,建立南唐。并在随后不久后恢复了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

阿龙辞典白鹿洞书院

徐知诰非常重视教育,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建置学馆,号“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学”,以大师李善进为白鹿洞主掌教,置学田,聚徒授业。这之后,白鹿洞书院几经兴废。到南宋时,朱熹重修书院,确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白鹿洞书院开始扬名海内。

【阿龙看热闹】

上天总是公平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上天关闭了你的一扇门,必然会在其他地方为你再开一扇窗。换句话说,上天总是公平的,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一个人得到了良好的出身,或许在性格、能力方面就有所欠缺,比如本故事中徐温的几个亲生儿子。而有的人没有获得良好的出身,但是却获得了出众的能力,比如故事的主角徐知诰。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各不相同,唯有妥善运用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在人生路上获得成功的青睐。

2、 秃子的皇帝梦

大秃子杨光远是个沙陀人。五代乱世中,这种光明正大顶着汉人姓名在江湖上行走的少数民族人士很多,不必奇怪。这人年轻时曾在李存勖手下干活,那时候,小伙子还是身体倍儿棒,吃吗吗香的健康人士。遗憾的是,在一次和契丹人的战斗中,他非常不幸地摔下战马,被马蹄子废掉了一只胳膊,成为了一个“断臂男”。

好在杨光远身残脑不残,非常坚强地挺了过来,并且还凭借着这次“工伤”得到了不小的补偿——晋升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此后杨光远一路走俏,历任四州刺史,混得是风生水起。

935年,石敬瑭造反,杨光远奉命讨伐,跟随主将张敬达,担任其副手。眼看唐军就要赢了,石敬瑭开外挂找契丹人帮忙,张敬达和杨光远迫于契丹人的淫威,败逃到晋安这个地方做起了缩头乌龟。

在城中,杨光远阴暗心理爆发,觉得契丹人这个外挂太凶猛,自己这边根本不是对手,不如投降算了。于是他就拿这个理由劝说张敬达,张敬达不听。杨光远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掉了张敬达,向石敬瑭和契丹人开城投降。

凭着这份资历,杨光远顺利转换阵营,成为了石敬瑭手下的得力干将。

此后,虽说换了老板,杨光远的日子仍然还算不错,但毕竟头上顶了个“叛徒”的标签,卖相不是太好。为了将自己洗白,杨光远做了一番精彩的表演,来向新老板石敬瑭表忠心。

这厮每次见到石敬瑭,都要故意装出一副苦瓜脸,就好像家里死了谁一样。次数多了,搞得石敬瑭摸不着头脑:我是亏待了你还是怎的,你整天里看起来像是便秘了一样,至于吗?后来实在忍不住,就当面质问杨光远:“你丫是不是嫌官职不够大?是的话直接说出来,一切都好商量嘛!”

杨光远就等着这句问话呢,打蛇随棍上地回道:“我对我现在的位子很满意了,只是一想到自己的老上司张敬达,这心里就不好受。”

呸,这话骗鬼去吧!当初杨光远杀掉张敬达献城的时候怎么没见他难过?再说了,人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得了好还想更好,杨光远如此强调自己很满意现在的位子,这本身就是心里有鬼的表现。或许,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就是从那时起萌发的也不一定。

不过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听了杨光远一番“情真意切”之言的石敬瑭,却是真心感动了,觉得这人实在是有情有义,心中不免加深了对他的好感。

阿龙记事贴

长相太差,当不了皇帝

杨光远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大家都吃了一惊。只有一个读书人很淡定,对大家说:“杨光远想当皇帝,我看门都没有。他掉发,头都秃了,老婆又是个跛子。大家听说过自古以来有秃头天子、跛脚皇后的吗?”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不再烦恼。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不惯杨光远的虚伪,此后的日子里,杨光远就好像遭了天谴一般,每日里头发都要掉那么一撮,很快就进化成了“杨光头”。

就这么的,杨光远每天只能顶着个光头上朝了。不仅如此,他还遭受了其他大臣的鄙视:这人缺胳膊没头发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得不说那些大臣们还是挺会面相的,杨光远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937年,临清王范延光造石敬瑭的反,杨光远被派出去平叛。前后打了一年多,范延光挺不住,被石敬瑭招降,封了个高平郡王。

杨光远心里顿时不平衡了:虽然我没打赢范延光,没什么功劳,但好歹有些苦劳吧。这么一个反骨仔都能封王,我却什么都没捞着,实在是不公平。

带着这种心思,杨光远冲进范延光家,弄死范延光,并抢走了他的全部家财。

事情暴露后,石敬瑭对杨光远的印象分直线下降。借着宰相桑维翰与杨光远对骂的由头,石敬瑭将杨光远贬到外地,并剥夺了他的兵权。

这一惩罚在杨光远看来,不啻于晴天霹雳:不封老子王就算了,居然还来夺老子的老本!他越想越生气,内心深处一直被压抑的野心瞬间迸发了出来:既然他石敬瑭能够靠着契丹人当皇帝,为什么我就不行?

借着这口气,杨光远联系上了耶律德光,开始了漫长的公关行动,又是送珍宝又是送美女。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石敬瑭嗝屁,其儿子石重贵上台。

新旧政府交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杨光远认为机会来了,忽悠耶律德光说:“现在晋朝正乱着呢,新皇帝不打算向契丹人称臣了!赶紧来收拾他们吧。”

耶律德光也好久没南下打秋风了,此时有人送了借口上门,非常高兴,就带了五万兵马向中原扑去。

接到契丹人出兵的消息,杨光远大喜过望,悍然在青州称帝,要将他的皇帝梦提前实现。可惜的是,契丹人这回成了纸老虎,在和晋军的战斗中什么便宜也没占到,反倒吃了一记闷棍。耶律德光打了一回天价酱油,带着残存的兵马迅速地退了回去。

契丹人一退,留下杨光远孤零零的倒霉了。先是被自己一心向着石重贵的儿子软禁起来,接着又被带领晋军打退契丹人的将军李守贞砍了脑袋,他的皇帝梦也只能去阴间做了。

阿龙辞典契丹

契丹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最初活动于辽河上游一带。916年,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了契丹国。947年,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契丹王国强盛时,疆域辽阔,影响及于周边各国,时至今日,国外有些民族仍然把中国称为“契丹”。

【阿龙看热闹】

自身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

有的成功虽说是可以复制的,但是这种成功的模式往往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奋斗,这样的成功具有普适性,可以作为模板来效仿。而那些依靠外界因素或者偶然性得来的成功,因为其不确定性,很难被复制。因此在行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而将赌注都押在别人身上。杨光远实际上就是想要复制石敬瑭引进外援的成功模式,最终却因为契丹人的不稳定性而失败了。

3、 石敬瑭的人主风范

石敬瑭在认贼作父、引狼入室之前,其实还是有些亮点的。他打小就是战国名将李牧和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粉丝,最喜欢看附带血腥场面的兵书,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打仗的知识。后唐李嗣源见到石敬瑭后,立刻被他的气场所折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娶个好老婆就可以少奋斗十年,石敬瑭一跃成为准驸马爷后,前途一片光明,本身的一些才干也逐渐显露出来。

926年,后唐中央政府突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魏博有人捣乱,后唐皇帝李存勖派了几支小股部队去魏博平乱,但魏博人很强悍,几次都把政府军打了回来。没办法,李存勖只好让资深打手李嗣源去摆平这档子事。

李嗣源带着部队往魏博赶的时候又发生了意外。原来他的部队也有捣乱的,乱兵们倒不是跟李嗣源有仇,而是跟李存勖有仇,他们觉得跟李存勖打工还不如跟李嗣源打工的好。这事儿也没跟领导商量,直接把李嗣源绑架了,对他说:“以后咱就指着您了,您要不当老大,咱也就不活了!”

李嗣源吓得够呛:虽然我也想当老大,但是我有我的安排啊,这样不明不白当老大的事没法儿干。他当场表示自己要回去跟李存勖报告情况,一定要说清楚自己是“被”老大的,让真老大不要误会,别急着炒他的鱿鱼。

但李嗣源的宝贝女婿石敬瑭不干了,站出来说:“干大事的哪有犹豫不决像个婆娘的?您没看出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吗?”

李嗣源额头上涔涔冒汗:我想当皇帝又没写在脸上,难道你早就看出来了。想是那样想,又不敢挑明,就问女婿:“你说咋整?”

石敬瑭跟着就说:“哪有当主将的在外面领着军队,军队发生兵变后,主将却不被炒鱿鱼的道理。干大事的人从来不会扭扭怩怩,我们不如这个时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南下。汴州是中原的喉管,给我点儿部队我去把它打下来。只要我们得到汴州,进可以当中原老大,退可以当河南老大,这样不是很好?”

李嗣源一听,觉得这办法好,点头说:“就依你的,好好干。我当了老大就提拔你当二把手。”

石敬瑭带兵出发后,打得顺风顺水,咔嚓咔嚓不但抢了好几块地盘,还挑动李存勖的部队窝里斗,李存勖也被曾经的自己人用箭射了个透心凉。

李存勖没了,李嗣源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比他预料中的还早了好几年。回头想想,都是石敬瑭的功劳,不给他升官说不过去。因此提拔石敬瑭当了自己亲军的最高长官,后来又让他当了河东地区的军区司令。

石敬瑭不光是有政治谋略,治国才干他也是不缺的,断起案来跟后来的包青天有得一拼。有回一个小店的妇人站街上骂街,骂的对象是个当兵的。当兵的心想:兵亦有道,不能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动手,可这人骂得也忒不像话了吧,好像比俺还了解俺家祖宗似的。当兵的实在听不下去,扭了这名妇人到官府,找石敬瑭来评评理。